绿林网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的读后感大全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的读后感大全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是一本由梁超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读后感(一):超然物外心

作者深入浅出的将死亡这出悲剧用冷静克制、偶尔还有些幽默诙谐的文字写出来。文中所讲述的故事古今中外,可见作者的实力深厚。在第三章中,主要讲述的是“物哀”,这让我想起曾经很流行的“断舍离”,一种是心中空无一物的平静,另一种是靠抛弃外物所累给人带来的一种视觉上的愉悦。二者都有种超然物外的感受,这个世界我们无力改变的事情太多了,生老病死都是物种进化的自然规律,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平和。在书中仿佛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的一颗超然物外心,在酷暑阅读此书是一种很惬意的享受。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读后感(二):时间的不可逆转与悲剧的无法挽回

时间原本与河流不同,它始终在流动,厌倦了的话可以迂回或超越,甚至可以停止或者抹杀。悲剧诞生于时间不可逆转的洪流中,唯一残存的只可能是精神或者某种道德意味,而对于生者而言,大部分都只是一声叹息。这也是书中第一部分所讲述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带给我的感受,死亡于吉尔伽美什不过是来人间走一遭的过程,如浮云般的故事在我们眼前闪过,而留给我们的却是更深层次的思索。在第二部分讲述了悲剧的几种冲突,书中所讲述的悲剧,不是世人伤春悲秋写下的无关痛痒的文字,而是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深度剖析,在这种剖析下才能看到悲剧的消极却能积极有力。借用做着最后诗中的几句话:当我/离开人世,我的诗/化为乌有而我的名字/被人/遗忘。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读后感(三):生存对于死亡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亏欠。

“生存对于死亡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亏欠。”这是作者在书中所写的一句话,无疑也是对在世的人的一种精神拷问。在绵延的时间里,那些为我们所铭记的其实都是在不断地遗忘,我们对于已经消逝的人、事、物在我们的脑海里从一个实体的像逐渐变成一个虚幻的影子,最后终将会化作虚无。而值得庆幸的事,在我们还能感受到爱和悲伤,对生活还留有一丝敏感之时,出现了这本书,作者借此书来纪念他已经逝去的宠物兔。作为学术性的著作,能在书里埋下了自己的感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文字的温度。在本书中,分三个部分探讨了悲剧——消极美学气质,字里行间中作者的心境也好像在不断地变化,书中的举例也时不时的出现有关兔子的典故。这本书就像你的一个朋友跟你的对谈,在深度思索的背后是作者深沉的爱。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读后感(四):生生不息,死于安乐

死去的人得到了一日安眠,他们长眠在某个环境清幽、落花缤纷的死后仙境,他们在死亡举行仪式的那一刻获得了一生的荣耀。他们奔波一生,能被铭记的却只有那么一刻的辉煌。而活着的人却要在人世间继续饱尝酸甜苦辣,想来也是一种不公平。本书中所讲的吉尔伽美什、俄狄浦斯王的悲剧都是命定的悲剧,我们即使更改了命运时钟的一秒钟,对于他们最后的悲剧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吉尔伽美什生来就是王的命,年轻时的浪荡只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在体验过后他应当承担起他对生活的责任,而生活的责任就是苦难。这本书没有告诉你当悲剧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那是心灵鸡汤才会给你的指导意义。这是一本告诉你古往今来不论是英雄人物还是平头百姓都曾经历悲剧,也必将经历死亡,平铺直叙的告诉你要接受和面对,这样反而能获得一种生的力量。

生活是生生不息,而我们也会死于安乐。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读后感(五):万物归一,归于沉寂

作者用睿智而幽默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部分从悲剧的源头开始讲起,讲述了《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故事,从而引发了对死亡意境的思索。其中讲述的内容让我想到了古人在死尸上涂上香料,以免尸体腐坏。他们觉得肉体不腐而生命犹存,就像我们如今的祭祀和丧葬仪式,我们觉得这样的行为可以让死者的精神在人世中永存,说到底这都只是活着的人的一种心理安慰。而在第二部分中,则探讨了这种悲剧发生的原因。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有关自由的讨论。我们从出生就不自由,用拉康的话说,我们永远活在“他者”的目光中,从出生的那一刻我们被父母凝视,上学后我们被老师和同学凝视,我们被社会这个大写的“他者”凝视,我们不可能自由。我们自以为是的自由,其实早就被前人看穿,带进坟墓去了。在最后一部分的阅读过程中,好像把前文阅读时的愤懑和悲伤的情感都抛弃开来,留有一丝内心上的平静。可能万物最后都归于寂静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