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门》读后感摘抄

《门》读后感摘抄

《门》是一本由[日]夏目漱石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门》读后感(一):我们不缺勇气,只是无人指引

“他不是有能力通过门扉的人,也不是过不去就打退堂鼓的人。总之,他是个不幸的人,只能呆呆的站在门前等待黑夜降临。”

这段宗助在寺庙修行时,迟迟不能参悟的描述,就是这本书传递给我的核心思想。

即便当下,应该有非常多年轻人像宗助一样,面对境况,缺乏的不是跨过的勇气,而是被指引。 无论如何,两人活着,总有办法活下去。

《门》读后感(二):想像宗助一样躲起来

书中宗助去寺庙修行了一圈,并没有得到解脱,他始终不能突破自己。甚至回来后还陷在惶惶不安中,如果一有安井发现他的迹象,他会立刻搬家逃走。我说想像宗助一样躲起来,但我现在状态已经和宗助差不多一样了,为了逃避无力应对的事实,主动把自己与别人隔绝开,断绝工作以外的所有社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知道解决的方法,却始终无力迈过那道门。不知道何时才能得到救赎,不知道前路如何,心里悲伤。

有时我看起来很没有生命力,这种情况不是来自性格,宗助年轻本是个开朗的人, 而是来自心里。

真的很想从书中找到救赎的方法,然而作者也没有给出答案。

我想再过百年,还会有和我一样与书中角色感同身受的读者,这就是夏目漱石作品的魅力。

《门》读后感(三):自我废话

好内敛的一部作品,是读的夏目漱石第一部,他的写作风格就是这样的吗?不卑不亢的慢慢悠悠的讲述。

在看前半部时,宗助这个拖延症患者给我脑袋敲了好几下警钟(笑),卖屏风的故事也很好笑,从几块卖到三十五,最后到坂井家要了八十,就还蛮…出乎意料的细节。不过全文的高潮来得好晚,前面都是相濡以沫的清贫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日本社会里,我从很多细节处看到宗助很爱很尊重很在乎阿米,最不喜欢的角色是非常自私且胳膊肘外拐的小六。那个年代的社畜和现在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夏目很多句子是非常通透的,“反正乘客与乘客只是如拼装的器械一般,彼此膝盖相接,肩膀相连,一起乘车前进,到了各自的目的地便分头下车。”

一直读到2/3阿米生病,我以为故事的高潮来了,我以为阿米会生病去世,没想到出来个安井。整个人被夏目吊起来,我疯狂的想知道他们到底犯了什么错,和安井到底什么关系,没想到直到快结束,又引入了禅学手段来给宗助解决忧困,这点总觉得有些潦草。

看完我悟了,又好像没悟,《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宗助的心门吗?很多作品读完都会让人想知道大结局背后会如何发展番外,这本书读完,让人能清楚地知道,在发生这么多事情后,宗助和阿米未来的人生中,都会和往常一样毫无波澜的继续下去。

《门》读后感(四):代价的爱或爱的代价?

爱的冲动、自由、赏赐和代价。

门 夏目漱石 11个笔记 二 虽然现在住在东京,却对东京一点也不了解。每次想到这儿,宗助心里总是升起一种难以形容的孤寂。 四 他们作茧自缚地抹杀了自己的未来,也不再期待前方还有璀璨的人生,两人只希望这样一直手牵着手向前走。 “阿米,那件事我还没说呢。现在觉得太费事,不想说了。”宗助说。“不想说就别勉强了吧。”阿米答道。“可以吗?”宗助反问。“可不可以,本来就是你的事呀。我向来都觉得无所谓啦。”阿米说。 五 。附近街道在白天就很少听到车声,每天到了黄昏之后,四周更是一片死寂。宗助夫妇又跟平日一样聚首在油灯下,心中隐约感觉,在这广阔的世界里,只有他们坐着的这块空间光亮无比。在那明亮的灯影下,宗助只知有阿米坐在面前,阿米也只意识到宗助的存在,油灯的灯光照不到的黑暗社会,早已被他们抛到了脑后。每天晚上,他们都像这样度过,并从这种生活当中体会自己的生命。 十四 也就是说,社会在他们看来,除了提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外,几乎没有存在的价值。对他们俩来说,人生中绝对必要的东西,就是跟对方在一起,而事实上,他们在这方面也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宗助跟阿米是怀着隐居山林的心境住在城市里的。 这六年当中,他们不曾轻易与尘世交流,而把这段时间全都用来体察对方的心意。不知从何时起,两人的命运早已盘根错节,紧紧相连。在世俗人的眼中,他们是两个人,但在他们自己看来,夫妻俩早已成为道义上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因为他们是一对距离尘世越远感情就变得越好的夫妻。一天又一天,他们一成不变地送走无数异常亲密的日子,两人在一起时,似乎并不在意这件事,但他们却能经常感受到自己期待亲密关系的心情。 他们知道自己将会不断遭受鞭挞,直到离开尘世的那一瞬间,但他们也明白鞭梢上沾着能治万病的蜜糖。 他的青年时代就在这种不知敌人为何物的乐天派气氛中度过。 十八 “这话说得很对。我也觉得你该去一趟。刚才是跟你开玩笑的啦。”阿米调侃了脾气温和的丈夫,看起来有点愧疚。 二十三 阿米转眼望着映在拉门玻璃上的绚丽阳光说:“真是感谢老天爷!春天终于来了。”说着,她脸上露出喜滋滋的表情。 微信读书

《门》读后感(五):《門》:沈默的千言萬語

因為看了大宰治的作品,所以去書店就走到了日本文學區挑書,大宰治的書讓我壓抑到不知該如何反應,或者可以說是自己目前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去理解他吧,作為醫學生只能從他的種種行為知道他是重度抑鬱患者。所以,就選擇了“日本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他最出名的作品應該是《貓》,但抱著想在書店的咖啡屋用一個下午看完一本書的心態,我挑了本相對較薄,估計一個下午能夠看完的《門》。

這本書前半部分幾乎就是在描寫宗助和阿米平凡幸福的夫妻生活,不過,這些平靜的背後總讓讀者覺得隱藏著一些不可明說的秘密。但不得不說,在讀完葉藏的錯綜複雜的感情生活,再來看宗助夫妻的柴米油鹽生活,會讓人心裡更加安心,這樣的真實才是難得可貴的。

宗助微微抬起夾在兩肘之間的腦袋。“ 字這東西啊,真的好奇妙。” 說著他望向妻子的臉。

“ 為什麼呢?”

“ 為什麼啊?因為不管多麼簡單的字,只要心中稍有疑惑,馬上就不知道怎麼寫了。上次寫今日的‘ 今 ’時,也害我想了好久。明明我在紙上寫得一清二楚,可是瞪著看了半天,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看到最後,覺得越看越不像了。你有過這種經驗嗎?”

“ 哪有這種事?”

“ 只有我有這種經驗嗎?”宗助舉手默默腦袋。

“ 是你有點不正常吧。”

“ 或許還是因為神經衰弱的關係。”

“ 對呀。” 說完,妻子望著丈夫的臉。

摘抄這段是因為我跟宗助有相同的經驗,而且是經常。阿米或許是忙於柴米油鹽,沒什麼時間常讀書吧。一開始這平淡的對話就讓我覺得很真實,不禁小慶幸一番:可算擺脫了大宰治。

不久,天終於黑了。附近街道中白天就很少聽到車聲,每天到了黃昏之後,四周更是一片死寂。宗助夫婦又跟平日一樣聚首於油燈下,心中隱約感覺,在這廣闊的世界裡,只有他們坐著的這塊空間光亮無比。在那明亮的燈影下,宗助只知道有阿米坐在面前,阿米也只意識到宗助的存在,油燈的燈光照不到的黑暗社會,早已被他們拋到了腦後。每天晚上,他們都像這樣度過,並從這種生活當中體會自己的生命。

為了愛情,拋棄了道德,聽起來一點都不浪漫,一般扯到道德方面留在身後的只有世人的唾罵與指責。你們選擇将自己關在門內,面對的只有彼此,拋棄了世界,不顧外人眼光,這是明智而勇敢的決定呀。別人終究要回歸自己的生活,最後會淡忘你們犯下的錯,而相互陪伴的是彼此。當然,我不是說你們是對的,更多的是羨慕,羨慕就是我永遠不會也不敢去做的事。

他想把東京這地方的形象明確地刻在腦海裡,當做今天星期天的伴手禮帶回家去。

宗助看似木訥懶散,實際上也很浪漫呢。這句話可以算我心中的浪漫之最了吧。

社會在他們看來,除了提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外,幾乎沒有存在的價值。對他們倆來說,人生中絕對必要的東西,就是跟對方在一起,而事實上,他們在這方面也都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宗助跟阿米是懷著隱居山林的心境住在城市裡的。

也因此,他們的生活過得十分單調。雖然避開了社會的繁雜瑣事,卻無異於主動放棄了從社會活動中直接獲取經驗的機會。

夫妻倆也經常覺得自己的日常生活缺少變化,儘管他們對彼此相守這件事從未厭倦或自嘆美中不足,卻也依稀感到這種彼此認同的生活有點過於刻板,似乎隱含著某種無聊無味的東西。儘管如此,他們依然每天過著相同的刻板生活,毫不厭煩地度過了一段漫長的歲月,倒也不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對社會失去熱情,而是社會對待他們的態度冷淡,讓他們只能相依為命,才造成了今日這種結果。

他們的生活找不到向外發展的出口,只好轉而向內深耕,他們失去生活廣度的同時,卻又獲得了生活的深度。這六年當中,他們不曾輕易與塵世交流,而把這段時間全部用來體察對方的心意。

不知從何時起,兩人的命運早已盤根錯節,緊緊相連。在世俗人的眼中,他們是兩個人,但在他們自己看來,夫妻倆早已成為道義上不可分割的有機體。組成他們精神結構的神經系統早已緊密地合而為一,就連神經末梢的纖維也不例外。他們就像滴落在大盆水面的兩滴油,與其說水分子被油滴推開,兩滴油才聚在一起,不如說是油滴被水排擠而聚在一起,終至無法分離。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像這樣走進一個新場所,接觸一些新事物,不論是否達到目的,自己的腦中已裝進一些屬於未知世界的生動片段,宗助覺得這種經歷也很令人愉快。

宗助跟阿米不但不曾在教堂的木椅上並肩坐過,也不曾踏進寺廟的大門一步。兩人的心情能夠獲得最終的平靜,只是憑藉自然賜予的一種潤滑劑,這藥品的名字就叫作“歲月”。周遭對他們的指控偶爾還會從遙遠的昔日忽然跳到眼前來,但那指控的聲音已經變得十分微弱、模糊,不至於對他們的肉體和慾望構成任何刺激。

宗助著腦中追溯著談話的軌跡,從小六談到坂井的弟弟,又談到中國東北、蒙古、返京、安井⋯⋯越想越覺得這種偶然實在驚人。原來,命運從千百人當中挑選了我,竟是為了讓我遭遇普通人千載難逢的偶然,並讓我重新喚醒以往的恨意。想到這兒,宗助感到非常痛苦,同時也十分氣憤。經過這兩三年的歲月才逐漸癒合的傷口,現在又突然疼痛起來。

著名的六人定律還是發揮了作用呀,宗助、房東坂井、坂井弟弟、安井,命運還是想讓你們相遇的呀,只可惜宗助再次選擇了逃離,逃到深山寺廟去悟道參禪。

宜道告訴他:“ 心不在焉是不行的。”

還告訴過他:“ 一定要循序漸進地集中精神,全神貫注,最後要專注得像一根鐵棒才行。”

“ 因為你心中已有先入為主的想法,才沒法繼續下去。”

終究是失敗了呀,他自知造業深重,無法悟道。帶著逃離譴責,避免面對安井的心態去修道,只是自我安慰罷了,一開始就該知道結果的。

從安井出現,我就暗暗希望宗助和阿米能與他相遇,且不說有個原諒的好結局,至少該讓讀者知道安井的內心世界吧,這個可憐的男人。

夏目漱石筆下所描繪的,是任何時代都不褪色的人性問題。只要我們伸出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當中,就得面對各種抉擇,即使是跟愛情無關的決定,也會不可避免地引起衝突與對立。

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任何人都可能面臨類似的感情抉擇,或經歷相同的自我矛盾,時而猶豫是否該為友情而放棄愛情,時而憂慮或因道德而被社會放逐。

『望您切勿失望,唯有熱忱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