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精选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精选

《中国美术史》是一本由李霖灿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16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一):读完本书对李霖灿先生肃然起敬

最近在读了李霖灿先生的《中国美术史》 还有几本其他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的著作有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杨琪的 《中华美术五千年》还有意公子的《大话中国美术史》 苏立文写的《中国艺术史》 。李先生这本与其他几本不同首先我觉得他严谨深入系统,不同于其他基本的是他按朝代和类别做了分别的论述,李霖灿先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数十年,还有《溪山行旅图》范宽在画中的签名就是他发现的,可见他对其作品一定是看不知道有多少遍,看的有多细致。还有他对美术史的充分深入了解对画作内容的分析和对比看完茅塞顿开。

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二):美术启蒙,案头良伴

前些日子孩子在背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我觉得王维写出了画的永恒美。可近来读李霖灿先生的《中国美术史》我不由得感慨:画的美远不是这么笼统的,她的美要深刻细致的多。 百科了一下本书的作者李霖灿先生。他一九三八年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之后,就由昆明北上经大理到丽江去作边疆民族艺术之调查。一九四一年七月就国立中央博物馆之聘,从此就一直在博物院中工作,一九八四年元旦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之职务上退休,仍然继续于艺术史的研究,并在台大、师大等校任教中国美术史及古画品鉴研究等课程。著作有《中国美术史讲座》、《中国名画研究》、《山水画技法、苔点之研究》、《中国画史研究论集》、《麽些象形文字字典》、《麽些标音文字字典》等书。 李霖灿先生曾经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作为一位有四十余年馆龄的老馆员,他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多年,又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二十载。他不断地补充并修正教材,以其幽默风雅的讲述引领了无数人走进艺术殿堂。(借鉴太多,却对人们更有说服力。) 我觉得本书对我吸引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条理清晰,鉴赏系统。《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分为二十九个单元,大体以时代为序,以类别为纲,以历代绘画为主调展开论述,对于玉石、雕塑、书法、铜器的论列亦精辟独到。书里精美图片不胜枚举,李先生对这些美术作品的特点、内涵等逐一鉴赏,论证充分,语言优美。 二、本书从头到尾贯彻了一种民族自豪感。单拿书中《雕塑艺术的光辉》中来举例:陕西扶风县的陶塑,只用了三笔就塑造出人间最尴尬的表情;殷墟石枭石虎的圆雕具有的超现实派的风格,让外国朋友不禁感叹:最老的雕刻,最新的雕刻。在纽约住上三个月只为亲手摸一下一件北宋汝窑瓷器的大卫德爵士的故事,不也正说明我国陶瓷艺术的系人魂魄、令人难忘吗?外国人整墙整墙地悬挂中国瓷器,成千上万地收藏中国瓷器……单就瓷器而言与我无关,可是我的胸腔里却满满的民族自豪感。 三、本书中李先生对中国名画、瓷器、雕塑、青铜器等的鉴赏中提炼出来中华文化的精微精髓——孝道,生死,大道至简等等。书中字里行间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珍惜热爱之情,这种感情融入在对作品的分析点评之中,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悟有所得。 四、语言优美。据说李先生早年的散文深得沈从文先生的赞赏。正如台湾雄狮美术的出版人李贤文所说:“它们不只是美术文化的最佳引导书,篇篇也如散文般清淡幽奥,更是结合李老师生活哲理的现代人的案头良伴。美术与文学的相得益彰,也是文学与哲思的美妙结合,三者合而为一,李老师透过著作为世人留下了可贵的人文情怀。 欣赏是开启艺术之门的钥匙,李先生此书真是美术的绝佳启蒙读物,美术爱好者的案头良伴。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三):宝贵的“天真”

虽说艺术相通,但仅就绘画言,鉴赏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便大不相同。后者似乎更少可量化的“硬指标”,主观代入感要强烈得多。这其中固然有文化的意味,画中渗透各个时期所看重的东西,更有艺术家个性的投射。赏画亦然,需聆听画家的“画外音”。台湾大学教授李霖灿的《中国美术史》一书,本是整理课程讲稿,却颇得画外之趣。作者将艺术家的掌故和历代文化环境信手穿插,表达了他对美学教育的理念:不徒看见美,也要理解美,这跟中国画的精神是一致的:画本天真,妙手偶得。

中国画的“天真”,曾是孩童般的天真绘画。绘画史伊始,艺术家们以手写心。汉代之前的艺术家们尚未领悟“虚”的妙用,作品从不留白,倘有空隙便用飞鸟、游鱼填满它,这何尝不是孩童般的天真呢!天上的太阳,地上的花朵,在稚子笔下,一切都有条不紊,一切都圆满完整。

其后,艺术家们以自然为鉴,渐渐将自我的心境也写入画中,彼时也就更没有划一的标准了。毕竟,我们如何以美学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心性呢?或也只爱“天真”,那是一种不顾忌他人评说,只讲好自己态度的天真。于是,我们爱的不是钟鸣鼎食,不是锦衣华服,反而是遗世独立——或孤高、或淡泊、或愤懑、或激扬、或放纵、或怪诞——是那些记得住的名字。

元人灭宋,废除了画院制度,抛开条条框框,莫不是另一种解放?心中有丘壑,何必执着真山真水,倘真谓回归以手写心的时代,此时却多了一重示人的心。虽谓文人画,然诗书画印兼备之外,却少了几分“天真”。因此,作者并不推崇“四王”的山水,他们固然功底扎实,“却只从别人家脚跟下讨生活”,以致灵泉枯竭。对前人技法琢磨得深了,在此处倒成了包袱,殊难抛却。孰与陈惟允的弹粉作大雪舞,陈洪绶至今仍夺人眼球的丑萌,金农难为后人效仿的古拙?同样的,当西洋画进入国人的视野,令人赞叹的技巧或者新奇的创意一方面是生命力的源泉,可用之不慎却有邯郸学步之虞,并不是艺术家本意。明末的曾鲸算是其时享有盛名者,然单纯以西洋画法画面孔,中国画法写衣褶,到底还是呆板了些。不若后世张大千的戏笔,显得游刃有余。

说起来,我们既然将中国画与文人的精神视作一个整体,难免会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距传统文化日远,国画之底蕴会趋于衰颓。而本书中,作者虽谓有宋以来,山水画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白铁时代”,声势日降,却并不认为中国画已然式微。相反,近现代的国画添了几许新的精气神,它与艺术家的“天真”相辅相成。

譬如,作者花大篇幅介绍的白石老人颇具孩子气,寥寥数笔勾勒的鱼虾草虫, 最得其神。笔墨如游戏,可抒胸臆,如他在日占前后耐人寻味的影射;可偷岁月,如他瞒天过海,略过不吉利的75、76岁,又以甲子纪年落款;可借笔意,如他巧妙地引经据典,却留“无人”的回味……与齐老自诩的“三余”齐观,更明白这份天真从何而来:熟然后生巧,扎根同呼吸共命运的熟悉土壤,哪管他人沽名钓誉、市侩算计、喧哗的价值观!如此下笔,形神俱备,不失天真。

今人面对的是更多、更频仍的新文化的冲击,可汲取更多灵感和创意,也充斥更多干扰和诱惑。或也不必妄自菲薄。,但能否如作者所言,开新气象,恐要视“天真”之去与留。

——戊戌年读李霖灿《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四):中国传统美术,看这本书就足够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国,历史源远流长,文明璀璨光辉,留下了无数让现代人叹为观止、美不胜收的的艺术珍宝与古董文物。

《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十分系统地讲解了中国从古到今、各个年代,各种类别的美术作品,一一详细道来。这是一本光是看设计典雅、美观精致的封面和背后的简介就足够让人爱上的书籍。翻开内页,排版美观的文字、配上全彩色印刷的古代艺术品的图案,两者在一起只能用完美来形容。本书400多页,三十九万字,售价88元,暂且不说文字内容,光凭这图文并茂的印刷就绝对物有所值!

当然,绝对的,比起排版设计,本书的实质性内容更是引人入胜。《中国美术史》的作者李霖灿毕生都在研究艺术史,他曾经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在这座中国数一数二的顶级博物馆里面对琳琅满目的瑰宝古董文化,潜心研究了几十年的古代美术作品,积累了丰厚的学识与人文素养;又在台湾大学等名校中教授中国美术史等艺术鉴赏类课程。而这本《中国美术史》,可以说就是李老师任教二十载的课程讲义的总结与精华。

《中国美术史》全书涉猎极其广泛,从汉代的画像石,到敦煌的雕塑王国,从上古的铜器到文雅美玉,从泼墨山水画到丹青妙笔的书法,讲解的面面俱到。全书文笔优美流畅,考据森严,处处引经据典,使得本书具备了极强的专业性。可以直接当做美术史的教材来使用。但与此同时,李老的文章内容并不枯燥,而是深入浅出地具体介绍了这些美好的艺术作品,让普通读者也能看个通透。大量运用成语与引用古诗词等手法,并且并不只是包括美术品本身,还扩展地介绍了作品相关年代的社会背景、涉及人物、创作故事等内容,大大扩充了读者的阅读面,并且还将这些作品与其他美术作品,甚至西方的画作来作以比较,将中西方美术文化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我们都知道,这些艺术作品都是珍贵的古董文物。所以,只要你认真阅读学习了本书之后,增长的并不只有美术方面的知识,也能大大的提高汉语言文学与历史学的水平!最好是亲身去过收藏这些书里介绍的艺术品的博物馆,观看了实物之后再看书里的解说,会更能深入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打开《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家放满了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品的博物馆。。而且啊,这座博物馆里放满了来自华夏大地四面八方最有名也最珍贵的文物,可以足不出户就浏览祖国大江南北,各具特色的美术品,而且还有细致入微的解说,简直就是身临其境一样。我觉得,如果是学习艺术的学生,适合买一本,囊括中国的艺术史,看这本就足够了。热爱文艺的青年也适合入手一本,除了美术方面,对文学、历史,也能有所助力。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老年人哪,更是可以收藏一本,随时随地,放在案头拿起来回味,耐看又经典!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五):从《中国美术史》,看祖国灿烂文化

我对“美术”两个字的认识,大概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那个时候有美术课,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讲三原色、三基色。后来我妈给我报了个班,让我跟着学校里的美术老师学画画,其实我并不喜欢学画画,是我妈喜欢画画,所以让我去学了画画。意料之中的是,没有兴趣的学习当然是学不好的,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

虽然我自己画画没有太多的天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去欣赏别人的画。我喜欢看画,这本《中国美术史》拿到手里翻开后,感觉如获至宝,李霖灿老先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读者与年代久远的美术作品之前的距离缩短,让我能够更好的去领略祖国灿烂文化的精髓。

《中国美术史》封面

以前很少阅读历史类书籍,上高中时觉得历史书上面的内容真是太枯燥了,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实在头疼,对历史书产生了距离感。但是现在,随着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应该多读史书,多了解祖国的历史,这对于个人成长其实是有很大帮助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可见了解历史有多重要。

《中国美术史》是历史中的历史,读起来通俗易懂。李霖灿老先生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二十余年,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称为他的讲义。全书一共29个章节,按照主题、时间分类,老先生讲授了中国美术的方方面面,包括陶瓷、雕塑、书法、绘画……等等艺术作品,阅读的过程中,总是被老先生的语言吸引,带着诗情画意般,走入了中国美术史的长河里。

书中内容非常丰富

阅读序言部分,我才知道原来李霖灿老先生的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他为人俭朴,非常谦逊,且诲人不倦。虽然无缘亲耳听到老先生授课,但能阅读到这部非常有名的作品,真是有幸!

书中鉴赏绘画内容占了很大比重,我喜欢看画,所以看得十分入迷。阅读《中国美术史》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从没听过的信息。比如《弋猎收获图》,这幅图我第一次看到,李霖灿老先生把这幅图与法国名画家米勒的《拾穗》做对比,让人心领神会。还有这幅画左下角,有两组像纱锭似的络椎。老先生介绍说,这上面的线绳连接在箭身上,箭射出去之后,还可以把箭收回来。

《弋猎收获图》

这真是有趣,在此之前,我不知道原来还有这种放箭方式。为了防止射杀到已归巢的鸟,就用这种射猎方式,可见古人早就懂得“万物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个道理。反观我们现今这个世界,有些人利欲熏心,已经完全不顾生态环境,更不顾子孙后代的生存困境,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真是悲哀!

李霖灿老先生学养深厚,每一幅画,他都能把画中的特点讲出来,实在是引人入胜。每一幅画都有故事,这是我最深的感受。两个月前,我曾去鲁迅美术学院看毕业生画展,我发现每个学生的画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偏现实主义,有的偏理想主义,每一幅画都是个人思想的表达,看过之后,真为祖国的未来骄傲!

鲁迅美术学院学生作品

以前看画都是走马观花,现在从《中国美术史》里面学到了很多知识,它就像一位向导,带读者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对个人品鉴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很棒的一本书!推荐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