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纪行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纪行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纪行》是一本由[日] 伊东忠太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纪行》读后感(一):伊东忠太当时能这样做,我们呢?

中国是文明古国,从“半坡人”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到“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到至今依然保存完好的众多古建筑,值得一书的有很多,但在历史上特别是1840年以来,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古建筑应该如何妥善保护、如何利用,却是一个没能解决好的问题。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解放初梁思成等建筑学家对保护北京古建筑的声音有很多并没有得到重视,所以至今已然成为极大的遗憾。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看到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的《中国纪行:伊东忠太建筑学考察手记》一书的时候,除了敬佩,更多的则是震惊:这样的工作,本来应该是及早由中国人来做的,却让一个日本人抢先了……

伊东忠太是最早来华实地考察的日本学者。姑且不论他来华考察的所有目的到底都有什么,但仅就本职工作而言,本着就事论事的原则,伊东忠态对中国建筑的热爱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对此所进行的考察也是非常专业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从1001年7、8月份间伊东忠太第一次受官方派遣来北京考察测绘,到1925年《中国建筑史》这一二十余年对中国建筑考察与研究的所有工作成果顺利完成,这一份认真和执著,可谓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值得一提的是,对北京紫禁城及其建筑进行的考察,伊东忠太是外国人中的第一个,瑞典汉学家喜仁龙算是第二个。

伊东忠太在华考察期间,正值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时。由于他的日本人身份,他在考察时所能接受到的接待还是相对较好的。尽管如此,由于其足迹遍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直至四川、湖南、贵州、云南等十余省市,考察对象又不仅限于各地建筑,还包括云冈、龙门、千佛崖等大型石窟以及五台山、峨眉山等佛教圣地,其辛苦可鉴,其用心可知,从其事后所发表的十余篇相关论文或考察报告等就可见一斑。作者通过文献研究法、考察实测法和文字考证法,按照不同地域,对中国建筑、水文地貌,以及人文风貌都进行了深度考察和研究。书中有大量作者实地拍摄或手绘的建筑及构件图片共计百余幅,涵盖了地图、建筑临摹、风景草绘、实物素描等。1925年前,伊东忠太在华考察累计达六次,几乎踏遍中国主要省区,基本掌握了各地古建筑实况,留下的相关资料在今天看来尤为可贵,成为很多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的可靠依据。

对古建筑的保护应及早、尽快、妥善进行,这是伊东忠太在华考察期间最感迫切之处。他甚至认为:“文献遗物之完全保存,乃国家事业。”一方面,这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作为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以国家名义来进行巨额支出——花费只是一时,但由此带来的巨大成果则是难以估量的。同时,作为一个建筑学者,伊东忠太认为,“为中国建筑计,以为将业所取之针路,不在模仿外国,必须开拓自家独创之新建筑”。联想到今天许多中国城市住宅,往往以崇洋为首要,建筑特点、取名往往难以体现中国建筑之美,个中缺憾,早在80多年前就由一个日本建筑学者来提出,这一点也值得今天的中国建筑设计者们深思。

同时,在整个《中国纪行:伊东忠太建筑学考察手记》中,也处处可见伊忠东太在华考察期间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对各地风俗民情所作的点滴记载,也是十分珍贵的。的确,国家不富强,就很难对国计民生在内的很多内容给予关注。这一点,通过伊忠东太考察时的所见所闻所遇,结合今天的情势来考虑,确实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纪行》读后感(二):日本人的《中国纪行》

《中国纪行》,光看四个字的大标题,莫名脑补出他的作者该是个中国人吧,结果是个日本人。又猜测肯定是个旅行家,结果是个建筑史学家。不知趣的证明了自己的浅薄。伊东忠太,东亚建筑研究的先驱,来华六次铸成此书,可谓是对中国建筑的考察与结晶。

大体框架上按照作者的行进线路构筑,语言上诙谐幽默,内容上也是饱含了自己的见解。因伊东忠太是研究建筑的,在记录城府方面以东西南北方位进行介绍为多,在古建筑的视角以细节和南北中差异对比居多。在人文方面,个别之处笔者不能苟同,带有民族之偏见,不尽如人意。

作者在游历途中,基本上算是国宾级待遇了。去的大多数地方都有正式的接待,“军兵一见我等一行到来,立马列队,病肃正敬礼。官府吏员则毕恭毕敬,趋步上前,先是递送上头官员名片,随后来一通欢迎致辞。”外国人来中国游玩在那个年代(明治三十五年,也就是1902年),对村里人来说也算是个稀奇事了,难免会引起一波喧闹,“最不堪忍受的是全村人尽出,层层围观,宣骚中还夹杂叫骂声。一行人只好轮番驱赶围观的村人,不胜疲乏。要说我等一行为中国人围观,又何止一次,被围观时的身心疲乏实在难以言表。”笔者认为若是几个人零散的自由行着汉服,怕是难分辨出与国人有何区别,心中些许猜疑是个海外留学生或者华侨,不至于此。鲜有几次自费项目,就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争执,“就在一行人即将动身启程之时,却因结账与店家发生争执。为此,店家关门闭户,不予放行。横川君岁大声咆哮亦不奏效,无奈之下,我方只好妥协,依店家所要之数,付足以后才一走了之。在中国,像店家如此的犟人大有人在,实在不可理喻。”语言中的气愤可以理解,将中国人一概而论而显得颇为己见。

中国之旅中,街道、闹市和花园未见女人招摇被称为自古的就有的陋习“中国自古有一陋习,即对妇女禁限甚严,故于如此热闹所在却难得寻见花枝招展的夫人、小姐倩影。”中国那时代小脚女人确实是一个时代的弊病,亦不是自古有的陋习。相较于邻国日本,只能归因于民族差异了,因而言之“除非废弃对妇女禁限甚严的习俗,否则中国的画面永远都是色调阴冷,即便是春来也无花开,就算是秋高亦无月圆;不改变对妇女歧见,中国就永远改变不了其行为残忍与性情冷漠。”缠足确实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有此般论断也算是客观了。

书中也有对社会的侧面反映,长江上运营宜昌至汉口航线”若是中国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一概不允许享用头等舱。船上另有一种专供中国人使用的一等舱,票价却是10两银。可恰好相反,若是日本人,无论如何都得买头等舱票,都得用头等舱,都得付30两银。”以外国人的口吻反映出了这极不公平的票价制度,弱的时候抬不起头。在街边遇死尸,路上逢上囚犯,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中国人对死真是漠然视之,不管是他人死,还是自身死,皆无所谓。在其眼里,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犹如草芥一般。对生命的如此感觉,要不就是一种臻于化境的大彻大悟;要不就是完全的冷血。”其实不然,中国人对生与死的敬畏不是两三处街景就能概述的。

建筑方面的论述堪称精彩,“大凡中国各地塔刹,其取位、造型,均有与当地山川地理风水相辅相成之考量,故对其考察与品评,切不可孤立的就塔论塔,也不应以日本人的好恶标准对其评头论足。”整本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者的眼光聚焦于古建筑特别是在古刹的结构,寺院的布局方面颇有研究。其对地形也非常敏感,在文中曾多次提问并发出感叹,为何在这样的地形建立城池,更有一种互动感。 基本上比较规矩的城池都以东西南北进行描述,其中成都就是典型的例子,对照实际生活也确实如此,仿佛历史的演变就在纸上浮现。

伊东忠太的路途太匆匆,故事没讲完已经启程下一站了,读起来总是意犹未尽。当时那个年代,在国内有这样类似自由行的环中国之旅也为之感叹了。想要体验像伊东忠太这样的中国之行在如今看上去是不现实了,但旅行的热情从来没有止息。带上更多的装备以及路上的学习,在有一天也会成为你的《中国纪行》。

《中国纪行》读后感(三):晚清风情画

书页插图

1、开始借此书的原因是伊东忠太,一个行走于晚清山林间记录的日本建筑人。但翻完此书后发现,里面旅游的内容比建筑的部分吸引多了

2、作者曾数次游历中国,并记录在书里。事无巨细,均有文字描述,这一点十分佩服。因为在长时间的跋涉途中,没有录音录影设备,必须是逐个用笔用脑记下来,才会有如此详细的资料。一比起来,书里面那些建筑的插图反倒没那么震撼了

3、此书在建筑界比较出名,因为成文比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早。但这个画报出版社的版本,翻译校勘水平有待提高。而且这似乎是节选内容,选到书里的游记比较散,看不出编纂的水平。还有作为路线这么漫长又多变的游记,除了作者自身一段段的图示记录外,编者也没有一个总体路线图示,显得文字尤其琐碎,很容易看着就找不着北了

4、从此书看过去,里面记录着不少古迹文物,到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可以来一个历史追踪,两相复盘,会是个不错的研究题目,就不知道有没有学校已经做过这个事。比如书里写的武道驿有个逍遥楼,里面有颜真卿的真迹,磁州有曹丕真迹的魏碑,开封有犹太遗址等等,在今天网络上,找到的资料并不全,不知道作者当时看的是否真迹

5、作者是个中国通,对中国古代史很是熟悉,汉唐的历史顺手拈来,《洛阳伽蓝记》这些古籍也有研究,佛学学派,也知道禅学和其他宗派,并感叹此时中国佛教宗派凋零,书里的一大批中国人反倒学识与作者相距甚远

6、作为一个学者,作者在中国纪行之前早已有所准备,知道中国分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为北方中部南方(汉地十八省),也知道当时度量衡货币道路等尚未完备,物价变化多端,更知道那些地方有那些饮食,并尽可能适应当地食品,甚至于每到一处会找县志翻阅,找当地官员攀谈了解文化,特别了不起。唯一看到他有所欠缺的,是他不知道文昌二字的解释,还有宜昌他所说的鲨鱼应该是鲟鱼,都算是难得的知识盲点吧

7、此书对作者前两次游记的记录最详细。第一次是1901年开始从北京-张家口-大同-五台山-定州-北京的初试牛刀,第二次是从1902年从北京-邯郸-开封-洛阳-潼关-西安-宝鸡-汉中-广元-德阳-成都-峨眉-重庆-三峡-武昌-洞庭-镇远-贵阳-安顺-昆明-大理-腾越-缅甸的超级大旅程。期间无论是华阴喝到德国啤酒,西安喝到日本的酒,成都看到中国的公共厕所,自己爱马死去,刑犯示众,见到路边及至钟乳石旁的尸骨,被关在笼里吊死的囚犯,以及五台山、万县、贵阳、云南均见到的罂粟,伊东忠太都详实的记录下来,对晚清的社会记录做了一个很好的第三者补充。甚至连“尔俸尔禄 民脂民膏;下民易凌 上天难欺”“百姓皆饿殍 官吏独撑足”这么辨证的语句都记录下来,实在难能可贵

8、至于建筑方面,一些重要的建筑平面被记录下来,另外如相轮、悬鱼、鸱吻、脊兽等等的节点也都被作者逐一描摹。其中北方部分作者最感兴趣,图也最多,中部地区,后面游历的江浙部分,伊东忠太却嫌古迹大都只剩下明清部分,记录的就不多。如果从日本角度想,日本建筑文化吸收唐朝精髓并自身发展,到了明清已经是分野极大了,兴趣不如汉唐时期浓也是理解。另外云贵部分也有一些当地特色的建筑绘到图册里

9、作者对这份游记充满着感情,可以从下面几个段落感受一二:

a、(昭化县)站在岭顶山巅,四面河山尽收眼底,无线风光。此时此刻,一种前年穿越的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顿时无比感慨,就如蜀国创始之时一般,梦想灭曹魏而吞东吴,何等英姿飒爽,又何等壮志雄心。可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不过就一介书生,只是机缘凑合行经至此,当下之世乃明治时代,就是如此,亦不过如此,书生不必在此发呆,且惜别此关快快赶路。

b、(双流县 新津县 彭山县)当下时节,正是花生收成方毕,只见猪在地里拱土正欢,希望找出土中遗落花生,偶尔被其拱到,则仰天咧嘴狂嚼一通,好不快哉。鸡、鹅禽类,则随其后,一路跟行,捡食地里昆虫。犬却跑前跑后与正在觅食的家禽家畜嘻嘻大闹。水牛被签在十来岁孩童手中,何其温顺乃尔,看上去水牛反倒像是放牛小童的忠诚卫士。此幅画中,不见家猫身影,想必是在家中孤独守望,或许此时偎着火炉睡得正酣。

c、(峨眉登山)尤其是大峨山峰,从云海望去,令人不免联想到蓬莱仙山,更想到此时为白云深锁的下界凡间。那是何等污秽的尘世,浊流滚滚,芸芸众生,蝇营狗苟,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之辈,终究要入阿鼻地狱,万劫不复。幸哉,笔者此时置身于斯,人间天上,净土一方。在此沐浴和煦阳光,感受大自然神奇之伟力,笔者身心融于大自然,将忘却烦恼以证菩提。于此浩然天地间,何等欣喜乃尔,直令笔者不知今日何日,今夕何夕,唯有陶醉其中,犹如置身水天茫茫的浩瀚大海,看不见帆影,看不见船行,只见拍打岛礁的白浪溅起无数细碎的水花,化为雾气,袅袅升腾,并幻化为白云朵朵。

10、最后就是很多人反馈的彩图或图片不足,没有把作者几次的中国游记完全展现等等问题,希望后面的版本能多改进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