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山昙华》读后感摘抄

《一山昙华》读后感摘抄

《一山昙华》是一本由张晓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8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山昙华》读后感(一):与美好不期而遇,万物可爱,人间值得

睡前的时光属于静谧优美的文字,捧起床头张晓风老师的散文集,和美好不期而遇。

张晓风,中国当代散文家,被称为“最温柔的一支笔”。而在温柔之中不失刚劲和豪气。文字娓娓道来,饱含着对文字,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万物生命的感悟,感恩。

我喜欢……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充满了愉悦。”

“我喜欢冬日的阳光,宁静致远;我喜欢夏日的永昼,秋日的稻香和满山的芦苇。“

“我喜欢泛黄的线装书,喜欢许多旧东西,翻看旧照片,检视自己的旧作品,喜欢不实用的东西,喜欢充足的沉思时间。“

在作者的笔下,万事万物都是如此的可爱、温柔,人间值得。

尽管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我们仍然热切地渴望着美好的生活。

不知道从何时起,人到中年,作者变成了一个容易着急的人,着急岁月匆匆,不知道余生究竟还有多少时间,且把每一日当做最后一日吧。

活着的每一天都要感恩。人是要活很多年后才学会懂得感恩的,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是向天借来的。好好珍惜当下的一切。

幽光实验

在发明了电灯之后,人们彻底告别了过去晨兴夜寐的岁月,你曾经在黑暗的夜晚关掉电灯,静静地体验黑暗里的时光吗?作者便做了这样一个幽光实验,暂且告别电灯文明,去体验她祖母时代的生活。

从破晓到黄昏日暮,每一刻都自有其意义,那时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休养生息。

黑暗中当视觉被削弱,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打开了夜晚的世界,你可以闻到楼下的茉莉花香,循着香味找去,且摘三朵小花。

摸黑说话别有一种安全感,怪不得宿舍生活里,大家都喜欢熄灯后说悄悄话,黑夜让彼此的心靠近,更打开,此时黑暗是包容的,温和的有力量的。

偶尔应该尝试体验一回黑暗中的生活,调整步调,调整视角,来发现平时被忽略的美好。

放尔千山万水身

好的旅游是什么呢?作者说,好的旅游,不仅带人去远方,而是带人回归最深层的内心世界。

我热爱旅行,之前每年都要出去1-2次,去看看祖国的壮丽河山,去触摸悠久的历史和岁月文明,或许我们从自然中来,也将归自然中去,唯有在自然之中才能找到灵魂深处的真正的自己。

放尔千山万水身,那么以原属于万水千山的生命,重回到山水之中去吧!

《一山昙华》读后感(二):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许多年前,网络还没有普及,大街上随处可见报刊亭,摆着琳琅满目的报刊,供大家选购。《读者文摘》是我当时非常喜欢的杂志之一,我每期必买。

有一天。我买回了当月的《读者文摘》,看到了一篇文章——《我喜欢》,那是一篇散文。我一字一句地读下去,仿佛遇到了知音一样,那字字句句分明写的就是我自己啊!

我当时读书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到喜欢的文章或句子,就摘抄到本子上,闲时再细细品读。我把《我喜欢》这篇散文一字不拉地全部抄到了我的摘抄本上。同时,我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张晓风。

之后的这些年,只要看到她写的书,我都会买来细细品读。那一篇篇细腻、温柔又不失刚劲的文字,读来令人内心温暖,充满力量。

张晓风是中国当代散文家,近60年华语文学“最温柔的一支笔”,余光中称赞其文笔“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有一点刚劲”。她的文字,像沸水中复活的春茶,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生命的感悟和沉思。

《一山昙华》是张晓风最新出版的一本散文集,这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哲思小书。张晓风用她一贯温柔的笔触描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怀、平凡生活中的诗意以及旅行中的美好。她总能撇开常情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告诉我们只有一种方式去好好地面对这个世界,那就是满怀愉悦地接纳生命给予的一切,不忽略任何细小的美好。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公平,我们难免会心生怨气和委屈,有的人甚至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你即便是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照样于事无补。

张晓风说:事情总是这样的,你总是得不到你所渴望的公平。你努力了,可是并不成功,因为掌握你成功的是别人,而不是你自己。

这种感同身受的文字,是不是会让你内心很温暖?

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其实,人只有两种,幸福的和不幸福的。幸福的人不能因不幸的事变成不幸福,不幸福的人也不能因幸运的事变成幸福。幸福更多时候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

对于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来说,面对世间的春花秋月、夏风冬雪,都会感恩上天的赐予,让自己可以欣赏四季的美景、感受光阴的流转。哪怕只是眼前的一池荷花,也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啊!

人是要活很多年才知道感恩的。这是岁月的恩赐,是光阴的礼物。

哪怕是错过,也是值得感恩的。

有的时候,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也许会错过当地与季节有关的著名景色,常常会是一场花期。

我们都知道“昙花一现”这个成语,可见昙花开放的时间是多么短暂而又难得一见。

张晓风去夏威夷,友人告诉她:“就在上个周的某个夜里,满山的昙花都开了。”她看到满山开过的昙花,就像一山的仙人掌都垂下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

能够看到一朵昙花开放已是难得,能够看到满山的昙花同时开放,就更加可遇而不可求了。

对于这种错过,张晓风早已习惯了,她觉得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自己可以碰上的。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的“错过”,那满山枯萎的花苞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一场千朵万朵昙花深夜竞放的罕见画面。既便没能欣赏到,但是花谢了,山还在!

她说:我曾淡忘无数亲眼所见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在张晓风的文字里,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朴实的生活哲理,以及她对世间万物浓浓的爱意与感恩。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这份知足,这份豁达,这份通透,正是张晓风快乐的生活哲学,允许一切如其所是,不必抱怨,无需遗憾,一切的错过都是另有安排。

《一山昙华》读后感(三):你看,花开了,花还在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一山昙华》中写的一段文字,人生总是有很多的“晚了”。

张晓风,近60年华语文学“最温柔的一支笔”。余光中夸她文笔“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有一点刚劲。”

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一山昙华》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哲思小书,作者用温柔的笔触描写了人生的种种感悟,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怀、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和可爱、旅行的美好。

01.人生何处不遗憾

人生总是有很多的遗憾,记得去西藏的时候错过了四月的林芝桃花,去了两次拉萨,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大昭寺。

就像作者说的,“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想象使我们无远弗届。

对于大昭寺,我有无数次的梦见,甚至对它的介绍如数家珍,但就是那么一次次地错过。

第一次因为它只在上午开门,而我们因为上午要去办尼泊尔的签证,签证官也只在上午上班。

而次日我们就要赶往尼泊尔,于是错过。

第二次,在第二天就要飞往拉萨的前一晚,看到微博上大昭寺突然出现火灾,于是暂时关闭。

拉萨五日,每天清晨,我在大昭寺门前晒太阳。

认识了来拉萨朝拜的马吉阿米一家。学他们磕长头,品尝藏餐,并赢来一头藏辨。

他们给了我从未有过的体验。或许我进大昭寺参观,就没有机会遇见他们没机会知道他们的故事。

请允许一切如其所是,不必抱怨,无须遗憾,一切的错过都是另有安排。

张晓风在《一山昙华》说,她曾淡忘无数亲眼所见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的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华。

也如我,去了拉萨很多地方,却记住了大昭寺门广场的阳光。

02.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拥有是什么?

三毛曾经说过:人至少要拥有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我自己认为就算错过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之后再努力,还是会拥有的。

在这个口罩放开的时节,焦虑、恐惧、担心、害怕无时不在考验着每个人情绪的同时,也在考验着人的免疫力。

我们开始无比怀念健康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跑,可以自由地跳,什么都不用担心,甚至可以无底线地晨昏颠倒。

而如今,那些拥有过的健康和快乐的情绪,在哪里呢?

就像张晓风说的:是因为冷气团来袭吗?在拥着羊毛毯枯坐的冬夜,我会痴痴地想起某个六月正午的一汪池水,以及池中绝美的荷花布阵。

还有诡异的香息,令我反刍又反刍,咀嚼不尽。

原来,曾经被荷香充塞过的胸臆,也是某种永恒。

那些被我们无视的健康时光如今令我们念念不忘,但同时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也让人会无比珍惜以后的时光。

且把今天当成我的最后一天,该爱的,要来不及的,去爱;该恨的,要来不及的,去恨。

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拥有,只能经历。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所以,亲爱的,究竟什么才算是拥有呢?

03.我愿在路上遇见你

张晓风在书中说“终于到了几天来,白日谈着,夜晚梦见的地方。

我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重叠的深山中,只是我那样确切的感受到,我并非在旅行,而是归返了自己的家园。”

很多时候去一个地方,总会有那种在梦里曾经去过的感觉,似乎自己前世就在那里生活过。

《诗经》里吕尚父垂钓的渭水,杜甫吟咏的千里烟波,这真的是我生长的地方。

而张晓风说,“我是三千年前那蹲在江边呆看吕尚钓鱼的小女孩,看他如何被西伯发现。”

“我又是那跟在杜甫身边的小讨厌,一路看他如何捻须苦吟。”

自不必说,“走遍天涯路,不忘中国根,寻根在黄陵,黄陵盼你归”的黄帝陵。

据《竹书纪年》记载,从黄帝逝世时起,华夏民族就开始了祭祀黄帝活动。

《史记》中也记载了汉武帝刘彻亲率18万大军征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修祈仙台,遗挂甲柏。

如今,桥山苍苍,沮水泱泱。参天古柏历经千年风雨,护佑着庄严幽静,黄帝陵继续见证沧桑巨变,时代发展。

也不必提,长安城内黄昏的大雁塔,骊山脚下阿房宫的众女晨起梳妆,马嵬坡前的杨玉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也和我的生命纠结为一。

“我很高兴在那片美丽的后土与你们相遇,你在,我在,我们相逢,这是好事,他日若能重逢,当然更好--只是,请不用对我说:欢迎。”

结语:

说不清我们爱上了什么,但至少,我们爱上一段慎重的爱。

张晓风的《一山昙华》似乎就是讲我们自己的故事,那些生命中所经历的,所留下的人和事。

她总能撇开常情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告诉我们只有一种方式去好好地面对这个世界,那就是满怀愉悦地接纳生命给予的一切,不忽略任何细小的美好。

最后,她说“放尔千山万水身”,意思是放纵你那原来属于千山万水的生命而重回到千山万水中去吧!

是的,放尔千山万水身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