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淡入水中的思念》的读后感大全

《淡入水中的思念》的读后感大全

《淡入水中的思念》是一本由[英]莎拉·亚历山大(Sarah Alexander)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 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淡入水中的思念》读后感(一):淡忘也是一种勇气

五年的时光能否改变什么?是让人淡忘掉什么,还是回忆起什么?

五年前的一场意外,改变了这个家庭所有人的命运。艾希的双胞胎兄弟艾迪在他们共同生日的那一天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了这个家。他的尸体一直没有被找到,同样丢失的还有艾希对那件事情的记忆,以及这个家的平静。父亲、母亲、哥哥,包括艾希自己,每一个人都变得不太正常。

为了拼凑起那些记忆中的碎片,还原出事情的真相,艾希开始尝试学习自由式潜水,她想去事发地的那片海底解开谜团。随着她下潜深度的一点点加深,对于那段往事的记忆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当真相最终被揭开之时,所有人都还能够回到过去吗?

这部《淡入水中的思念》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关于救赎与解脱的故事。当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你面前消失,而你又与这件事不无关系时,心中承受的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与绝望?因为内疚,所以自责,所以不由自主的会影响到活着的人的生活。艾迪生命的消失几乎与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一个人都被这件事情影响而在生活中做出了不正常的事情。其实在他们的心底都是善良的人,否则也不会因此而心存内疚。

说起来这个故事应该是一部治愈系小说,但是作者却将情亲、心理、悬疑等多种元素巧妙的融入在其中。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跟随着艾希去解开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也在与她一起获得心灵的救赎。艾迪的失踪事件不仅仅带走了他自己的生命,更带走了所有与之相关之人的真实自我。艾希寻找真相的过程其实也是找回自我的过程。当真相被解开的那一刻,便是所有人找回真正自己的时候。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人往往会将自己封闭起来,选择性的忘记一些事情。可是逃避并不能够真正的解决掉问题,留下来的依旧是痛苦。故事中的艾希忘记了那天发生的事情,但是在她的心底却又不能够将其彻底遗忘,总有一股力量驱使着她去回忆。这是一种自我的内心斗争,也是一场浴火重生的蜕变,这或许会让人产生巨大的痛苦,而当她能够真正正视真相时,其实也是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或许在不经意间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良善使我们心存内疚痛苦到无法呼吸。淡忘也是一种勇气,恢复正常的生活并不代表我们已经完全的忘记,只是生活终究还是要继续下去,因为更多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需要着自己。

《淡入水中的思念》读后感(二):假如做了一件让自己悔恨终生的事,该怎么办

几天前,看过这样一篇新闻——一家几口在马路上走。爸爸妈妈在前面,姐姐牵着弟弟在后面跟着。不知道因为什么,姐姐忽然放开手往前走,弟弟蹲下赖着不走。就在此刻,一辆车飞驰而过。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弟弟当场死亡,让人唏嘘。

不管事故的责任方是谁,最伤心难过、最悔恨自责的,也许是那位姐姐。“为何当初会放开手”,这个问题会一直扎根在她的脑海,甚至像梦魇一样,对她纠缠不休。

莎拉·亚历山大的这本《淡入水中的思念》的书,讲的就是类似的事。只不过,书上所讲的故事,并非是事故发生前,而是发生后的事。

故事主要围绕一个家庭来开展,主角姐姐艾希与其弟弟艾迪是一对双生子。与普通姐弟关系一样,从小,两人就相爱相杀。哦对了,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哥哥迪伦。

双胞胎姐弟11岁生日那天,一家人去罗斯马基海滩玩耍,除了妈妈。而那天正是这家人不幸的开端,艾迪溺水而亡、艾希记忆断片、爸妈失和、哥哥厌食......

尽管记忆不完整,但艾希却一直在寻找真相,因为愧疚、因为不敢相信。水下能恢复记忆,艾希就一次次下水;深海处有弟弟的遗物,艾希就一次次深入,几乎拿命在拼。

说真的,在看这个故事时,我的心一直是揪着的,我替艾希担忧,因为她执念之深,深到分离出第二人格的地步。而这个人格不是别人,就是弟弟艾迪。

为了看完这个故事,早点知道真相,我这一养生达人,向来11点就睡的人,熬夜了。所以,你可以想象,这个故事有多精彩。

《淡入水中的思念》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真相的反转再反转。一开始,我以为是爸爸害死弟弟,随着艾希记忆渐渐恢复,我的怀疑对象从爸爸到哥哥、丹尼,再到泰(艾希的男票),最后是艾希。看到最后,我直接泪奔。

最大的亮点之二,就是对主角艾希的心理刻画,细腻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不愧是做过心理健康护理工作的作者——莎拉·亚历山大。艾希自责过,她为了找到真相,不顾危险,前往深海。她也“恍惚”过,眼前时不时会出现,过去的回忆,有关弟弟的。她甚至想到死,在海里,被海带束缚,无法挣脱的瞬间,想到了死。

幸好,故事的最后,艾希找回了真相、找到了自己,父母握手言和,哥哥也从自责中解脱。从《淡入水中的思念》中,我大概懂得了开篇新闻里姐姐的心理。只希望,她也能跟艾希一样,用某种方式自我救赎。

回归到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做错事,或大或小,有些可以弥补,有些木已成舟,无法改变。不论怎样,都不该一味回避,向前看,才是真正的勇者。

《淡入水中的思念》读后感(三):最好的纪念就是继续努力前行

很少有人渴望遭遇不幸——显然,这是人之常情,都会是无比热切希望家人、朋友的每一天都能够幸福平安。然而,不需要多说的是,不幸却往往并不因为你根本不喜欢它而不在某一个时刻降临。随着不幸的来临,伴之而来的,就是又一个新的阶段:是任由这一种不幸从此和自己如影随形呢,还是勇敢地从不幸的漩涡中挣脱出来,平心静气,以一个全新的自己告别此刻之前的自己,用一往无前来为之前的不幸划上一个毅然决然的休止符,并且要告诉自己——只有努力前行,才是最好的纪念!

一个16岁的苏格兰女孩艾希,她有一个大她两岁的哥哥迪伦,还有父母双亲。如果别人都不知道她们家以往的情况,而只看现在的话,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家庭,似乎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只有艾希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已经连续五年了,艾希一家每年都不愿意一个日子的到来,就如同是在躲避“一个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般。这一天会令她的父母之间把吵架当成了日常,也会令她无以复加地感觉到无边无际的痛苦。这一天每年的4月11日。五年之前的这一天,是她以及她的双胞胎弟弟最热切盼望的日子;而自从五年前开始,这一天就已经永远地逆转了,变成了艾希以及艾希一家都不想面对的日子。五年前的这一天,艾希的双胞胎弟弟,爱德华·曼恩不幸溺海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此,艾希陷入了深深地悲哀与孤寂之中,有时甚至出现弟弟还在身边跟她耳语的幻觉……

英国新锐作家莎拉·亚历山大的作品经常会呈现出一种敏锐而细腻的特点,却往往会在偶尔间情不自禁地透露出一种无法排遣的淡蓝色的忧郁,一如她的这一本《淡入水中的思念》:海水当然是蓝色的,封面也是蓝色之中还有一些茫然;翻过了这些“表面现象”,读到的却是一个浸透了淡蓝色的痛苦与无法自拔的茫然的忧伤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似乎早已经知晓,但更大的期待却在于,既然悲剧已经铸就,既然一切已经无法回复到之前,活着的人们该怎么办?!譬如艾希,她感受到的痛楚应该更甚之,因为那个永远再也回不了家,与她亲密地相处,或者与她哪怕是大吵一顿的双胞胎弟弟再也回不来了!还有她的父亲与母亲,还有她的哥哥。无论之前是怎么样,五年前的4月11日之后,一切的一切已经无可逆转地改变了!而且是变得愈来愈坏,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艾希该怎么办,她的父母该怎么办,迪伦又该怎么办呢?

莎拉·亚历山大想要给读者讲述一个治愈与疗伤的故事。所以,她选择了让艾希和她的一家“出镜”,并且把“镜头”拉回到五年之前的生日那一天,那一天发生在苏格兰一个名叫黑岛的半岛上发生的一起猝不及防的悲伤的事件。如果是自己不认识的人遭遇了不幸,自己可能只是在当时会感到一些悲伤,然后这样一种悲伤会很快地烟消云散,终于再也没有任何痕迹;而如果那个人是自己认识的人呢,而如果那个人是自己的亲人呢,而如果那个人是自己的双胞胎弟弟呢?!这一切,如今发生在艾希身上了!而且五年来都一直在无比困扰着她以及她的家庭,让原本和睦的家庭从此蒙上了一层阴影,总也无法摆脱!

但是很显然,莎拉·亚历山大并没有满足于讲述一个发生在五年前的悲伤悲伤以及由这一事件而引后的一系列后果,不,没有那么简单!一起孤立的事件,并不能从此占领了一切的幸福。故事的背后,往往会隐藏着很多很多的故事,直到让人无法招架!但是无论如何,生活总还是要继续,活着的人总还是要向前走,迎来新的一天的朝阳,或者是阴天,或者是其他的任何一种天气!一切皆有可能,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所以,为什么非得这样或者那样呢?为什么就不能勇气多一些,从此用一种奋力向前看来替代一切,哪怕还会遇到数不清的挫折或者麻烦呢?!

一切的一切无疑很难很难,那确实需要一种莫大的勇气,绝非说说而已。但是,也有一件事情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拯救自己的永远只能是自己,别人顶多是能够出一把力、协助一下!比如艾希,比如其他人……

《淡入水中的思念》读后感(四):屏住呼吸的艺术:潜水与亲吻。

“这正是潜水的魅力所在,”泰说,“我不需要谈论它,我只是去感受,就像呼吸那么自然。” “你的意思是像’不呼吸’吧。”我狡黠地笑了。 他的嘴角慢慢地翘起来,他好像才明白过来。 “你说得对。我很乐意和你一起屏住呼吸。” ——《淡入水中的思念》

《淡入水中的思念》,英文原名《the Art of Not Breathing》,直译《屏住呼吸的艺术》,是莎拉·亚历山大(Sarah Alexander)在2016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作品,根据亚马逊的搜索记录,这也是作者目前为止写作的唯一一部作品。在“新锐作家”的头衔之外,莎拉还有另外两个身份,即旅游顾问和心理健康工作者。这部关于潜水和心理疗愈的小说作品,或许就是她以自身职业经验为素材,艺术加工而成的。

小说发生在苏格兰黑岛(Black Isle)东部的仙隆里普安特(Chanory Point),是观赏宽吻海豚的绝佳景点,被列为热门旅游地。而住在这里的居民,却仿佛生活在世界边缘,是与世隔绝的。阅读这部作品的乐趣之一,就是跟着作者、也可以说是当地导游的引领,饱览这片由冷风、雨水和雾组成,有着独立气候系统的“冷酷仙境”。 和黑岛的景观特色相似,整部小说好像也被笼罩在一层微寒的蓝色湿气中,整个阅读过程又很像是潜水——跟着第一人称叙述者“我”、随着故事情节下潜或上升、屏息或窒息,偶尔陷入黑暗,偶尔又能看到海水里的微光,并在结尾和她一起感受到上岸之后的宽阔。 故事开始于一场事故。五年前,“我”的双胞胎弟弟艾迪在海边游泳时丧命,尸体最终并未被寻回,整个家庭也一直深陷于这场事故带来的心理创伤之中,无法恢复。爸爸和妈妈的关系本就有裂痕,事故之后的妈妈变得更加神经质,定期去看心理医生也没有明显作用,裂痕逐步加大,到后来爸爸终于不堪忍受,暂时离开了家中。一直身为好学生的哥哥迪伦,则患上了厌食症,经常要跑去厕所呕吐,用看似快乐的外表掩饰内心的悲伤。但他们都选择了接受艾迪的死,除了“我”。因为双胞胎之间的关联性,“我”几乎是受到最大打击的人,在艾迪“消失”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有某种精神性的“慢性咽炎”,“失去了半个自己”,甚至一直以来都能感觉到弟弟就在身边。“我”拒绝承认艾迪的死亡,厌恶家人对这件事的掩饰,也讨厌小镇居民因为这件事所投来的异样眼光,性格变得非常孤僻,一心只想找回遗失的记忆碎片,发现被遗落在身后的“真相”。而让真相浮出的契机,就是我在船屋遇见了泰,开始自由潜水,并与他坠入了爱河。而书名中“屏住呼吸的艺术”,指的就是“潜水”和“亲吻”,既是向外和向内同时交织进行的两种探索,也是小说的两条线索。 自由潜水(Free Diving)是指不携带空气瓶,只通过自身肺活量调节自身屏气尽量往深潜的运动。在另一本关于自由潜水的科普读物《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中》,作者詹姆斯·内斯特引用了1963年由生理学家佩尔·朔兰德(Per Scholander)提出的“生命总开关”这一概念。它是指当我们将脸埋入水中的那一刻,大脑、肺部、心脏及其他器官被触发的种种反射。下潜越深,这些反射就越显著,最终激发一种生理变化,保护器官在强大水压下不至于内爆,将我们的身体变成高效的深海潜水系统,自由潜水者可以预知这些变化,并凭他们潜得更深、更久。此外,《深海》中也提到,自由潜水时为了更紧密地和水下环境联系在一起,更加敏锐地和观察周围的环境,集中注意力在你的感受与本能上。尊重你的极限,让海洋包裹着你——从不以任何原因、在任何地方勉强自己。这是一种精神的修炼,一种将人体作为载体,探索地球内太空奇观的方法。 这些远离听起来很像瑜伽,但与前者不同,自由潜水是更加痛苦、也是更加危险的。因为它的屏息是必须的——海洋中没有氧气,潜水者也没有氧气瓶;且潜水者绝不能独自下水,事实上,每年都有很多的人在自由潜水这项运动中丧生。但在做好训练、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正如小说中的泰所说,当你开始潜水之后,水压的痛苦、屏息的难耐和海水的冰凉都是值得的,而且很好玩。“我”本来因为艾迪的事故,对海洋有着很深的阴影和恐惧,却在对自由潜水的初次尝试之后,有了五年以来第一次“所有痛苦都消失了”的感觉,即使只有几秒钟。“我”还因此找回了事故当时“并不美好”的记忆碎片,并决定要一直潜下去,目标是去到四十三米深的深潜点,看看艾迪去过的地方,发现事情的真相。 另一种“屏息的艺术”亲吻,则是小说中爱的体现。和小说中的“我”一样,我也很喜欢泰这种仿佛是海洋之子,带着不羁的野性,却又温柔善良的男孩。泰的吻咸咸的,和大海一样让“我”感到陶醉,既不安又安全。也正是因为与他的相遇(泰是整个海滩上潜水最厉害的男孩儿),“我”才得以走出自我封闭的安全区,慢慢敞开自己,常常想退缩、却又很勇敢地投入另一个人的怀抱,投入海洋的怀抱,也是投入未知的怀抱。也真正是从泰那里感受到的爱,让“我”开始敢于直面创伤,缓慢并痛苦地开始了真正的成长。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单纯,屏息始终是痛苦的,就像很多时候,痛常常是作为爱之代价存在的。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我”的自由潜水能力在不断增加,记忆碎片也慢慢的回来了。与此同时,“我”却痛苦地发现,最初想找的真相,却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它太残酷了。原来当时让天生就有智力缺陷的艾迪独自下水的人,正是作为不称职的姐姐的“我”自己;原来事故发生的现场,也是妈妈和潜水俱乐部老板的出轨现场;原来迪伦和泰一早就是认识的,而那时没有抓住艾迪尸体、让他没入海洋之中的人,正是自己深爱的泰…… “那个骗了我的男孩。那个把我弟弟留在水里的男孩。我恨他,可我依旧对他有感觉”,“我知道你是那个男孩的双胞胎姐姐了。那就像是我重新经历了那个恐怖的时刻,那个折磨了五年的时刻。就像是一种惩罚,我必须承受的惩罚。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鄙视我自己,但离开你我做不到。我看到了你的孤独,可你在水中那么鲜活”——这种矛盾的感觉,或许也是“屏住呼吸的艺术”的体现——即使真相并不美好,但揭开创伤、面对真实,仍然是与过去和解的第一步。没错,是“和解”而不是“治愈”,过去不会真的过去,心中的伤口也不会真的愈合,但人们可以带着它向前走。 故事的结尾,“我”们全家一起,开始接受家庭心理治疗,敞开心扉、彼此支持,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遮遮掩掩、各自痛苦。“我”也奇迹般地通过了潜水考试,申请学习海洋生物学、摄影以及体育健身,并把这件事写在信里,准备告诉自己冷落了很久的泰,在痛苦之上,试图与他重建、并更新爱的联结。 作为刚刚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不久的作者的处女作,这部作品的语言、技巧都很稚嫩,人物和情节也不够深刻,难以用“文学性”的标准进行考察,比起优秀的小说作品,更像是一个叙述精彩的心理治愈系故事,但却足够真诚了。阅读这部作品的契机是因为编辑阅稿,而选择接下来的原因则是因为“潜水”和“心理治疗”的题材,从这两个方面来说,这部作品并没有让我失望。 和小说女主人公一样,这些年来,我也在反复经历着某些创伤,难得有片刻的喘息,而真正让我短暂远离疼痛(药物和睡眠都不行)的两件事,就是潜水和亲吻,哪怕这两件事的发生过程很短暂,且其本身也要以痛苦为代价,但却让我愿意在可怖的黑夜来临之前,闭上眼睛静静地回想。

在这两种屏息的艺术之中,亲吻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潜水却可以争取做到。之前去垦丁时体验了一次深潜,虽然不会游泳,虽然教练说长期服药不可以下水,虽然下水之前几乎惊恐发作,但真正开始潜水之后,感觉却很好。读完这本书之后,就更想去潜水了,还想去苏格兰的黑岛和宽吻海豚一起游泳。正如小说中的“我”所说,“我没有变成一条鱼。我变成了睡,流动的水,永远都在变化的水。我不是大海的过客,我是大海的一部分”,那种放松下来、把自己完全交付给大海、被海水所环绕的感觉,就像爱人的亲吻和拥抱,或许也像出生之前、在妈妈的肚子里的状态,是那么安全和温暖,让人心生怀念。 如果你读到这些心中有所感念,就赶快去体验一下屏息的艺术——潜水,亲吻,或者读读这本书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