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未发现的自我》读后感锦集

《未发现的自我》读后感锦集

《未发现的自我》是一本由[瑞士]荣格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发现的自我》读后感(一):我们所看到和认识的自我,其实只是我们想看到和认识的自我

荣格的入门作品,写的不是很深,但是一些观点还是值得停下来思考的。比如个体与群体的辩证关系,边缘意识,“感觉”是一种无意识表达/价值判断……

书里通过理论和实例介绍了潜意识是自我认知的重要信息来源;梦的本质是潜意识的表达,超出意识控制的范围;梦是弥补显意识态度的缺陷,或源自早期的精神创伤,或预示未来某个重要事件的发生,也可能是“古代的残存”。

梦的解析部分还蛮有意思的。可以通过一些象征联系个人的价值取向,对梦(潜意识)进行解读,了解潜意识对我们的真实判断和指引。

翻译扣一星:个别语句翻译的拧巴,个别句子没主语。

《未发现的自我》读后感(二):荣格反对的其实是他所热衷的

整本书像一本箴言集子,很多蜻蜓点水一般的观点大概在他其他著作里有进一步的论述。虽然荣格反对“统计”或“平均化”个体(他举了个很直白的例子:在理论研究里,一大堆石子平均重145克,这个数字的价值比各个石子分别的重量要大),他却相信人类共享同一个精神结构,而不是各自不同。类似的观点比如本雅明在研究歌德时指出,人类的精神结构都是独特的单子,各有相似却不尽相同,且每个单子和那个最全最涵盖万千的原始结构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每个个体只是一个torso character,是一地打碎的玻璃。本雅明赞同歌德,认为那个原始结构是没法触及的,不是理论研究的对象,荣格则不以为然。对于archetype的研究(比如他认为宗教艺术中的曼荼罗是archetype的现实投影),和任何理论模型/框架其实同一种思维模式。荣格反对的其实也是他热衷的。这种矛盾在弗洛伊德那里没有,弗洛伊德很清醒地知道理论研究的界限在哪里:对于无意识的研究是弗洛伊德最浅尝辄止的。这种审慎在康德的著作里也表现得很彻底。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康德都在试图说明除了理性思维,这两个领域都没有绝对的共同模式。 康德和弗洛伊德或许认为人类共享同一个理性思考/心理运作的结构,但两人都不曾主张有一个共同的精神结构,而荣格认为存在这样一个精神结构能够说明人类的各式各样内在的体验。这个对比让人不难理解为什么弗洛伊德不承认荣格是发展了他的研究。

《未发现的自我》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荣格----未发现的自我读书笔记 《未发现的自我》是心理学家荣格的入门书籍,带着某种想要治愈自己的想法,这本书我阅读了一个月。算是细读,这里写点读书笔记。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未发现的自我,第二部分是符号和梦的解析,每个部分都是七个章节,从荣格自己的角度,写了他对很多心理学现象的理解。 在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提出了很重要的概念,即集体潜意识,他认为人类在上上万年的进化之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而集体潜意识就是其中一环,他解释为,人类有共同的一些情绪,历史集合在一起,这些集体潜意识,从人类出生就携带在每个人的内心中,甚至可以跨越国界和历史。 其次他写的最好的章节就是关于个体在世界中的重要性,他以自己丰富的知识从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和心理学等各个方面聊到了自己对于当代社会的看法(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是20世纪五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世界格局又有了大格局,他站在一个西方心理学家的角度,发现自己所在的国家和世界对于个体的忽略,提出了很多很有见解的论断。 而在符号和梦的解析当中,荣格回归到了自己的老本行---心理学家,把自己心理学治疗当中遇到的案例和梦境结合起来,甚至深入地学习了东方一些哲学思想,反复论证梦境和现实的关系,从治疗案例中提取了很多观点。 作为和弗洛伊德决裂的心理学家,荣格格外重视每个治疗患者的感受,而他对于潜意识和显意识的分析也很有意思,他提出人们除了理性之外,要关照自己的情绪,治疗和记录自己的情绪,而潜意识总是用自己的强大力量控制人们的所思所想,这部分的意识控制力,是每个人都无法左右的。 对于梦境的分析在我看来,他写到了很多有趣的经历,比如一个梦到混乱火灾的小女孩,或者是他自己年幼回忆最后给他带来的梦境影响,梦本身就带有预见和象征的作用,而他对于梦本身的分析,也很有看点。

《未发现的自我》读后感(四):三点感悟

1.翻译不佳,读起来别扭。

2.哪里有压抑哪里就有反抗,人如果做着违背自己心愿的事情,必然会出现痛苦与分裂,但通过潜意识去寻找真正的自我,这点无法验证,我将信将疑。

3.释梦方面,梦仅关乎于做梦者本身,同样的梦境有不同的解释——我同意。梦中出现的奇异现象用集体无意识或者古代原型解释——牵强,不同意。

摘抄:

我估计,有一例显性精神病患,就有至少十例隐性病患,他们的病情虽然很少会公开爆发,但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却都不自觉地受到病态和反常的影响。

只有手中掌握着政治权力的政党头脑,可以用对他们有利的方式来解释什么是正统的国家教条。

个人必须更加依附国家权力,也即依附大众,从而让自己在精神上和道德上服从它,并最终使自身的社会性减弱。国家,如同教会一样,需要热情、自我牺牲和爱。如果宗教的要求或前提是需要人类“对神有敬畏”,那么独裁国家则不遗余力地制造必要的恐惧。

没有什么比道德上的自鸣得意和责任心的丧失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分裂和离间作用,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收回自己的投射那样促进对立双方之间的理解与和睦了。

任何一个人,只要说话的时间足够长,他说的话,或者他刻意不说的话,都会不可避免地出卖他自己。

我们时代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许许多多的人生存的状态是自己的右手不知道左手在做什么。

事实是要去体验的,因为名言产生不了事实。任何教科书都教不了心理学,实际经验是唯一的学习途径。死记硬背产生不了任何理解,因为象征是鲜活的生命本身。

《未发现的自我》读后感(五):呼唤潜意识的原始野性

荣格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自我)、个人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原型是人类心灵遗传的一种倾向,能形成神话主题的表征——这些表征可以有很大变化,但不会失去基本的模式。

五一读了荣格的自传和作品《未发现的自我》,还是很有收获:

一、真正的“自我认知”

“大部分人以为“自我认知”就是对可意识到的自我的认知。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了解自己。但是,自我只了解其自身的内涵,而对潜意识及其内涵一无所知。人们总是通过常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们自己的了解来衡量自己的自我认知,而不是根据大部分被隐藏的真实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 为了对心理有更好的理解, 仔细区分意识和无意识活动是很重要的。前者来源于自我一人格,而后者的来源不一定完全是自我,也就是说是自我的 潜意识部分、自我的“另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者是另一个主体。这个主体的存在,绝对不是一种病状,而是种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到的正常现象。 ”

二、潜意识的重要作用

“经常观察到这样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假设心灵是潜意识的,其内容几乎与显意识同样多种多样。我们知道,显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潜意识的合作。当你说话的时候,你说上一句的时候就已经在准备下一句。”

“科学成就的产生,并不能仅仅是意识的功劳;有些地方也应该归功于潜意识,虽然它的目标和意图难以为人所觉察,但它确实在许多地方都有所涉及。”爱因斯坦、牛顿的灵感是否就是来源于潜意识?

“伟大的艺术品至今仍从神话,从持续了很多时代的象征化的潜意识过程中汲取营养,作为人类精神的原始表现形式, 它还将继续成为我们未来一切艺术创作的基础。现代艺术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一种分化瓦解的虚无主义倾向,我们必须把这种发展理解成宇宙毁灭与再生情绪的一种征兆和象征。这种情绪在我们时代的政治、社会和哲学等方面体现出来了。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希腊人称之为卡尔波斯(动荡时代)的 时期,也就是基本原则和象征发生了“诸神变形”的阶段。 我们时代的这种特殊性绝不是我们意识选择的结果,而是我们潜意识的表现所致。如果人类不想把他自己创造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力量用来毁灭自己,那么未来的几代人将不得不对这种意义重大的划时代转变进行认真的考虑。”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抽象与移情》,里面提到现在的艺术发展越来越抽象化,其实体现了人内心的焦虑,看到荣格这样的解释,我不由得思考这种焦虑是不是就来源于人的潜意识,原因是现代人在理性的麻醉上对本能的分离;

“任何一个人,只要说话的时间足够长, 他说的话,或者他刻意不说的话,都会不可避免地出卖他自 己。”

之前武志红说过,人在释放自己的野性时是最迷人的。他提到的“野性”是不是就是指潜意识里面的原始能量,释放自己的野性时人的潜意识与意识就完全打通,这个时候的人才是最完满的?

三、理性社会对个体的抑制

“只要人类的情绪在既定情境下不超过某种临界点,理性的争辩仍可进行并有望取得成功。而如果情绪一旦升温,超过临界点,理性的作用就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口号和虚幻。”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纳粹德国,在战败、通货极度膨胀的情况下,“理性”但被现实“扭曲”的德国人在潜意识中已经埋下一颗地雷,在希特勒的教唆下就变成了整个国家的歇斯底里;

“群体越大,个体就越变得渺小。但是,如果个体被自己的弱小无助感所压倒,感觉生活失去了意义,毕竟个人的生活不能与公共福利以及更高的生活标准相提并论,那么他就已经踏上了通往国家奴役的道路,即使不了解也不想要,他也已成了国家奴役的顺徒。”

“因为要把个体变为国家功能的一员,就必须铲除个体赖以依存的其他外物。而宗教正是人类对个体体验中非理性事实的依赖和服从。”所以统治者都只会宣扬对自己有利的教条;

“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不能长期脱离会而存在,因此, 个体如果不能找到一种可以使外界强大影响力相对化的超现实原则,就永远不可能从其他任何地方为自己的存在和自我的精神与道德自主权找到现实的理由。灵魂未寄托于神的个 体以自身的力量无法抗拒世界对肉体和精神的诱惑。因此, 他需要一种超凡的内心体验的证明,这种体验足以使自己不至于不可避免地陷入来自其他方面的大众意志的影响。”

四、忽略潜意识带给现代人的心理病态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格言,并非只是德国人的偏见,它是现代人普遍的迷信。为了维护这个教条。 文明人养成了严重缺乏内省的习惯。他看不见一个事实:不管他多么理智多么有效率,仍然是被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所左右。上帝和魔鬼都完全没有消失,他们只不过是换了新名字。他们让文明人不停奔跑,心神不定,忧虑却不知道优虑什么,有种种的心理问题,难以控制地需要服药、喝酒、抽烟、饮食和卫生系统——尤其是有一系列惊人的精神病。”

“人类与自己的本能的分裂使得文明人不可避免地陷入意识与潜意识、精神与本质、知识与信仰的冲突。而当人的意识再也不能对他本能的一面进行否定和压制的时候,这种分裂必然就会成为病态。当一定数量的处于这个关键阶段的个人聚集起来,就会开始一场受压迫的一方志在必得的群众运动。意识在外部世界寻找所有病因,与这一流行趋势一致, 对政治和社会改变的呼声高涨,分裂人格的深层问题应该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而一旦这种改变得以实现,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就会出现,这些条件又会把同样的社会弊病改头换面后重新带回。”

“虽然我们文明人的显意识已经与本能分离,但是本能并没有消失;它只是与显意识失去联系而已。因此它被迫要间接地表达自己,这种表达方式Janet称之为自动主义。通常对于精神病人来说,它的表达是种种症状,令病人发生种种状况。对正常人来说,就是没来由的情绪、突然的遗忘、说错话等。这些表达很明显地说明了原型的自主性。我们很容易相信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然而如果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 和情绪,或者不能觉察到潜意识因素是如何迁回曲折地通过无数秘密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安排和决定,我们肯定就不是主人。”

五、梦是潜意识与意识的桥梁

“梦境及其含糊的象征,一方面源于被压抑的内容,另一方面源于原型。因此, 它们含有两个方面的内涵并使得人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读: 种将重点放在个人方面,另一种将重点放在原型方面。前 者显示了压抑和婴幼儿时期愿望的病态的影响,后者则指向 一种合理的本能基础。”

六、原始人的神性由来

“从遥远古代开始, 这些原始人都一直进行这样的仪式,但是他们根本不可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相比较而言,他们的祖先知道的可能更加少, 因为他们更潜意识化,更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是什么含义。”

“在原始人的世界里,事物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不像我们现代社会。 我们所说的心灵认同或者神秘参与,在我们的世界里已经被剥去了。”

“但是未经思考的生命, 在人类出现以前早就存在;它不是人们发明的,人们在思考时发现了自我。最初人是被潜意识的因素推动而有行为,仅在很长时间之后才开始思考是什么促使他采取行动。”

“神话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讲述故事的人和他们的梦,追溯到那些被自己的幻想所激动、感动的人。这些人与后来的诗人和哲学家差别不大。原始社会讲故事的人不会关心自己的幻觉源自何处,只是在过了很长时间人们才开始琢磨那些故事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原始人的神和恶魔都来源于潜意识中的各种情绪;

“宗教象征的目的,是努力为人类的生命赋予意义。”“一旦将它们与圣秘脱离,它们便失去了生命而变成单纯的文字。”

七、现代人的神性丧失

“我总是想起拉比曾被问道,为何上帝在过去经常现身于世人面前,但现在却再也没有人见到过他。拉比回复 说:“如今的世人再无人如此谦卑。” ”

“没有人可以仅凭理智,便对这些神圣因素予以忽视。它们是我们在建设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特质及生命力的重要成分,并且人类为消除这些因素付出了巨大代价。 当它们被抑制或忽视的时候,它的特殊能量便会消失于潜 意识中,从而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这种看似已消失的能量使潜意识中最主要的内容——各种倾向性,得以苏醒并强化。 这些内容本来在我们的显意识中没有机会表达或无容身之地。 它们形成了一种始终存在的破坏性“阴影”。当受到抑制时, 连可能发挥有益影响的倾向都会变成真实的恶魔。”

“因为邪恶的根源并没有被撼动,只不过是它的另外一面暴露出来罢了。”

“通过科学认知,我们的世界已变得非人性化。人类在宇宙中感到被孤立。他们不再涉足自然,并失去了他们在自然事件中的情感参与。这种存在对人类有象征意义。雷声不再是神的声音,闪电也不再是神的复仇武器。河流不再有灵魂, 树木不再代表人的生命,蛇不再是智慧的象征,高山不再藏 匿强大的恶魔。万物不再与人类对话,人类也不再与石头、 泉水、植物及动物等交流。人类不再具备与野生动物同化的灌木灵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即时交流已永远消失,与此同时产生的情感能量已沉入潜意识之中。 这种巨大的损失由我们梦中的象征来进行补偿。”

“这需要懂得个体心灵和精神的特点,以及人类普遍心灵的特质。然而如果我们想正确看待事物,就不但要了解人类的现在,还需要了解人类的过去。所以正确认识神话和象征极为重要。”

第一次读荣格的著作,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把宗教、历史、哲学、玄学等融入到了一体,落脚点在一个关键概念:潜意识。虽然里面诸如梦的预知性、与“那边”灵魂的互动不能让我幸福,但科学是局限而枯燥的,他的学说赐人以意义、灵性和永恒。在荣格处在工业革命导致大众认为科学无所不能的时代,保持这样的思想不得不说特立独行。借用书中一句话:只有知道无极是根本,人才不会把兴趣转到无益之事、转至并无重大意义之事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