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生除此无大事读后感锦集

人生除此无大事读后感锦集

《人生除此无大事》是一本由(美)B. J. 米勒著作,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90元,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除此无大事》读后感(一):如何优雅地离开——一本详尽的告别指南与情感关怀

我们总是无比欣喜地迎接新生命,却对疾病、衰老和死亡闭口不谈。然而在这个后疫情时代,生活的常规正被打破,生命似乎摇摇欲坠,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不断挑衅着我们的神经。对于疾病和死亡,我们或许不再该缄口不语。

几年前读过《最好的告别》,作者Atul Gawande从医生的角度,告诉病人和家属,临近生命终点的时候,病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次读《人生除此无大事》,所讨论的话题更加具体,探讨每个人的临终准备。

作者之一的B.J. 米勒在大学期间遭遇车祸,失去双腿和一只手臂,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完成学业,最终成为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的一名教授和安宁疗护专家。另一名作者肖莎娜·伯杰则在陪护患有阿兹海默症父亲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临终关怀。

或许是两位作者都曾如此濒临死亡和衰老,才能有这本书如此细致、详尽却又真诚的的告别事务清单。

全书分五个章节,包括提前计划、应对病痛、一路相随、临近死亡和逝后。探讨之周到,堪称告别指南。

指南有多详尽,且拿第一章略窥一二。

第一章提前计划,作者的建议不仅包括传统的准备遗嘱和文书,还包括整理衣物、房间,确认自己的余额和保险,以及清理自己的情感账户。比如整理房间和杂物,这可以减少后来人整理你的遗物时的工作量,可以给后来人留下你在生活上条理整洁的最终印象。比如考虑钱的问题,包括确认自己的余额是否足以覆盖死后的花费;明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应对衰老后的看护费用;以及清除自己的债务,避免给子女带去麻烦。还有如何留下一份清楚明白的遗嘱,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作者甚至建议留下一份情感遗嘱,包括为所爱的人留下一份谈心的话,与期望和解的朋友或是亲人寄去一份临终道歉等。

作者的真诚可见一二。

记录你的人生故事,留下你的情感遗嘱,是决定别人如何回忆你的关键。

信息时代,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电子遗物“难以计数。18年的日剧《人生删除事务所》也正关乎于此。

作为安宁疗护专家,B.J. 米勒的讨论并不只局限于告别清单,还包括至亲离开后,留下之人的情感关怀。

”照顾好自己,你可以慢慢来,不必着急“。面对所爱之人离世后的悲痛,作者的循循教导包括去散步、去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去淋浴泡澡或是享受食物,或是请假休息。

在这个不安的世界,如何应对身前身后事,如何优雅地离开,希望这本书可以带来启示和抚慰。

《人生除此无大事》读后感(二):一份特殊清单《人生除此无大事》

本书是一份告别清单,帮助我们和家人从容度过生命的转场,讲述死亡这个话题有可能总会让人感觉深沉,其实离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遥远,因为没有人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书中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前计划,第二部分,应对病痛,第三部分,一路相助,第四部分,临近死亡,第五部分逝后。书中会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讲述生命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终点,我们可以用任何适合自己的方式来使用本书。

提前做好计划,早早开始准备,给自己更多的空间,清空自己的杂念,留下自己的印记,整理好所给予的,留下自己的故事,对自己来说真的很重要比如说一封信,或者是一份遗嘱。这都可以使自己离开后,让身边的家人去弥补自己的遗憾。死亡是我们所拥有的仅次于出生的最为深刻的人生经历。死亡并不突然,而是人生必然。

书中并不是要求我们放下对生命的终结,而是从书中引导,会发现对生命的终结恐惧在淡化或减轻。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在生命终结之前,尽可能多的享受生命的自由。

从健康到病重是一个过程。应对这一切带来的冲击,首先先过完今天,草率决策是一种逃避的方式,如果可以的话,不要做日后会后悔的事情。第一要务是感受,观察和倾听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尽情享受任何让你感觉熟悉和舒服的东西。也许你认为生命的结束是一个重大庄严的时刻,但其实我们所热爱的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何其强大,现任生机勃勃,长盛不衰,此乃沉默的雄辩。——《一棵树的启示》这是书中的一句话,一棵树的生命,它的树冠和根系为鸟类,昆虫,真菌和其他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树的生命周期既关乎自身的健康,也同样带给周围一切生物的福祉。

我们都会面对过在你关心的人离开后,世界会呈现出朴实无华的原始特质,让我们感到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了解到什么对我们重要,什么不重要,一个清醒的认知,在这一阶段你与逝去者的关系会一种新的形式继续存在下去。

因为感到被死亡迎面重击,死亡离我们是如此的近。我们心爱的人是如此脆弱,而他们对我们又是如此重要,死亡教会我们要珍惜与在乎的人在一起的时光,更多的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关心和爱护他们。

珍惜当下的生活,陪伴身边重要的人,把你的时间留给值得的人,生命不息,源远流长。坦然从容去面对,沉重的话题。读本书之后,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人生除此无大事》读后感(三):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除了生死,人生别无大事。

最近,大家都开始用后疫情时代来给接下来的生活命名,而我却不觉着准确。我们盼啊盼,终于盼来了全国放开,然而现实却并不是喜悦,而是无尽的焦虑。因为它会重复感染,而且每个再次感染,严重的可能性更高。

的确,我们出行不再有限制,生活的方式和疫情前一样便利,但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却变了样,有的在疫情中离开,有的在疫情中备受折磨,有的面临着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困扰。而我们本身在这个过程中,要面临亲人离开时的悲痛,或者亲人痛苦时的无助和担忧,还有预防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比如,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和太多妈妈们有着同样的焦虑,宝宝怎么办?我们大人躲不过没关系,我们难受了会说话,会自己想办法治疗,而这些连话都不会说的宝宝们怎么办?更何况有的宝宝可能刚出生还面临着其他一些挑战呢!

比如,有的人,至亲之人尚还年轻,却因新冠危重而挣扎在生死边缘,照顾之人关爱之人又该如何接受这突然的变故,又如何面对他往后的后遗症生活?

比如,家中有老人和小孩,我们会极尽办法去预防,同处一个屋檐下,一人感染,全家难逃,虽然放开了,却比之前更不敢出门。菜可以少吃,衣服可以穿旧,以前讲究的此时都可以放弃,只希望他们能够避免,因为他们一旦感染,后果我们未必可以接受。

这些情况我都有经历,也正在经历,而经历中我恐慌、焦虑、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如何思考,这里都无法描述我各种感受。我想找到一种方法让我对这种状态达成和解,或者希望有人能告诉我我到底在经历什么,我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我又该如何面对,如何继续接下来的生活。

然后,我就读了这本《人生除此无大事》。

本书作者有两位,分别是:全球知名安宁疗护专家、缓和治疗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缓和治疗项目组主任,医学博士B.J.米勒。世界顶级创意公司IDEO 编辑部主任、《连线》杂志前高级编辑,知名报刊撰稿人肖莎娜•伯杰。

《人生除此无大事》是一份真诚、实用、可操作的告别指南。比如这些问题:关于衰老和死亡,我们应该提前做什么,怎么做?正值壮年时,我们如何提前计划未来,眞正实现生而有爱,别亦无憾?暮年将至时,我们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后半辈子,拿什么养老?身患重疾时,我们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治疗,不给亲人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生命将逝时,我们如何修复亲密关系,计划身后事,与这个世界优雅告别?

书中通过五大章二十节内容为我们展开详细的讲述,内容面面俱到,帮助我们和家人在医疗护理、日常生活、家庭关系,以及身体、心理和经济上都做好万全的准备,来一场有准备的离别。不给亲人留下烂摊子,不给自己留遗憾。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死亡这个话题,从一开始序言里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一方老师的言辞里我就好像来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生死这个话题我们可能从能听懂话的时候就进行了,然而,以前心里只有活着的过程和死亡的结果,从没有想过关于死亡的过程,尤其是与之相关的周围,比如,亲人,事物等。

这本书我读的并不完整,但我读到的确实给了我一些明显的帮助,比如第六章“盘点人生”,这一章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比如“现在对我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话题,经过今年的一些遭遇,我对这个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很彻底的答案,那就是除了生死,人生别无大事,所爱之人对我来说最重要。当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向各种神灵许愿,但就一个愿望,那就是愿所爱之人们都健康平安在一起。另一方面,所爱的事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因为在这个煎熬痛苦的过程中,是所爱之事一直在陪伴着我,让我有地方去分解内心的苦痛。但当时在那个过程中,我依然做着我爱的事——读书,我觉着自己做的不对,我应该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才是正常的,并且茶饭不思,无时无刻不泪流满面。可我那样表现不出来,我很困惑,我真的很伤心,可为什么不是应该有的表现呢?这次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正常不正常,因为每个人在经历这样的场景时表现都会不一样,但都属于正常的,不管是不是我们常规的印象。

大病、生存和死亡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转场,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在场人,其中的事项处理,情绪感受都需要面对。我们都知道“死亡是人生的必然”,但在这本书中,我们会更加明白,它不只是结果,它更是一个过程。

最后,我希望人人都能读一读这本书,尤其是在这段艰难多变的时期,让这本告别清单,帮助我们和家人从容度过生命的转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