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读库1801的读后感大全

读库1801的读后感大全

《读库1801》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1801》读后感(一):有关记忆

当一切都已不可追回,我们却在记忆中不断涌泉般挖出欲望来。希望已经发生过的事再发生一次,或希望发生过的事从没发生过。这种与记忆杂混不断席卷而来的感伤与痛,是我们生命中的紫丁香,在最不对的时刻蠢蠢欲动,不肯止息不愿停歇。记忆从来不会乖乖地如实呈现,因为会被记忆的事总是带着情绪的分量,不然早就被遗忘了。换句话说,记忆里老是混杂着欲望,永远无法获得满足的欲望。落空的欲望,比无法救赎的罪更难令人原谅,或者说,怀念过去、懊恼过去所无法承受的折磨本身,就是一份无法救赎的罪愆(qiān)

或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遗忘吧。

《读库1801》读后感(二):《读库1801》

每篇文章都很有意思,其中几篇印象深刻。《诗的(续篇)》对现代诗的解读让我豁然开朗,至少让我意识到我从来不觉得朗读诗有多少美感也是有支持力量的,作者就认为“诗的朗诵,不管任何形式,都是把应该飘在远方、应该若有若无的歌,大剌剌地在你耳边大声唱出,你听得句句清楚、字字饱满,然而你对声音的饥渴与好奇,也就被破坏了。我只爱听远方仿佛依稀的声音。”两篇关于鄂温克的文章,让我已经把观看记述鄂温克使鹿部(鄂温克三大部落之一,以驯鹿闻名)的纪录片《敖鲁古雅》列入计划。有篇文章是关于地外文明以及科幻,原来全球的科学家真的已经讨论过是否要主动联系地外文明的事,2005年3月,在圣马力诺第六届宇宙太空和生命探测国际谈论会上,经过激烈辩论,认定直接回应外星文明发射给我们的信号被认为是潜在风险极高的行为,就此还制定了《搜寻地球以外智慧生命国际公约》。《洛中小圃独乐吟》讲到司马光,讲到他与王安石的变法之争,讲到他在洛阳的园林“独乐园”,现在世人只知苏州园林,原来洛阳在鼎盛时期也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数不胜数,名园迭出。马伯庸说星座,让人脑洞大开,星座学说从西方传入谁都知道,可何时传入却与许多人的想法相去甚远,虽然最早何时传入还未有真正答案,但真的是很早很早,说是《资治通鉴》开篇第一句就说到星座,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呵呵。

《读库1801》读后感(三):读库1801简要笔记

一、诗的(续篇)

对诗不感兴趣,也没能读下去。

二、生活在四合院

吴祖光、吴钢一家在北京四合院的生活搬迁史。历史变革时期,中上层家庭的生活轨迹。

三、我的鄂温克朋友、额尔古纳河右岸

《了不起的村落》也曾经有过一期介绍敖鲁古雅的节目。

从使鹿鄂温克逐渐被外界关注,开发旅游、走出森林的进程中可以看出,保持传统与融入现代社会并不矛盾,而丧失的传统,而又不能真正融入现代社会才是尴尬。

四、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

介绍卡尔·萨根和他的科幻小说《接触》。最近的几期《读库》中,设计科幻小说的文章不少。

五、洛中小圃独乐吟

司马光和他的独乐园,体现了他对朴素、高洁品格的追求。

独乐七景:弄水轩、读书堂、钓鱼庵、种竹斋、见山台、采药圃、浇花亭。

《独乐七咏》组诗。

六、凭什么是神作?

《权利的游戏》中社交网络分析。

《权利的游戏》中主角“意外”死亡,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但不影响故事走向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你以为的主角并不是真正的主角。意外死亡的“主角”只是某一段故事线里的主角,并不是整个大故事的主角,比如,奈德斯达克只是前序的主角。这也是讲述故事的方式之一,让观众以为他们看到的就是主角,再把“主角”搞死,制造惊悚和悬念。

二是给配角们连珠成线地加戏。敢砍死主要角色,依托的是庞大复杂的人物线。只有网铺的足够大,才能在制造惊吓的同时,不影响故事主线。

七、星座照耀中国

十二星座这东西啊,中国古已有之。请看马亲王的《星座照耀中国》一文。

《读库1801》读后感(四):1801

杨照 《诗的》(续篇)

本身就像一首诗,拓宽了我对现代诗的理解,也给了我许多触动。

写的是四合院的生活,也是一家人在北京生活的变迁,更描绘了那段时代,一批文化学者命运的流离。从之前的朋友常来相聚,到后来的四散流离,房子也面目全非。同时面目全非的还有人吧,时代的洪流下,人做为一个个体,是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

最感动的是看到老舍先生帮助买回作者家因为窘困而卖掉的齐白石老人的画作,想到后来老舍先生因为无奈含冤自沉太平湖……

两篇都是描写使鹿部鄂温克人的生活,以养驯鹿为生,但又非我们所理解的圈养,这是一支会跟着驯鹿四处迁移、生活的部族。这种驯养并非单向,在以前的自然法则中,很难说是人驯化了这些鹿,还是鹿驯化了人们。

鄂温克族人现在只有200多人,传统文化濒临灭绝,而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总是存在着矛盾,尤其我们国家习惯性的粗放式开发,往往带来的是毁灭般的打击。尤其,本来文化的交融就是不可阻止的,在逐渐失去了原先的土壤后,旧的部族文化很难抵御时代的变迁。 而许多现在展示给大众看的,只是“被理性复制的鄂温克风情”。

看的过程中还种草了几部纪录片《传承者》《神鹿的女儿》《敖鲁古雅》。以及了解了几个概念,想延伸阅读:“环北极文化圈”

介绍了卡尔·萨根的成就和他的一本科幻作品《接触》,作品本身很有趣,不过本文作者说其实前半段很枯燥,但它认为科幻作品最主要的是魂而不是文笔。其中也看出了卡尔·萨根本身的科学成就和预见性。

另外有关 METI (主动联络外星人)方面,卡尔萨根是个乐观主义者,曾经做了3件METI事件,其中包括1977年的金唱片。似乎我记得霍金是METI的反对者,认为主动暴露自己的讯息会给地球带来灾难。

独乐园是司马光在洛阳修建的一座私家园林,被认为是朴素人文园林的最高代表。文章借园写人,藏史与其中。司马光一生跨越宋仁宗到宋哲宗四代帝王,其中也经历过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推出中心政治圈,潜心编史。另外,“文正”这个谥号原来是古代文官的最高褒奖。

论技术宅如何分析热门剧集……可惜神作《权游》我并没有看,全文看下来感觉就是“好厉害” “Emmmmm很有道理的样子”。

看得出亲王深厚的历史功底,最后那个道教12星座人设真的笑死我了……

《读库1801》读后感(五):流水行云│事关《读库1801》

某日游园,见游人下水捞鱼摸虾,妻子评论:中国人的喜欢,是握在手里的喜欢。

当时,我为她的发现与表达叫绝。及至读过《读库1605》及《读库1801》里的《诗的》及其续篇,才意识到,那便是日常生活片段里诗的灵光了。

一切都是诗的。在这一组四十九题文章中,杨照先生藉由自己的阅历,扫描诗的各个侧面,蔚然大观。其间自有中外诗人作品的转引与解读,也有现代诗与传统诗乃至其他文体的比较与定义,更有人间无所不在的诗味与诗意的勾勒与诠释。

作者宛若武林高手,信手拈来,皆成兵器,举凡绘画、建筑、电影、纪录片、新闻报道,均拿来解剖诗与人。这早已超越了对成长中不安与骚动的灵魂所提问题的解答,即便更多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答案。

为什么要有诗?为什么要读诗?有最现实的理由吗?他先梳理了人类与野火之间从助手到敌人的变化关系,然后写道:

我以为,在这里,诗是言论的别名。

到了魔法纪元,诗还存在吗?

阅读过程中,《读库1705》里《未来的人会是怎样》所描绘的场景总会冒出来。我可以肯定,那时的交流,虽然也许不存在巨大的信息损耗与失真,但误判与错觉一点也不会少。

以爱情为例。人类的言行,多为理智驾驭情感的结果。仅以想法而论,则世上无君子与淑女。试想,见异思迁之类的精神出轨,在当下或无大碍,届时将会有何种下场?

回到诗歌。或许那时不再由文字作为媒介,也没有语言不同带来的障碍,但人类仍会不甘于只活在熟悉的世界里,而诗依然会存在,依然会存在多元的阐释。诚如杨照先生所言,诗从来不是为准确传达任何讯息而写的。众口一词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都是乏味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读者将继续因为个体的差异,不断增加诗的意义厚度。

转引《读库1801》几段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