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被喜欢的心理学》读后感100字

《被喜欢的心理学》读后感100字

《被喜欢的心理学》是一本由[日]加藤谛三著作,雅众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喜欢的心理学》读后感(一):都市病态人格如何脱离执念的怪圈

人人都想被周围的人接纳,被 周围的大众尊敬,这种被认可被尊重的情感属于精神层次的微妙,拘泥于此的会活得很累,顺其自然努力完善自己方为长久。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加藤谛三《被喜欢的心理学》可以一读,在这本并不算太厚的书里,加藤谛三从现代都市人普通关注的问题出发,运用其心理学家的专业知识来剖析,朴实的语言,落笔却很温暖,给冰冷而备受打击的都市人群心灵以些许慰藉。

努力坚持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努力学习是为了让心灵更加强大。心受伤了怎样来疗愈?依赖他人的心理会导致怎样的恶果?攀比的心态又是怎样让个人生活陷入绝境?......这些常见都市心理病会在加藤谛三的《被喜欢的心理学》中得到完善解答,做人做事关键在于态度,态度端正严肃,思维方式的转变,都会让孤寂的心境得到改善。不关心陌生人的人很常规,可若连自家亲人也是一副漠不关心的姿态,这便成了咫尺天涯。加藤谛三着重讲述了现实生活里各种各样的神经症患者的表现,比如一位只肯让孩子对自己好的母亲打定主意认为孩子对她好是应尽的义务,那么反过头来做为母亲是否尽心尽力照顾了孩子呢?神经症的母亲拘泥于自己的框架中走不出业,如此便会导致悲剧的发生。把自己越逼越紧的神经症患者陷入执念的怪圈而不可自拔......

加藤谛三的这本《被喜欢的心理学》中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如果能把开车时避免事故的态度用于生活的话,人生就不会出什么大差错。”想想,处于快节奏强压力边缘的人际关系,倘若再没有这种善加保护自己的心态,个体的人生便会遭遇垃圾人,路怒族而置于危险的毁灭境地。

同处一家单位,一个部门的人会更加悲惨,天天见面却天天不说一句话,身处其中的两个都觉得气场不合互相漠视的结果就是都不好受,二人不同心,岂可同行?......心理健康的孩子之所以会去爬树,是因为他想要爬树。患有神经症的孩子爬树并不是因为自己想爬,而是因为有不得不爬的理由。如果把人生比作房子,那么对“理想的自己”的执着就是蛀蚀房子的白蚁。蛀蚀的时间长了,房子就会倒塌。

一本薄薄的《被喜欢的心理学》列举了众多的都市病态人格,这样的例子是否也会从中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影子?倘若有就马上改正吧,毕竟一件事情的失败并不代表所有人生的失败,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努力改正的人,方能活得更好吧。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日常生活里的波折,坚持每天做自己以为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看书、阅读与写文章,运动听,做美食,只要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认真去做,心情好了,负面情绪也会少了许多,让自己的内心拥有坚强的支柱,好好做真实的自己。

《被喜欢的心理学》读后感(二):喜欢自己的心理学

在读完《中毒的爱》后,我便开始读这本《被喜欢的心理学》,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于我而言,这本书叫《喜欢自己的心理学》更为贴切。

在读《中毒的爱》时,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即使他们在有缺陷的家庭长大,但学习和事业上,并没有完全止步不前,感情上虽有问题,但还不至于寸步难行。而我个人而言,虽生长在不健康的家庭之中,但在学习、事业、与感情方面,都遇到了极大的问题。诚然,我现在的许多问题,与家庭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心理病态具体的表现形式,《中毒的爱》并没有告诉我,但是《被喜欢的心理学》却给了我许多在我以前困惑着我的诸多问题。

我认为本书的一个最大优点在于深入浅出,以我们平常人能理解的语言,道出了心理学的知识。而将神经症患者的所思所想与心理健康的人的所思所想进行描述,并加以比较,并做出一定的解释。使我们读者可以很直观的得出“啊!原来我的问题出在这里”。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总会被作者的过于直白而重伤,或许准确一点来说,是因为作者对神经症患者的了解认识真的十分准确,然后作为读者的我(轻微神经症)因为被看穿而十分难受。举个例子来说,当看到“区别真实的爱与虚假的爱”这一小节的时候,我明白了,我是因为极度的不安而去追求爱,而我在爱面前付出是一种贿赂,在这所谓的爱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恨,这种恨原先来自于对父母或家庭的恨,而后无处发泄变成了恨自己,然后现在转化到了那个所“爱”的人。就在看完《中毒的爱》后,我也写了一个书评,其中我对我所“爱”的人,进行了我自认为情真意切的表露,但是在看完本书后,我便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这又是神经症患者在用那种病态的以获得爱的策略。本书中有许多地方都能带给人(患有神经症)强烈的反思,也许让人很难接受,毕竟让自己认识到现在的自己是一个多么恶劣的人,但是,如果你是因为种种原因拿起这本书的读者,便会觉得无比庆幸,因为自己离康复又近了一步。

但我认为,本书以《被喜欢的心理学》为书名是不太准确,或者说太“超前”了一点。在本书中,神经症患者们的种种行为源自对自己的不自信,而本书在最后一个章节“为了不陷入孤立的境地你需要这么做”中提到接受真实的自己是通往健康心理不可或缺的一步,而我理解的是,你要学会爱现在的自己,并对现在的自己负责,才能爱人,并被他人所喜爱。对于想在这本书中获得拯救的人来说,爱自己无疑是第一步,而后是爱他人,最后才能是被他人所爱。正如书中所说,神经症的人一味追求着结果,却对过程毫不在意,而迈开第一步对神经症患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本书叫做《爱自己的心理学》是否会更恰当,也更符合正在阅读本书的读者们呢?

《被喜欢的心理学》读后感(三):《被喜欢的心理学》——想要保持朝气蓬勃,请这样做

生活,大部分都在重复,比如公司有个好笑的段子,你今天听A同事说了,可能半个月以后,又会从B同事那里听到。那么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还是好笑的,可是再次听到的时候,已经没有初次听到的时候新鲜好玩了,但是碍于面子也要礼貌的微笑。

这个世界是很大,可你的世界基本已经固定,朝夕相伴的家人,每天都会相见的同事,玩的要好的三五知己,还有经常买的衣服样式,甚至爱逛的店也就那几家,再或者地铁上总会碰上那个和你一样急匆匆的去上班的路人甲,路人乙。

重复是生活的家常便饭,重复次数太多,我们就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感,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是日子总在重复,还有工作的压力,谁能看到这些美呢?似乎我们都麻木了。只能做着钟摆一样的重复动作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捕捉到一个又一个在生活中细碎的魅力。这本书《被喜欢的心理学》教给我们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就算日复一日依然心存美好的人。

书中讲到,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因为一件事情的失败而丢掉大把的时光只是为了悲叹生活的苦难。想想谁的生活里总是一帆风顺,没有人能做到。因为“失败才是人生常态”。心理健康的人明白这些道理,不会因为小的挫折而心生怨恨,他们知道这些只是生活的一角而不是全部。

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因为卖力工作就丢掉生活的乐趣,他们懂得工作时要竭尽全力,更明白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值得享受,活着本就是一件五彩缤纷的事情。

做一个心存美好的人,不会为了一个恶意眼光的丢掉好心情,更不要为了某个奖赏失去和家人唠家常的时光。认真生活,不只是认真工作,也不是认真和朋友唱K,它应该包罗万象,有亲朋的团聚,也有熬夜加班的激情。

学会接纳别人,更要懂得让别人接纳自己。除了这些,更要在心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像前文所说,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就是人生的必修课。

《被喜欢的心理学》的需要通俗又朴实,喜欢心理学可是又怕看那些绕口的心理学术语的人可以随手拿起,一定会在书中看到自己或者周围同事的影子,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是有个梦想的普通人。它能让我们看到行为准则,也能看到知心朋友,是严师更是益友。

读完全书最喜欢保持朝气蓬勃的七个提示,保证一定量的社交,经常思考,切勿急躁,懂得灵活变通,避免受伤,远离烟酒,最后是锻炼身体。是不是你也觉得很实用,这就是生活的平衡,平衡自己的身体,也要平衡自己的内心。

18年年初读完这本《被喜欢的心理学》,我想我最想做的是做一个内心平静的人,就像书中最后一章说的那样,不要太在意别人,更不要美化自己,平常既好!

《被喜欢的心理学》读后感(四):谁都希望被喜欢

人的心理状态是这个世界上最奇特的变化空间,但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众多共性,构建了许多现代心理学的分支。也是因为很多个体之间的差异与独特性,构建出心理学内涵。

就像谁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喜欢,甚至是被大众喜欢,被人喜欢是所有心理问题中最突出的一个。《被喜欢的心理学》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深入剖析了这种心理的利弊得失。

人心为什么会受伤?说白了就是因为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总是以最美好的形态去想象,但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遂人心愿。这就表明,人都是以主观意愿生活的动物,人性本私是人性最真实的体现。

人为什么会产生过于依赖他人者的心理?其实就是人是最根本的群居性动物,所以在一个圈子里的时候,人的焦虑感与不在一个圈子内的焦虑感不同。所以,人类在“群居生活”的过程中,极易产生依赖他人的心理。

那么,人为什么会情不自禁拿别人和自己对比呢?作者所写的情不自禁四个字,真是一词中的。人就是在情不自禁中显示出本性的乖张,比如书中所写“心理健康的孩子之所以会去爬树,是因为他想要爬树。当他没有爬上自己想爬上的那棵树,挑战失败时,他会主动思考其中的原因,然后再次挑战,直至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结果为止。患有神经症的孩子爬树并不是因为自己想爬,而是因为有不得不爬的理由。一旦挑战失败,就会对挑战失败的自己充满绝望和悔恨。如果把人生比作房子,那么对“理想的自己”的执着就是蛀蚀房子的白蚁。蛀蚀的时间长了,房子就会倒塌。”在这段描写中,就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会不自觉与内在的自己相比,更何况与别人相比呢。

其实要想真正的被喜欢,归根究底是要有自信。比如一些没有被喜欢的人的问题在于:“他们只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依照这种看法调整自己的行动。他们不关注自己,却总是在意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毫无价值,并为此苦闷不已。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经常发泄似的喊出‘他们都是些蠢货’‘这个世道真是坏透了’之类的话。之所以发出这样的牢骚,是因为他们为内心的自卑感折磨,心里的种种渴望不能得到满足。”

而“真正自信的人说话不会摆架子,也不会变成唯唯诺诺的乖小孩。他们活的开心自在,不耍小聪明,不会盛气凌人的说什么‘不要以为我是笨蛋’之类的话,不会为了治愈心灵的创伤而不择手段的追求荣誉。

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却满脑子都是‘我想成为这样的人’的想法。

自己的行动只有被别人意识到时财变得有意义,他们的心渐渐被这样的想法支配。自己如何感知事物、对事物有何思考都变得无足轻重。如果只顾在意周围人们的评价,那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收获真正的自信。”

所以要想成为被喜欢的人,先从阅读这本《被喜欢的心理学》开始吧!

《被喜欢的心理学》读后感(五):好好做自己

《被喜欢的心理学》 被动催生不满。–– 不满有两种,一是想吃糖却吃不到糖。二是对母亲没给自己糖的不满 陷入焦虑就像是因为被蚊子叮咬而发怒,然后一直去挠叮咬的地方,直到挠出血痕。止住了痒却有些痛。而舒服的做法是,被蚊子叮了––首先不发怒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何必消耗心理资源,然后不理会反正待会就没了。。当然可以因为痒而发怒,虽然不会有作用,痒的是自己,发怒的也只是自己 满足于自己能做的事情–– “也就只能做这种事了”–“竟然能做这种事” “非成为超人不可”–“如果可以成为超人就好了” 边缘系统爸爸比大脑新皮质叔块头大,硬是用感性压住了叔的理性气质,于是感性的我们易感到不安全和发怒。 叔说“自己就是自己,不能变成别人”,不能只认死理,要用心感受 自我实现–– 一有亲密关系,心灵相通 (拥有心灵互通能力的人,不会以“有用”“无用”标准评判一个人,单单是交心就足以满足)二是“但是,没关系”思维模式(这个没做好,但是我可以做那个,没关系) 神经症心理-- 莫把受人喜爱当目的,直面日常生活艰辛,以自我为中心(烦恼的时候,只有我烦恼;别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不付出努力,其他填补空虚)无意识夸大失败;无意识的过分情感需求 为什么情不自禁和别人对比-- 缺乏信心,视野狭窄,获取信心方法;不能认识“自己就是自己”;:不能直面现实的自己(批判别人获得平静;时刻不忘咨询心,他人眼光,不满足,不承认无知,虚张声势) 如何避免-- 避免魔杖心理(一步登天),重视每一天的积累,生活态度;摆脱依赖,找到自我及目标,过滤掉他人眼光;真诚敞开心扉与他人互动,可被爱,完成事情获得成就。 其他-- 满足于自己能做的事;人兼有优点和缺点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所说的能力不足其实只是某方面能力不足,对失败不用过度恐惧,不执着于理想中的自己;找到自己目标(避免魔杖心理);被动催生不满,什么都好,做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吧;不要太在意别人;收获自信的路上没有近道(不根据别人意志行事,正常互动);记住人心有满足的时候! 1.没有“我是多么不辞辛劳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实际体验,就没有在实际体验中慢慢建筑的安定感 2.如果一直根据别人的意志行事,就会渐渐失去心理学家说的获取真正自信的机会 3.无法与人互动的心理状态:面对不知道的事情时,不愿意问一句“那是什么”,担心被别人当成笨蛋,因此不信任别人 4.身材矮小的人不必批判高大身材的不好之处,不然有那个狐狸矮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之嫌 5.对理想自己的执着,就像正经的大人看着一群自命不凡、抽烟喝酒的高中生既幼稚又愚蠢 6.从小就面临竞争的压力,还没来得及对自己探索就时间逝去,长成自信不起来的叛逆高中生 自信,可被爱,自我认知,目标,不受他人意志控制,真诚,不急于求成的稳节奏。接受自己,悦纳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