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剑桥科幻文学史读后感1000字

剑桥科幻文学史读后感1000字

《剑桥科幻文学史》是一本由[英]爱德华·詹姆斯 / [英]法拉·门德尔松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8-3图书,本书定价:493,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剑桥科幻文学史》读后感(一):作为科幻创作者,遇到过本书提到的很多困惑

对于科幻创作者来说,这本书非常有益。对科幻读者来说,用处倒不一定大。

在创作中,曾有过书中提到的一些困惑:

1、与纯文学对比,科幻不够主流,是否需要刻意向主流靠拢?

2、人物塑造不够丰满,情感需要让位于逻辑。

3、对于虚构的场景描述总是感觉不够,想象力枯竭。

4、带给读者惊异和带给读者思考之间的平衡如何把握?

尽管本书对于这些都没有答案,但是只要知道这些问题在科幻创作中是普遍存在的,也就稍感安慰了。

《剑桥科幻文学史》读后感(二):还没写完

本书没有评价那么糟,用作欧美科幻的工具类书是ok的。

再说几点感想:

1.就连科幻界也是圈地自萌的。以坎贝尔为主流时期的杂志,就排斥别的风格和政治观点。评论家会讨论合格性,赫胥黎也被批评过不够“科幻”而被定义在科幻之外。(这些评论家可能不产出作品但是却把持着进入门槛,因此文学评论并不只是关于如何鉴赏,还是一场权力之辨,有时候桥梁也也具有门的属性)小规模杂志有时候是诞生艺术家的温床,他们不用拘泥于主流规则,反而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2.科幻的发展很符合进化史,即万物都会从简单到复杂。简单如早期的地摊读物,有一些固定的范式,到后期融入各种高雅文学流派,美国融合欧美,边界和国界的融合碰撞,不断产生新的东西。

3.科幻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随机性。凡尔纳可以在法国传播,但有些科幻作者却因为一战影响力被终止。所以传播这种事,谁成为大佬也是恰时机这碗饭的。

4.外界的压力有助于成长。二战后纸张更紧缺,科幻就只能做选集,做文摘,反而让科幻更加成熟。原因就在于杂志有订阅(预售),书要靠卖的。这跟预售制和收视率制,国企和私企差不多的意思。

《剑桥科幻文学史》读后感(三):科幻作品年表-暂存

1516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1627 弗朗西斯·培根 《新阿特兰蒂斯》

1634 约翰尼斯·开普勒 《梦》

1638 弗朗西斯·戈德温 《月球上的人类》

1686 伯纳德·德·冯特奈尔 《论世界多样性》

1741 路德维格·霍尔伯格 《尼尔斯·克里姆》

1752 伏尔泰 《米克罗梅加斯》

1771 路易斯-塞巴斯坦·默希尔 《二四四〇年》

1805 卡辛·德·格兰维尔 《最后的人》

1818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1826 玛丽·雪莱 《最后的人》

1827 简·维布·楼登 《木乃伊,一个二十二世纪的故事》

1848 埃德加·爱伦·坡 《我发现了!》

1865 儒勒·凡尔纳 《从地球到月球》

1870 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1871 乔治·切斯利 《多金之战》 爱德华·布尔沃-来登 《未来种族》

1887 卡米尔·弗拉马利翁 《流明》 W.H.哈德森 《结晶时代》

1888 爱德华·贝拉米 《回眸二〇〇〇至一八八七年》

1889 马克·吐温 《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

1890 威廉·莫里斯 《乌有乡消息》

1895 H.G.威尔斯 《时间机器》

1896 H.G.威尔斯 《莫洛博士岛》

1897 柯德·拉斯维茨 《两个星球上》

1898 H.G.威尔斯 《世界大战》

1901 H.G.威尔斯 《月球上的第一批人》 M.P.希尔 《紫云》

1905 鲁德亚德·吉卜林 《夜邮》

1907 杰克·伦敦 《铁蹄》

1909 E.M.弗斯特 《机器停下来》

1911 雨果·根斯巴克 《拉尔夫 124C41+》

1912 J.D.贝尔斯福特 《哈姆登郡奇迹》 嘉莱特·塞维斯 《第二次泛滥》 埃德加·赖斯·巴勒斯 《火星的月亮之下》

1914 乔治·爱伦·英格兰德 《黑夜与黎明》

1915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 《她的国》 杰克·伦敦 《猩红色的瘟疫》

1918 亚布拉罕·默里特 《月池》

1920 卡莱尔·恰佩克 《一个异想天开的传奇剧》 W.E.B.杜·波瓦 《彗星》 大卫·林德赛 《大角星之旅》

1923 E.V.奥德尔《发条人》

1924 叶夫根尼·扎米亚京 《我们》

1926 雨果·根斯巴克创办《惊奇故事》 《大都会》(弗里茨·郎导演)

1928 E.E.史密斯 《宇宙云雀》

1930 奥拉夫·斯塔普来登 《最开始和最后的人》 约翰·泰恩 《铁星》 《惊异科幻》杂志发行

1932 阿道斯·赫胥黎 《美丽新世界》

1934 墨里·赖因斯特 《时间的侧面》 斯坦利·维恩鲍姆 《火星之旅》

1935 奥拉夫·斯塔普来登 《奇特的约翰》

1936 《未来事物》 (威廉·卡麦隆·孟席斯导演)

1938 小约翰·坎贝尔(笔名唐·斯图亚特)《谁去了那里》 莱斯特·戴尔·雷 《海伦·欧罗伊》

1939 斯坦利·维恩鲍姆 《新亚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