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牛顿的苹果读后感锦集

牛顿的苹果读后感锦集

《牛顿的苹果》是一本由[美]罗纳德·纳伯斯(Ronald Numbers) / [希]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顿的苹果》读后感(一):神话与科学、宗教的关系如何,和谐?冲突?还是一体?

该书用辟谣似的讲述方式选取了26个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到20世纪的神话故事——一个神话的出现,有社会大环境、工作小环境的原因,历史长线或节点的原因,政治利益……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许多事情要么失控,要么已背离初衷……这些已经扭曲的事实却被各种利用,那些就是你知道的神话。而该书,就是在拨开那些谜团,更多参考各种环境因素、有依据的事实,试图展示相对真实的神话,是不可多得的边科普边思考的作品。神话与科学、宗教的关系如何,和谐?冲突?还是一体?宗教与政治关系那么多微妙,科学要反复论证经常都要推翻重来……

《牛顿的苹果》读后感(二):科学的神话与真相

不得不说本书的题目很吸引人《牛顿的苹果:关于科学的神话》,一开始就被牛顿深深的吸引了,但是全书并不是讲牛顿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本书讲述了27个科学神话故事,从古希腊到现代科学革命。涉及的人物包括哥伦布、哥白尼、亚里士多德、艾萨克·牛顿、达尔文孟德尔等。

不得不说早期科学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几乎没有什么推动作用。在西方的古代名人,例如:亚里士多德对物体的运动的判断竟然影响了几千年,直到伽利略在比萨塔的试验才使得人们对物体的运动有了重新的认识。其实亚里士多德也和正常人一样潜意识的认为物体的运动速度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运动速度快。只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名人效应,很少会有人挑战他的权威性,即使在伽利略做实验的时候,得到的也是众人的嘲笑。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近代才突飞猛进,主要还是解放了人类的思想,使得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

提及近代的科学不得不提牛顿,作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牛顿的三大定律彻底的颠覆了人们对地球引力的看法,当然本书也提及了牛顿晚年痴迷于炼金术的研究。痴迷于炼金术的不止牛顿一人,近代的化学之父罗伯特·波义耳花费40年时间研究炼金术,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洛克在罗伯特·波义耳去世后收集大量波义耳的炼金术相关文章。尽管从现在的角度来说炼金术属于魔法或者迷信。但是这些践行家认为自己研究的领域完全属于自然主义的领域。亦如当初他们研究自己的成功领域。但是近代史坚定地将它们重新归进科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个对现代影响较大的无疑就是达尔文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是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人类进化论的认知。《理性乐观派》的作者马特·里德利在书中提及:人类的一路进化,进化到某个阶段后,人类的智慧就成了集体性的,积累性的,这种现象并未出现在其他动物身上。达尔文的进化论更能说明这一点,在人类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那些适应社会的发展,都是在基因上胜出的。这也是人类和大猩猩对比,更能看出为什么最后胜出的是人类而不是大猩猩。

本书的作者之一是罗纳德·纳伯斯美国科学史学家,是《剑桥科学史》的作者之一他研究的领域包括科学和宗教的关系,撰写以及编辑了30多部科学方面的书。另一位作者是科斯塔·卡波拉契,致力于科学史的教育与推广,现在研究基因工程,著作多部基因相关书籍。总之这是一本关于科学神话与传说的书,那些历史上伟大科学人物的历史事件以及趣闻,你都可以从本书略知一二。是一本非常棒的书。

《牛顿的苹果》读后感(三):一只苹果引发的思考

我不爱吃苹果,先生却爱买苹果。这不,他又买回一箱苹果,个大皮红,看得我牙直泛酸。我忍不住抱怨道:“你是巫婆吗?给白雪公主送苹果,你安的什么心”?

先生拿出一只大苹果,慢悠悠的说:“我是给牛顿送苹果来了”。我冷哼了一声,这么大的苹果,要是砸在牛顿的头上,还不得头破血流?

咔嚓,先生对着大苹果,狠狠的咬了一口:“给,这是乔布斯的苹果”!看到这缺了一口的苹果,我的心被诱惑了,接过苹果,慢慢啃了起来。良久才抬起头,举起苹果核叹了口气:“你这该死的蛇,我要被赶出伊甸园了”。

这回先生哈哈大笑道:“每天一苹果,远离疾病和医生”。

苹果已经吃完了,关于苹果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才遇见了白马王子;牛顿被树上的苹果砸出了万有引力;亚当和夏娃受到了蛇的诱惑,吃下了苹果,被赶出了伊甸园;乔布斯缺了一口的苹果,则引来了全球果粉的追捧。我知道,还有很多有关苹果的故事正在上演。而我不爱吃苹果,背后也有着不可说的秘密。

如果你足够敏感,你会发现,其实你一直生活在故事中。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是故事,发生在你身上的是事故,只是角度不同。而对故事的不同解读,则是不同人生的展示。

《牛顿的苹果:关于科学的神话》写得就是关于科学的误解。

我们的有些麻烦不在于无知,而在于知道了太多不是那么回事的东西。

我们熟悉的一些“课本常识”,中世纪的黑暗,又如哥伦布证明地球是圆的、哥白尼把人类赶出宇宙中心、伽利略为哥白尼身陷囹圄、达尔文颠覆自然神学……都是后人的误会或歪曲。伏尔泰说认识中世纪就是为了蔑视它,而我们大约是因为不认识它而无视它的存在,当然更不知道中世纪的科学和宗教。

走进中世纪,我们会看到它流行的“自由七艺”——语法、修辞、逻辑、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学。“七艺”中博学的部分被引向科学,其神圣性则被引向宗教,宗教与科学一直“共生”着,众多学科处于萌芽状态,与宗教的勾连剪不断理还乱。

物理学家戴维斯也说,物理学的时尚变了,变得像宗教,“拿信仰做基础”。但信仰不等于宗教,更多时候它只是像爱因斯坦说的“宇宙宗教感情”。很多论战都发生在不同信仰者之间,而不是宗教与科学之间。

从宗教影子里跑出来,会看到更多的神话,如牛顿的苹果,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达尔文与华莱士的进化论……它们最终都可归到信仰。更有代表性的例子可能是狭义相对论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神话——那实验与相对论的创立没多大关系,很多课本却爱从它说起引出相对论。

但爱因斯坦是从麦克斯韦方程的协变性切入的,相对论可以基于两个假定逻辑推演出来,那么任何实验都将是它预言的结果而不是它生成的基础。

一个人选什么路线,不是问题决定的,而是他的“宇宙宗教”信仰决定的。没有这种信仰和感情,科学真的会“迷失”。

《牛顿的苹果:关于科学的神话》的两位编者,五年内邀请了26位来自生物学史、医学史、地质学史、科学与宗教关系史等科学史和科学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就自己所擅长的专题各写一篇文章,挑战流传至今的“科学神话”、“教育迷思”,帮助我们分辨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不再以讹传讹,成为最容易被骗的人。

话说从古希腊、中世纪,直至21世纪,我曾经信以为真的科学故事,有多少是真的?

故事比真理传播的更快,人们想要听到的,不过是他们想听的那些话。所以,你确信还要想知道那些没有故事好听的真相吗?但同时,他们也有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一面之辞。

书,就在这儿,随便你看或不看;真理,也就在宇宙,随便你信或不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