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极简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极简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极简生活》是一本由[美] 艾琳·博伊尔 / Erin Boyle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生活》读后感(一):极简生活

第一次在图书馆拿起一本书不知道怎么样的书看。幸运的是,它很好。

极简主义的生活是让我舒服的。书不是纯无聊的讲极简,而是从他的生活,他的家来介绍,还具体给出了一些建议,各个方面的,极简主义并不只是断舍离,它包含了各种行为和思维方式。

处处都能够考虑到环保这一点是对我启发最大的。还有值得一提的美国的旧物回收系统做的真的不错。

《极简生活》读后感(二):一个小细节

就谈一个非常小的细节,其实书中只是顺便提了一句。作者写道:“……如果当天还没有看完,我就会扔到家门口收集回收物的草编篮子里”。

生活中经常都有一些可以回收的东西,但每次出现的时候,就只有那么一点:或是一本不要的杂志,不要的宣传册,或是一个小包装盒,或是一个饮料瓶,或是一个快递的小箱子。往往扔垃圾袋了。

可是,用上一个好看的篮子,或是一个好看的箱子,放在门口。干燥而且干净的可回收物品折叠或压扁之后放进去,真是不影响家里的环境。

觉得挺好,就顺手借鉴了。如果附近没有分类垃圾箱,也没关系。小区保洁看到垃圾箱里有大的纸箱什么的,都会捡起来,集中出售。回收物品装不下了,打捆放垃圾箱旁边就行。

《极简生活》读后感(三):《极简生活》有感

可读性:五颗星

趣味性:五颗星

实用性:四颗星

Erin Boyle写的《极简生活》是我从书架上随意取下阅读的书,书从家装、洗浴、厨房、衣服配饰、生活等几个方面来介绍自己的“极简”生活,书中也配了很多精美的插图,因此读起来也不是很费劲。

近年来市面上有很多介绍“极简”概念的书籍,也有很多日系的书籍推崇收纳及“断舍离”的概念。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是不是现在的生活物质条件已经基本上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或者说物质需求的选择过多了,导致人们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当物质的东西太多时,难免产生一种迷失感。每天的选择,比如出门的穿搭、配饰的搭配等,都已经耗尽了人们过多的精力,以至于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显得后继无力。

极简的概念,其实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居家物品的一个选择,更多的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有很多人反应“极简”了自己的家装环境之后,反而能使自己更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不可割舍的;使自己的精神生活也达到了质的飞跃。不过,也有人坚定的选择“极繁”的生活方式,比如宋旻浩

《极简生活》读后感(四):极简生活

这本书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精致,过得更轻松愉悦,首先要舍弃自己的无用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立刻扔掉,立即执行,定期整理,养成随时清理的习惯,手机短息定时清空,桌面随手清理,如果舍不得扔就转赠他人。定期释放感情扫清烦恼,留出时间来养护内心,赶走负能量,要多和朋友面对面的谈心,天气好的时候可以骑骑车,做些简单的运动,发泄出郁结于心的压力。 与人为善,关注优点,与他人相处时要多关注积极的一面,再糟糕的人,只要你仔细寻找,也能发现他的一些优点,当我们表现出和善的态度,对方也会给我们更加友好,珍惜时间注重质量,与其在抱怨中白白浪费时间,不如集中注意力,把当下最重要的事做好,即使是三五分钟的碎片时间,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给父母打个电话,或者在笔记本上写下转瞬即逝的灵感。极简生活的三个重点是极简你得购物观,极简你得拥有品,极简你的身心。极简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态度,省出更多的时间,内心平静下来,思考和做自己想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创造出更多价值。

《极简生活》读后感(五):拾小屋如烹小鲜

两年前就在豆瓣上看见一篇讲日式性冷淡的家居装修风,印象特别深,因为照片里可视的物品只有两样东西:墙和地板。但整间屋子却又的的确确是可以住人的。对于有收藏癖的人来说,这几乎不可思议。

一直以为极简生活无非就是“扔扔扔”,直至扔无可扔无需再扔。我心想这还不简单吗,为什么还得找人手把手地教?也因此,我没有看过《断舍离》这类“书名仨字就是全书核心”(对不起了,《断舍离》先森)的指南。看完艾琳的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这个想法很危险。

出于人类学的学科敏感,读着读着我发现艾琳可以注意到“物”与“人”的关系,这一点极其强烈地触动我。艾琳在书中喜欢说,用你喜欢的东西。在她这里,人和物并非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而是互为平等的主体:人因感情而和物品产生关联并产生愉悦感,处在适当位置上的物品因得到善待而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整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分类的过程:需要的、不需要的;过去需要现在仍然需要的,过去需要而现在不需要的;迫切需要的,偶尔需要的,从不需要的……我们可以无穷尽地分类下去。在分类的过程中,我们就是在创建规则、秩序及其意义。

正如很多书里传达的观念和成熟的极简主义者指出的那样,极简生活绝对不是家徒四壁主义,更不是“挑战衣柜不超过XX件衣服”的那种可以量化的工程。举个例子,如果有需要的话,一个单身狗的卧室里放两张床都是没有问题的,as long as主人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放两张床。

衣柜里是有50件衣服还是100件也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接触了极简主义的主张后这些衣服有没有对你造成心理或者精神负担,或者说,你是否意识到这些衣服原来对你造成了负担。一旦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可以试着入极简生活的坑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物与人的关系的思考之外,这本书对我最受用的另一点就是降低占有欲。自问是一个有收藏癖的人。比如格子衬衫,比如喜欢的纸质书,比如某种色系的文创产品,比如帆布袋,比如喜欢的人(误)。收藏就是占有,或占有它的符号意义,或占有它的功能意义。可是我越来越发现,占有是一种幻觉。一旦占有了实体,它就从另一个空间中退场,这个空间便是我们的心神。看看自己的书架就明白了。书非在图书馆不能读也,花非在公园不能赏也,其他事物也同理。

当然,这绝不等于我们要两手空空地站在自己和世人面前。保持物质的一定的量,维持基本的感知,我们其实就可以应付生活的绝大部分。至于何谓“一定”,我觉得“你开心就好”。

日式收纳也好,欧式极简也好,中式节约也好,种种极简方案的本质,是对抗由消费主义社会引发的对人的异化。即我们不认同“买买买”,但不一定要“扔扔扔”。

可是,今年的双12、圣诞快到了,各位管得住自己的手么……

以上,也算是作为编辑的一个编后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