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光绪帝死因鉴证》的读后感大全

《清光绪帝死因鉴证》的读后感大全

《清光绪帝死因鉴证》是一本由“清光绪帝死因研究”课题组著作,北京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78.00,页数:6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光绪帝死因鉴证》读后感(一):慈禧为何要毒杀光绪?

首先我在这个网址的书评中列入了房德龄和王开玺的反驳文章,https://book.douban.com/review/3313935/,当时这本书尚未出来,现在看过这本书后,我认为慈禧毒杀光绪帝的可能性相当大。总之,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光绪帝砒霜中毒的遗物遗骨头发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光绪是死于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对于房德龄文中提到的衣服零件部分的高量坤,给出的解释是源自其腐败尸体的溢流沾染,关于房德龄认为的砒霜七窍流血本书认为只是民间说法,从医学实践角度其实并非如此。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用现存史料来推理光绪被下毒的具体日期并得出幕后的下毒者是西太后,由于以前论证光绪病症都是根据光绪脉案来论证光绪病重,而本书作者通过宫门抄,内务府官僚等宫廷人物回忆和脉案宫廷记录等(旧医官有唯朔望例不入值的传统,也就是说固定日期医官不会入宫待症。除非两宫发生重病急症才会在朔望日入症,说明帝后身体欠佳,健康成问题)发现。光绪所谓的病原记录其实都是西后下规定写的,光绪自己没什么大病,西后下令光绪的病原许添不许减,所以所谓光绪的病原越写越多,而医官也只能在这种所谓伪造只许增不许减的皇上病原上去治疗。但事实上光绪基本不服医官开的药,而医官也为了避祸而不说真话,给光绪开开无伤大雅的补药。而且光绪帝的身体健康是和西太后的身体状况联为一体了,西太后身体不舒服,朔望例招医急症,那么光绪帝同样也重病招医急症,有很多是西后打着皇帝的名义招医入宫治病,但其实首先医治的是西后,因光绪本就没有什么病,他的病是由于政治原因造成的。由于光绪生的是政治病,所以不明事理入京诊病的医官很是难做,有的医生开出光绪肝气不舒的药方(心情抑郁导致),西太后勃然大怒。努斥医官皇上有何肝气不能舒?医官飕飕发抖,自然以后开药方避免谈及肝字。而真的按照西后钦定许添不许减的病原给光绪开药,光绪会对医官发大火,有时候甚至当着西太后的面,怒摔枕头于地以表示。原来光绪并非想象的那样唯唯诺诺,而是时有愤怒激烈之举,当然他怒对别人,其实是给西太后看,西太后看了自然不爽。由于两宫意见素深,西太后恶人说皇上肝郁,皇上恶人说自己肾亏。因此医官写药方这两样必须避之,夹在帝后间很难做人,故所谓的病原药方是根本不能反映光绪实际身体情况的。正因为差使不好当,竟有医官为了逃避还乡,用鸡血含口中装肺病以便逃之夭夭,不再为光绪治病的

正因为光绪不太听话,所以才使西后起了杀心。事实上两宫恩怨一直在加深。光绪一直不肯对西后屈服。西太后下令到军机出,要翰林院为光绪进讲,讲的都是致知字格物,君子贤其贤之类的货色,很明显西后要光绪对戊戌时候的作为悔罪,要他乖乖接受再教育。但光绪借病排距进讲,以恢复请医诊病为理由,把进讲硬给挤出去。但事实上光绪身体不好了吗?对不起,光绪同时却大力要求进现购买西学书籍进行阅读,可见他不是身体不好,只是对西后强迫他听的进讲没兴趣。

光绪由于长期囚禁宫中,心情郁闷,所以光绪和太监经常一起唱戏敲锣鼓,皇上亲自敲锣打鼓,响声震天,是在敲锣中想象帝王雄风大振,无往不克,使抑郁之肝气大舒,心情大畅。但西后听到日常这种声音,自然会被视为皇上对她不满对她示威,于是西太后下令,皇上若要响器家伙等,先请旨后传后才能用,皇上不能随便玩锣鼓了

西太后六十大寿逼近时,光绪又开始装病了,说自己腰疼,连下跪都困难,步履甚艰,还对众臣子流泪表示实在疼的厉害,以至于下跪都困难,让大家都知道自己腰疼不行。光绪自然是想在西后生日这天出西后丑,当面不跪西后,但在祝寿典礼上又可以在大臣公众面前率群臣行礼,以显示自己身体健康,自己的病都是被西后强迫生的,让群臣看西后笑话。(但光绪说很疼却坚决不服药)。西后一眼就看穿光绪的把戏,下旨改为明日皇帝在内廷行礼,王宫百官在原处行礼。也就是说光绪连率百官行礼的皇帝权力都给西后一把剥夺。西后剥夺了光绪在大众面前表演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西后杀光绪是必然的,据考证,西后死前得的病是肺栓塞,这是一种濒死感觉非常强烈的毛病,西太后自己感觉自己要死,于是她下手了,慈禧以赐食的方式把砒霜放置实物中,毒死光绪。因平时西后也天天一再赐食光绪实物,有太监看着光绪面吃下去,这是一种政治表态,光绪不能不吃。且以前光绪也天天这么吃西后送来的食物没问题,且当日西后濒死体验病重的事实是隐瞒光绪,光绪并不知情,故并无防备,吃下了含有毒物的食物。而在光绪尚处于平静期,中毒还未开始发作(恶心及呕吐)时,西后已经安排后事,把光绪的棺材放在乾清宫了!当日,光绪毒发病重,肚子难受打滚,亲自发谕旨和手谕召医,一道比一道急,要求速使,刻即进医看病(光绪不请太医院太医,而是要求在京各省推荐来的医生紧急入宫医治。可见其也知道谁给其下毒)。内务府大臣按旨请来医生要当晚进宫看病,但却被西太后下令拒让医生进西苑门。因进宫只能由奏事处决定,而奏事处是由西太后指挥的,而奏事处人员要内务府大臣自己看着办让医生是否进门。内务府大臣一听明白,自然不敢。医生和其都在外面过夜。而到了第二天。皇帝已经不行了,入症的医生在清朝灭亡后记载,光绪腹疼打滚之病症是以前所从来未有的。1908年11月10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的昏晚之交(晚上5点钟左右),西后以派人送食的方式,使用砒霜让光绪中毒。4天后(1908年11月14日,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根据现代药理学分析,砒霜中毒后发作至死亡可以有几天时间。光绪皇帝死亡

《清光绪帝死因鉴证》读后感(二):汗青有言:叶赫那拉弑君

这本书挺好看。课题组一上来就使用现代法医学的结论对光绪的死因做出了结论: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这个结论不是课题组完成的,而是帝都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以现代科技对光绪的遗骨、遗发、衣物残骸进行了法医鉴定得出的结论。具体鉴定方法,如对照组、本底值、误差等等基本科学实验方法书中都有详细描述,这里就不赘述了。除非谁能推翻法医鉴定,否则光绪死于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就是结论。

接下来的篇章,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清宫档案和当事人回忆录试图找出光绪之死的真相,全书行文都较罗嗦不简练,我觉得本书虽是课题组名义发表,主笔应该就是钟里满,从文笔上看,钟受过基本的科学训练,但没有受过学术文献写作的训练,导致了上述缺陷。当然我不觉得罗嗦重复是大缺点,我猜测除作者本身的教育背景外,更可能是要堵死“光绪病死说”那票腐儒的聒噪。光绪死因这个未解之谜已逾百年,“光绪病死说”这一派已经养活了无数徒子徒孙,课题组这下把他们的祖师庙烧成白地,他们必然会激烈反击。此文发表后,北大历史系教授房德龄就写了个裹脚布文章论证法医鉴定结果不靠谱,看似雄辩,其实自证自己连量纲都不懂,更别提分析化学常识了,不懂不是错,但是不懂又不找本大学教材来读一下,反而急吼吼跳出来以脑补和文学想象反驳法医鉴定,青史留名,虽然可怜,但也是咎由自取。

作者查阅清宫档案和回忆录后精确给出了光绪中毒的日期:光绪三十四年10月17日,盖因当日慈禧病情加剧,本书根据慈禧当日的病案,结合现代医学,推论出慈禧长期身患糖尿病,肺栓塞,甚至可能有慢性肾病。17日栓塞发作,慈禧已有频死感,且当日慈禧肿得个跟猪头一样,如果17日晚上不下手,次日光绪早上请安,必然看出慈禧死期不远,那慈禧就再无下手机会了。本书通过严密甚至有点罗嗦的逻辑推演提出一个假说:17日慈禧病重,不能见人,正好在锦帐中亲自给绿豆汤撒了一把砒霜,然后传食光绪,光绪还不能拒绝,只能喝光。想来也觉得滑稽,堂堂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居然要自己躲在被窝里给绿豆汤撒砒霜,这哪有半点太后样子,分明是个村姑。

作者者通过档案中留存大量的脉象病方,发现给光绪看病的中西医(当然当时的西医也谈不上现代医学)都认为光绪身体很健康。所谓光绪有病,根本就是慈禧为了垂帘听政以及打算让光绪逊位制造出来的舆论,慈禧本人没什么文化,也受历史局限性影响,所以慈禧给光绪安的最大的病症,今天看来反而是非常滑稽的:遗X。慈禧不仅打算让光绪逊位,而且人选都找好了,逊位诏书都有1.0版了,都在稳健推进逊位了,可惜庚子事变一声炮响,历来对光绪深怀同情的帝国主义者让这村妇见识了什么叫降维打击,光绪逊位这一谋划也就无疾而终了。不仅脉象上看光绪无病,而且宗室、大臣、医生都看得很清楚:光绪无病。但这就把医生夹在中间了,明明脉象上看光绪无病,慈禧非要写有病,写轻了慈禧不满意,写重了光绪下旨斥责,逼得医生要自残呕血,让慈禧以为他得了肺结核,吓得赶紧叫他滚蛋,这才能跑路,读来只觉得荒唐无比。这些中医一半是儒生进士出身,不少都看出来了真相,又想说又不敢说这一深宫丑事,只好扭扭捏捏曲笔写几句,还颇自觉隐晦得甚是高明,直让人作呕。远不如当时的西医能说真话,敢说真话。

光绪其实也是表演艺术家,他知道慈禧给他安排一个身体不好打算干什么,他干脆就借着螺丝壳做道场。比如既然慈禧说他肾亏,他就顺水推舟说自己腰不好,没法给慈禧跪安,而且几次腰疼发作,都恰好在需要给慈禧跪安的典礼前,这堪比白云城主的神经衰弱,任我行的打摆子了。光绪不仅身体健康,精神上也不是哭哭啼啼的笼中鸟,软禁瀛台期间,他还在自学英文,阅读国外书籍,还不时击鼓取乐。他的赢弱、病骨支离、萎靡不振,都是演给慈禧看的,不仅光绪的医生看的清楚,给他开的药房居然是多喝牛奶,多喝鸡汤,还说出光绪很有表演天赋这话来。慈禧也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光绪非常防备慈禧,抓住医生写的一句:病多因药积之,直接掀桌,干脆有半年拒绝请脉。还圣躬亲验药材,内务府的药材那必然是虫咬鼠啃,光绪一抓一个准,抓了现行就正好不吃药。姨侄如此斗法, 除了天家凉薄,无话可说。

慈禧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却因为她自己没文化而露陷:在她的谋划里,她以为砒霜服用后会立毙,于是十七日下午五点慈禧赐食光绪,下午六点太监回报后,慈禧就立刻下旨把光绪的棺椁停在乾清宫,走慈安太后当夜入殓的葬礼流程,宗室重臣就连瞻仰遗容的机会都没有了(传统认为砒霜中毒必然七窍流血)。但是光绪硬抗了四天(所以光绪真的羸弱码?),慈禧倒是挺不住了,光绪差点就把慈禧熬死。而历史的幽默就在于此,光绪刚好死在慈禧前一天,慈禧机关算尽,算不到两个人死期如此接近,世人怎么可能不猜测就是她亲自弑君。

17日下午停棺乾清宫,17日晚光绪两次传医被阻,18日光绪见到医生后大呼腹痛得受不了了,这些记录均保存至今,而且当事人众多,慈禧虽然删掉了很多17-20日的档案,但满清的宫廷管理制度叠床架屋,慈禧不可能删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也不可能把亲历全程的重臣宗室都弄死。话说回来,倘若慈禧真的把17-21日间所有记录全删干净,那也只会更让世人怀疑光绪怎么死的。而且上述全过程,都要经内务府一票人办理。慈禧没死之前他们啥都不敢说,慈禧一死,他们就在传抄里各种暗示兼甩锅。

满清国祚已终,慈禧的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不会因为她鸠杀光绪帝而被禠夺。将来史书一定会这么写:“慈禧弑君,鸠杀之“。而这正是慈禧最怕的事之一。她机关算尽,百般谋划,却料不到光绪被盗墓,也料不到科学的进步,让姨妈亲自喂皇帝侄儿砒霜这一传说变成了铁证,这对满清的“以孝治天下”是莫大的讽刺。

慈禧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显然不是这里几句读后感能评价的,但慈禧恋栈,不肯归政,又没接受过什么教育,更别说方时刚兴的科学了(其实光绪的医生里不少是西医,而且光绪和当时不少重臣都认为西医比中医管用)。她怕弑君事发,自己谥号被禠夺,被焚尸扬灰(当然慈禧还是逃不掉被盗墓,也是某种历史的必然)乃至诛九族,所以绞尽脑汁想了个这么下作的手法毒死光绪。身为皇太后,多读几本科学书,也不至于行乡村愚妇的手段。说到底,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清光绪帝死因鉴证》读后感(三):史上最帅皇帝光绪到底是被谁毒死的?

人人心中都有一只历史的小鹿,当遇到特定情景的时候,这只小鹿就会怦怦跳。男生心中有小鹿,女生当然也有小鹿。如果有人问谁是史上最帅的皇帝,或许就会引燃女生心中的这只小鹿。

古代因为没有拍照技术,所以现在看到的皇帝的画像多半是不准确的,以朱元璋为例,留下来的画像有丑得不可方物的,也有刚正得出奇的。所以,中国最帅皇帝的评比不能包含古代皇帝,因为颜值不真。

那么,在近代有了拍照技术后,有哪几个皇帝留下了照片呢?两个,一个是光绪皇帝,一个是溥仪皇帝,他们俩谁更帅呢?不管正颜还是侧颜,毫无疑问是光绪帝。

光绪帝是帅哥不假,但是他的老婆除了珍妃稍纵姿色外,剩余两个都是其貌不扬,按道理皇帝找个漂亮的小妹妹或者撩人的小姐姐并不是难事,但是光绪帝却做不到。

因为慈禧太后为了不想让光绪帝耽于美色,刻意找了姿色平平的隆裕皇后和瑾妃。慈禧太后也是为了吸取在前任皇帝-同治帝身上的教训。

因为过于放纵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在亲政后受人唆使出宫寻欢,最后染上了梅毒而死。

光绪帝的性生活倒是很节制了,按道理他应该活得长啊,可是他1908年去世,仅仅活了38岁,还不到中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39岁。做皇帝的就是苦逼。

光绪帝为什么这么早就去世了呢?一百多年来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光绪帝是被人害死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光绪帝因为常年滑精,体质本来就弱,活到38岁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为了彻底搞清光绪帝的死因,2003年一群历史学家、法医联合组成了一个“清光绪帝死因研究课题组”对光绪帝的遗体进行了检测和研究,意图对光绪帝的死因给一个响当当的实锤。

课题组最后将调查结果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调查报告,报告名为《清光绪帝死因鉴证》于2017年出版。

该书第一次明确指出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并且确定了光绪帝的中毒类型为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

课题组之所以会得到确实的结论是因为光绪帝的头发和部分遗骨经过了科学检测,发现了光绪帝的头发和遗骨中砷含量严重超标,也就是民间通常所说的砒霜中毒。

当代正常人的头发中的含砷量为0.59μg,而光绪帝的头发中的含砷量高达2404μg,这还是在百年之后检测的,可以合理推测光绪帝刚刚中毒的时候砷的含量会更高。

如果说拿光绪帝的中毒量与当代人比不合适的话,那么和同一时代的且和光绪帝有着几乎一样生活环境的隆裕皇后相比则完全具有可比性。

隆裕皇后的头发中的含砷量仅为9.2μg。光绪帝的含砷量居然是隆裕皇后的261倍。

到这里很多人会疑问,光绪帝的头发和遗骨不应该是在皇陵里面保存吗?那么检测是怎么做的呢?

1980年,清西陵管理处曾经对光绪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进行清理,清理的过程中,光绪帝和隆裕皇后的头发以及部分遗骨还有光绪帝的龙袍被移出棺外。

这实际上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一个死了七十多年的人为什么头发还在,而工作人员又是如何将头发从遗体上剥离的?

原因就在于光绪帝和隆裕皇后的遗体实际上是做过防腐处理的,所以保存的较好。而上个世纪30年代光绪帝和隆裕皇后的墓曾经被盗过一次,遗体在被盗墓的过程中遭到了部分损坏。

想想光绪帝也真是可怜,活着的时候被人摆布,死了之后连个完整的遗体都不能保留。是不是比较帅的人都会命途多舛呢?

那么,死因找到了,幕后凶手又是谁呢?谁又敢去谋杀皇帝呢?

过去一百多年间,关于这个凶手猜测很多,很多人认为是慈禧太后,也有人认为是袁世凯,还有人认为是李莲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人都有嫌疑,但是又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东野圭吾或许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着墨一下。

慈禧太后之所以有很大嫌疑,或许原因是众所周知的。

大家都知道1898年有个戊戌维新,还有个戊戌政变,光绪帝发起了戊戌维新,慈禧太后则发动戊戌政变终结了戊戌维新,此后十年一直到去世,光绪帝都被囚禁在了瀛台,吃不饱,睡不暖,窗户纸破了都无人修。

那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杀光绪帝呢?因为光绪帝一直对人讲等到慈禧太后死后,他就会恢复被慈禧太后废除的那一套,并且要报复那些亲近慈禧太后的人。

而且,光绪帝并不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但是却一直要求光绪帝喊自己亲爸爸,一个女人,一个权势烜赫的名老女人,叫自己的儿子称呼自己亲爸爸,好可笑的段子。光绪帝实际上从小就和慈禧太后关系不好。

因而,按照许多人的推测,慈禧太后想在自己死前先令光绪帝死。不过很吊诡的是光绪帝死后仅仅一天慈禧太后也死了。有历史学家解释说慈禧太后是因为光绪帝的死悲痛过度而死。

袁世凯为什么也会有嫌疑呢?这还要从戊戌变法说起。在中学时期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戊戌变法时期有个人叫谭嗣同。

谭嗣同在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矛盾最尖锐的时候曾经到袁世凯的住处寻求袁世凯的支持,希望袁世凯能够用武力清除慈禧太后。

不过袁世凯这哥们贼狡猾,谭嗣同在的时候满口答应,但是谭嗣同一走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震怒之下发动了戊戌政变。

袁世凯所以很害怕光绪帝在慈禧太后死后对其进行报复,因而利用太监对光绪帝下了毒手。溥仪皇帝晚年在写回忆录的时候也认为袁世凯是杀死光绪帝的元凶。

根据《清光绪帝死因鉴证》表述,袁世凯在光绪帝死前的确向光绪帝进呈过药物,不过都是外敷药,外敷药是不可能造成光绪帝体内那么多砒霜的。

还有一个嫌疑人就是李莲英,据传李莲英之所以要毒死光绪帝是因为李莲英错误的揣度了慈禧太后的本意,认为慈禧太后要杀光绪帝,所以李莲英替慈禧太后先下手为强。

谋杀光绪帝的凶手到底是谁?《清光绪帝死因鉴证》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光绪帝肯定不是自杀。真凶是谁,真凶就在你心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