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加坡的读后感大全

新加坡的读后感大全

《新加坡》是一本由[美]约翰·佩里著作,后浪丨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加坡》读后感(一):2022年第149本,新加坡:不可思议的崛起

#阅读打卡#《新加坡:不可思议的崛起》约翰·佩里 计划阅读320min ,实际阅读min,完成率100%

摘录:

P18在此区域,没有在印度或中国的那种肥沃土地,热带强降雨使土壤中的矿物质流失,土地只能够养活很少的人口。不同于大平原地区,马六甲海峡的两岸和印度尼西亚的岛屿没有形成任何能够支撑大规模人口的、历史久远的农业社会。单靠土地无法获取所需资源,于是乎,人(而不是土地 )成为该地区最大的资源水上的环境则提高了人的活动能力。

感悟:

《新加坡》读后感(二):《到达新加坡》(《新加坡:不可思议的崛起》出版后记)

在政治学领域,有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叫做“到达丹麦”。很多学者将丹麦视作优良国家的典范:民主、法治、高效、廉洁,人民生活幸福,国家富裕和平。然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丹麦这个与世无争的世外乐土似乎是个遥不可及的童话。不过,在距离丹麦万里之遥的东南亚,却有另一个国家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从一片沼泽和丛林中崛起,这就是新加坡。

在新加坡成为世界瞩目的明珠之前,对于它的命运曾经有过种种悲观的论断。例如:

然而,就是这个没有自然资源、国土小得可怜、文化上四分五裂的国度,竟然创造了发展领域的奇迹。回顾新加坡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不拘泥于成规的高度务实主义创造了这一奇迹,使得新加坡从一个肮脏不堪、充满骚动与对抗的弹丸之地变成了效率和富裕的代名词。比起丹麦的超然世外,新加坡显然更具人间烟火气息,是全球化大时代更值得众多发展中国家借鉴学习的目标。或许,我们该将“到达丹麦”换成“到达新加坡”。

除此之外,新加坡对于中国而言也具有一层特殊的内涵。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作为英国对华贸易中继站而建立的。此后,它的建设与发展又和千万下南洋的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割。至于新加坡的教父级人物李光耀,更是祖籍广东的华人。

作为中国以外华人数量最大的城市和华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新加坡的成功对于近日的中国而言更具有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更多的不是在经济上,而是表明了在这个世界互联的时代,传统华人文化如何与其他文化共存、如何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剧变做出反应。人们常说,只有保持距离,才能看清事物。当我们站在新加坡的角度看待华人自身乃至中国的时候,想必也能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是为后记。

《新加坡》读后感(三):《新加坡:不可思议的崛起》译后记

编辑老师将未出版的两篇文章交给堂堂当作读者们的隐藏福利,本篇为译后记,还有一篇为出版后记,到达新加坡,都将放在豆瓣平台。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新加坡》一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我们花了一年时间翻译此书,对其内容和语言进行反复斟酌与推敲。在翻译的过程中,为充分理解原文内容,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我们做了不少课外阅读,算是深入复习了一遍新加坡历史,也体验了新加坡历史的又一种书写模式。

在此,我们提出一些本书的特点、翻译难点以及我们相应的处理,以供参考。

一、原文长句居多,且融入不少比喻,单靠直译是行不通的。作者常将较长的状语或定语置于句中。长句信息丰富,译成中文往往需要用转句译法,将原文的状语或定语转换为独立的句子或分句。译者需细读原文,彻底理解上下文语境后,再尝试翻译,方可确保译文的可读性。若逐词死译,则容易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因此,在部分句子中,我们将长句拆解为短句,同时转换了叙事顺序,先交代原因(海域是起点与终点),再交代影响,方便读者理解。

二、作者将新加坡定位为一个依赖海洋和港口“发家致富”的城市岛国,再加上作者本人的研究兴趣,因此他在前五章中集中分析新加坡的船运历史,当中不乏各类船只以及船只构造的工程学类的技术性描写。据译者初步统计,全文描述的船舶类别共计48种,如最先出现的马来本土船只“prahu”,到后来的“square-riggers”“wartime commerce raiders”等,前46种出现在前五章。有些船只名称相似,只能根据上下文和个别语境来翻译。

三、原文行文风格多元化。本书不同于一般论说性的学术文章,其中包含大段的抒情文字,更夹杂着许多严谨的史实与各学科领域的专业信息,如历史、地理、造船业等。作者以其超凡的文字能力和多变的句式组织各个信息点,引人入胜。翻译时,我们难以复制作者精湛的句子结构。如何使用中文常见表述凸显原文的客观事实和信息重点,同时保留“说书”式的趣味性,确保中文读者能和英文读者产生一样的阅读观感,这才是最考验译者功力的,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论其文学性,前言中描述作者童年经历(小型木质模型船、老虎皮、飞机起飞场景)的一段文字翻译起来难度较大;既要将译文维持在相近字数内,又要确保不画蛇添足,保留原文真挚的回忆语调。第五章中关于“二战”爆发前夕的一段对话也是原文彰显其文学性的又一例子。

四、作为刻画新加坡历史的书籍,书中自然少不了新加坡本土词汇和本地或外国人名。我们在处理本土词汇时尽量采取意译,如将马来语的“prahu”译为“马来船只”,将“orang laut”译为海人,并以括号附上原文拼写。若是人名,我们会尽量搜索确认该名字的正式中文写法,只有在穷尽各种可行的方法后,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进行译音。

五、身为一名英国学者,作者除了评价莱佛士对新加坡的贡献,也还原了他的性格和处事法则,以及莱佛士在英国的形象,观点新锐。有些观点或表述(如第四章的汇丰银行)或许“政治不正确”,但身为译者,我们尽最大努力还原原文意思。然而,作者有一部分观点和分析实在与我们所知道的事实有明显的出入(如:1979年新加坡推行讲华语运动的用意,以及著名剧作家郭宝崑先生在内安法令下被捕的原委)。出于对原作者的尊敬,我们将这些内容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但添加了译者注,以提供给读者另一种分析视角。

翻译这本书最大的影响是,我们开始关注本地历史的书写,也注意到身边的历史。2014年,新加坡教育部曾对中学历史课本做过一次改编,重点强调19世纪殖民地时期前的历史。今年恰逢新加坡开埠200周年,翻译此书也可谓是对构建新加坡历史的不同层面、丰富新加坡历史论述的微薄贡献。每当路过新加坡河,或是富丽敦酒店和良木园酒店,我们都会仿佛经历影像重叠一般,想起这些地方的辉煌历史。我们生活在一个幸运的年代,能够亲眼一睹这些历史建筑的风采。

我们要衷心感谢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以及所有在翻译过程中给予我们协助的各界人士。倘若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及鼓励,我们是不可能在业余时间坚持完成全书的翻译工作。

黄丽玲 吕家铭

2019年8月18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