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好,你好读后感精选

我好,你好读后感精选

《我好,你好》是一本由[美]托马斯·A.哈里斯(Thomas A.Harris)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68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好,你好》读后感(一):如何做一个与生活和平共处的人

每一个感觉生活一团糟的人,不知道如何与生活相处的人都可以好好读下。 本书教你如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阳光,去驱散阴霾。

作为一本心理学著作首先不像一些大师的书那么难懂,需要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来理解里面的隐喻与意识流;也不同于一些心理鸡汤,只能高声的喊着口号,但是对实际却毫无帮助。本书中不断被提及的不外乎就是以下两点:

“父母” 、 “成人” 、 “儿童” 是书中作者不断提及的一种心理管理机制,在理性及多数的社会场景中,需要“成人”在过程做主导作用,但是很多人基于多种原因,没有发展出“成人”主导的心理管理机制,更多的还是“父母”和“儿童”在做主导,导致在生活中应对的一团糟。书中告诉我们为何要使用“成人”的主导机制以及“成人”主导机制的好处,促使在沟通时,告诉自己,要第一时使用运用“成人”主导机制,并慢慢的将此成为一种习惯。

另一个“不断被提及的概念就是书名中的“我好,你好”,在持续和长久的生活场景中,既要考虑我们自身的诉求,也需要考虑其他主体的利益,只要坚持这样的原则,所有的事情才可以持续的发展下去。

《我好,你好》读后感(二):相爱,而不是自相残杀

每个人内心都有三种模式:父母P---成人A----儿童C

这三种模式将人的心理,通过语言、行为去表达出来,同时也在三种模式里随时切换。

如果两个人的对话是同模式下的对话,那可以无限延续下去,可是如果对话出现了错频,就绝对会不欢而散。这也是争吵、被误解、沟通不善的本质。

这是我认为本书最大的精华,对成人以及我好-你好的理论定义。

我们需要做的是多发展A模式,对于PC模式,先是做到有所察觉,再接着可以适当给自己按个暂停键,自我分析外加暂停,甚至可以刻意练习。

在对教育孩子上,要多共情,共情的目的是让她知道自己的重要性。

《我好,你好》读后感(三):你,我——世界,我

本书的理论其实很简单,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三个人,父母,成人,儿童。其实可以看作是规则,理性,和本能的情绪。我们总说能不能理性地做什么事,其实就是在说可不可以让你的成人出来和我对话。

幸福课说我们要允许自己作为人,permit you to be human,应该就是正视你的儿童产生的情绪,让你的儿童的情绪得到尊重。

儿童与父母形成于人生最初五年的时光,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五年里,教儿童这个世界的秩序,形成“父母”,对于这些规则,孩子最本能的反应形成儿童,破坏力过于强的儿童会让这个人未来都被其困扰。之前我以为一个人什么都不记得的前五年并不重要,这个理论倒是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只有这五年里吸收了良好的正确的规则,形成了乖觉的儿童,成人部分才能健全地建立起来,这部分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一个人的性格品质的好坏,决定他对未来发生的一切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未来也可以建立成人,慢慢改变父母和儿童固有的东西,但是这种改变是很缓慢的。

后半部分结合生活各方阐述,觉得比较有用的养育孩子和经营婚姻部分,其他都有些get不到。但是在我意识到这个模型的运用时,我审视了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准则,对自己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很多东西,但是由于写于20世纪60年代,已经过去近六十年,当然也有过时的部分,可以辩证看待。了解这个模型后再融会贯通用于观察身边事物,让自己的成人变得更加强大并且免受儿童和父母的污染,这是我未来需要做的事情。

《我好,你好》读后感(四):掌握沟通语言,“你好,我好”那么“对牛弹琴”也是“高山流水”

沟通其实复杂,不是说有语言、对话,就能很好沟通,其中夹杂了情绪因素,加之文化、地域因素的纷繁复杂,稍有不慎,情绪的火药桶一点即燃,更严重的是留下了个人精神伤害,深陷精神障碍不能自拔。在面对今天的沟通困境时,沟通者就如同棋手一般受制于某种状况,每走一步都是有害的,举步维艰。 对牛弹琴,纵使琴声美妙高雅,但对不在一个频道的沟通者而言,这就是杂音,心神不宁。作者试图解决沟通中此类困局,建立沟通的语言,为沟通本身赋予语言,可谓是语言中“语言”。 作者发展了一套独立的系统,界定了专门的术语,把沟通行为压缩至一个可观察的单元。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和“儿童”状态三种状态,作者称之为PAC,这些状态并不是角色,而是一种真实的心态。“父母”“成人”“儿童”并不是像本我、自我和超我属于概念,这些状态产生于对所记录的往事的重现,涉及真实的人、真实的时间、真实的地方、真实的决定和真实的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舞台表演中,其幕后是一样的。沟通语言的凌乱打乱了人们的阵脚,不免会面临进退失据的情况,“PAC”沟通语言就像是幕布的开关,一旦掌握,生活的幕布也只有收起,不光是认清自我心理,更能掌握生活的真相,沟通中总的来说也就四种心理地位:1. 我不好—你好;2. 我不好—你不好;3. 我好—你不好;4. 我好—你好,当然理想状态是我好—你好。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性”并不是人生奋斗的基础,普遍存在的自卑感或“我不好”的感觉才是。儿童由于身材矮小和无助,必然感到自己比周围的大人卑微。“我不好”的状态不应一直禁锢我们,人都需要成长,作为“成人”去沟通。 学会沟通的语言,“对牛弹琴”也会是“高山流水”,你好,我好!

《我好,你好》读后感(五):Am I ok? Are you ok?

在河岸咨询室里,蛤蟆先生总结苍鹭的分析后,问:「我们都给自己童年的某一天拍照的话,每个人的照片都会非常不同?」是的,童年的经历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独特看法。那我们是怎样看自己的呢?又是怎样看别人的呢?在人生坐标上,我们的位置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找到这本书。

这是一本着重分析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一种心理人格理论,也是促使人格改变和成长的一种方法)的大众心理学经典之作,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我好-你好」。该书的作者是美国精神病学家托马斯·A. 哈里斯,他通过本书,向全世界宣告: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可以实现一种真正的「我好-你好」。

书里,哈里斯在艾瑞克·伯恩的关于「人际沟通分析」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

1.P-A-C(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及其在不同社会位置上的表现

2.「我好-你好」等四种心理地位的认知与表现

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人际沟通分析的具体核心理念和治疗策略,同时给予读者一些建议,比如「如何保持成人」。

这是一本类教材性的心理学专著,有些专业名词,但并不生僻也不复杂;全书语言流程,描述生动,却也不是《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的那种情境型、口语化书籍。这书读起来非常轻松,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当然其深刻的见解也多次带着我思考,比如:「我好-你好」是不是等同于「人之初性本善」?就像是未受社会毒打之前的孩子,天真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再比如:看到:「非互补或交错式沟通」中,妻子的「儿童」驱使她到城里使劲地花钱(P83)。我幡然醒悟:原来剁手是因为「儿童」作怪呀!

凡事皆有因,凡事都有果。「因」已经种下多年,无论是「原生家庭」的错,还是老天爷的特意安排,仰或其他的原因,我们都可以重新好好地认识它,认认真真地了解自我!而在这里,哈里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彩虹!让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我好-你好」?让我明白如何在生活中不断地增加「我好-你好」的心理地位,进而收获我要的「果」!

一言蔽之,这是一本让我相信「个人永远是有可能改变的」的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