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宋词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的读后感大全

宋词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的读后感大全

《宋词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是一本由[清] 上彊村民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7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词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一):简评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买了一本书,唐诗、宋词和元曲各三百首。 现在想起来,书籍应该是盗版的,不过总是一种启蒙。其中的大部分唐诗记住了,一半左右的宋词有了印象,少一半的元曲有了概念。 从数据来说,结果不错。 意想不到的,对宋词第一篇,心心念的,偶尔也改上一两个词语,自娱自乐。 这本书,内容很多,不仅仅有作者的简介、词的内容 基本的注释,重要的还有配套的图画,这个应该是流行趋势。增加一个纬度的展现,加深印象的重要方式。 当然制作的很精美,也是很适合收藏的。

《宋词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二):宋词三百首美不过唐诗三百首

词应歌之,歌应韵之,调之不存,词焉得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宋词不是这样,读完宋词300首,不会写词的还是不会写词。个人理解,词比诗难。所以很多词都没有传承下来,而且词牌名也非常的陌生。词整体来讲的话,都是一些悲春伤秋很伤感的居多。跳脱出五言七言的字数限制,可又不如古体诗活泼,灵动。受制于词牌名,用韵,用律必得小心,没有曲调,不如明清小说通俗,所以流传人口的都是经典。字数的限制也使词不如同朝散文抒怀尽兴。嗯,好多物、意、指代、借喻用词都一样,读完稍乏味。所以,宋词不必读三百首,读经典的,读喜欢的作者的。门外汉说错轻拍

《宋词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三):以理科的眼光看宋词

高中为了六分的诗词填空,狂背了六本语文课本,现在想来,当时也不是真的要跟一分两分死磕,而是真的爱极了韵律美感的诗句,抑扬顿挫的从口中倾泻而出。

宋词三百首

正文:以理科眼光看宋词 大概文艺青年都会经历写诗的矫情。在上课的间隙,上班的空当,看着外面的微风细雨春光乍泄,想想自己的愁思情爱万分纠结,然后情不自禁的信笔涂鸦几句小诗。 一、开头热热身 这本宋词我看了很多遍。虽然境界不够,弱到每次苦读都需要对照翻译,但在不对照翻译的时候,多多少少也能体会到作者的一丝意境。 诗么。无非感情。 欲还还休,轻纱遮面,素手掩眸,若影若现。 比如把清风,明月,山林放到一起,就是孤凉的美。把垂柳,白堤,湖泊放到一起,就是闲适的美。把阑干,幽月,蜡烛放到一起,就是自怜的美。把荒山,野渡,老翁放到一起,就是寂静的美。当然,这是表象,除此外,大部分还是要看作者的感情。 二、宋词简介 诗词很美,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 宋词远在梁代便有了雏形,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晚唐时,花间派温庭筠,还有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文体,开始成熟定型。 进入宋朝后,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盛世淤积到位,词坛气象鼎盛,盛美并臻。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宋祁、张先、苏轼、黄庭坚、秦观、贺铸、岳飞、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等一系列优秀的词人相继而出,缔造了中国最美的词文学殿堂。

三、理科梗 文科生:叶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理科生回答:是脱落酸 忘了在哪看过一句话,说当今诗界,写诗的人比读诗的还多。虽然有些夸张,但肯定也反应了一部分真实情况。 我是理科出身,拼命学习理科的时间中,也有一段时间头脑短路。 比如看到轿车过桥,下意识的受力分析。出门晒太阳,就想起光合作用。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立马想到自由落体,看到铁块,立马想起来钠镁铝硅磷。 前段时间转锦鲤火爆,看到朋友圈里一条动态独树一帜:以后别再转锦鲤了,不知道么,能转运的只有tRNA。 四、以理科眼光看宋词 关于宋词。赞美之词太多,在这就不再多说了。 剑走偏锋,以理科生的思维分析一下宋词。 先说,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宋词的,以下纯属换位观点,如有不当,一笑置之,毕竟我也不是全信自己写下的话。 宋词虽然写的很多,但题材很少,总结一下。 主旨:伤春悲秋 关键字:伤春,相思,失意,离愁,送别,仿旧,愁恨,念远,羁旅,思归,香闺,怨妇。 春景图:青山,湖泊,水鸭,绿柳,微风,润雨,双燕,烟树,春风拂面,乍暖还寒,莺飞草长,春光漏泄。 秋景图:碧云、黄叶、寒波、翠烟、绿草、红日,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叠翠流金,层林尽染。 一般情况下:上阕由景入情,下阕直抒愁怀。 主要题材: 春日怀人,伤春怀人,念远怀人。 临老伤春,伤春惜时,初秋哀愁,暮春闲愁,别情相思,思归之怨,香闺恋情,故地重游,伤别念远,闺中念远,托物寓怀,伤春怀旧,青春恋情,离别相思,访旧感怀,留别所欢,忠贞不渝,怀才不遇,睹物思人,春日感怀,怨别伤春思妇,羁旅失意思家,怀古悲秋闲适,惜时感怀念远。 至于什么景色开启什么心境,除了约定俗成的那几个景色,其他大部分还是要看作者的心情,开心了,青山湖泊碧云黄叶就是开心,难过了,青山湖泊碧云黄叶就是难过。 托物言意,全凭心情。

《宋词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四):自恋和颓废的美感

这本宋词装帧的很精美,拿到手上的时候,看到精美的书页,都有点不忍翻开,不忍打扰的局促。

而且这本宋词的内容排列本身就有一种美感。

宋词三百首

正文:自恋和颓废的美感 一、自古书生多误国 南唐李后主,几乎都知道,他是战争的失败者,没错。但他同时又是文化上的战胜者。 那一天,城破国丧。他贵为国君,却成为了宋太祖的阶下囚,被俘至都城汴京。 也是在那一天之后,他的词迅速地征服了汴京,使得整个汴京的文人都开始填词。 作为国君,他是失败的,因为他没有负到任何一个国君应负的责任,但作为一个文人,他是不朽的,因为是他使“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从而使宋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但他也是可怜的。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作为国君的南唐后主李煜,从小就是在女人堆里长大的,在宫墙院阁之中长大的,所以,他自然不懂得什么叫男儿气魄,什么叫黎明百姓。他只知道看些燕环肥瘦的宫娥,然后写些风花雪月的诗词。 比如: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他只会浪漫的过日子。 即使后来他成了阶下囚,也没有抹杀掉他的浪漫纯真,因为那就是他的性格底色,就如王国维对他的欣赏,也是因为他的一派天真,他完全不知道什么叫亡国,什么叫战争,什么叫侮辱。 命运好像对李后主有一种错置,一个一点儿政治细胞都没有的人,却被放到了最残酷的政治格局当中。不过这好像也是一种宿命,好像就是注定要让一个文人亡一次国,然后他才会写出分量那么重的句子。然后才有了绝美的宋词。 二、唐诗宋词 唐诗你常常要查典故,可宋词就不那么需要。词更讲究唱的过程,它的每一个句子往往是相对独立的,也就是上一个句子和下一个句子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的必然性。 词与诗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词是高度口语化的形式,没有多高的门槛,完全就是从生活中取句,通俗到我们现在还经常用。 当一种文学形式繁复到专业性那么高的时候,它可能达到巅峰,可同时一定是下坡的开始。 唐朝。诗在经过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强化之后,天花板已经高到了一个层次,因为后面的人,写诗再想超过这些人,已经很难了,他们已经成了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所以,文化想要继续发展,就只能另辟蹊径。 词很大的特征是它不再叙事了,经过诗的叙事过程以后,词把情感直接抓出来变成了画面。它的视觉是转移的,有点像我们今天的电影镜头,自由度非常高。 比如落花,微雨,红烛,断桥,半夜蝉鸣,花前月下,雨打芭蕉,潇潇雨停。 对比的话就是:宋词像一种织锦,把很多不同颜色的线编织在一起,而唐诗像是单一的线的串连。用编织、彩绘去形容词,我想是因为它常常会有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官效果显露出来。 简而言之就是,宋词把美感用在了表面,字词之间尽展。而唐诗则把美感用在了深处,只有爬的足够深,才能够触碰到那种美感。 三、自恋和颓废的美感 诗有征服性,向外观察,因为唐朝就是一个征服的时代,精力旺盛。而词却是征服背面的绵延,向内自省。事物总有两面性,诗和词,就是那个时代的两面性。 经过“澶渊之盟”的宋朝,内在的安定达到了顶峰。 经济的富有和政治的安定,有时会构成人生命里更大的内在的感伤与惆怅。 所谓的惆怅,就是“闲愁”或者“闲情”,至于为什么用“闲”这个字? 因为你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买一杯咖啡坐在那儿一个下午,看着窗外街头的阳光,却说不出自己的落寞,那其实是心里的感觉。如果一个人致力于外在的追求,致力于向外征服,它反而不会有这种内在的感伤。 这跟唐代不一样,唐代的愁是不会被自闭到个人化的、绝对孤独的体验当中去的。可是再看李煜等诗人的词,总是晚上一个人睡不着觉,在绝对的孤独当中和自己进行对话。 这其实也是一种颓废,但恰恰是这种颓废带来了美感。 虽然很多正统是拒绝颓废的,但是,你可以看到,在西方的文化当中,颓废有着特殊的美学上的意义:是指经过巨大的繁华之后,人开始转向对于繁华的内在幻灭的感受,这叫作“颓废”。 所以你看,这点上,咱们还是可以骄傲的,因为咱们更早发现了颓废的美学。

《宋词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五):沉香千年,燎燃宋词之美

伴着马蹄声,我曾遥想向远方奔腾而去。远方的道路,“道阻且长”,可我总期盼可以高歌于途。在这其中的路途,最幸福的是与宋词的邂逅,如置身青石小径,缓步款行,没有太复杂的想法,只是风帆一叶渡过海洋,振翅一飞翱翔天宇,然后就赢得那个“烟波浩淼鱼鸟情”的宋代的款款风致。

没有料想可以和这么美的书相逢呢,原以为三百首宋词无非薄薄数十页纸张罢了,未料到可以与这么美好的书籍相逢呢,这本《宋词三百首》带来的真的满满都是惊喜。单纯捧在手里的那份沉甸甸和轻缓缓就已经撩拨了心弦了。在面对遥远的时空时,我们采取的始终只能是怀想,而纸质书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那缥缈的思绪用最真实的情感给点燃,然后让你感知,什么才是美丽。试翻其中几页插图,可谓美轮美奂。

于是,这次与书的邂逅带来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体验。沉浸《宋词三百首》带来的这个全新的世界里,我只愿意对名利缰锁放声高歌。绿水本无忧,只是因为清风皱眉,荡起的涟漪会在此刻泛于心头。青山原不老,因雪而白头。假如可以沉浸在一本书之中,便可以熏得如麝兰气,然后独思山水之间,生在红尘却不染得尘俗之气,守得灵台清明,心灵清净。这宁和让我瞬间想来也曾浸润过浓浓书香的海子所说的话:“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守得住此刻这宁静的徜徉,我们才可以摆脱物欲的困扰。生而为人,自然不能免俗,悄然读书,就可以静静抽离。

宋代词人中有两个特别喜欢的,一是欧阳修,二是周邦彦。

缘何?

因为他们的词纯粹,对于填词写诗,有自己独到的坚持,“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括则割不深”,欧阳修乃当时的文坛领袖,却少了那豪右风气,只是愿意自己读书,“三上”的读书与刻苦让世人敬佩,周邦彦则是韵律一道的高手,自制的长调曼妙,都是传世的佳作。在他们这一代人中,填词写诗更多的是让心灵充实,修得一身精气,所以所写的词总是清欢却安然,多一份读书人的优雅,这就是后世人所不及之处了。可以带着这不变的执念去盘山涉水的人,才得以在宋词的这天地间赢得赞誉。宋词中,有另一个大家——苏东坡。在独坐江心之心,他曾豪言“大江东去浪淘尽”,虽然一生飘扬,自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只不过留下的名篇颇多,即使多次被贬,还是包邮宽广胸襟,无需让人介怀太多,所以江中之月常映于杯中,两岸漆黑,却又明亮双眸,波涛汹涌,却浇不灭满腔热情,所以“左牵黄,右擎苍”,所以可以豪言“西北望,射天狼”,人生处境并不能左右他,却带给了他更多的感悟,

宋词之美,就美在可以入午后漫步伊甸园时突兀而来的一阵花香,可以释放千年来文化的积淀。诗意,往往来源于生活,又丰富了生活。美丽总是不经意才可以感知的,愿你在阅读《宋词三百首》的时候,也可以收获到你自己不同的感悟,然后,在某个安然的下午,获得恬然的诗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