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2018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的读后感大全

2018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的读后感大全

《2018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是一本由华斯比 选编 / 三天两觉 / 梁清散 / 原晓 / Sybil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8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精选点评:

●平田的世界主打惊悚,世界观基本没得推;济南的风筝五星好评,稍微偏科幻一些;黑十字白玉兰谜题较简单,放在整个故事之中也算不错;死亡保险老梗;死亡歌谣有点玄,不是很讨喜;后面几位老师前辈的质量都非常安定,以后可以试着写长评说一说吧……总体四星其实有点微妙,感觉编者为了求稳,放弃了一些更好的(例如华斯比奖入围作秋露宫)。这本也无可厚非,只是就没有那么惊艳了,和日系四星作比起来也稍显弱势。

●现在这个时代还坚持本格推理创作的人都是浪漫主义者吧,当然,读本格的也是。 纯凭个人喜好选个Top3:《济南的风筝》、《文学少女对数学少女:不动点定理》、《踏雪者之斗蟀会》。

●诚然,这本书并没有到完美无缺的五星标准,但是也绝对不会只有一星。作为作者之一,我不会故意吹自己和其他人的作品,这个故意的高分就用来平衡一下那些故意的、说不出文章不好在哪里的低分吧

●风格各异的短篇集,但是总体说来,中国的推理之路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啊,诡计的设定,文字叙述方式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然后其实有两位作者我就不点名了,写的是小白文么......

●华斯比奖两篇获奖作品还不错,推荐!尤其是《猫的牺牲》,作者有潜力!

●论文笔,陆秋槎确实是这里面最好的。论推理,只有鸡丁和两篇获奖作稍微有一点可看性。

●感觉猎凶和踏雪者之斗蟀会比较好看,其他的篇章一般般……

●严格意义上的推理小说没几篇,本格作品更少,大部分都是浓浓的高配版《故事会》风格,有几篇可以拍成《世界奇妙物语》,陆秋槎和鸡丁的作品最辣眼睛。

●特别推荐《猫的牺牲》,作者很有潜力,加油!

●一些还行,一些真的不行,想想这如果就是去年最好的几篇悬疑推理类小说的话,那也太可悲了。

《2018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读后感(一):看的过程中产生的单篇想法

《不动点定理》 不得不说陆秋槎在文笔和某些奇特的趣味方面确实拿捏得死死地。这种风格流畅而青春,喜欢的人应该会很喜欢吧。至少我很愿意去找系列里的其他作品来读。将数学和推理小说结合,在我看来新鲜、浪漫而优雅,感觉作者很有自己的想法,已经试图在探索推理小说的更多可能

《光密室》 篇幅很短,很快就能看完。作为外套的案子大概算是少儿杂志里页脚谜题的水平,借用陆秋槎笔下韩采芦的话来说就是“上不了台面的烂梗”。而作中作才是作者真正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这种密室很有新意,原创性应该还不错。我想象中的作者可能是先有了这个诡计,但是觉得背景太扯之类的原因而不太好下笔,然后突发奇想使出了包装外壳的偷懒绝招

《2018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读后感(二):一大堆笔记(不完全泄底)

“你的评论中有被禁止的内容”这么酷的吗兄弟?那你起码告诉我“被禁止内容”是什么啊?

答案是“鸡////巴"这个词。对不起我错了,我再也不用这么粗俗的词了。

以下全部内容非常没劲非常没营养,以及是在十几天内分多次写成,所以可能看起来比较颠三倒四。这整篇在两周前到现在这里打一点那里打一点导致整体变得非常臃肿。我下次必须得强制限定字数。 我删掉了,没什么意思都是老话。我想我后面还是只往回去看三四年前的书比较好些,跟时代和读者和审查市场做斗争绞尽脑汁创新是作者们该做的事情。我又不写,没必要跟得那么近。要是真有好书也不会有完全忽略的可能。 —————

起码这次书的封面设计比前两年那种屎一样的紫色好多了。

总结:故事比较不错的有《平田的世界》《我的弟弟是名侦探》《猫的牺牲》,很烂的有《光密室》《维多利亚的秘密》。推理?2019年了朋友,别管什么推理了。

——————

惊悚乐园•平田的世界 / 三天两觉

他通过游戏世界加上多层套嵌空间,第一个世界用想象的幻觉世界加倒叙消除掉人纠结正常逻辑的可能加上两次游戏内技能暗示凶手是“自己”,第二层先弄出两个人格用来做主要案情推理,大段简单易懂的分析推理是好的,因为你总是得意识到看你小说的人很可能从来完全不动脑。第三层再来一个人格负责线索补完,最后才拉出幕后黑手人格进行最终解答。当然当凶手出现的时候后面的解答已经完全不重要,同时在这个时候读者已经接受设定,基本不会意识到其实最本质上就是个人格分裂杀人的超级烂梗。游戏空间逐渐从超现实变为真实也差不多解决了一般垃圾作品直接从现实世界故事唐突一转人格分裂的问题,故事包装啊朋友们,都给我学习一个!

在冒险故事中偶尔穿插一两句主角吐槽确实是好且实用的做法,因为只是起调节故事气氛的作用而并非喧宾夺主妄图真的靠笑话来撑故事。

但最后那个结尾是极其特别low的败笔,毁掉了整个故事。虽然前面有伏笔但最后来这么一出狗尾续貂属实把整个故事格调都拉低成不入流网文的水平了,作者你在干什么啊作者!

你说主打惊悚?但从头到位主角都处理的游刃有余根本没有超出其掌控之外的诡异情况不是么,要是主角被打不死的怪物无限追杀或者遭遇随机即死需要靠运气强行赌一把的情况我可能还会说这是惊悚。

短评里说这不是《惊悚乐园》最顶尖的篇章,哎不是不相信你啊,就是我希望明年的年选能把最顶尖的篇章收录进来,让大家都开开眼界。 通过设定系故事让老梗焕发第二春或许是个有搞头的做法,但读者们对于这个做法的接受极限在哪我暂时是没太看出来。

——————————

济南的风筝 / 梁清散

比《枯苇余春》来得更戏剧性,或许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我个人可能没法接受虚构内容(或者说是能看出来是虚构的内容)过多的历史推理故事。以及感觉缺少了点《枯》那种小人物生于乱世的苍凉感,不过这篇这样也行,多尝试不同风格也不错。

还有作者如果能看到的话能不能帮忙问一下七马老师她的《蝼蚁传》(当然现在好像已经不叫这个名字了)下一部到底什么时候能再出实体单行本呢?这本书真的很对我电波,我在网上能找到的新章节只有一两章,不知道七马老师自己还有没有在写。我真的很想看到后续的故事,谢谢。

——————————

黑十字•白玉兰 / 原晓

还行但有点无聊。如果整个故事一开始绝大部分就是没意思的,那就算其中有那么些闪光点也无济于事。人物看着是塑造的蛮好了,但很多篇幅都在塑造人物导致故事和推理有种奇怪的不搭调。导致单看这个短篇就显得不行,估计作者是认为读者都是会连作看下去的类型。

——————————

死亡保险 / Sybil

无限循环某一天+记忆部分削除+超级VR,呃。

————————

死亡歌谣 / 苏小晗

基本把所有悬疑老元素都拿进来使用的一篇,呃。

我寻思这三篇文章的受众跟大部分会来读这本书的人肯定是不同的,作者设想的受众,估计写成这种全靠老梗组合写故事的程度就已经足够满足他们。既然你觉得行,那就行,不狡辩。

——————————

我的弟弟是名侦探 / 王稼骏

非常之牛逼,非常之cult,农村黑色幽默。好起来了,事实证明如果你不把王稼骏的小说当成推理小说看的话你的阅读体验起码会提升一万倍这样。绝佳的消遣读物。

——————————————

文学少女对数学少女:不动点定理 / 陆秋槎

陆秋槎我看过印象最深同时也最喜欢的作品其实是好像反而被人谈及不太多的《1797年的仙那都》。其实我以前是非常不喜欢历史推理或古代的推理故事的,但这篇作品让我有所改观。可能是因为里面是少年和少女的故事吧,同时这种古代故事套传说故事,神话传说的元素跟他的文风好像融合的更好而不会像其他我看过的他的作品那样有些许(只是有一点,不多)的舶来感。如果说后面真的有什么《给孩子的推理》那样的书选,我会推荐这篇(虽然其中有凶杀元素但被神秘虚构的架构冲得很淡),事实上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觉得这样的故事可能受众面会更广些。 你说《不动点定理》怎么样?就,还行。跟《冬之喜剧》差不多,反正不是最差的也不是最好的,陆秋槎水平。除了结尾有点像是字数限制强行结束的看着让我比较恼火以外没什么问题。

然后当故事开始进入推理剧情的时候真的还是会变得很没意思,一种泯然众人矣的感觉。故事本身让推理显得没什么存在的必要,感觉什么时候可以写一个没有本格没有推理的故事看看,比如童话冒险什么的。但这也证明了这不是作者自己,而可能是推理小说这个类型本身的问题。因为蛮多不同作者的作品都有这样的情况。

“她走到书桌边......魔幻的场景。真想让【他】父亲看看,自己藏在......成了什么样子”校对你在干什么啊校对!

唯一一个值得提一嘴的感受是我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没法集中注意力去看下去这样波澜不惊细致描写的文章,前半部分的阅读中注意力一直会飘散开。我废了,已经真正变成一个只能被快节奏血腥黄暴重口味故事吸引的纯废人了。

然后是不是这样的故事里来一两张彩插会更好?比如说新星短篇集里如果来些插图没准会吸引更多人买,一个想法。 不对这篇不是杂志短篇是首发新作啊,那就是在我看来结尾确实有点问题了。

——————

光密室 / 鸡丁

我一篇篇看下来的时候可并没有想到这篇会是我目前看到的觉得最烂的一篇。

我还记得在贴吧或者在QQ群里我们都有谈到一种模式暂且称之为“手记推理”,意思是一篇小说中往往出现作中作成为文章重点,要么是疯子的呓语隐含着真相要么是叙诡或春秋笔法煽动读者(或文中人物)的情绪。两次我的观点一如既往:这样的模式早已走到尽头,因为出现手记,就代表手记的内容完全可能无法按照正常逻辑推理,因为有反现实逻辑的情况且作者才是唯一拥有最终解释权的人,结果就是读者在那边看作者随便瞎编完事了。

所以我非常之厌恶这样的东西,自己拎出一篇手记然后自己分析解答,相当于当众表演自己出题自己解。这有什么意义?从头到尾不都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游戏吗?那这样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发表出来?

我知道看到现在已经有人想问了:“哎上面那篇陆秋槎的不也是作中作手记吗?你上篇不讲这篇讲,是不是的,双重标准在这里啊?!”

酷,那就让我们回到上一篇去。如果你们有读过《不动点定理》的话———起码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就会知道这篇的重点跟什么凶手手法动机完全无关。因为谜题本身就是残缺的,这(手记)只是篇看上去很像推理作品的小说。而两个主角靠着这篇“未完成”的手记运用推理找到了手记写作者的写作动机,解决了现实中写作者的问题。他利用推理的模块反过来提升故事使得两者融合,这是蛮厉害巧妙的操作,《异邦骑士》《恶意》也都是这种做法。在这里读者已经不会在意推理上或许平庸,什么手记什么推理都只是用来成就故事和人物的一部分,从来不是重点。换句话说手记推理在我看来不是靠诡计推理手法而是靠故事的,你故事写得越好,这个模式下的作品质量才会越高(当然还有故事和模式能否互相适应的问题但在这里我觉得没必要展开)。

那返回来说《光密室》呢?我看到现在应该是最短的,且故事性甚至差过我上面觉得很无聊很老梗的那三篇。第一部分警察来找女主角,第二部分手记,第三部分推理,第四部分结局。没了,作品全程是围绕手记展开,还是一篇被确诊的精神病人描述行凶画面的虚构(当然是虚构)的还是推理谜题形式的手记。我就,任何读者要是会去尝试动脑子推理,那你就动脑吧,我没什么意见。

现实的诡计就是杀完人放音乐窗户贴死者的剪影,嗯确实很现实。所以既然这么简单就会被目击到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如果是个正常人报案这人早被警察一瞬干烂了好吗?弱智吗这人?

来到手记上,首先这个谜面:完全,没有,任何,地方是吸引人的,看着就像是为了后面能扯到杀人手对对对这是一个疯子口述的推理谜题!你怎么可以较真呢?所以我根本不打算讨论这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诡计,因为这是疯子编出来的,没有任何必要讨论什么现实可操作什么逻辑合不合理。“它需要面临的,或许只有读者的吐槽。”您猜怎么着?这个谜底我连讲都不会讲。

对没错当然,怎么写都是作者的自由。我其实完全都OK的你知道吗?真的,你写你的我看我的,谁都别想试着干涉谁。

还有两点是这个小说标题,没看出一定要跟“光”或者“密室”或者“光密室”扯上关系的地方,这或许是一种强迫症或仪式感,但我寻思这可能会反过来卡死故事的自由展开。个人是觉得在2019年还先想个诡计套故事,让故事去迁就诡计的做法估计已经不是很行得通了。以及两个主要人物———当然首先作品本身就很短什么篇幅都没给其他地方留下———解决完这个案子后,人物形象有什么稍微的推进或是变化或是让读者有深刻印象的点吗?我觉得是没有。当然,对,并不是非得有。见仁见智。

顺便预祝鸡丁的第二本长篇能勇攀高峰再创佳绩,在故事性和深刻程度上能有更高水平的突破。

———

我也相信是有靠密室或其他不可能犯罪诡计来提升故事人物动机整体立意的作品的,只是这篇没做到。

不得不说,2018年的时候我还是对这种不可能犯罪游戏没什么特别看法的(充其量觉得写得很傻逼很烂),但到2019年的时候一个问题在我脑子里越来越庞大,就是:如今凶手制造不可能犯罪诡计究竟还有什么意义?我一般不想去问出这种不可能有答案的终极问题,但现在的科技不同以往,二十年前推理小说的手法可以被秒破,你杀人也得讲究效率和实际成本啊。比如说这篇现实世界的凶手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最后被无压力识破,真的非常pointless。我是说我没法去继续故意忽略现实的刑侦科技(虽然我自己是没觉得已经到了有那么牛逼的地步但你们都说有)跟不可能犯罪的布置的冲突变得越来越尖锐。如果一个凶手设计一个诡计手法的时间成本甚至低于侦探破案的时间成本,这种手法说白了是反逻辑的,跟推理小说本身就不合——凶手制造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全洗脱嫌疑而不是给读者展示自己手法多牛逼。何况以后的技术只会越来越强,你把场景搬农村去估计也无济于事了。

或者你可以给凶手一个逆天动机,你或许可以搞一个什么变态连环杀手说“我就喜欢搞这些挑战你们”,我确实可以接受类似剧情,只是我看的时候脑子里会想:为什么又是这样?为什么还是这样?!或者还可以像其他人讲的那样把时间放到十年二十年前(这也是个老话题了),但我甚至都没看见过多少作品里有提到过确切时间。一般来说我个人阅读时都会把故事当做在昨天刚刚发生,如果季节不同的话比如现在是夏天书里是冬天那也就是去年冬天而已。

我的意思是任何“为了诡计而诡计”“为了叙诡而叙诡”“为了密室而密室”这种说法究其最终原因都是故事不行,就这么简单。诡计只要不是硬伤bug都是你故事有问题,诡计是绝对中立绝对无辜的,只看你自身有没有那能力去构建更强的作品。(其实有硬伤说白了也是你故事编得不行读者不接受不幸福才会让他们去挑刺吐槽)

不是“2018年,怎么还有人写密室?”,而是“2019年,怎么还有人这样去写密室?”

我开始觉得对于这样一篇可能只是随手乱写的作品苛求太多了(笑),但我还有个问题:这个女主角兼侦探——安缜,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就二次元美少女纸片人?我还没看《凛冬之棺》那她在长篇里也差不多是这样吗?这不太好吧,好歹也是个超长(指极大概率坑根本不会填完)系列侦探,在脑海里我只有一个很模糊的形象影子。或者这样一个形象设计是为了方便以后出漫画或动画化的考量?

不不不不要神探!拒绝神探!“神探”这玩意早就已经退环境了,不适应现在版本了好吗?在现在这么个世界上除非把其他人物都写成弱智,侦探才可能成为“神探”。“2019年,怎么还有人写神探?”

还有你这个示意图也太敷衍了吧,你这个不行啊你这个。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河狸

我下面这些东西有一大部分是在纯发泄情绪,因为比较核心的观点还是想放在《太空无人生还》那边说。毕竟同样垃圾和傻逼的内容,长篇还是要比一个短篇来得更恶心人的。

为什么我在2019年过半还要看到这么傻逼的作品?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这样的作品,受众是什么样的群体?我觉得有一点蛮恐怖的:就是有些人真的从来没思考过自己写出来的笑话到底好不好笑,多少人会笑,是否已经过时。

那个尸体失踪诡计是上午假装推个人偶老太太进去把尸体换成老太太推出来晚上再撬开窗户让所有人都认为人是从窗户走的。

这比诡计写出来垃圾可恐怖多了。您圈写手都是怎么了?为什么在2019年还在写这么恶俗的东西?我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喜欢这样的故事啊。

我真的已经受够这些屎了,之前看《太空无人生还》里面关于“欧巴欧巴欧巴欧巴欧巴欧巴”以及主角“看着面前的两条内裤”思考分别是谁的的恶俗桥段已经着实被恶心坏了一遍。但人家毕竟是几年十几年前的作品,苛求太多没意义。然后你现在就给我挑了一篇在弱智程度和恶心程度上全面升级的作品放出来?

我一直认为能靠所谓“幽默/喜剧推理”反过来带火整个推理类型的想法就跟指望古风推理来带火推理一样不现实,但我真正想问的是:这篇作品,有任何一个地方好笑吗?是我们每个人对于什么叫“幽默”什么叫“好笑”的定义的分歧过大了还是其实真的就我一个人我觉得这篇作品完全没有任何笑点?这么多恶俗的内容,我要笑吗?对着程小青的遗像笑吗?中国侦探小说第一人看到这种作品都要哭了哦?!我是有点不太明白是不是从推门出来的一小撮7080后的选手都非常热衷这种油腻咸湿恶臭的写作?这也是什么共同风格吗?作者自己也是有孩子的人(如果没错的话),他打算就给自己的孩子看这个???

别着急别着急,我甚至都可以给你想好辩解的理由:其实将这三个男人描写的如此低俗下流不堪,就是为了讽刺这种主播和粉丝之间的畸形关系,粉丝对于主播狂热乃至扭曲的迷恋,甚至做出突破人伦毫无底线盗尸的变态行为。以及对所谓上层人士沉溺在各种灯红酒绿中骄奢淫逸的丑恶社会做出了强有力的批判!

先岔开一下: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人再囧途之泰囧》,片子后期有一段主角徐朗看着主角王宝被泰拳手疯狂暴打的剧情。按道理徐朗没必要对一个虽然相处了几天但本质还是陌路人还不停给他帮倒忙的人放弃自己一直追求的合同。不这个扯远了我直接讲正题:暴打,对于徐朗来说,你可以理解为是王宝在为以前做过的弱智事情赎罪,对于观众而言,也是在消除之前各种对于这个角色的厌恶和不满。当暴打到一定程度(每个人都有差异)的时候观众会反过来给予这个角色同情,同时真正造就了这个角色的立体形象。《娘道》为什么被狂喷?导演出来喊冤说我是在反封建,但我们能看到的全是在对封建女性的歌颂,美名其曰还原历史。

那你告诉我,这里面三个恶心的男人,有任何人付出什么代价吗?完全没有,一个人完美回归了家庭,另两个甚至直接步入青云,反而比之前的人生过得更好了。或者你告诉我,我们有看到这三个人中谁的另一面形象吗?完全没有。这充其量只是在一边说是批判这种行为一边疯狂描写这种行为还认为这些东西非常好笑,自己真的非常幽默。

就这,还“创造中国推理的黄金时代”呢?那你们可实在太有才了,我没话说。五年十年二十年后,你们的孩子,或者别的小孩过来问你们:你们当时写的就这种东西?我希望你们现在就开始想一下到时候该怎么回答。

您圈内卷化一瞥了,这不让写那不让发表最后就只能给出这坨东西。属实二等读者哦,突出一个不配看侦探推理小说。中国推理加油!(笑)

还有我希望那个特工让吴京来演,然后最后剪刀侠破窗而入把长长的剪刀插进吴京的眼睛里的话我会认为这篇作品是神作。

———

最开始看《温柔在窗边绽放》的时候我说“这就是几个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故事”,女性角色都在遭受各种虐待且毫无还手之力,但那毕竟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作品。然后到《太空无人生还》,起码这次女性角色有点主动行为了但仍然逃不了主角的意淫,但那毕竟也是好几年前。然后这篇里面:两个女人,一个是好人然后死了被三个男人(可能还有更多)意淫,另外一个被描述得很恶心的肥婆作者想要靠最后来个剧情洗白。2019年了,事情不是这样做的好吧?对,怎么写都是作者的自由。但如果有人从心底里喜欢这样的内容,我觉得这种人唯一需要做的是立刻接受高强度化疗。

我寻思我看台湾香港的作品也没见着这么多油腻恶臭的作品(其实是根本没见过),可能是我看得少吧,如果你知道有的可以在回复中分享一下。

还有一点:你可以解释这是粉丝和主播之间的畸形关系,但把这层外衣拿掉也只是男人和女人的畸形关系,有没有这层皮囊根本没区别。作者根本没写到深刻的地方。

———

我最近几天想了一下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其实一半算是以前的观点):就是您圈绝大多数所谓幽默/喜剧/笨格推理,其实都是作者随便写着玩的,他们自己笑了,然后就发出来。这在网络空间完全OK,大家看看也就算了。但你印在纸上也是这坨屎的时候,我只觉得你和作品一样傻逼。你写这些东西是拿出来卖钱且让读者笑的啊,你自己觉得好笑算什么东西谁在乎你觉得好不好笑???

就好像根本没人意识到写一篇能让大多数人认为很“欢乐”很“好笑”的推理作品是非常需要多次的斟酌推敲的,而不是下意识觉得自己会笑就扔进去然后就不改了,因为读者读到的感受可能跟作者完全不同。而且说真的那种把笑点一个个扔出来全无铺垫联系还要问读者“你们为什么不笑”的作品,那真是下等低级到了骨子里。是真的没那么简单好吗,你们是看相声小品喜剧片看出刻板印象了认为幕后写剧本演戏编排包袱的也很轻松很欢乐?那个什么欢乐喜剧人,总是喜欢拍他们为了想段子想到住院挂瓶想到自闭。喜剧类型在现在要做到让人觉得“好”到底有多难我实在认为没人有很清楚的认知。“

还有一点是《名侦探的守则》这本我觉得有必要拿出来说一下:首先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卖得好起码一半原因是因为他是东野圭吾,其次(再说一遍)2019年还想要玩这种解构推理本身的作品是非常,极其,特别容易把自己给活活玩砸的。你并没法证明东野圭吾写这些报纸连载的时候很轻松,你也并无法保证你自己的作品能像这本书那样确实每篇的内容都有硬货。所以不应该把这本书当成常例去看。

最后一点是,我希望这篇能选入书中,仅仅也是因为所谓的“友情稿”而不是选编者认为“这篇作品真好笑,哈哈哈哈!”。当然如果真的是我也没什么意见,只是同时希望以后的写手可以避免写出这般恶臭下贱的作品。如果中国推理最后要靠这样的类型去火起来的话,那我看它还是就此立地死亡来的比较好一点,起码脸面有保住。你也可能会问我为什么我那么肯定他们都是瞎写着玩,并不是我肯定,只是我希望。如果这就是他们认真写的水平,那这整个类型现在就可以直接放弃了。

———

但是沙雕推理就没有任何问题,沙雕推理多牛逼啊对吧。我爱沙雕!我爱沙雕!只有沙推才能救国推!!!

————————————

猫的牺牲 / 柳荐棉

乔飞航低头和脸红的频率是不是稍微有点高了,当然这没什么问题但后面几次是不是应该加个“又”什么的不然读着有点奇怪。

非常不错,故事和推理层面都是目前最佳。布朗神父+角落里的老人可能还有一点点的高木同学?隐形人+绳结的切入点。大后期才出现的凶手很和我胃口,谜题本身很精致的同时也兼顾故事上的趣味性。

但我还是有几个小问题,如果作者能看到的话:

1.《秋之回忆》的文风到底有没有在试图模仿陆秋槎?我是最近一两个月才想到可能有这回事,如果有的话我想问一下原因,如果没有就跳过当我没说好了。 2.《秋之回忆》复读十年的想法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又是经过何种考量认为适合放在一篇小说里作为核心梗使用,就是说:为什么认为这样做是好的?又或者说一开始其实就只是打算写一篇.........崩坏?的作品玩的?

真的“复读十年”这个梗没个两三年是过不去了,同时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作者能在今后写出比《猫的牺牲》更好的作品。

———

你说“推理部分太单薄简单了,看着无聊”,OK我并不反对,比如乔飞航的伪解答部分或许再充实一点点,把节奏再放稍微缓一些可能会更好。只是我现在的阅读重心不偏向推理部分,会更喜欢推理和故事结合得更浑然天成的作品。至于诡计,说实话我不是很在乎,因为09还是12年的推理世界就有人写过大后期才出场的凶手这个核心梗了,还是那种不怎么正经的创作。就是说我已经不太愿意像去年那样张口“撞梗同质化”闭口“平庸诡计模组”,因为我后来发现一旦开始用这样的逻辑去判定作品时间长了越来越多的作品会掉进这个逻辑旋涡里。

完成度很高对吧,确实。但我个人认为完成度最终只能决定作品的下限高低,上限仍然是要靠推理创新或故事主题立意的。当然完成度本就非常重要,你做好了起码也有70或75分。比如《夜光与独行者》,第三届华推首奖,没有任何硬伤,但同时也几乎没有闪光点。我想提这篇的意思是虽然我也承认自己比起这样更平衡的作品还是喜欢那些有些地方很强有些地方很烂的,但我想我们也应该多去发现这样以完我在说废话当我没说。

————————————

猎凶 / 永晴

从《死行》到《护陵手记》到这篇共有的一个问题是故事推进的过于顺理成章顺风顺水,一切展开都顺滑如丝。作者从头到尾可以说没有抛出任何一个问题,读者甚至来不及去自己思考犯人身份就已经被揭穿。以及这篇跟上面《维多利亚的秘密》仍然还在犯的同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其他嫌疑人,所以犯案人只能在那三两个主要人物里挑。如果凶手不疯狂作死我很怀疑他还会不会被抓。

那个叙诡还真是,嗯。跟故事和推理都没什么关系所以也没注意到,可能因此能唬到一小些人吧。突然告诉你“其实这里是叙诡哒!!!”这样的感觉。

我很难说读这种泡面番作品有没有带来什么享受,因为我只是处于一种纯看故事的状态:有人死了,有人来查案,有人被抓了,结束。主要是这节奏实在过快,如果说在这个记者出来之前和查案中来一两个嫌疑人垫垫场面估计整个故事还不会这么单薄。 跟《光密室》一样故事性属实不太行。

————————

踏雪者之斗蟀会 / 君天

我还是看不下去古代故事。

————————

结果一拖拖了这么多天qed都公布了新人长篇大赛了,这就非常尴尬。挑重点说吧:

首先一个奖项要做到稳定的良性循环(比如投稿的数量和质量)估计起码要办三届,那我们就预祝华斯比奖和QED长篇的比赛能越办越好,毕竟之前唯一兼具平台和影响力的华文推理大奖赛已经没了。

我的一些建议是第二届华斯比奖,公布入围名单的时候能顺便说一下选每一篇作品入围的理由,在评委看来这篇作品的优点是什么,哪些地方吸引了他,没入围的作品中又有那些特别值得提及的问题,或者说共有缺陷。

同样,入围的作品选出获奖作的时候,也应该有一个更为详细的理由,为什么是这一两三篇,而不是其他的作品,在评委看来获奖作相对入围作好在哪里。

正是因为评委是所谓“一言堂”,才需要避免比赛变成黑匣子一样只是输入作品然后得到一个结果,但对评委为什么选择这些作品却完全不可观测(我并没有暗示谁要刻意投其所好,我自己当然是更想看到多元风格的获奖作,这又不是岛田赏)。

还有个情况:我自己一直记得哪里有写,说入围作品都会在公众号上公开一周来让公众鉴别是否有抄袭以及年选上获奖作品后面会附上华斯比的个人解说,结果所有人都说并不存在这些事。但我却又记忆深刻,这还蛮诡异的。

哦顺便也预祝QED的大赛能选出真正的新人黑马,为推理文坛带来新的动力。 那所以如今的新人都是看什么书入坑的?我的意思是他们看的书和以前的人不一样,写随便了与我无关。

———

结果又拖了这么多天岛田赏三本决选入围名单都出来了,没有大陆选手。我认为这简直就是歧视大陆人我开玩笑的OK这只是个玩笑

—————

《2018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读后感(三):现实与幻想:悬疑推理小说腾飞之双翼——《2018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序

2019年,将是侦探、科幻等类型小说的鼻祖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19~1849.10.7)的210周年诞辰。1841年4月,坡在《葛雷姆杂志》(Graham's Magazine)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侦探小说《莫格街凶杀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

爱伦·坡与《莫格街凶杀案》手稿

不同于在此之前的Mystery(ミステリー)小说,《莫格街凶杀案》虽然在谜团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幻想性,却将当时的科学技术作为探求真相的手段,并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分析解谜。

所以,对坡推崇备至的日本推理作家岛田庄司才不止一次强调:“如果爱伦·坡把故事的解答写成‘恶魔的游戏’,那么《莫格街凶杀案》充其量只是一篇很好的哥特小说,不会取得什么突破。但是,他很科学地解释了一切,这样世界上才有了‘侦探小说’。”

作为日本推理的“新本格教父”,岛田庄司主张重新回到爱伦·坡的精神原点,他在《本格ミステリー宣言》等理论著作中反复阐述过自己的“本格Mystery”理念,即需要满足两项基本条件:“梦幻般的谜团”(谜团华丽,具有幻想性)和“高度逻辑性的解答”(解谜要合乎逻辑,并运用最新的前沿科技)。所以,他在台湾创办的“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也是根据这一标准来评判参赛作品的。

尽管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岛田庄司的理念,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虚构的文学类型,悬疑推理小说的创作确实还是要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度的虚构、夸张,以及幻想。

那么,现实与幻想,无疑便是悬疑推理小说腾飞之双翼!

在所谓“日常之谜”(又称“日常推理”)这一流派出现之前,绝大部分悬疑推理小说都会出现“死人”的情节。谋杀和死亡,几乎已经成为这一类小说的主题。

悬疑作家那多在他堪称悬疑作家的“谋杀之书”的《一路》(接力出版社,2012年12月初版)中曾写道:

一路

6.5

那多 / 2012 / 接力出版社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碍于道德和法律的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悬疑推理小说却以文字的形式,为读者呈现了某些在现实中极具诱惑力的事物,比如“谋杀”。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说中对谋杀和死亡的某些描写,也只是作者基于“现实”的一些想象和虚构。毕竟,作为“活人”,作者不太可能亲自体验“死亡”,也不会为了描写一起杀人案而亲自去动手杀人。

即便如此,作者和读者依然能从文字中体会到释放“负能量”带来的快感!

近年来,网络暴力越来越严重,网络暴民们在他们自认为的法外之地上肆意释放着“人性之恶”,一些受害者苦不堪言。对作家来说,这种网络暴力主要来自一些读者对其作品的恶意差评。在现实生活中,作者不堪其苦,顶多与读者在网上隔空对骂几句,发泄一下心里的不爽。但在小说中,作者却可以对这些“无脑黑”进行报复,好出一口恶气。苏小晗的《死亡歌谣》就是这样一篇悬疑作家对读者之恶展开反击的小说。

烧脑X

6.1

马汝为 黄新星 何许人 朱奕璇 范黎 肖遥哥哥 欧阳乾 陈敬 苏小晗 李昭鸿 杨意不逢 / 2018 / 长江出版社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恶意经常让人不寒而栗,那就是一些未成年的“坏小孩”之恶。随着网络的发达,未成年人犯罪的曝光率也在不断提升,轻者也是屡见不鲜“校园霸凌事件”,重者杀人分尸亦有之。所以,才有一些人无奈地调侃:《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快变成“未成年罪犯保护法”了。

原晓《黑十字I·睡美人的致意》中有一篇《白玉兰》,就提及了这种源于熊孩子的恶意。哪怕只是一时兴起的恶作剧,也可能给他人带来致命的伤害。如今这种恶意中释放出的负能量,已经对我们当下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甚至对我们的法律形成了一定挑战!这难道不值得家长、老师和法律专家们警惕吗?

黑十字

7.7

原晓 / 2017 / 长江出版社

在现实和小说中,“探案”的人往往处于两个极端:

现实生活中,随着刑事侦查技术的高度发展,办案的公安刑侦人员更擅长利用现代科技去侦破命案,在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之后,缉拿凶手归案;而在大部分推理小说中,天才的名侦探则喜欢开动自己的“灰色脑细胞”,通过细致的观察,找到推理的切入点,运用纯粹的逻辑进行推演,最后发现真相——最典型的就是所谓“安乐椅侦探”。

现实生活中,刑侦人员往往对推理小说中不具备现实操作性的“诡计”和所谓“逻辑推理”嗤之以鼻,推理迷们则喜欢用小说中学到的推理知识去尝试破解现实中的“谜团”;在推理小说中,名侦探们常常把命案当成“解谜的游戏”,谈笑间勘破迷局,而警方总会被凶手耍得团团转,只能成为提供“伪解答”的配角。

正因为现实中总有疑案悬而未决,读者才会期待小说中的名侦探们能够无往不利,完美解决所有案件。但名侦探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他们也有失败的时候。因为一个符合逻辑的解答并非总是事实的真相,侦探们按照逻辑推理出的所谓“真相”只是一个可能会发生的“最大可能”(概率最大的事件)。

英国作家、诗人爱德蒙·克莱里休·本特利(Edmund Clerihew Bentley,1875.7.10~1956.3.30)在1913年出版的“反推理”小说《特伦特最后一案》(Trent's Last Case)中就塑造了一位“失败的侦探”。

本特利自有一套“神探无用论”:事实往往由一些随机的、意外的、无逻辑的行为决定。因此,他认为侦探的“推理”在现实中毫无用武之地。

特伦特最后一案

7.3

[英] E. C. 本特利 / 2006 / 群众出版社

无独有偶,民国滑稽侦探小说的代表作家赵苕狂(1893~1953),曾在其代表作《胡闲探案》系列首作《裹中物》(刊于《侦探世界》第一期,1923年6月,上海世界书局印行)中,借主人公大侦探胡闲之口发问:“哪一个侦探是没有失败过的,哪一个侦探,又真能次次成功呢?”而同为民国作家的朱秋镜也在《糊涂侦探案》(上海良晨好友社,1924年2月初版)中记录了侦探大家白芒(应取“白忙”之意)的滑稽可笑的失败史。胡闲、白芒二人可算是中国推理小说史上最早的“失败的侦探”形象。

《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文学理论•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北京图书馆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11月)下册第999页收录了朱秋镜《糊涂侦探案》单行本的图书信息。

《最小》报上,《糊涂侦探案》的连载预告

中国“幽默推理”三巨头之一的陆烨华将“幽默推理”小说细分为喜剧推理(幽默+推理)、笨格推理(幽默→推理)和反推理(幽默=推理)三大类。在“反推理”类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侦探(如特伦特、胡闲、白芒等)给出错误的解答,正因为“伪解答”让侦探出丑,才达到了讽刺和戏谑的幽默“笑”果。

2017年8月19日,陆烨华在季风书园做了题为《喜剧推理与笨格推理》的讲座

王稼骏的《我的弟弟是名侦探》就带有一定的“反推理”成分,小说中博览推理群书的名侦探弟弟在运用“推理知识”进行破案时遭遇了失败,最后竟立志要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推理作家的信条

6.5

王稼骏 / 2018 / 新星出版社

河狸连载于“推理罪工场”微信公众号的《维多利亚的秘密》则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喜剧推理。三个身份各异的男人联手组成“粉丝侦探团”,调查他们共同喜爱的网红女主播“维多利亚”的“意外”死亡事件及尸体神秘消失之谜。调查中,三人与大BOSS斗智斗勇,笑料百出,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的纸上犯罪喜剧电影。

2018年7月,推理作家陆烨华与时晨共同策划了中国首档推理文化对谈节目《Q.E.D.可以的》。在10月13日上线的第六期节目中,两人与嘉宾陆秋槎一起讨论了推理小说中的“设定”话题。

可以的 (2018)

8.8

2018 / 中国大陆 / 脱口秀 / 时晨 陆烨华 / 时晨 陆烨华

陆烨华认为,所有的虚构小说其实都是“设定系”,具体可分为:大设定(世界观设定)、中设定(局部设定:故事发生的舞台、为故事而设定的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和小设定(人物设定)。

QED可以的-第六期:设定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

可以说,在“设定系”推理小说开始流行之前,大部分作品中的设定都属于中、小设定。例如,在一个密闭环境中上演连环杀人事件的“暴风雪山庄”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

而在日本“新本格”运动之初,新本格推理小说中的世界大多具有一种“拘谨的反现实主义”设定,这一点从“人物设定”上可见一斑:

陆秋槎在题为《推理迷的青春——新本格的初期风格》的演讲中就阐述过这种设定,这里的“我”指的当然是新本格作家自己。

本次年选中收录了两篇首度刊发的推理小说,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拘谨的反现实主义”。

《不动点定理》是陆秋槎《文学少女对数学少女》系列的最新作,小说中不论是出身工薪阶层家庭的文学少女,还是富家千金,都爱好创作推理小说,而且还喜欢用“推理小说”传递某种只有推理迷才能破解的隐晦信息。

鸡丁(孙沁文)的《光密室》是“天才漫画家安缜”系列的首个短篇,该系列的首部长篇《凛冬之棺》已于2018年8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光密室》中,案子的目击者提供的证词居然是一篇有关“光密室”的推理谜题,警方只有先破解密室之谜才能得到证人的提示。

凛冬之棺

7.7

孙沁文 / 2018 / 新星出版社

在类型小说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当下,单一类型的作品越来越难以突破类型本身的束缚。为了谋求发展,拓展边界,一些作者逐渐开始尝试将多种类型元素(悬疑、推理、科幻、奇幻、武侠、网游等)进行融合。

2018年,徐克导演的古装悬疑片《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上映,这部混合了动作、奇幻、悬疑、武侠等多种元素的电影却并没有迎来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可能还在于这个系列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悬疑片”的基调,但一路拍下来,悬疑性却越来越弱,奇幻元素倒是越加越多,最后甚至到了喧宾夺主的地步,成了一个类型元素的大杂烩,让人顿生“悬疑不够,奇幻来凑”之感。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2018)

6.1

2018 / 中国大陆 香港 / 动作 悬疑 奇幻 / 徐克 / 赵又廷 冯绍峰

而同为古风悬疑的《踏雪者之斗蟀会》则不然。君天的悬疑小说虽然也经常出现幻想、武侠、历史等多种元素,但“悬疑”依然是故事的核心,众多元素能够很好地熔为一炉,共同构建一个宏大的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

大明锦衣卫之踏雪者

9.3

君天 / 2018 / 长江出版社

超长篇巨制《惊悚乐园》系列是网文大神三天两觉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以推理小说家封不觉为主导的各色人物,通过一个名为“惊悚乐园”的超越维度的游戏,在自己的生命中诞生了一条与常人生活轨道垂直的新轨道的故事……

《平田的世界》是其中颇受读者好评的一个悬疑推理故事。读者仿佛戴上了VR装备,以玩家的身份从主角的视角进入“惊悚乐园”,一边完成系统分配的任务,一边探索游戏中的推理谜团。“平田的世界”中充满了经典的日系恐怖和推理元素,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欢迎来到惊悚乐园。这不仅是游戏,也是挑战和试炼!

烧脑X

7.2

王说 蔡必贵 柳文扬 罗伯特·海因莱恩 酒九 肖遥哥哥 欧阳乾 朱奕璇 / 2017 / 长江出版社

Sybil发表于“惊人院”微信公众号的《死亡保险》是一篇现实与科幻紧密结合的“脑洞”小说。看似老套的时间循环故事,其实却暗藏玄机,真相揭开的一瞬间,令人唏嘘不已。

梁清散的《济南的风筝》发表于科幻丛书《银河边缘》第一辑《奇境》。平心而论,与其称其为“科幻推理”,不如说是“历史推理”更好。这篇小说与梁清散之前发表的《广寒生或许短暂的一生》(发表于《科幻世界》2016年增刊)和《枯苇余春》(收录于《2016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同属一个系列,主人公是一位擅长历史考据的文学研究者,总能从故纸堆中发掘出不为人知的历史疑案。《枯苇余春》是一篇民国文学史探秘的“伪”历史推理,而《济南的风筝》要探索的则是清末科学史上一位科学奇才和他超越时代的发明的“失踪”之谜。

银河边缘001:奇境

8.3

杨枫 [美] 迈克·雷斯尼克 编 [美]刘宇昆 [美]杰克·威廉森 美]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美]南希·克雷斯 [美]汤姆·格伦瑟 [美]凯济·约翰逊 [美]格里高利·本福德 付强 梁清散 李盆 [澳大利亚]尼克·T. 陈 [美]海蒂·鲁比·米勒 [美]丹尼尔·F. 伽卢耶 / 2018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国内,梁清散这个“‘伪’历史推理”系列小说的写法可谓独树一帜。虽然小说中的人和事都是虚构的,但作者却以“论文式”的写法,从一则不起眼的“旧闻”切入历史,再通过文献考据的方式对人物生平(不论文学家或科学家)进行拾遗钩沉、对历史疑案(实中带虚)进行推理还原,让已经散发出霉味的冰冷的历史瞬间变得鲜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济南的风筝》拓展了推理小说的边界,而这个推理系列也让读者重新意识到“历史推理”的醍醐味。

最后,十分感谢新老作者的鼎力支持,以“发现原创推理新势力”为宗旨的“华斯比推理小说奖”的首届征文比赛已经顺利落下帷幕!

永晴的《猎凶》与柳荐棉的《猫的牺牲》,从90余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奖。

作为一个不具备任何权威性,评委“一言堂”,又没什么奖金的私人推理小说奖,首届比赛就能收到90多篇来稿,已经非常令人满足了。其中篇幅在3-5万字之间的稿件竟多达20篇,这是笔者之前万万没想到的。而且参赛作者年龄跨度也很大,据笔者了解,年纪最小的作者王树芹同学只有11岁,年纪最大的作者陈其祥先生已经81岁高龄。这让笔者感到非常意外!由此可见,对悬疑推理小说的热爱是不分年龄的。

“华斯比推理小说奖”创办的初衷是鼓励新人作者投入到推理小说的创作之中,所以一些来稿还颇为稚嫩,这也在笔者的预料之中。笔者明白,作品整体质量无法要求过高,所以在确定初选入围名单(10篇)时,选了一些比较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有比较本格的,也有偏社会派的;有的强在小说设定,有的注重逻辑推演,有的人物塑造得比较好……

但最终的获奖作品,笔者还是从整体出发考虑了各方面的均衡性,尽量选更能为大众所接受的作品。笔者以为,写小众的作品并不难,取悦自己甚至三五好友即可;但能创作出让更多读者接受甚至喜爱的大众作品却比较难。这应该是创作者们努力的方向。

至少在目前,这是“华斯比推理小说奖”的一个努力方向!

2018年10月24日夜于吉林铭古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