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师镜头 昆汀篇》的读后感大全

《大师镜头 昆汀篇》的读后感大全

《大师镜头 昆汀篇》是一本由[澳]克里斯托弗·肯沃西(Christopher Kenwort著作,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师镜头 昆汀篇》精选点评:

●地铁读物,电影装潢学;在剧本到位的前提下,再去揣摩镜头设计,当然见过很多本末倒置的,分镜一流,电影感充分,至于表意就禁不住太多推敲和品咂,差点意思。离开力学结构谈装潢就真得是华而不实了。

●2019年读的第一本书,以前看昆汀的电影,像落水狗低俗小说这些都会感觉非常头疼。大量的对话戏,比较多的人物,外国人又比较脸盲,比较非常规的叙事,所以看起来脑袋比较大。以前是看不到摄影机的运动,通过这个能够看到更多电影背后的东西,镜头调度。昆汀的镜头效率高。看完关上书,印象深的是小酒馆的那场戏,杀死比尔里面的那个cosplay衣裳的那个美人蛇,杀死比尔里面的教堂那场戏。还有无耻混蛋开场的那些戏太棒了。

●昆汀的杀手锏 如何构思设计 运用简洁却凌厉巧妙的镜头营造紧张气氛

●也太薄了,浪费印刷材料啊~内容是没得说,对电影视听语言有更直观的理解了。

●什么鬼?你们良心不会痛吗?吹这套书的友邻见一个拉黑一个。

●昆汀厉害

●真的不如看电影自己理解……出书都这么容易了吗?……我想问作者有没有给昆汀版权费。

●给影迷看的吧,文本可读性不强。给专业从影者看的吧,内容又未免过于单薄,真是薄薄的像某类产品手册。且技术解析偏弱,主观诠释过多。

●类似拉片镜头分析,做成视频应该会更赞吧。

●这本书最大的不足就是太短了,看不过瘾。看之前要把里面提到的电影都看过,看之后又会想把里面提到的片段再细看一遍。期待《斯科塞斯篇》和《斯皮尔伯格篇》。

《大师镜头 昆汀篇》读后感(一):《大师镜头:昆汀篇》读书笔记

这本书很像一本机场候机的小册子,非常薄,从拉片出发,挑出几个镜头、一个场景对你侃侃而谈,不深入,但也不浅薄,非常适合初学者。其实有关导演拍摄的书籍,我个人推荐三本《大师镜头 123》,从低成本拍摄到场面调度,已经讲述的非常详细且具体的案例了。这几本大师为前面的拍摄技法提供了更加深入的案例说明。这本书有截图、有文字说明,似乎假借了昆汀的视角教你如何处理现场中各种拍摄类的难题,无论是角度、设计镜头运动或者场面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另一本是《电影语言的语法》,虽然有些老旧,但里面谈及的电影拍摄的技法非常实用。总而言之,拍电影,说太多无益,如果你有想法就去拍摄吧。

《无耻混蛋》

1、定场镜头的作用,不仅仅是交代这场戏发生的地点,还需要确定这场戏的情绪,展现出一切对于接下来的段落而言重要的细节。

2、要通过隐藏的场景细节来展现人物。

3、当你移动一个物体来展现其他东西时,让画面的焦点迅速转移,展现效果更有力。

4、为了表现角色的情绪反应,要让角色做一些可以让观众看到的肢体动作。

5、当你在同一个画面中展示两个对象时,要让前景和后景形成对比,来体现人物的关系。即便在人物的特写中,也要让人物做点动作,而不受仅仅在观察。

6、精确的设计镜头,随着这场戏的发展,通过简单的摇镜头逐渐展示更多的信息。

7、对于敌人:你可以让一场戏的人物看上去慢悠悠的,在画面中不占据多大的空间甚至可以让他很友好,但同时又制造张力。

8、通过改变摄影机的轨迹与被拍的人物走位的线路的角度保持一致,你无需剪切,便可以改变景别。

9、当重头戏即将发生在房间的另一个位置时,要确保我们的前面几个镜头带到这个地方。

10、不受欢迎的角色侵犯你关注的主角的空间,有助于制造紧张感并将其维持在很长的一段戏中。

《危险关系》

1、与摄影机面对面的对话戏,让演员距离摄影机稍微远一点碰头,再到谈话的地方停下来。在停下来之前,在肢体动作中交谈-不管是争执还是开玩笑。

2、要给观众留下面朝摄影机的时机,(也就是面朝观众的时刻),不管有多短暂。

《被解放的姜戈》

1、当一个角色即将进入一场打斗戏时,让哪个角色看向远方,并刻意的走向那个打斗的地方。

2、低角度拍摄、施暴者会显得更高大,毕竟不会有什么视觉干扰,这样可以制造出更骇人的气氛。

3、你可以哦那通过画面内的激烈的动作的特写镜头和缓慢的远景镜头形成对,来为观众制造紧张感。

《大师镜头 昆汀篇》读后感(二):【春节读书】昆汀的神奇之棍

拿到后浪出版的《大师镜头·昆汀篇》,随手一翻,不免有些担心。尽管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已成为无数影迷的心头所爱,但习惯了昆汀凌厉风格的影迷,会不会爱上这本类似拉片的理论书呢?

读完之后,不由笑自己的操心有些多余。诚然,这本着重介绍镜头拍摄的书很像影视学专业的教材,但作者克里斯托弗·肯沃西的文字和拆解都极其通俗,同时书的编排也很为读者考虑。整本书采取左边文字介绍、右边电影画面的排版方式,让读者能快速地用画面去对照理论的阐述。

不过我更愿意将这本书当成一根神奇的棍子。就像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支起整个地球”,通过这本《大师镜头·昆汀篇》,你能轻而易举就撬开两个世界。

其一是昆汀的世界。作为一名风格鲜明的创作者,昆汀的电影吸引人的也许是情节,也许是观影的快感,但是能将剧情顺畅表达并带给你舒服愉悦观影快感的,正是镜头巧妙的设计和剪辑。《大师镜头·昆汀篇》就像游刃有余解牛的庖丁,通过对昆汀导演几部电影经典片段的拆解,将他的11个拍摄技巧和蕴藏其中的内涵都展现在你面前。

比如第九个《低俗小说》的案例中,作者就通过对画面中几个人物的站位、主次重点等方面的介绍,拆解出昆汀导演藏在这场戏的潜台词。然后你会发现,昆汀的镜头就如同他最得意的武器,看似随意一拍,但是却体现了他的游刃有余与不凡,这也让他的电影有了更多的可看性。

所以这种拆解式的方式,会让你看到很多正常观影会疏忽掉的信息,而这正是这本书为读者撬开的第二个世界:电影的魔力世界。

当今社会中,电影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一部分,借助着网络,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发表自己对电影的观点,豆瓣等网站影评的盛行正是这种现象的印证。但事实上,一部分的观众对于电影的解读往往流于自己的第一观感,而这样的第一观感在可以随意表达不受控制的放任状态下,往往会变成情绪的宣泄,而非对电影的有效解读,甚至造成误读。

电影可以是情绪表达的载体,但单纯的宣泄却有些辜负电影世界的魔力。而这本书恰好是让你关掉嘈杂的声音,用最冷静的方式,去往电影画面所隐含的世界里去凝视。

跟着分析,很多底层的意义被挖掘出来,你会钻的越深,你的观感和表达出来的看法也会越发的精准。

当你学会去精准解读镜头的同时,你也会惊喜地发现,你已经在不自觉中掌握并学习到很多拍摄的技巧。当然你不一定会拍电影,但是当你日常拍摄小视频,或者拍照,甚至是使用文字去表达一个画面时,你会发现,你已经能去关注你所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你也会巧妙运用画面布局、对处理对象进行控制、聚焦关键和重点……久而久之,你的控制力一定会变得十分精准。

这就是所谓的潜移默化,而这也正是一本好书存在的意义!

谢谢你阅读我的文字。

《大师镜头 昆汀篇》读后感(三):被“解救”的昆汀——属于你的电影创作手册

“你最喜欢的导演是谁?”

当我在一个电影爱好交流群的时候,看到群主抛来这样一个问题,每一个进群的新人都必须要回答,同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几部电影。

“中枪”最多的就是昆汀·塔伦蒂诺——这位好莱坞类型片的叙事好手。大家喜欢昆汀·塔伦蒂诺和他的电影,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因为他镜头下的人物和故事能为自己带来一种“刺激”。

在未拿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这种“刺激”的观感仅仅是悬浮在其“暴力美学”和“鬼才导演”的标签上,并深以为然。但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昆汀的优秀是根植于他的叙事方式与电影拍摄技巧,而这本《大师镜头 昆汀篇》则是对准了昆汀·塔伦蒂诺的镜头的“镜头”。

在了解昆汀的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之前,我们需要知道这本书的几个重点和如何使用这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告诉我们的第一点就是:你不要指望复制塔伦蒂诺。在尚未了他卓越之处的时候,擅自模仿他的拍摄技巧只会制造出劣质的故事片段。电影制造者要想拍摄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创新是“关键”;但关于昆汀的这些拍摄经验和技巧,是“关键”的基础。

作者指出的第二点,也是对昆汀直截了当式的判断:昆汀的叙事很大程度建立在他的剧作和指导演员的方式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创作故事、如何讲述故事以及如何演绎故事。电影作为一种影像化的媒介,它所传递出来的东西必须具有直击心灵的力量,同时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导演想要呈现的东西。这就需要导演具备几个要素:对电影语言的精准把握、讲述故事的高快效率和维持故事中人物张力的能力。很明显,昆汀是具备这几种要素的导演。进行了这些铺垫之后,作者告诉了我们将如何使用这本创作指南书:

一,拉片。你要尽可能地观看昆汀的每一部电影,因为对读者而言,不去观影就读这本书,无疑是在给自己做剧透,而且也不能完全明白昆汀每个重要镜头的意义所在。而对那些电影创作者来说,只有了解每一个重要镜头的指向,才能把它们和书中提到的技巧相勾连。

二,阅读顺序问题。这取决于你观影的顺序,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观看书中所提到的电影,也可以顺序地观看电影,再去阅读每一章节。阅读每一个值得讨论的场景的时候,你可以停下来,把这部分的细节再重新观看一遍,以此领悟书中对这些细节的分析。

从这本书的目录来看,作者为了能更好地展现昆汀拍摄的优势,并不是站在分析每部电影的角度上呈现,而是以一种更专业的镜头跟踪的方式,从昆汀叙事制造的紧张感开始,慢慢“画出”了一个有头有尾且能抓住观影者的叙事圆圈。

作者这样分析昆汀的拍摄技,能够让普通读者发现昆汀真正的魅力所在:那些我们曾在观影时,所忽视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场景和动作,通通都是昆汀的“刻意而为”。而那些被我们在意的,总觉得非常重要的镜头(我们时常找不出一个更专业的更好的理由去陈述),也在这本书中能找到更加专业和系统的答案。

一些简单的技巧究竟该如何运用?如何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把场景更加戏剧化和具有冲突?怎样利用人物的微小动作,让故事情节充满张力?

……

关于昆汀拍摄电影的技巧和手段,你在这本薄且精的实用手册中都能领悟到,并且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推陈出新。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适当“忽视”昆汀身上的种种标签和痕迹,而是专注于他作为一名导演,一名好的叙事者,他身上最专业的那些拍摄手法——这本书在提点广大电影创作者的同时,无疑也是将昆汀从那些捆绑性标签上解救下来的一把利器。或许有一天,当别人再问你“最喜欢哪个导演”的时候,你不仅可以说出“昆汀·塔伦蒂诺”这个名字,你还可以给他讲讲,那些在电影中被我们记住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大师镜头 昆汀篇》读后感(四):创作者的打开方式(含所选场景的时码豆列)

本文主要内容是这本书的说明书。

这是一套针对性很强、功能性很强的实战镜头技法书(只针对机位、调度、摄影机运动、演员走位这些镜头设计方面的内容,不是在解读电影本身,不涉及文化层面,也不是一本供粉丝消费的解读“梗”的那种拉片)。它显著的优点是——化难为简,将需要很多实践才能掌握的东西,总结为极具有可操作性的tip,专治眼高手低。这不是说你只能这样拍,而是通过对镜头语法基本功以及细节的强调(而这在国内创作环境是最欠缺的,也是导致影片的质量不够好的重要原因),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阐释些许处理的不同怎么带来效果的差别。

这套书的核心理念是:天才导演并非仅靠天赋创作,他们会开发一套技法——通常会有 10 种左右“主技法”(main technique),然后按惯例拍摄其余戏份——这样才更容易创作出好作品,而这些技法极其简单实用。肯沃西挑选出昆汀、马丁·斯科塞斯、斯皮尔伯格三位导演,选择具体的这些场景(未必是最炫的),出发点都在于,让读者容易学到他们这些简单实用的技巧。所以选择的标准是有效性,是这些场景的功能性,是你可以去学的东西。

他首先观看三位导演的每一部影片,精选典型场景,提炼出视觉模式(visual pattern),然后用逐帧拉片的方式,解析三位导演的调度技巧,并从中总结出一套简单的、具有普适性的、可操作性极强的方法。

令这套书发挥作用少不了的是,要去反复看片,逐帧对照研究。

建议的使用方法:

(1)先独立观片,找到书中提到的场景,自行尝试拉片, 总结笔记; (2)用作者介绍的方法,关掉声音,只看画面; (3)结合书中的讲评,对照影片和个人笔记,揣摩体会效果出众的细节; (4)最后,将学到的技巧落实在实践中,自己设计一场类似的戏进行仿拍,或画出简单的故事板,对比研究如何改进自己的版本。

关于这本书的打开方式,最近才得知,一位在一线颇有点创作经验的朋友,早就自己以每本100+软妹币的价格,买了这套书的英文版,并自行截图制作了分镜表,做了备注(如图)。得知中文版出版的消息,又第一时间下了单,来进一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随时查备。

他为了研究这套书,以这种方式整理了讲到的所有场景

《大师镜头 昆汀篇》读后感(五):纯搬运大黑体字

在镜头上发挥创造力 施展镜头的魔力 机位 看到的任何镜头都是有意义的 技术纯熟的讲故事高手 瞬间确立人物和故事基调 在超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维持戏剧张力 提升紧张感 定场镜头的作用,交代这场戏发生的地点,确立整场戏的情绪,展现细节。 要通过隐藏场景的部分细节来展现人物,留下足够的细节告诉观众人物所处的位置。 移动一个物体来展现其他东西,画面的焦点迅速转移,展示效果会非常有力。 为了表现角色的情绪反应,要让角色做出些可以让观众看到的肢体动作。 当在画面中展示两个对象时,要让前景和后景形成对比,来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 即便在特写中,也要让人物做点什么,而不是仅仅在观察。 通过在同一个画面中展现人物极其将要面临的难题,可以建立起他们之间的联系,并提升紧张感。 当你的角色试图保持冷静时,可以用视觉线索或象征来表现出他根本不可能平静下来。 让一场戏中敌方人物看上去慢悠悠的,在画面中不占据很大空间,甚至可以让他很友好,但同时又制造出张力。 跟拍一个人物会给观众一个观察他周围环境的机会,但调度要保证画面中演员前后都有东西。 通过改变摄影机所在的轨道与跟拍人物走位线的角度,无需剪切,便可以改变景别。 当两个角色初次见面时,可以试着在同一个镜头中表现他们,视角要足够宽广,好让两个人的肢体语言都可以在画面中展现出来,景别近,拍到他们表情。花时间耐心分析出合理的镜头设置,展示出场景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彼此有什么关系,除此之外他们周围还发生了什么。 当重头戏即将发生在房间另一个位置时,要确保我们在前面几个镜头中带到这个地方。 要让演员在场景中移动,摄影机保持最低限度的运动,以使紧张感逐步提升。 要节制地运用特写,仅仅当你需要表现人物的内在情感时再用特写。此时中心构图会使镜头更有力量。 在紧张时刻,可以将摄影机置于与控制局面的角色相同的高度,强调其权力。 中景镜头在建立两人关系时是极好用的,并且仍可以表现周围人物。 当你为这场戏建立一种视觉风格后,要保持这种风格,即便叙事重心已经落到了对话上。 即便你是在拍摄一段简单的对话,也要考虑细微的变化能怎样加强这场戏的情绪和张力。 用画面上空间位置的侵占来象征人物关系,有助于提升一场戏的情绪,即使观众意识不到这一点。利用构图,可以表现一个人物取代了另一个人物的位置。 在紧张感达到顶峰至前,不妨让整场戏静下来,同时让摄影机围绕演员运动,制造危险正在靠近的感觉。 如果打算使用跳切,需提前做好准备,也要让演员知道,他们的表演动作需要非常精准。 从背面去拍摄演员,看上去就好像掩藏一些事情。不管镜头向上向下,或者随便向哪个方向移动,都要利用这个机会展示角色心中所想,这样紧张感就完全积聚到位了。 微妙的关系 让演员面对面站立来制造微妙且紧张的冲突。当你打算从侧面拍摄一场戏的时候,要保证这场戏开头有视觉上的趣味性。可以让一个角色在远处登场,一边说台词一边朝镜头走来。 如果要拍一场面对面的对话戏,让演员在离摄影机稍远一点的地方碰面,再到谈话的地方停下来。 让演员尽量一直做一些合理的肢体动作,在他们来到摄影机处停下来之前,就尽早在运动中开始对话。 演员在摄影机前选择定点站位时,要为这场戏精确地安排好时间,让他们处在活跃的互动中——不管是争执还是开玩笑——来分散掉观众的注意力,从而避免让观众觉得他们停下来时显得做作。 要让演员在肢体上互动起来。如果你在排练时没有看到足够的互动动作,就要对他们的动作和运动提出具体的建议了。 要给演员留一些面朝摄影的时机,不管有多短暂。 保持摄影机静止不动,让一个演员离开基本站位一点点,但是要立刻回来,以保持紧张度。 一场对话戏,大部分时候都要让演员之间有眼神交流。正是这种交流产生的联系,使观众不经意间感受到对话下隐藏的危险。 激发观众的期待 当你希望让场景显得重要或有威慑力,可以让它一开始就稍稍露个脸,再去展示远处观察它的演员。 好镜头不仅展示出演员,而且会将他们置于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中。一场戏的第一个镜头应当明确地做到这一点。 可以用最小幅度的摇镜头来展示场景,如果另一个角色此时移动到了画面中,这种调度效果最好。 跳切能使你更贴近演员,看清他们的表情。机位几乎不变,要求每一条让演员演的一模一样,肢体动作和时间节奏都不差分毫。有一条经验法则是,要在演员转头或做其他肢体动作时跳切,这样可以掩饰这次剪切的突兀感。 一旦建立了一个场景的基调,要尽可能按照同样的方式拍摄这个场景,保持张力。 以同样的机位拍摄同一个场景的大部分镜头,利用跳切来转换景别,可以创造出一种凝滞的紧张感,用太多机位拍摄或大量摄影机运动都会毁掉这种氛围。 在拍摄紧张或幽闭场景时,让演员有一些活动或互动的空间,可以让这场戏不至于太呆板。 尝试让演员们在场景中运动时处于不同的高度,而将摄影机保持在一个高度,会增加镜头的视觉冲击力。 如果打算突然改变拍摄角度,那就要确保你要拍的人物在之前的镜头中已经露过面。 有违常理的视觉呈现,会使戏剧更加紧张,却不会让观众明确意识到他们为何感觉到如此心神不宁。 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 视觉上的干扰,也就是让不受欢迎的角色侵犯你关注的主要角色空间,有助于制造紧张感并将其维持在很长的一场戏中。 通过摄影机缓慢的向后拉来呈现在场的人物,可以确立起一伙人聚在一起的基调,他们也许有什么隐秘的目的。 视觉入侵可以非常隐晦,把时间安排好,入侵的时机正好赶上对话中紧张或隐秘的时刻。 当某个人打断一场戏的时,要尽可能在视觉上呈现出来,可以让其他角色失焦,或让此人直接移动到其他角色中间。 如果想表现一个人的惊恐,尤其当其恐惧并不应被这场戏中其他人察觉时,可以让此人单独出现在画面中。 从低角度拍摄会让闯入者看上去更加盛气凌人。设法让其他角色在画面中显得小一些,分散一些,也可以增加紧张感。 当一个具有威胁性的新人物登场时,视觉上给观众留下一些困惑也可以发挥作用。我们不需要知道他在哪,只需要知道他决定加入“战局”了。 让一个强大的,令人害怕的角色单独出场,会使他显的更加令人生畏。让他运动到一个我们已经见过的场景中,效果尤其突出。 最少的剪切 在一部充斥着快速剪辑的动作场面电影中,一些偏重对话的时刻,可以让节奏舒缓一下。 精心设计利用镜像,可以同时拍到两个角色,相比常规拍法,镜像中角色表演的幅度需要稍微夸大一点,好让观众看清楚。 将焦点保持在前景演员身上,鼓励演员通过肢体语言来表演。 当后景中演员转身面向摄影机,前景人物不再重要。 如果将镜头切换到近景,要让摄影机保持在同样的高度,视点要保持大致相同,以保持这场戏的连续性。 在一场戏中,对演员的肢体动作做出指导,与取景构图同样重要。 即将发生的暴力 让暴力场面更具冲击力,暴力会突如其来的发生且不在画面中展示,或长时间大量视觉细节的精心刻画,逐渐累积情绪。 当一个角色即将进入一场打斗戏时,让那个角色看向远方,并刻意地走向那个打斗的地方,让观众在特写中看到他的表情。 当你想让你的角色看上去被前方的环境吞没似的,可以用一个打景别镜头,通过跟摇来展示角色将要踏上的区域。 如果要暗示即将有暴力发生,请将受害者与施暴者接连展示给观众。 低角度拍摄,施暴者更高大威严,背景中也不会有什么视觉干扰。这样可以创造出更骇人的气氛。 可以通过让画面内有激烈动作的特写镜头和缓慢的远景镜头形成对比,来为观众营造紧张感。 你得给观众一些希望,紧张的效果才发挥到极致。所以,可以从侧面跟拍一个人物行进,使紧张度略微缓解一些。 仔细安排演员在画面中的位置,倒退着跟拍,会让观众觉得仿佛又有了希望,昭示你的人物要开始行动了。 让受害者和施暴者处于同一画面内,让受害者虚掉,可以使施暴者更有威慑力。 特写可以揭示出情节和人物的面部表情,应该利用好这一点。 需要一直给观众惊喜。有一种方法是让他们以为紧张会一直持续下去,然后通过快速的摄影机移动,突然中止这种紧张气氛。 若想表现两个角色即将打斗,这时让施暴者缓慢的做动作和焦点转移,会让观众更加恐惧。 刻意的反高潮 一些高潮迭起的段落会给我们惊喜,但有时候也会有反高潮的处理方式,若要保持紧张感和趣味性,需要巧妙的把握时机和节奏,既要有一点幽默桥段,也要为未来的故事发展营造惊险氛围。 如果要安排一场潜在的,终会被化解的动作戏,那就要在角色之间设置一个实体的障碍,来表明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如果要在画面中展示一个角色坚定地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请不要在角色出画时跟着摇拍,也不要切到另一个镜头,不妨在他出画后留一个空镜头。 在观众知道大概会发生什么的一场戏中,要保持高度的视觉趣味性,你可以从一个镜头转到下一个镜头时,选择一种不同寻常的构图方式。 如果你想让一个角色看上去比较弱势,又用了特写镜头拍这个角色,那么也要拍对手角色,也就是攻击一方的特写,以此来维持两个角色在画面中力量的平衡。 如果戏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体上的细节,务必用大特写来拍,这对剪辑有好处,也可以保证观众得到准确信息,而不必去猜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一个戏剧冲突强烈的时刻突然打断故事的进展,使用和前面同样的构图,也就是在角色受到干扰时,我们让其处在一个熟悉的画面内。这样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演员对这个突发事件的反应。 当你逐渐呈现一个角色时,要确保每一个特写镜头都要展示关于这个角色的关键细节。 当要表现一个角色失去画面中的主控权时,可以让这个演员虚掉并占据较小的画面空间。 一旦紧张度松懈下来,重要的就是再次把它提升起来。一个人背对摄影机,是一个经典的恐怖片镜头设置,观众会期待突然有一个惊吓。 在动作弱下去的场景中,可以运用机位设置技巧激发观众的紧张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一个镜头如能让观众好奇这个角色究竟在想什么,另一个角色又在做什么,这便是一个再完美不过的范例了。 如果一个角色处在危险当中,不妨让加害者出现在画面中时吓观众一跳,提醒他们受害者很危险,即便真正的危险还未发生。 当加害者退缩时,你可以从低角度拍摄,不过要从另一个角色的视点来拍,让加害者几乎直视镜头。这样可以让观众看到加害者的示弱或恐惧。 打破日常状态 营造日常感,然后在某一刻打破它。最后暴力事件突发,镜头回到跟开头几乎一模一的取景方式。由此,我们有必要在建立这场戏的基调时,表现出人们看上去很放松的平凡生活状态。 拍摄一场长长的对话戏时,主镜头可以简单,一个从侧面拍摄的双人谈话镜头。 在长对话戏中,让其他演员插入,有助于你切进特写。 如果有第三方进入场景,那么让这个演员出现在画面中将有助于切回主角。 拍这样的对话戏时,在不同景别,角度的镜头间切换,不要害怕进了特写之后再切回中景等景别更大的镜头。 让演员在对话时做动作,可以使场面看上去更有活力,但你要保证,只有这些动作符合人物的性格,贴合他们的对话内容,才运用这种方式。 鼓励你的演员在画面中做些动作,来吸引观众,但要确保在他们做动作时,安排好摄影机的取景,保证合理构图。 当在谈话中两个演员的位置锁定时,可以运动摄影机,让画面中只留下一个演员,观众会从中感受到一丝不详的预感。 画面中只有谈话的一个人,表现孤独状态,展示了一点微妙的不安气氛,预示高潮即将到来。如果故事即将发生变故,可以精心设计镜头做点暗示。 在一场漫长的对话戏中,要做好准备用不同角度和景别的多个机位把它拍很多遍,同时要让演员把这看成发掘角色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在多次重复同样的表演。 当你即将切到全景来拍一个动作场面时,可以用一系列特写来制造期待。因为,特写镜头是有叙事功能的。 在整场戏中,先用与开场的定场镜头一样的全景镜头,然后再利用摄影机运动将我们熟悉场景遮挡起来,这种方式对于展开一个动作段落非常有冲击力。 很多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在画面中仅仅展示主要人物,让观众通过声音去感知周围发生的事情。 如果你为演员设计了很酷的动作,那就要保证将其安排在画面的显要位置,让观众一览其精彩的表演。 操纵空间 当角色从一个空间运动到另一空间时,你将面临一个叙事上的挑战。 当角色正准备进入一个新的空间时,要让观众看到空间转移的要素——往往是一个门,越清楚越好。 在试图表现画面中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改变时,大特写是非常好用的。 当拍摄空间转移时,要保证观众瞥见这场戏将要发生的房间,然后再回头表现掌控着局面的主角。 初次展示一个房间时,一定要确立所有主要人物在场景中的位置,这很重要,往往由一个全景主镜头完成。在场外逗留片刻,能巩固主要人物侵入这场戏发生的空间时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主镜头组织将每个人的位置交代得很清楚,切特写镜头时,也不会存在疑惑。 大全景主镜头应该发挥更多作用,而不仅是展示场景。精心设计的主镜头,可以展示出角色间的势力关系,在调度恰当的情况下,也有利于连接后面的特写镜头。 当已拍摄了一屋子人的多人镜头后,单人特写镜头能让观众体验到意料之外的紧张,可以制造令人不安的隔离感。 如果一场戏中的动作要转移到这个房间的另一位置,可以在剪切之前,用特写镜头拍摄演员走动,将观众引导到这场戏即将发生的位置,这样镜头之间的衔接会显得更加紧密,也不那么生硬。 如果需要演员移动到场景的不同地方,让他们在画面内交叉走位可以明确场景中每个人的位置分布。 视觉象征对观众可以起到强大的表意作用。保持低机位,并让你的人物在画面上被夹在两个侵犯者的中间,情绪会持续高度紧张。 如果打算给出重要的信息,请换个新的角度,从房间的另一个部分拍摄。 如果使用跳切效果不好,那么你可以用一个大特写来弥合两个相似「同角度不同景别」镜头之间的跳跃感。 长时间特写几秒钟的沉默也可以起到台词的作用,强调重要性。 多人对话 如果关键的一场戏发生在一个已经出现过的地点,重新回到这里时,要多花点时间来拍这个定场镜头。快速切走的话,意味着你仅仅是简单告诉观众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个长镜头则表明这场戏有着重大意义。 当在拍摄小型家庭聚会或一群亲密朋友时,一定要在定场镜头中拍到每个人的脸。 当两组人交谈时,变换角度和景别来拍摄主要的一组角色,更小的景别可以使观众情感上亲近角色,同时用固定单一的角度拍摄次要一组角色。这样帮助观众立刻识别出主要角色。 当你已经建立了一群人在交谈的场面时,切到这群人之外的其他人,其他人显得格外有侵入性。看上去没有明显的威胁性,却带来一次强力的介入,也是一个破坏的征兆,打断这场戏的发展,给人增添了一丝厄运即将到来的感觉。 如果一场戏中有些人要死亡,给观众看他们的特写,这样可以增加悲剧性。 如果你已经设置好一个场景中一群人在交谈的机位,拍好了全景的定场镜头,那么当需要集中拍摄其中一部分人的镜头时,只需要把摄影机架过去就好。 困境要出现时,要克制住拍摄主角特写的冲动。转而去拍摄次要角色,展示主角在画面中退出的过程,吊起观众胃口来。 失去控制 反映出剧本中人物之间的怀疑和冲突。角色都处在失控中,可以用表现两人关系的方式来拍,使这场戏富有戏剧性。 通过快速剪辑的动作特写来模拟暴力。 中特写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他们肉搏时距离很近,有紧张感,让一个角色短暂的离开画面,他重新回来时,视觉效果要比实际上暴力得多。 从击出一拳的镜头切到挨打的人倒地的镜头,如果镜头摇扫划出足够快,再配上适合的音效,这看上去就像真正的打斗一样惊艳。 打斗时不要停留在一个地方拍,摄影机要跟着演员的动作在房间里移动,当观众观看这场打斗,会对场景中的动作产生认同,暴力也就显得真实可信了。 拍打斗时可以一边拍被揍演员的特写,扭动着避开脚,一边让另一个演员在后面假装做出踢他的动作,但要保证镜头够短,剪辑时切的够凌厉,以免穿帮。 当一场戏中对峙力量突然发生转换时,要给观众制造惊喜。从原本掌握主动的角色的视点镜头拍摄,能更有力地反映出力量此消彼长的过程。 有时,快速的动作场面是用来掩盖一些事实的,比如假踢。如果需要让观众看清一些事实,要保证拍到必要的视觉元素。 当一场戏中有很多快速运动时,要停下片刻让观众体会冲突所在,对冲突的表现要尽可能视觉化。 如果在摄影机运动前停顿一会儿,便可以表现困难的局面似乎无法解开。 远离角色的摄影机向后移动,可以让观众看到他们周围的空间,使角色更显无助。 比起让新加入的角色走进场景,更有趣的方式是向后拉摄影机,让观众看到那个角色已经站在了那里。有时,解开僵局的唯一方式就是引入另外一个角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