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原节子》的读后感大全

《原节子》的读后感大全

《原节子》是一本由徐辰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节子》精选点评:

●活得很真实的原节子阿姨。

●拾人牙慧的狗皮之作,人名翻译乱七八糟,都怀疑你书中写的是否属实了。

● 更喜节子了

●不知不觉间 已走过这条 细细长长的路 如果现在回头 一定看得到 远在天边的故乡 道路崎岖不平 道路弯弯曲曲 就连一张地图也没有 但这不也正是人生

●2019年读完的第一本闲书,60万字读起来一点不累,非常适合睡前。作者文笔流畅简淡,很像原节子本人,不刻意又有坚持,寻找自我也接受自我。

●啊,永远的女儿。

●虽很大篇幅基于资料归纳,但无损于作为人物传记的完成度——客观克制,不强加立场,力求“真实”凸显传主的人生经历和人格魅力(当然,所谓「真实」永远是片面的)。路人粉虽知晓生平,读完此书仍被深深打动,一定程度上“祛魅”后的永恒贞女,既有常人的至情至性、又兼不可多得的明星特质,串联日影巅峰期各名导作品序列。特别中意的几点:1、拒绝各种炒作,始终低调甚至孤僻,决心息影后便遁世;2、对自身演技和容貌的不自信(颇多自贬,也可侧面了解女性在影视行业的地位及其焦虑),“美好而不自知”的典范,杉树春子说她“不知是本色出演还是演技使然”,很好概括了其表演在遭遇小津的前后对比;3、她远非天才型,但与小津的相互欣赏成就的知遇让人欣羡,葬礼上她以本名出现让人动容。

●明眸善睐 一代风流

●2019024看了日本战前和战中的部分,多是对战争形势和日本电影发展的铺陈,然后述及大环境下原节子。感觉更像是在看历史资料书,作者不是一般的克制冷静,克制到有时候会忘了这是讲原节子的一本书。且看战争以后的与小津之间的火花吧。 这本书和小津的电影一样,克制冷静,看完有股蛋蛋的忧伤。

●为了看这本书,之前找了好几部她的电影看。这种演员真的很少有。也因为稀有而欲显珍贵。

《原节子》读后感(一):原节子拍电影的时候,并不幸福

原节子读后感

原节子,是日本上世界中期非常著名的女演员,是小津安二郎的最主要几部电影的女主角。最重要的是《东京物语》《晚春》《麦秋》等三部曲。

后来小津安二郎去世之后,她息影了。直到2015年去世,使用了原来的本名:会田昌江。

原节子属于家道中落后,不得不出来演电影的演员。所以她受过比较好的家庭熏陶,加上她姐和姐夫,有涉及电影制作的 ,自然而然,原节子走入了电影界。

原节子最大的优势,就是相貌和气质带来的古典美,正好在小津安二郎的慢节奏电影中,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回味。

我是看过东京物语知道这个女主角的,看过秋刀鱼之味知道小津安二郎的。

正好那次,我看到库布里克做活动,读库的新书,老六会出席,就是原节子。

当天事情还蛮多,我骑着车从单位出发,到那里已经很多人了。买了书,好贵,书店的右半部分是咖啡馆,买了咖啡坐着看书,也算能够充分注意力的。

当天老六和作者说了啥没听很清楚,活动刚开始,看到老六,只觉得好年轻,不似印象中的五十来岁。满场,他话不多,大部分是作者讲述日本那时候的电影发展。

后来,书拿回来,放在床头,睡觉之前看一章,就这么看完了。

实话说,没有想象中的好,缺少了一些思想性东西的提炼。

我的感觉,原节子其实并不喜欢拍电影,而不过是不得不去做的是一件事。正好在那个年代,需要这么一个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的女演员,正如那时候需要邓丽君这样的歌唱一样。

小津安二郎去世后,原节子渐渐息影了。在漫长的后半生,悄无声息。

哦,想起来,这部书的节奏,是原节子的电影一部一部是如何拿到剧本的,电影的评价如何,影星的评选中,原节子在那个位置。以及选取了好多媒体上的文章。

原节子还拍了黑泽明的一部电影,可惜票房很差,之后没没在合作过。她不适合黑泽明的,黑泽明的电影里并不需要一个古典美的女人。

原节子一辈子未结婚,我想,电影成就了她,也害了她。

前半生,糊里糊涂,拍了电影,声名大噪。

后半生,已经无法再去选择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孤独终老,不过,应该比前半生要幸福吧。

《原节子》读后感(二):原节子拍电影的时候,并不幸福

原节子读后感

原节子,是日本上世界中期非常著名的女演员,是小津安二郎的最主要几部电影的女主角。最重要的是《东京物语》《晚春》《麦秋》等三部曲。

后来小津安二郎去世之后,她息影了。直到2015年去世,使用了原来的本名:会田昌江。

原节子属于家道中落后,不得不出来演电影的演员。所以她受过比较好的家庭熏陶,加上她姐和姐夫,有涉及电影制作的 ,自然而然,原节子走入了电影界。

原节子最大的优势,就是相貌和气质带来的古典美,正好在小津安二郎的慢节奏电影中,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回味。

我是看过东京物语知道这个女主角的,看过秋刀鱼之味知道小津安二郎的。

正好那次,我看到库布里克做活动,读库的新书,老六会出席,就是原节子。

当天事情还蛮多,我骑着车从单位出发,到那里已经很多人了。买了书,好贵,书店的右半部分是咖啡馆,买了咖啡坐着看书,也算能够充分注意力的。

当天老六和作者说了啥没听很清楚,活动刚开始,看到老六,只觉得好年轻,不似印象中的五十来岁。满场,他话不多,大部分是作者讲述日本那时候的电影发展。

后来,书拿回来,放在床头,睡觉之前看一章,就这么看完了。

实话说,没有想象中的好,缺少了一些思想性东西的提炼。

我的感觉,原节子其实并不喜欢拍电影,而不过是不得不去做的是一件事。正好在那个年代,需要这么一个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的女演员,正如那时候需要邓丽君这样的歌唱一样。

小津安二郎去世后,原节子渐渐息影了。在漫长的后半生,悄无声息。

哦,想起来,这部书的节奏,是原节子的电影一部一部是如何拿到剧本的,电影的评价如何,影星的评选中,原节子在那个位置。以及选取了好多媒体上的文章。

原节子还拍了黑泽明的一部电影,可惜票房很差,之后没没在合作过。她不适合黑泽明的,黑泽明的电影里并不需要一个古典美的女人。

原节子一辈子未结婚,我想,电影成就了她,也害了她。

前半生,糊里糊涂,拍了电影,声名大噪。

后半生,已经无法再去选择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孤独终老,不过,应该比前半生要幸福吧。

%&

《原节子》读后感(三):周日下午,库布里克书店的原节子

https://www.douban.com/note/697940206/

印象中,

2013年夏,库布里克,组织观影 小津《秋刀鱼之味》(遗作为何无原节子?)

2013年冬,尤伦西斯,举办小津安二郎电影展

2016年春,北京电影节,大屏幕《麦秋》

2017年底,九区小津,我基本全部收全,另外,还有几个剧本、书。。。

最近,发现小津的御用编剧 野田高梧 出版了,但是台版,大陆何为?。。。

于是,带着这样的期待,一个暖洋洋的周日下午,

我来到库布里克书店,见到“原节子”。。。

(好奇和疑惑:原节子和小津,田中和沟口。。。)

接下来,是不是应该期待:

高峰秀子、田中娟代、若尾文子、冈田茉莉子。。。

(前二者,国内已出,期待华丽再版!尤其田中那本,更是精彩,关于日本电影黄金年代、沟口、小津,以及晚年生活,独家爆料,丰富难忘;

当然,或者,以上如果能出画册、亲笔文章更好!

一手珍贵资料远大于二手过度阐释!)

----------------------------

1.原节子电影,保存最好的是松竹(已4K修复,三部曲,众筹);东宝放映成本贵,一场5000美元;明年夏,电影资料馆拟原节子影展

2.年轻时爱读俄罗斯长小说、赫定等游记,对电影和艺术,倒未必“上心”,更多是被人“推着走”。。。

3.爱哭鼻子(喜欢悲剧作品)

4.啤酒(还爱赌,打牌……)

5.喜欢懒散,一人静,没人打扰(人生终究是孤独的……)

6.1963,小津逝,1964,搬入镰仓,退影,隐居

7.……直到2015.9.5,长达半个多世纪,细节不知

(最后十年,几乎足不出户,生活有规律,爱读书看报,还关心政治。。。但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少,也是本书的最大遗憾和不足;其实这隐居的半个多世纪,浮华后的平静,喧闹后的平淡,其实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譬如晚年张爱玲、凌叔华、郁达夫、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曹锟下台后的天津寓公文艺生活等)……

8.看引用的原节子讲话或文章,明显说话饶有风趣,自嘲自讽,真真假假,飘飘荡荡……

9.参考文献,多而珍贵,值得译介(尤其是原节子、 笠智众、 仲代达矢 等人的亲笔记录)……

10.感谢译者,翻译流畅,入口即化。。。

11.本评论,将不断更新、调整、补充。。。

《原节子》读后感(四):传记之节制

第一次听徐辰说起来这本书,还是2016年年中,回国出差的时候,那时候据说已经完稿。后来,2017年,我在徐辰鼓励下,动笔开始写PKD传记时,便向他讨教传记的写法,他给我的建议是从年代表开始梳理,这方法很好,对于理清一个人的作品和时代有奇效。但是,再后来一年多时间我的精力都放到翻译莱姆上,PKD传记也就搁下了。期间再回去的时候,还看到他放在平板电脑上的电子版板式,十分规整,但出版仍旧有待时日。与他和老朋友陈飞雪一起吃晚饭时候,同样是小津和原节子迷的飞雪,也对这本书大为期待。

我最早看原节子的电影是在2005年,《东京物语》,2008年,又陆续看了《麦秋》,《东京暮色》,《小早川家之秋》,《秋日和》,还不知深浅的写了一些随笔。有幸的是,在看完这些小津电影(还有《长屋绅士录》等)后不久,读了田中真澄的那本《小津安二郎周游》,收获很大,不过,那本书看过也是快十年前了,这次不在手边,否则倒是可以好好和这本《原节子》传记对照着看看。

2013年,上海电影节有小津安二郎的特展,我跟徐辰一起去看了《晚春》,这也是我第一次看《晚春》,也是唯一一次大银幕看小津的电影。至此,小津和原节子合作的影片,我都看过了。我对原节子在银幕上的主要印象,也全部来自于这几部电影。

这本《原节子》是我看的第三本徐辰写作的书,另外两本分别是《达斯·维德本纪》和《教养之托付》,三本书分别是三个主题:虚构人物的诞生和流行;日本文库本的渊源;以及,女演员的一生。《教养之托付》虽然开本小,页码少,跟原节子放在一起就像是普通军舰放在航母旁边(什么比喻!),但里面的内容和精神是我非常喜欢的。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就是这本书里面的插图的绘者,余智勍,还是我跟徐辰共同的好友,以及在2K的老同事。

回到《原节子》,我对原节子感兴趣,当然,首先是因为所看的她主演的电影,还有,就是十几年前看过的一部动画片《千年女优》,今敏导演,据说是以她为原型所塑造。那时候还很疑惑,原节子所演的都是现代家庭的女性,怎么会跟千年女优那些经历了古代,近代各种战争的主角相提并论呢?这种无知直到看了这本《原节子》传记,才消除了,因为我看过的六部电影,不过是她近三十年演员生涯的十八分之一罢了。

我就是井底的那只蛙。这本书将我从井底拉到了井台上。

原节子,阿节,这个艺名中的“节”,可以说是定位了她这个人的一生。节字源于竹,是节制,也是节义。会田昌江的个性和生命里的节制,跟她的艺名有这种神秘的联系,也是一种缘分,也或许是因为节子这名字已经刻入她骨髓之中。对事业的节制,对朋友的义气,到最后的大解脱,或是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回归到野地里的百合花那样的心境之中,是修行,更是信仰。

从1935年跨入影坛,到1963年息影,这二十八年概括了一个人最精华的时期,而这个人所处的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原节子作为演员,是整个日本电影行业的一份子,而日本电影,又是日本文化,日本历史的一部分,而日本历史,又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世界影响了日本,日本又反作用于世界。争战和硝烟散去之后,世上留下了的是什么呢,是《东京物语》,原节子,这样的艺术品和艺术家。

原节子的哥哥武雄死于西伯利亚,吉男非命于片场(在她眼前!),这种历史大背景下的个人悲剧和生命无常给人的冲击该有多大,即便是演员,那也是人啊。今后再去看《东京物语》,看《晚春》,我会不由自主的代入原节子本人的经历到她所演的角色之中,然而这也是必然的,因为她既是在演角色,也是在演自己。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演自己呢。演着演着,有的人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到底是谁,有的人却还一直记得。

人物传记的写法有很多风格,有的像是《天才之为责任》(维特根斯坦)那样剖析式的,也有像《渴望生活》(梵高)那样热情的,如果给徐辰的这部《原节子》来形容的话,我想,还是回到原节子的名字上,就是节制的。

千头万绪之中,徐徐道来,结合日本历史和电影史,并通过极为详细的注释,将整本书并非泼毫挥洒,而更是编织出来(需要一种工匠精神……比如做皮夹子)。这里面的度是比较难掌握的,因为背景的内容,介绍的少了,整个原节子的个人历史,就显得很单薄和寡淡,但如果历史的内容太繁杂,又会把读者的情绪带离原节子这个中轴。

作为传记本身的一手材料方面,本书主要的来源是原节子本人早年的一些回忆,以及其他人的回忆,以及各个年代报章的报道(这就是写明星传记的优势了,媒体的资料很多),关键人物的日记(小津)等等。还有一个材料源,我觉得特别好(打算偷学)的就是对统计数据的参考,比如某年一碗米线多少钱(误),比如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观影人数,全年票房等等客观数据,可以让读者能够对传主所处的时代有一个客观的印象,加以对比。但重要的是对这些内容加以组织,以让它们产生精神上的承接感。不过,语言本身的那种节制是不好学的……这大概跟每个作者的个性(文气)也有关系。

总体来说,是非常顺畅的阅读体验,对于喜欢原节子,对日本电影史、现代史感兴趣的人,绝对不可错过呀!

《原节子》读后感(五):《原节子》读后感

《原节子》读后感 ——Rosy 依惯例,我们每次来悉尼,儿子都要点名一些他需要的书籍带过来。本次带来的书籍中,就有一本徐辰先生所著的《原节子》。我也有幸利用在此探亲时间阅读一番,现将感想记录如下。 因为徐辰先生是我儿子的朋友,我也与他有过几面之交,所以读起《原节子》,较之于读其它书籍,便多了一份亲切感。 作者对《原节子》的叙述方式,主要是以原节子小姐生平的时间逻辑这条线而展开的。作者的夹叙夹议,让我们可以在这条时间的长河两岸观赏着相关人物事件的“奇花异草”。 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触,知道了原节子小姐出生时(1920年)的国际政治形势是巜凡尔赛条约》的生效、日本国内“大正民主”制度推行后的“大战景气”已经走到了尽头……知道了日本“战后恐慌”对民间工商业主的打击、知道了原节子小姐在小小年纪情窦初开时的清纯和无奈…… 继续沿着这条河往下走,作者还让我们知道了原节子小姐进入电影界的起因;知道了原节子小姐的二姐夫对其入门领引的重要性;知道了原节子小姐在《新土》中的崭露头角和巜新土》等拍摄时日本政府的侵略国策;知道了战争给日本民众和艺术家们带来的苦难及艺术家们戴着镣铐跳舞的艰辛…… 作者还让我们知道了,日本政府对文化艺术的管制曾经也是严厉至极的。对电影的发行放映居然有过臭名昭著的《电影法》!日本电影院也曾被强迫放映过主题鲜明的“文化电影”! …… 在此,我就不细说了。我诚心地推荐大家自己去阅读一遍《原节子》,绝对不会让你有花了冤枉的时间和精力之感。 其实我大概是在1980年代,好像听说过原节子与小津安二郎双双不娶不嫁的八卦新闻,当时对他们如此冰清玉洁的感情处理方式甚为感动,同时也为他们没有结成夫妻深表惋惜和遗憾呢。本次阅读巜原节子》后,回想起自己那时候的杞人忧天真是可笑。其实对照《原节子》书中的描述,原节子小姐曾多次谈到自己的婚恋观,从来没有说过终生不嫁之类的话语,总是说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并且针对自己没有在生活中作为人妇人母的亲身体验之事实,还担心过自己在演译此类人物角色时,不能完全表达到位,害怕委屈了原作、对不起观众。 其实,原节子小姐无论在什么时候,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深入理解并精湛展现的。她是一个头脑聪明、内心坚强、独立自主并洁身自好的知识女性。她以娇美的面容、忧郁的神情、隐忍的态度,为日本乃至世界各地的观众留下了“永远的处女”形象。 相比于《原节子》中描写主人翁的艺术生涯的发展轨迹,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恰恰是以下几个细节,激发了我的联想。 一、1945年入夏以后,“在盟军高效的“饥饿作战”策略影响下,日本本土粮食匮乏,一切物资都实施严格的配给,……,而作为主食的米,每个人每天只配给二合一勺,而且经常混着土豆和大豆等代用口粮。 ……,城里虽然无粮可买,但只要乘火车到较远的农村去,还是可以从农民手中买到口粮的……” 亲爱的读者,我读到此处,掩卷长思,仰天发问:为什么在1959年的冬天和1960年的上半年,活活饿死了我的二爷爷、奶奶和七哥?你可要知道我爷爷、奶奶和二爷爷等等亲人,他们终身务农,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前,我家是拥有十六点五亩土地的自耕农,全家人的辛苦劳作可想而知。农村实行互助组乃至高级社后,我的祖辈们仍然是保持着吃苦耐劳的本色,不管在谁的土地上劳作都是尽心尽力的,所以我二爷爷是被评为1956年度的安徽省滁州专区农业劳动模范的人。 如果当年能有每人每天二合一勺(约六两不到)的粮食供给,管他是大米、土豆还是黄豆,也不至于活活饿死了我们的亲人和等等许多人吧! 还有一个吊诡的细节,就是听说在1960年前后,中国饿死的大部分人是务农的农民,难道他们没有收成吗?然而回答是否定的。就我所知,饿死人的现象虽然是比较集中地出现在1960年春节前后,但是,“病”根是在1958年乃至之前埋下的,、大食堂、大合伙(高级社)养出来了一大批大坏蛋(为虎作伥,将粮食作为放卫星,大部分上缴国家)、大懒虫(社员出工不出力,反正有饭吃)。好在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了政策,遏制了大批量饿死人的现象,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但是,就是现在,我对照着这二合一勺(约六两不到),估摸着我少时的冬天,母亲带着我们一天只给吃两餐的日子里的份量,也就和这个量差不了多少,那可是无灾无战的1970年代呀。 因此,我对《原节子》中所描述的主人翁于1947年秋天,斥资43万日元买下了位于东京都的一处约2000平方米的宅基地后,在宅基地周边栽种蔬菜的做法,是深表理解和向往的。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没有尝到忍饥挨饿的滋味,你是体会不到土地对于一个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条件有多么重要。当然,如果有人完全剥夺了你的劳动成果,那未就该当别论了。所以,我会永远记住“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只要你不懒,土地是块刮金板”等家传古训,力求为自己为子孙留下属于自己的赖以生存的方寸之地。 二、我算是个半吊子法律服务工作者,因此,当我在《原节子》中读到:1948年8月13日,东京地方法院做出了有利于东宝公司的判决,要求工会立即结束对东宝公司设施的占领,翌日,检察官来到东宝砧制片厂,却被占据此处的八百名第一工会成员拒之门外,法院遂于8月19日实施强制执行。而工会这一方,有二千六百多人参与反对强制执行,采取各种激烈的,但是很拙劣的方法箭拨弩张地与之对抗(详见原文)。 1949.8.31日清晨,应日本警视厅的要求,驻扎在德雷克兵营的美陆军第一骑兵师师长威廉.C.切斯将军派出五十名全副武装的宪兵,在六辆装甲车和三架飞机的掩护下向东宝砧制片厂进发,上午8点左右,美军的七辆“谢尔曼”中型坦克率领一个连的步兵离开兵营,隆隆驶向东宝砧制片厂。……切斯将军在飞机上亲临督战。8点30分左右,七辆“谢尔曼”坦克带着步兵杀到制片厂门口,七门火炮齐刷刷指向了正门。 紧接着,日本警视厅的两千人增援抵达砧地区,小田急线城学园前车站暂时停止上下客,通往东宝砧制片厂的道路也被封锁…… (详见原文) 11点20分,工会在东宝砧制片厂第二摄影棚召开会议,决定接受法院的强制执行。 亲爱的读者,我看到这里,真是荡气回肠,我认为这是美国人在帮助日本社会实行民主与法治道路上浓抹重彩的一笔。我们可不能轻视了此次强制执行行为对日本国家日后的法制实施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哟。任何民主国家的司法判决,都是以得完全到执行为终极目的的,绝对不能是一纸空文,否则,法律的尊严何在?如果法律的尊严没有保证,还谈什么民主与法治!如果没有民主与法治,哪里能来民主与自由? 三、我在《原节子》中,还感到了幸存下来的日本普通民众,在无条件接受了美国人的占领和进行的民主化改造时,并没有痛苦不堪,我认为这不仅仅是美国驻军等高压存在,倒是有可能与他们自1872年即实行的《学制令》,而进行的全民教育制度,民众普遍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有关。我甚至觉得日本是虽然是战败国,但其国家在美国人的帮助下,迅速走完了从一个独裁及封建的军国主义转向民主和自由体制的转变之路,是其民之幸也。从这个方面来说,谁能说战败就是坏事呢? 感谢徐辰先生,让我从《原节子》一书中,不只是看到了一个著名演员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还让我从本书中感受到日本二战前后的国家命运对演员个人艺术生命的深切影响。进而认识到任何国家的政治及经济政策,又何尝仅仅只对某个演员的艺术生命有所影响呢?生而为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人,都会留下此国此时代的烙印的。 2019.3.22于悉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