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菜市·夜市》经典读后感有感

《菜市·夜市》经典读后感有感

《菜市·夜市》是一本由张哲铭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018-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菜市·夜市》读后感(一):挨挨挤挤的人生乐趣

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还有没有跟家里大人逛菜市场的经验。 逛菜市是我们小时候一门重要的功课,是发现生活细节的地方,了解食材、饮食品味、四季物产、听大人怎么讨价还价,怎么寒暄打招呼,“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的生之乐趣。”

这种感受很多年不再有,毕竟对于大人和小朋友来说去菜市场慢慢买菜都是浪费时间的奢侈事情。如今小朋友们更熟悉的是大型超市。就算不爱吃外卖热衷下厨的爸妈,如今也更多选择网上下单直送蔬菜,把时间用在更有用的地方。

如今的小朋友跟菜市场互相都不大熟。

我在台湾逛市场时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还特意带着伊姐逛,发现她也很喜欢。摊贩们还保留着叫卖,「现捞ㄟ」鱼货、「啦啦山」水蜜桃、「本地ㄟ」芒果还有「俗够好吃ㄟ」高丽菜,所有当季的新鲜蔬果、渔获都在市场,逛了就想要下厨房。伊姐到现在还记得菜市场卖乌鱼子的阿嬷送给她现拧成小草莓形状麦芽糖的味道。

垃圾车驶过时,整条街都跑起来,所有摊贩主扔掉手头工作、摊位也不去管,手抓巨大垃圾袋追赶垃圾车去放垃圾,他们不担心主顾等不及,因为「吃本地ㄟ,卡好吃勒外国货。」台湾的摊贩主就是有这样的信心。

至于夜市,不管在台北台中还是垦丁花莲鹿港,所有台湾夜市里吃到看到的食品都差不多,大肠包小肠、蚵仔煎、炸猪排、炸虾排,车轮饼、红豆糕、水果绵绵冰、棺材板、甜不辣……基本都是这些东西。

但这不妨碍你迷恋夜市,没事就想去逛一逛,因为那是充满人情味的地方。

《菜市 夜市》全书没有文字,但可以读上一两个小时停不下来。大人孩子可以一起读,每个场景都有好玩的细节,有市民生活的烟火气。

张爱玲在童言无忌里写过这样一段,“一个卖菜的老头秤了菜装进我的网袋的时候,把网袋的绊子衔在嘴里衔了一会儿。我拎着那湿濡的绊子,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自己发现与前不同的地方,心里好高兴——好像是一点踏实的进步,也说不出是为什么。”

这种脚踏实地,如果在童年时就感受到,想必不是坏事吧。

《菜市·夜市》读后感(二):你有多久没逛菜市、夜市了?

《菜市 夜市》

这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套书,堪称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之前在双十一书单里介绍过。

《菜市 夜市》是知名图画书作家及艺术创作者张哲铭个人创作计划“台湾在地画卷”中的两部,这两幅画的原作分别是总长七百八十六厘米的手绘人文图卷。

一幅是白天的菜市,一幅是夜市。同样的街景,但是在白天和黑夜里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有人的地方就有热闹,有人的地方才有烟火气。

这是接地气的一套书,它详细刻画了台 湾当地的风土民情。跟着画家走进台湾的菜市和夜市,在人群里穿梭,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那种温馨与亲近。

生动的画面,热闹的场景,丰富的细节,跃然纸上的是珍贵的市场文化和朴实的生活日常。

自大学毕业后好多年没逛过夜市了,学生时代喜欢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轧马路,夜市上的东西即使不那么精致,却也能吸引着我们。

成家后,我们也会不得不逛菜市。不过,规规整整摆在菜场、超市里的那种菜市反倒不是我们热爱的,我们更喜欢像这《菜市》里画的这样随意堆码着,虽然有点点杂乱,但是却很亲切。而且你一看就知道它们是刚从地里刨出来、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没有喷洒多余的看不见的东西,看着就是新鲜,就让人安心。

《菜市》和《夜市》两本书都设计用风琴折的别致装帧,可以全幅展开,呈现着全景图,二者可以对比着看,看看同样的街景里,在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寻找书中的小细节,带给小朋友新奇的阅读乐趣。

这是一套可以看很久的画卷,人间烟火气,最暖凡人心。

《菜市·夜市》读后感(三):唤醒我的不是鸟鸣 孙莉莉/文

由于求学的原因,我已经在台湾生活了两年多,这两年多来,我除了在朋友圈时不时地晒一下当地的美景美食,似乎并没有认真地写点什么和台湾有关的事情。这次,很荣幸能够借我非常喜欢的台湾画家张哲铭老师的长卷绘本,和大家聊聊我眼中的台湾日常。

2017年夏天,我拿到台湾刚刚出版的《菜市 夜市》,趴在地上(这是我能选择的唯一姿势)一寸一寸地数着人头看完这本书,大概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虽然全书没有文字(除了作者的介绍文字之外),但我还是很多次忍不住笑出了声。画家说,大家可以在画面上找到一个画家的身影,大家可以把他看作他。我想,大家或许也可以在菜市和夜市熙攘的人群里,找到一个身材微胖、满眼好奇的中年妇女,那就是作为观光客的我。就让我这个在台湾生活了两年的“长期观光客”,来说说我对于台湾菜市夜市的体验吧。

《菜市·夜市》内文图

我是一个生长在北京的忙碌的职业女性,对我而言,逛清晨的菜市场是一件非常低效的事(或者说实话,是一件奢侈的事)。虽然我知道超市的菜没有菜市场的新鲜,但我只能选择超市,或者干脆在网上下单;而夜晚如果不加班不开会,我就会把时间放在陪孩子上,所以,夜市的热闹也与我无缘。我想,不光是我,对很多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生活似乎只是徒有其名。而来到台湾,尤其是我读书的台东,一切都被迫慢了下来,因为变慢了,我终于看见了生活。

每周我都会有一两天的清晨,在慢跑后到鲤鱼山山脚下的农夫市场去买蔬菜和水果。用当地人的话讲,这里的菜都小小丑丑的,但这些自己种的菜才好吃。农夫们也会说,我家的菜都是用地下水浇的,很甜啊。对我而言,超市是很快捷的购买方式,我可以不用和任何人讲话,甚至现在在北京,我连付款都不需要和人交流,自己用机器称重,扫码付款,出门的时候扫一下验证码就可以走了,很诚信很快捷,但是也很冷漠。而在台东的农夫市场,我要用一口标准的国语普通话和讲着台语的阿伯阿婆搭腔。一开始我会很羞涩,一脸抱歉地说我不懂你们讲的。于是,阿伯阿婆就会用带着浓重乡音的国语对我说,这种菜多少钱,然后还会很认真地告诉我,这是我们台东才有的菜,叫XXX,你要怎样煮才好吃,配什么一起煮才好,哪个要和姜一起,哪个要用来炖鸡,哪个要用来配鱼……每一样都要和我说明白。还有一次,我看到地上有一篮我们常见的红红的百香果,和一篮不常见的青绿色的百香果,摊主看到我好奇的样子,就用台语和我讲了一大段,看我听不懂,意识到我是外乡人,就说:“这两个是不同的品种。我来教你吃。”于是抽出一把刀,三下两下削去了一颗绿色百香果的大半外皮,对我说:“你要用力吸。”我吸了两口,清冽甘甜,但是下面半截就吸不到了。他连忙又接过我手里的半个果子,用刀把另一边的皮削掉,说:“这种就要这样吃。那种红色的才要从中间割开,用勺子挖着吃。是不是这样吃比较痛快,比较好吃?”说实话,鲁钝的我真的没觉得这两者有什么味道上的区别,但是摊主大伯用锋利的刀子“唰唰唰”削掉果皮的样子实在很帅,而我这么大口大口地吃着汁液淋漓的百香果的样子(之前我都是把百香果的瓤挖进小碗再撒上蜂蜜,用小勺子一口一口地舀来吃)也确实痛快。这种感觉,在超市里是永远也不会有的。

《菜市·夜市》内文图

关于台东鲤鱼山农夫菜市的故事,我还可以讲很多,那些永远念不对的菜的名字、各种菜的神奇功效、煮菜秘籍、独特吃法……就这样在人们的对话中流传着,蔓延着。那味道,甚至盖过了蔬菜水果自身的清香,在清晨的菜市场里飘散开来。

再来说说几乎每一个去台湾的观光客都津津乐道的夜市。人们都说没有逛过台湾的夜市,就不算到过台湾,偏偏,我就是那个不爱逛夜市的极少数人之一。就算不是因为对减肥的执念,我晚上也不能吃甜食、油腻和淀粉类的东西,因为吃了晚上不好消化,会觉得胃不舒服。可台湾的夜市最吸引人的,不就是各种水果绵绵冰、油油的大肠包小肠、蛤蜊煎、牛排、各式卤味、炸鸡排、炸虾排,还有车轮饼、红豆饼……(这么如数家珍一番,谁会相信我不喜欢逛夜市呢?)我不喜欢逛,是因为我要忍受只能看不能吃的痛苦啊。但是,夜市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就像北京的庙会一样,似乎只有对偶尔来一次的观光客,才意味着无限丰富的美食诱惑和有限承受能力的消化系统之间的矛盾,而对于台湾当地人来说,那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我试着放弃吃与不吃的纠结时,夜市向我敞开了另一扇大门。那是一种和高雅、紧张、忙碌相对应的市井、放松、休闲。逛夜市的重点,或者说精神内涵,就是“逛”,是闲散度日、漫无目的、随遇而安的心情。当我放下所有“走马观花”的速度要求,把“马”丢在一边,只想着看看这份老街坊的熟络、几十年老店的精益求精、年轻的手艺继承人对上一辈品质要求的坚守、摊主对客人表现出的热情……夜市在我眼里,就变得分外可爱。

不记得是在哪个城市的夜市,一位经营柴烧红豆汤的摊主,趁着人流还没有那么密集时,和旁边的人聊起她家的红豆汤为什么口感如此绵密,以至于远近闻名,一定有人排长队来买她家的美食。她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口气说起每一道工序都要如何如何,绝对不能有一分钟的偷懒和错误,从选料到配料到火候……我感觉听到了一部广告大片的经典台词,可是她的神情又是如此真诚,那不是广告,那是她的信仰。繁华璀璨的夜市里,那些总是可以排长队的小摊背后,也许都有这样的故事吧。

《菜市·夜市》内文图

我可能逛过台湾每一个城市的最知名的夜市(还敢说自己不喜欢逛夜市?其实我只是不甘心,敢逛不敢吃而已),让我流连的不是夜市美食,而是每一个小摊背后那些为了生活忙碌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从一个忙碌到没时间抱怨生活的人,到一个不得不慢下来,有足够的时间去观看别人的生活的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在台湾的市井生活画卷中找到自己,我更加不知道我是不是在回到北京后,还会继续那种忙碌的状态。但是我相信,我会努力让自己慢下来,好好关照一下自己的生活,认认真真看看北京的菜市场,和那里的人也聊一聊。

《菜市·夜市》内文图

住在台东,我每天都会在六点钟准时醒来,我想,唤醒我的不是窗外的鸟鸣,而是有着浓浓人情味的生活;夜晚陪我入睡的,也不是太平洋的海浪声,而是夜市人潮消退后,留下的对第二天生活的期待。

2018年,张哲铭老师的台湾在地生活长卷绘本《菜市·夜市》要在内地出版了。这让我们有机会认识最日常的台湾,也让我们有机会去观看自己最日常的生活,和那些似乎被我们忘记了的生活。我想,作为一个大人,假如我们可以把这份对生活的好奇和热爱分享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最日常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可能就是亲子共同阅读这本无字书最大的价值了。也许,孩子们比我们更接近真实的生活,会教会我们更多看生活的方式。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从菜市场开始,和我们的孩子一起聊聊他的家乡、邻里、日常吧。

孙莉莉(儿童文学研究者,阅读推广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