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

《傅雷家书》是一本由傅雷著作,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傅雷家书》精选点评:

●敦敦教导

●情真意切

●与以往同类书不同的书,重新编选的,展现了傅聪成长之心理历程。不一样的选篇,不一样的形象。

●读来收获颇丰

●相见恨晚的感觉,读到84页时,去看了傅雷先生的生平事迹,原来因为“”之初,受到巨大迫害,与夫人自杀身亡,愤然离世。 看到此处,自己感性到落泪.....

●很温馨的一本书,看了也有许些收获!

●说是内敛,却又在字里行间铺地滚烫。 原来父母的爱能这样放手和拉紧并存的浓烈。

●单就教育这块,感觉有可取之处也有不妥之处。/书信交流是一种延时满足和幸福。/“而在我这个孤独的环境中更要感到孤独。”,在大背景之下后期的家书令人唏嘘,仿佛看到傅老颤抖坚忍的背影,在书信中努力维系着心里的精神寄托。/遗书里的千百种滋味皆难道尽

●前半部因为儿子刚出国所以大都是说教,后半部开始交流,思想流露。赞叹这当中傅雷的变化和自我批判反省

●南阳出差途中买了此书,由于路途遥远,在未进入江苏之前就看完了本书。书里是一个严格,渊博,有些教条的父亲。对傅雷的子女教育方式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这个父亲交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和对美的赏识现代少有人能企及。

《傅雷家书》读后感(一):傅雷家书引发的思考

也许我不是很懂做父母的感受,毕竟我还是一个孩子,但是在傅雷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的是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无私的关爱。他的爱是体现在很多的细节里,也许是我们不注意的瞬间。 儿子是学音乐的,然后他从音乐的世界里去看儿子的内心,也同时告诉他音乐中含有的人生,让他从音乐中体会那一点一滴。 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一句话:“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只能补赎,不能洗刷。”人生路上会有很多的罪过,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罪过的最终结果都只是被救赎,不能洗去。就像我是个孩子,但是我只明白一件事: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童言无忌,只有口不择言,恶语相向。也许在还没有明白社会的现实的时候,我已经明白了孩子们的世界。只有无限的争斗。当然,傅雷家书中很多的体现是父母的爱,但是我在想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人的父母都能有傅雷的爱子之心,估计就没有这么多的校园暴力了! 父母的爱是很伟大,但是我不愿承担起做父母的心,因为我害怕,害怕我无法给予孩子想要的爱。可能在我这个年龄的人还在想着如何去挥霍人生,但是我的世界已经对未来进行了构思。 有的时候我会想着遗忘过去,但是我不能。就像傅雷家书中的“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

《傅雷家书》读后感(二):人的困境

A面:老实说,作者每次交代的话语太多重复,像第二十页,问题着实太多。当然这作者自知,他说,“或者我的言论你从小听的太熟,耳朵起了老茧,那么希望你从情感出发,体会我的苦心”。话虽如此,小孩听多必生厌烦。(有太多重复的话(问题),就会有太多重复的应答,这需要一种忍耐。) 作者确是严厉与自我的,能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一般男性所难以做到的,就个人而言,太细致也不好。 B面:对艺术和道德的重视。他说自己这样的性格有点极端。但至少赤诚啊。事无巨细,事事关心。对个人、对国家。这份坚持,对自我和孩子的要求、一以贯之的认真执着的态度,令人感动。 书信中的一些生活,时局的流露,能看到一些些那个年代的状况。写信要求傅聪多谈艺术,似乎也只有儿子能和他交流心中的艺术了。 指点傅聪怎么做怎么做,这倒不是一个阶段能全然体会或做到另一个阶段的方式。但吸收是一回,教授是另一回。 作者还是很有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看到了生活的一面:家庭的难,还有责任。 P212) 对任何事情都要提出要求、建议、不免是代替傅聪一起思考。可年轻的心,如何能受制于成熟的道理呢。有时,越是讲理就越是灌输了一种压制。最后,能对自己进行剖析的人,值得钦佩。

《傅雷家书》读后感(三):论傅雷家书的文学价值与音乐价值: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信笺、代序、遗书,一点点读下来眼泪总会不经意间夺眶而出。那是黑暗与无能为力的10年,直到今天也尚未有人正面、客观、冷静的做出论述,每个人都含糊地承认错误、承认历史与教训,然后匆匆走过,怎可知这其间埋下的无数人的血泪与白骨,实在避无可避。

本书是傅雷家书的节选,就文笔而言,傅雷国学渊博、通读百家,对西方文化、古典音乐、绘画的见解也深刻独到。然生不逢时,一代大家也不免受政治牵累(历代文人大都如此),令人心疼。他曾在信中坦言害怕傅聪沾染太多自己旧知识分子的缺点,一代文豪只能将苦闷憋在胸中隐隐消化,让人怅然若失。

家书数量逐年递减,但他早已把家书当做与爱子、乃至自己精神世界的唯一维系,经常督促傅聪多多寄信。从严父的教诲到挚友的对谈,从艺术领悟到做人处事,傅雷爱国敬党、“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在得知傅聪入英国籍后,他甚至五个月不曾去信,纵然爱子心切,但在国家民族面前也小之于大,令人敬服。

书末页,傅雷道“我也常梦见你,你琴上的音乐非常清楚。”字字漫出思念与无奈,令人惋惜动容。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关国学、音乐、教育、为人,本书能读出的内容实在太多,余不一一。

《傅雷家书》读后感(四):父子情

百忙之中看完整本书,一开始以傅聪角度体会父亲的字里行间,随着书信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从傅雷的文字中感受到拳拳的爱,对事业、对艺术、对国家、对儿子的爱,那是赤子之爱。

分隔与思念。这组矛盾越来越强,作为读者,情绪在这对父子之间来回,从父亲的信里体会父亲的情感,推测儿子大概回了些什么内容,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再反过来回到父亲这边,推测他看到这些回信后的情感,每次脑海中的反复模拟,都加剧了这种感受,及至最后,傅雷信上说,看着儿子的来信,仿佛再现了儿子的所见所闻,每次读信,好像也把儿子在外的游历经历了一遍,泪目。我成了看看风景的人的人。

书信成了父子之间唯一纽带。通过文字,畅所欲言的同时,傅雷的内心矛盾跃然纸上,那是寻常父亲都有的矛盾,想每天都对儿子说一句“儿寒乎?欲食乎?”,又怕儿子嫌烦,毕竟这也不是男人之间的交流。但是,没办法,必须“语重心长”,“多写写信啊”。

父与子。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是一对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着的矛盾,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因为这是最深刻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世界上,身体与精神距离最近的两个男人之间的矛盾。想想《卡拉马佐夫兄弟》,想想俄狄浦斯。

光从书信来看,傅雷这对父子,势均力敌,志趣相投,一双傲骨,赤子无猜,纵使分隔万里,依然两心无间,也许这两个人只有分隔万里才能两心无间。两人若长期同处,难免一言不合,互扔蚊香。

我是没可能像傅雷那样给到孩子如此高的平台和起跑线,所以我说,我会尽力做一个丐版傅雷。

《傅雷家书》,怎么就被归入教育类了呢?人谓教子有方不都是傅雷书中所说“盖棺论定”么,读了一些轶事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绝不至于认同傅的教育方式,无论傅同时期人,或是现代人。

但是,有一点,是每个父亲应该做的。

他一直说儿子就是他的一面镜子,而傅聪曾说父亲才是他的一面镜子,其实父子就是互为镜子,不断“对照”。照来照去的目的是什么?

1. 所有我给儿子的东西中,一定要避免父亲给我的我认为是不好的那一部分。

2. 将第1点让儿子明白,如果他认同,则能传递下去。

3. 当我发现了儿子身上祖传的缺点时,或者说,看到那些不好的家族基因逐渐显现时,向其指出。

4. 如果儿子明白第3点并且认同,则能传递下去。

傅雷在晚年的信中对傅聪说,“凌霄(傅聪之子)比你更幸运,因为他有一个慈爱的父亲”。

这应该是每一位父亲都能做到的。

2018.11.11

《傅雷家书》读后感(五):《傅雷家书》一个父亲的殷殷嘱托

有了女儿以后,恨不能将自己所有的都给她,也希望她能享受到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东西,离这个世界的罪恶、阴暗远一些再远一些。这大概是所有父母的意愿,最近读了《傅雷家书》,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收录了傅雷1954至1966年间给儿子傅聪的一封封家书,其中有傅雷作为一个普通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期许和取得成绩的骄傲,也有在艺术尤其是音乐上与儿子的探讨。由此看来,培养一个优秀的音乐家或者培养一个优秀的儿女是多么不容易,很羡慕傅雷与子女之间能开诚布公、毫无障碍的通过书信这种形式进行交流,不知道女儿长大以后,我们能不能进行这样的交流?

节选一些语句放在下面,感受一下一个父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心。

妈妈说你的信好像满纸都是sparkling[光芒四射,耀眼生辉]。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鲜艳,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我和妈妈常说,这是你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好好的。好的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的底子!眼看自己一天天的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的加多,精神领域一天天的加阔,胸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最隽永最迷人的诗歌是什么!孩子,你好福气!(P35)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 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而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做艺术家的妻子比做任何人的妻子都难,你要不预先明白这一点,即使你知道"责人太严,责己太宽",也不容易学会明哲、体贴、容忍。只要能代你解决生活琐事,同时对你的事业感到兴趣就行,对学问的钻研等等暂时不必期望过奢,还得看你们婚后的生活如何。眼前双方先学习相互的尊重、谅解、宽容。(P109)

外面的不如意事固然无法避免,家庭的小风波总还可由自己掌握。客观的困难已经够多了,何必再加上主观的困难呢?当然这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但自己总该竭尽所能的做去。处处克制些,冷静些,多些宽恕,少些苛求,多想自己的缺点,多想别人的长处。生活——尤其是夫妇生活——之男女,在于同弹琴一样,要时时刻刻警惕,才能不出乱子,或少出乱子。总要存着风雨同舟的思想,求一个和睦相处相忍想让的局面,挨过人生这个艰难困苦的关。能同艺术家作伴而日子过得和平顺适的女子古往今来都寥寥无几。(P212)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