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读傅雷家书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一

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读《傅雷家书》的一些感受,非常荣幸。有说得不当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讲的题目是“成就幸福的人生”。

我们生下来就本能地想获得幸福,可以说,获得幸福是我们生活的终极目标。身为父母的我们,幸福的很大一部分来自我们的孩子、来自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如何获得这种幸福,《傅雷家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读《傅雷家书》,一个严肃的、有着独特人格魅力的父亲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傅聪成长最关键的十余年间,傅雷仿佛和儿子一道在国外,看着儿子经历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重要阶段,在艺术、爱情乃

至婚姻生活方面,他无时不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

向傅雷学习,做优秀父母,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父母的角色定位:

父母应该做什么?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然而我们一部分人的认知却可能存在偏差。一些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诠释就是“家庭学习”,而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在一项全国性独生

子女人格发展状况调查中我们曾了解到:一些父母把围绕着学校教育抓孩子的学习,放在了自身职责的首位。比如有52。5%的家长“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的内容”;有34。6%的父母“陪着孩子做功课”;在家庭中父母与孩

子谈话的主题,有高达93。4%是孩子的“学习”;73%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学习成了父母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父母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而不是“做人的向导”。

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个孩子天资聪颖、学习优秀,考上了名牌大学,却因为生活上不会自理而退学;一个研究生因为害怕单独与人交往,只好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孩子成才就这样在家长们的不经意之中成了

泡影。

国家教育部、全国妇联联合颁发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中弘扬的“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主旋律,正是对家长角色的准确定位。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

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道德传统与拳拳的爱国热情。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社会公德心才是父母最应

该做的事。

二、如何担当好父母的角色:

1、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从《傅雷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在文学、绘画、音乐、宗教等诸方面的渊博学识,这与他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是分不开的。所以他才能够与孩子进行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候,我总在想:

当孩子渐渐长大、当他的学识超过我们的时候,我们能与孩子交流一些什么?当他走到人生中关键的几步时,我们能给予他正确的指导,做好他人生的导师吗?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比较多的家长都会对我说这样一句话:老师啊,我没办法啊,不知道怎么教他。当我们不知道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那我们必须要学习,向有经验的父母学、向孩子的老师学、从书本上获

得教育孩子的方法,或像今天我们“以书为友”聚在一块儿分享交流。另外我们千万别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那就是向我们的孩子学习!傅雷在一封信中这样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

儿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分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把感情升华!”像我的儿子,他爱阅读,他的知识面非常广,他与我聊天时很多知识都是我所不知道的

,另外他的环保意识、社会公德心,他的善良、他对事物的一些独特的看法等等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我也为有他这样一个儿子而自豪、骄傲!

2、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

(1)“德是为人之本”!

在全国未成年犯罪调查中我们列出未成年人日常学习生活中涉及的学习功课、健康、体育锻炼、与同学交往、师生关系、业余爱好、思想品德、吃饭和穿衣、花钱、心理状况、闲暇活动等13项内容,考察了父母对孩子是

否关心、关心的程度。结果表明,未成年犯和普通学生的父母对孩子关心方面的最大差异,非常突出地表现在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关心程度不同。普通学生的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关心程度最高,都排在13项内容之首,

而未成年犯父母对这方面的关心程度都在第4位之后,说明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德是为人之本”的道理,“重智轻德”的教育价值观使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现致命的失误。

(2)教会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

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埃什尔曼所言:“他们不会行走,不能自己进食,看不到哪里潜伏着危险,不懂得如何寻找食物和栖身之地,甚至连翻身都不会。婴儿长大后可能成为罪犯,可能成为教师或体育明星,但无论如何,

他们首先要学会怎样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知道如何同别人交往,学会掌握判断哪些行为是社会所要求和允许的。总而言之,他们必须先要学会怎样做人。”

教会孩子学会做人,首先要让孩子明辨是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我们一定要给予孩子明确的标准。

有一个初二的学生,因为躲在学校厕所抽烟,被老师发现,进行教育(因为这个孩子身上还有一些别的问题),老师就邀请他的家长到学校来共同商讨如何让这个孩子改掉一些毛病……家长到学校后,搞笑的一幕出现了:当老师告知家长他的孩子有抽烟的习惯时,家长第一句话是:那不可能,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抽烟。老师指着桌上的一包白沙烟对家长说:刚刚亲眼看到他抽烟了,他口袋里还有一包烟呢。家长的第二句话是:那更不可能了,我的孩子要抽也只会抽芙蓉王。

我不明白这个家长是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孩子听了他父亲的话是怎么想的,但我明白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这个孩子的人生路肯定走得不好,他和他的家长也会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二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有滋味呢!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三

读傅雷家书有感_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1)

刚开始,老妈给我买回来了学校要求看的书,我首先看到的是《傅雷家书》看到题目就想:“家书?是家训,还是傅雷家的人写的信?”带着这种好奇心开始了我的书海旅程…

打开书来,看到的是一封又一封的信,觉得,挺无聊的。便开始发起了牢骚,这老师是神经病啊,干吗让我们看别人写的信,这是隐私诶,老妈就说:“让你看,绝对是对你有好处的啊”“哦”不情愿的我嗯了一声

看了几页,感觉还不错啊,虽说是一些信,可里边诉说的是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与思念“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这些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虽说这里边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关心的话,但让我感到了父母那伟大的爱!这本书里的每一封信都记载了孩子的努力与汗水,父母的思念与关爱!想想,自己也是一个这么幸福的孩子啊,不是么!爸爸妈妈每天叮嘱我这些那些,跑的远了,一天打10几个电话!父母每天对我们的唠叨就是爱啊,那是关心!不然,一个陌生人,又怎么会对你这么关心,这么着急呢?

朋友们,不要在怪妈妈唠叨了,因为,那是妈妈对你的爱啊!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那些故事,一个孩子能有父母的爱,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读傅雷家书有感_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2)

有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爱。因为它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得以幸福,而父母对我们的爱就显的尤为重要。

《傅雷家书》是我比较欣赏的几本书之一,傅雷夫妇对子女的爱使我感到震撼。

傅聪傅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更使我感动。《傅雷家书》应是我们学习和深思的教材。

《傅雷家书》共记载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的傅聪十一通信。对于儿子的发展甚为关心,想方设法的指导着他。因此,关于儿子的音乐专业也是尤为关注。哪一乐曲,哪一乐章,体会,心得。怪不得有人说;这样的教育,不成材都难。

让我们认真的想一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身影:因为我们生病,而彻夜未眠的身影;因为学习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发怒火的人……

对就是他们,这些为了我们而呕心沥血的父母。

傅聪傅敏理解了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成为国内国外知名的钢琴家,一个也成为我国杰出的英语导师。而我们又做了什么?不,我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因为年龄的差异发生的磨擦,而大发脾气。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不顾父母的辛劳,大手大脚花着他们的血汗钱,而不感到愧疚……

不,我们应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个人,如果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长大后又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他会把这种爱延续下去,继续传给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将会处处有爱。

懂你,懂我,那时的我们会生活的更加幸福。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四

这个暑假我读了《傅雷家书》一书,令我收获极大。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教育子女的经典名书,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著。他们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及榜样。

我认为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我现在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回报,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们心灵更加充实。我相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我认为只有在互相鼓励和互相支持下,有着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傅雷说他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我觉得读《傅雷家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内心,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让我们茁壮成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充分体现了作为爸爸对儿子的心意。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读者。正因为这样,感情才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子女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能有几人,因为这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好读书,读好书,《傅雷家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一本充满父子之情的好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五

在八月十六日晚的信中,傅雷对傅聪在行为习惯、举止和谈吐等方面进行了信心的纠正和教导,可见平时傅雷是多么关注傅聪的。其实天下的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一丝不苟,处处关心孩子,为孩子着想。人们说父爱是一座山,不善于去表达,可他巍峨的身躯,永远是你依靠的屏障,在你的心里屹立不倒。

回想起生活中与父亲的点点滴滴,我用心去感受,那坚实的爱,是风雨所不能剥蚀的,是他物所不能替代的,唯有母爱才能与之媲美。想想以前为一点小事而与父亲赌气,他的心里是多么的痛苦,我欠他的,太多,太多,我愿用以后那微不足道的孝心去弥补他心中的伤痛。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六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

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七

看傅雷家书,觉得收获很多。我总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丰富和更加充实的经历。我现在似乎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实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内心空虚。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它起码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和爱人之间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我觉得读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加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需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如果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现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真的觉得人生在世能够得到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其实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却可以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八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朋友,又像儿子们的老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建议与意见。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的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九

傅雷家书是一本教育子女的佳作,同时它也是让作为子女的我们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在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傅雷在他的儿子傅聪和傅敏身上灌注了太多的心血,在他们身上寄托了相当高的期望,这是为人父的职责,也是为人父对儿子的爱。

傅雷的教导与关心对傅聪和傅敏的一生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为他们以后走向未来的路做下了铺垫,也让他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

傅雷寄给儿子们的家书,更像是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他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向未来,这是一场以爱为前提的无上享受。

傅雷家书的文字优美,读来感人至深,且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而在这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是傅雷高尚的灵魂和他们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如父如友”,傅雷在他儿子的成长历程中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傅雷清楚,要让他的孩子们在向未来踏步之前,首先要让他们认清世界的残酷,认清现实,充分了解到自己的能力底线在哪里后,才能更好的迈向世界。

人生就像车站月台,人来人往,你谁也拽不住。傅雷正是清楚他不可能陪在自己的孩子身边一辈子,因此他才在孩子不在自己身边的时候用书信的方式教育孩子,为的就是能让孩子多学一点东西。

父母的心永远是向着孩子的,即使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同。

傅雷家书虽是一封封家信编纂而成的书,但其中傅雷的拳拳爱子之意溢于言表,傅敏和傅聪是幸运的,拥有一个这样品格高尚,灵魂伟大的父亲。

一本好书,是一位好友,更是一位良师,而它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可以教会我们一些道理。

“胜不骄,败不馁”,”心若向阳,无所畏惧”。傅雷在字里行间向我们传达的这些正能量的哲理,足以让我们受益一生。

一本好书,若反复品读,是足够让我们净化,甚至是升华灵魂的。而傅雷家书,恰好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篇十

一个人自出生至青年,学习生活的目的只是为了融入前人早已打造好了的世界中去,运用着前人智慧的百万分之一,如同一台机器,简单而重复的工作着,尽着自己的本分,生存而已。构建历史——人类最伟大的工程,雄壮而宏大,无数的生命耗尽毕生维持着它。是谁在引领、改变着进程?是这些英雄,一等一的人才,这些岁寒逆风中出来的人。

成为一个大众,一生只用掌握足以生存的智慧,感叹着所学无用,实乃所用太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一生理解这句话的,是这些伟大的心灵,独立于一般人,他们在创造着智慧,更甚而创造着美!

所谓学识与智慧,对先生而言,如此宽广而深厚。克里斯朵夫啊,我不小心所窥见的,如此让人惊叹!时间太瘦,指缝太宽,短短人生,看清一粒美丽的石头多不容易,为何先生能看的如此清晰,饱含深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