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宣华录》的读后感大全

《宣华录》的读后感大全

《宣华录》是一本由苏泓月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4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宣华录》精选点评:

●角度很独特。以宫词的形式解读晚唐五代的宫中生活,帝王与后宫之人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以女人的视角还是身份高贵太后在王朝的没落中,依然能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除此之外,《宣华录》还可以当中高中读的课外阅读扩展,书中有关于苏泓月对花蕊夫人宫词的独特见解,有关于朝代知识的查漏补缺,对于提升自我文化素养十分有助。

●书极精美,在各处研究中留下了许多历史中的色彩痕淡。在夜晚读最为舒畅,也许是接近时光流尽而一天结束之时,考证处也多见其珍重之心,每处诗句的解读与展开都极细致,合上书页时共体那飘落在历史之中锦官城之遗诗,只见最后的笔墨。

●装帧纸张都可。内容也还可以。每一卷都有不同的侧重。

●在文學史上幾近隱形的花蕊《宮詞》因其政治、地域、性別、題材的邊緣性而被排斥,在此書中通過文本細讀和文獻爬梳而再現文采風流,學理性與可讀性均可備一觀,學術和通俗之間達到微妙平衡,也可為「前蜀」一國立傳,或稱五代名物研究錄,那年芳華,「薄媚足精神,可惜許,流落在風塵」。謝@woniuzailushang贈書。#依舊讀#042

●爱不释手~

●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聪慧如花蕊夫人,她深知此理——人生不过如此,珍惜现在,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她用她的通透记录了宣华苑中的美好时光,也用她满腹的惊才绝艳惊艳了岁月。

●拿到这本书大概有2个多月了,每晚都放在床边,睡前会细品一会儿。花蕊夫人所作的词每首的画面我能想象出来,她的词并没有故作扭捏或无病呻吟之态。相反处在至尊之位的她将宫人们的刻画得入木三分。“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她很难得的赋予同理心,仿佛她只是这个繁华池苑的一位旁观者。

●对于了解五代十国宫廷趣事来说,确实是一部不错的选择,词曲很华丽,景色很诱人,宫词中的人物也别有一番风味,只是秾艳的辞藻背后,,给人一种非常空洞的感觉,就像是一件富丽堂皇的衣服,非常美,但是再看,会让人有些乏味。

●贺忠博士论文《唐王建《宫词》笺证》,可以对照读。这本宣华录词藻富丽,但遣词造句短促,又时有重复,感觉吊着一口气,来来回回,王衍那句“者边走,那边走,总是寻花柳”都背下来了…

●这本书以前蜀花蕊夫人的宫词为主体,分门别类,每一首写一篇“赏析加名物介绍”的文章,总体来说是很好的一部书。首先,是一本《花蕊夫人宫词注释》,对百首宫词进行文字上的赏析、讲解,并勾连古代笔记里的轶闻,可供触类旁通的诗词;第二,为了更好的还原花蕊夫人的历史语境,重点对相关的古代文物、绘画、文史背景知识做了引述、介绍。这里需要指出,与扬之水的名物新证不同,本书作者对名物主要是介绍、解释功用,而不是考证。第三,与其他此类赏析作品刻意追求戏剧效果,大谈作者的感悟,用词追求华丽不同,本书作者能够收的住,文笔质朴,有一说一,不矫饰夸张,不多做引申,这一点是我最赞赏的。这一个多月,我每个工作日翻上若干首,感觉不错。

《宣华录》读后感(一):谁此时在,谁永远在?

宣华录是通过对花蕊夫人()的诗词解析,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当时宫廷生活画卷。

下面是一些摘录笔记:

花蕊夫人名号,追根溯源指海棠花蕊.始用此名者,并非本书的花蕊夫人,而是前蜀潘炕之妾,赵解愁.

赵解愁的母亲曾梦里吞食海棠花蕊,不久生下通音律,工小词的美人,得花蕊之名.王建多次索要入宫,潘炕宁死不从。 王建由于得不到,硬让当年徐贵妃用花蕊之名,填补内心遗憾。

花蕊不当蜀宫妃,蜀宫妃从此称花蕊。

探花:排宴赏花,少不了探花的人,唐时每年进士在曲江畔的杏花园游宴,专设探花使,由其中的年轻英俊者担任,骑马游园,探寻当季新鲜花朵,折枝赋诗。到了南宋,探花正式纸袋进士科考第三名。帝王不定时备宴游赏,随时,没有准定的时候,探得心花初放,便是赏花宴开时.真随性.

成都,春二月十五是花朝节,于是二月有花市,朝贺百花生日,从青羊宫到浣花溪,美人探香访春,望之灿若烟霞.八月有桂市,十一月有梅市,应时赏花,嘻游以歌酒.

趣事,王宗裕,王建义子,曾建造亭台,栽花竹,园林里只开出一朵牡丹,兴师动众只为这朵牡丹开赏花宴,然而宴未开,牡丹却被一个不懂事的宫伎摘走。王宗裕气的要把她杀了,但是他老婆劝说,此宫伎善琵琶,可在阶前执乐就赏,于是折花人代替牡丹,赏花宴改成赏乐宴。有意思。

《宣华录》读后感(二):尽是一场傀儡

本周的地铁读物,剩了几十页,周末补完,为自己贫瘠干瘪的大脑注入了些许文学细胞。

本书的副书名叫“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感觉对书的内容概括得不是特别准确。从时间角度来看,诗词及评论是上起《诗经》,下至钟惺;从空间角度来看,由于花蕊夫人身份的特殊性,往往又局限于前蜀宫廷。五代十国并没有全部覆盖,而武则天、唐玄宗、陈后主、宋徽宗等其他时代的人物倒屡有提及。

书的结构安排得比较有新意,作者将花蕊夫人的九十八首宫词按宫阙楼台、绣陌交通、良工巧物等分成了十二大类,分别加以解说。花蕊夫人的宫词很有特点,内容上写人状物叙事,但从不抒情,只是作为一个近乎客观的旁观者,把自己眼前所见描述出来。每一篇解析之中,作者往往从一点入手,先介绍相关的文化常识、人物历史等背景知识,然后再将“真实历史借助想象与宫词联结”,产生了许多“虽奇特却似乎合理”的画面。将这些奇特的画面在脑海中连缀起来,一个立体完整的宫廷形象便慢慢地浮现了出来。

作为前蜀后主王衍的母亲,花蕊夫人宫词的关注点自然主要放在了这位少年天子身上。我现在还不太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不敢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妄加评价,只是觉得在宫词中所展现出来的美好,与他们最终的悲剧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印象中作者曾两次提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的评价,作者认为这个评价也同样适用于王衍。书中写道,在前蜀灭亡,王衍等人被押送至洛阳的途中,他的诗词仅有一句流传了下来,那便是“尽是一场傀儡”。

所有宫词中我最喜欢的两句是“傍池居住有渔家,收网摇船到浅沙”,然而也就只有这两句而已。接下来我以为会进一步描写渔家捕鱼之乐呢,谁知道画风一转,倒写出了捕鱼的目的是“预进活鱼供日料”,实在是煞风景。这里的捕鱼也不过是为了在满足宫廷内饮食需要的基础之上来让自己能生活下去罢了,毫无乐趣可言。最后一句“满筐跳跃白银花”,倒是形象地描述出了人生在世渴望自由却不得的那种情景。王衍恐怕并不愿生在帝王家吧,毕竟贵为天子,也不能随心所欲,然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又有谁不是傀儡呢?

《宣华录》读后感(三):宣华录中的历史与现实

在我知道花蕊夫人与宫词之前,我最早有印象的是那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以及那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前一句因为其大气又极富气节,而后一句则因其香艳。我不免在心中揣测,究竟是何人做的此诗,又是何人有着如此天人般的美丽容貌。其时,我并不知道这两句诗都出自一人或都与一人有关,直到一次在无意中看到苏泓月所著的《宣华录》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花蕊夫人! 在历史上,花蕊夫人之名并不见于正史之上。而她得以历经千年而依旧被人所念念不忘的大概是源于她身上那些或是香艳或者凄美的传说故事吧!而对于花蕊夫人究竟生于何朝何代,姓甚名谁,在千年的历史中,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宣华录》中,苏泓月在开篇之前,便首先对花蕊夫人的身世做了一番考证。这番考证或者会是今人对花蕊夫人最全的一次了吧!在传说中,花蕊夫人或为蜀主孟昶之妃或为前蜀皇帝王建之妃。在本书中,作者苏泓月似乎更倾向于后者。观其考证之语,大抵如是。不过不论这花蕊夫人是谁,总归是一个极为聪慧美丽的女子,又极富才情与诗情,其于深宫大院中所做的流传至今的近百首宫词,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不俗的魅力! 在《宣华录》中,苏泓月依着花蕊夫人所留下的宫词的内容,分成十二卷,或宫阙楼台或绣陌交通或宴饮行乐或者宫人日常等方面一首一首的展开细述,为我们最大限度了还原了当年蜀王宫宣华苑的生活原貌,就像是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残砖片瓦,亦是七宝,台痕梦影,可筑楼台,拾缀连缀,得以窥见些许几乎淡漠于历史中的宣华往事吧! 观花蕊夫人所留下的宫词,除去其本身不俗的艺术成就之外,它更大的价值或者就在于它的写实吧!当我们细细品味着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时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便可以再现出当年宣华苑的繁华与热闹景象!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净瓷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这是花蕊夫人对宣华苑实景的极致描写,字里行间,一种安逸浮华的感觉便弥漫开来。西毬场里打毬回,御宴先于苑内开,宣索教坊诸妓乐,傍池催换入船来。这是描写宣华苑内饮宴、玩乐的景象,当我们读到此句的时候,我们竟然有一种被惊诧到的感觉,原来早在千年之前,我们的先人们便拥有了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了,在开宴之前打打球,活动活动身子,听着教坊司的美女们奏乐跳舞,好一副惬意无比的景象啊。 在我看来,花蕊夫人所作的宫词更像是一种现实生活的真实印照,让我们在读着优美的词句的同时,眼前便仿佛闪现出了当年的繁华,又更加衬托出了如今的落寞与无奈。。。

《宣华录》读后感(四):花蕊夫人的深宫日记

随着多部古装剧爆红,网友们开始讨论起古代后宫妃嫔的生活,都说一如宫门深似海,僧多粥少的后宫是个吃人的地方,女人们勾心斗角只为博得皇帝的欢心。可是我们终究不是后宫嫔妃,怎知她的生活究竟如何呢? 《宣华录》是一本花蕊夫人的宫词集,里面详细记录了花蕊夫人眼里的晚唐五代。花蕊夫人的宫词更像是一本古人的日记,在撰写的时候也许并未想到会流芳百世,而今却成为了人们想象晚唐盛景的重要参考。这种没有政治意图,没有刻意修饰过的诗句,才是最真实的历史证物。 据说前蜀开国皇帝并无心立花蕊夫人的儿子王衍为太子,全凭花蕊夫人为儿子绸缪算计才得以成为皇太后。花蕊夫人在深宫之中经历了多少的尔虞我诈显而易见。可是纵观花蕊夫人撰写的98首宫词,字里行间都是蜀宫宣华苑的繁华生活,即便是回忆过往,也只是轻描淡写,一丝闲愁,点到为止,可见皇太后的格局之大。 《宣华录》是一本用心编制的书籍,书的封皮很有质感,书中除了详细解读花蕊夫人的宫词大意外,还补充了很多亭台楼阁的历史背景。书中配图亦是十分考究,每幅图片均来自出土文物,还原更加真是的宫廷生活。 都说红颜薄命,可花蕊夫人词中的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虽然也是经历诸多坎坷,但最后能写出如此洒脱的宫词可见花蕊夫人自是有着过人之处。上苍给了花蕊夫人倾国容貌,也给了她智慧和豁达。 《宣华录》的作者苏泓月在解析花蕊夫人诸多写实写景的宫词时,能够透过这些意象讲解典故,拓宽了《宣华录》的历史背景,一首首宫词将一个个时间串联起来。《宣华录》主讲晚唐五代,又不仅仅只是晚唐。 《宣华录》详细记载了后宫的生活,相较于各种为了博眼球蓄意夸张的宫斗剧,花蕊夫人笔下的生活则显得更加珍贵。宫阙楼台、良工巧物、闲情逸趣、宴饮行乐……诸多宫词无不展示着前蜀生活的奢靡,这样的生活岂不是也很好? 很多现代人同情古代的妃嫔,都认为深宫除了荣宠就是生死,偌大的宫殿里肯定是没有半点欢笑的。但是花蕊夫人却告诉我们,她们也有自己的小确幸,除了皇帝也有自己的五彩生活。 其实古人和我们差不多,都有着各自的烦恼罢了。古代妃嫔中的晋封就像当今人们的升职,妃嫔间的利用就像今天同事间的虚伪,虽然不同的朝代,但是人类归根结底都一样。 花蕊夫人能够在深宫中记录生活的美好,能在历经种种考验后依旧保持心中的洒脱,我们自然也可以。我们总是大喊生活不易,可我们却又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花蕊夫人写宫词而不写宫怨,我们也可以只记录生活的小欣喜,忽略那些令人讨厌的小烦恼。让自己活的快乐些,又有什么不好呢?

《宣华录》读后感(五):后蜀宫中的那段曾经的宫廷生活

儿时读过一本有关于中外名人家教故事的书籍,其中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清朝的同治皇帝幼时听翁同龢讲述宋太祖砸后蜀末代皇帝的七宝器的故事,意在教导小皇帝不要骄奢淫逸。

当时看这个故事的时候虽然还小,但是也感觉到这位后蜀之主未免太作了些,居然用其中珍宝来装饰所用的溺器。也难怪宋太祖赵匡胤会说出“用七宝装饰溺器,该用什么盛饭呢?这样奢靡,不亡何待?”这样的话来。

长大后虽然从历史书上得知后蜀所在的五代十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个时代,可还是因为孟昶的七宝器故事而对那个时代心生好奇。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竟引得一国之主做出如此荒唐奢靡的事情来。

或许我们可以从一部名为《宣华录》的书中看出些端倪。

花蕊夫人徐氏是后蜀主孟昶的妃子,因其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宣华录》则是作者苏泓月考证《花蕊夫人宫词》之各家版本,精心而作出近百篇雅致细腻之文,通过《花蕊夫人宫词》所记述之文字将那个时代中的繁华与盛景,迷醉与绮丽逐字逐句的进行解释讲述,将那段历史时光再现于读者面前,共同去体味后蜀宫中的那段曾经的宫廷生活。

印象中,后蜀在历史上是注定要亡国的,所以在花蕊夫人所留下宫词中应该多多少少的能够感受到一些悲凉颓废的气息。可是事实上却恰恰的相反,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丝毫没有那种悲悯的感觉。或许当时的花蕊夫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皆是繁华与惬意,根本无暇去料想之后的亡国命运与不堪结局。

那是一段怎样的宫廷时光啊!书中所展示的那些后蜀宫廷之中的宫阙楼台、歌台舞榭、良工巧物……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由的大开眼界,感觉自己仿佛是初入大观园的刘姥姥,惊叹这世间竟有如此美景,此番游历可算是长了大见识。

若说上述的“硬件”设施已经让你惊讶不已,那么书中对于那个时代的“软件”娱乐会让你更加为之所感染。宫中的宴饮行乐、四时嘉节、、骑马涉猎、应时饮馔……哪一样不让人觉得无限欢愉。宣华往事此时还不曾化作梦里繁花,她依旧如娇艳的牡丹一般展现着自己最为美好的一面。

通过此书,了解过晚唐五代时期的后蜀宫廷之后,我们或许就能够有些明白为什么后蜀主孟昶会用其中宝物装饰那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器物了。当真是花开之时越繁盛,花落之时就越凄凉。只是联想到之后他与花蕊夫人的最终命运,又不免的为其叹息一声。历史命运无论走向何方其实都怨不得别人,一切皆是自己作的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