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亿万年的孤独经典读后感有感

亿万年的孤独经典读后感有感

《亿万年的孤独》是一本由汪洁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亿万年的孤独》精选点评:

●整本书语序详尽,用词平实,很容易读懂。如果推荐一部书来作为科幻电影题材的辅助读物,我想非《亿孤》莫属。时间倒回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夏帕雷利观测到存在于火星上的暗红色圆斑,开启了人类对地外星系的探索,直至后来德雷克提出了“探寻地外文明”计划,人类在短短的几百年里迅速增大了对宇宙的了解面。中国作为研究天文学的后进国,在2007年8月28日,成立了自己的“中国天眼”建设计划,不能不畏之是每个国人的骄傲。全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从讲史、讲理到对未来的畅想,生动有趣地讲解出天文研究的科学意义及精神,由此看来作者本身也是春华秋实。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还是差强人意的。

●是在喜马拉雅里听了汪老师的科学有故事,才买的这本书,虽然内容都听过了,也是表示一下支持。

●也许你所寻找的,也在寻找你

●对人类探求地外文明的历史、成果以及未来方向的思考进行了浅显易懂的阐述,毫无滞涩感。 戴森球、休谟公理、萨根悖论很有意思。P.S.,个人也是METI的反对者,对于地外文明,可以主动探索但没有必要主动暴露。

●曾经都着迷过UFO外星文明,但是当你用科学的视角去看待地外文明的时候就会陷入费米悖论,人类的出现证明了诞生文明的概率是大于0的,但是为何在宇宙漫长的历史累积下今日的我们又显的如此孤独,难道不应该是我们满宇宙发现曾经存在文明的证据吗?难道真的是因为刘慈欣的“黑暗丛林法则”,至少我个人不是十分认可。我更倾向于人择理论+黑暗丛林法则,也许宇宙诞生过无数次,只不过在当前的宇宙恰好我们在可探知的范围内是孤独的,否则根据“黑暗丛林法则”我们将没有机会讨论这个问题。

●前两部分说史跟讲理非常好地总结了人类探寻外星文明的历史以及解释了费米悖论,对于小白来说是很有启发性的。在广袤的宇宙中,人类既渺小得不值得一提,也伟大得难以复制。 (最后部分的科幻小说很明显致敬了《三体》虽然理论性很强,但是缺少一些文学性跟可看性。果然科普和科幻还是不同的。)

●长久以来我们都在寻找其他星球上的智慧生物。对于这一点,科幻电影电视已经给出了太多的畅想。也许你已经觉得自己很了解了,但是多数人并没有用科学的思维来思考过这个问题。读了这本书,再回头去看科幻小说,有些真的是可笑了。

●在国贸里的书店嫖完的,

●虽然比较学术 但是一点也不枯燥 读起来十分有趣

《亿万年的孤独》读后感(一):人类永不孤独

好巧,昨天刚看了一则新闻,2021年3月31日起,“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开放。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对世界全面开放,体现了我们的科学精神、宇宙精神。在《亿万年的孤独》提到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和“中国天眼”FAST作为地球倾听宇宙的大耳朵,都在孤独地守候着来自地外文明的一声问候。另一个好巧的是上周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次蹭家中伙伴参加的清华终身学习在线课堂,讲的就是地外生命探寻。

书中提到德雷克外星人公式N=R×Fp×Ne×Fl×Fi×Fc×L,其中N代表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R代表恒星形成的速率;Fp代表恒星有行星的可能性;Ne代表位于合适生态范围内的行星的平均数;Fl代表以上行星发展出生命的可能性;Fi代表演化出智慧生命的可能性;Fc代表该智慧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可能性;L代表该智慧文明的预期寿命。地球人作为智慧文明的出现,可以证明宇宙出现智慧文明的概率大于0,在近乎于无限大的样本空间中,一个概率大于0的事件不可能只出现一次。

宇宙的样本真是大到无穷,目前所知道的,仅银河系就有1000-4000亿颗恒星,根据哈勃望远镜的深空场图像推算,宇宙有超过1000亿个星系,甚至有的科学观察研究得出超过20000亿个星系,那么恒星数量就是以亿亿亿来计算了,这个数量还随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增大。随着宇宙不断演进,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恒星消亡和产生,更不用说行星,就算适宜碳基生物生存的类地行星概率小,物种进化概率小,智慧文明出现概率小,但是在近乎无穷的样本中,我不相信人类是宇宙的独一无二,那样是多么孤独。无论在科学上、哲学上、情感上,都是不允许人类孤独存在。太阳、地球、人类对于宇宙来说是平庸的,但是目前地球上从未发现外星智慧生命的痕迹,也没有收到任何来自太空的带有智慧文明特征的无线电信号,也就是费米悖论。

外星智慧生命肯定存在,但从未到访过地球,有的还处于文明发展的初期,有的因为太空的空旷和浩瀚还没有找到或者在来的路上了,有的则是还没来得及探访到地球就已经随着星系消亡。也有黑暗森林的假说,每个文明都是一个带枪的猎人,潜行在宇宙黑暗中,为了让自己生存下来就要消灭暴露了种群,而地球人很有可能就是被大家围观的宇宙动物园动物。

孤独的地球人从来没有停止对地外文明的探寻,不间断观察火星,发射探测器探测太阳系各大行星,寻找系外行星,搜寻戴森球,用射电望远镜来监听宇宙的无线电波,发射带有先驱者镀金版的旅行者号,向星空深处发出的阿雷西博信号,监听到的WOW信号。每一次壮丽的启程,每一次可能的收获,都让人欢呼雀跃。

但是我们如何评估我们的科技水平,是否能抵挡来自更高智慧文明的恶意入侵吗?我们是否需要寻找宇宙中的同伴吗?作为人类,延续自身文明是唯一的最终目的,这个我认同,我也同时相信,高等智慧文明中善意的居多。

《亿万年的孤独》读后感(二):来自星星的你?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有关于外星人的传说也从未停止,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天的好奇也是从未停止,古代也有很多关于天体的传闻和说法,比如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女郎织女隔着银河相会,燕子为他们搭成了桥。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而不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地球是椭圆形的球体。

我们对于太空人的想象更是从来没有过停止,几年前的一部韩剧迷倒了万千少女,我相信大家一定也都看过《来自星星的你》吧,里面的外星人都敏俊教授不仅长的帅气,更拥有青春永驻、时间静止的高超技能,这部作品就是源自作者对于外星人的想象。

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科幻电影《异型》系列,真的是同年阴影,几部《异型》电影的故事相连, 源自于普罗米修斯号进入一个未知星球,并把异型带回战舰开始,人类的贪念最后使得他们自食其果,大部分被异型杀害,里面的地外星球、异型都是人类对于宇宙的想象,人们想要去寻找自己的起源,想要去了解外星的生物,这样的愿望在书中或是影视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刘慈欣的《三体》获奖无数,收到许多人的追捧,由此可见人类对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渴望。

我们国家也在宇宙的探索中做出了许多贡献,并且我们的宇航员也登上了太空,未来我们国家对于宇宙的探索也不会停止。

这本书很适合给对于地外文明有兴趣的人来读,因为它虽然是科普类书籍,但是读者们都能看懂,而且书中对一些重要的内容配上了彩色的插图,这一点真是非常人性化,我平时背事实政治的时候,也背到过fast射电望远镜,它也被称作中国天眼,在以前它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死的知识点,但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在看到它时就会想到它的强大功能以及它在书中的样子。

我觉得唯一书中有些不足的是,这本来是一本科普类的书籍,但是在最后,作者加上了一篇科幻小说却让我觉得有些不舒服,请原谅我这个强迫症,在科普文体中加入别的,这让我感觉有些不适。可能别人看的话不会有这些反应,虽然我不是处女座,但是还是会觉得加入这一节不太合适。

我觉得除了我上面所说的最后那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整本书的结构清晰,首先第一大部分把人类的天文史向我们细细道来,其次讲了我们对于宇宙和外星人的多种思考,最后写了人类预防外星人的诸多猜想,结构完整让人看着舒服。

最后我想说说这本书的封面和纸张,封面设计的非常璀璨,就像是宇宙中的星空一样,既给人美的感受,又让人觉得有些神秘,让人眼前一亮,再说这本书的纸张也是非常的好,里面的配图都是彩色的给人以舒服的感受,可以看出出版社的诚意和用心。

无论未来如何,无论探索宇宙的征途有多么的困难,人类还是会一往无前,在我看来找到宇宙中除了人类以外的生物只是时间的问题,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也可能是几千年,但我从未质疑我们有这种能力,毕竟如果你让几千年前的人看今天人类探索宇宙的成绩,那他们一定会觉得匪夷所思。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宇宙和外星人还是很感兴趣的,《异型》也是我最喜欢的科幻电影,希望我们的科技能飞速发展,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真的能找到“来自星星的你”。

《亿万年的孤独》读后感(三):星河深处有地外文明吗?

首先谈一下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非常好看,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学读物。作为一本科普书,已经做到了科学和趣味并重的要求,甚至激起了我想要继续阅读科幻书的想法。

这本书的名字是《亿万年的孤独:地外文明探寻史话》,从名字上我们大概也能看出,人类曾经进行过对地外文明的努力,然而却并未得到任何回应,我们依旧是茫茫宇宙间一颗孤独的星球,一个孤独的文明,而且已经持续了许多亿年。这本书系统介绍了从古至今人类160多年探寻地外文明所经历的过程,还有关于地外文明的一些理论,最后作者还写了一些对于未来的设想。

宇宙是如此的辽阔,难道只有我们吗?正如卡尔·萨根所说的那样,宇宙中如果只有我们,好像太浪费地方了。在中学时,地理课上学过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这样的分层。在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个恒星,还有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而在银河系中大约包括2000~4000亿颗恒星,太阳就是典型的一颗。而在宇宙中星系的总数超过1400亿个,随着天文望远镜尺寸的不断增大,发现的星系数量将会不断增加。面对如此大的样本总数,是无法断定只有人类这一个文明的。

作者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人类在历史上进行过的寻找地外文明的努力——“SETI”计划和“METI”计划,即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和呼叫地外文明,人们还在先驱者号上放置了记录人类信息的镀金金属板,希望得到外星人的回应。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站出来反对“METI”计划,他们认为在人类文明还没有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时候,就暴露自己位置的行为是愚蠢的,很有可能会招致地外文明的攻击。

我们身在地球,地球就是我们赖以为生的家园。旅行者1号曾经在距离地球64亿千米的地方,拍过一张地球的照片,如果不仔细看,我们都不能辨认出地球到底在哪里。从照片上看,地球就像是悬浮在阳光中的一粒微尘,她是那么地毫不起眼,却是人类的整个世界。我们在那里诞生,繁衍,死亡。小小的星球承载着人类所有的悲欢离合。万物忙着生,忙着死。生命朝生夕死,生生不息,代代繁衍。

我们似乎有一个错觉,人类文明将会永远存在下去。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而人类文明在漫长的地球生命过程中,也仅仅是一瞬间。地球并不是只有人类一个主人,而人类登上历史舞台也只有一二百万年的时间。人类依附地球而活,我们是索取的一方。随着工业文明的来临,人类加快了攫取自然资源的速度,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每年都在增大面积,也许有一天还没有等到太阳熄灭,人类就因为地球资源枯竭而失去家园。如果到那个时候,人类的技术还没有达到能够寻找到另一颗适宜居住的星球的程度,人类也许真的大限将至。

地球的诞生是一个奇迹,它的附近有一个稳定的恒星给它提供光和热量,有适中的质量和稳定的大气层,还有一颗卫星——月球,在地球上形成潮汐力,提供动力资源。在地球上诞生生命也是一个奇迹,而人类的诞生可以说是其中最大的奇迹,它代表着智慧生命的诞生。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个奇迹。所以珍惜生命,珍惜地球。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成功地和地球外的文明联络上,希望那时候我们已经具备保护自我的能力,可以和他们进行友好的交流。

《亿万年的孤独》读后感(四):亿万年的孤独

2018年12月月初,像是突然从梦中惊醒一般,我突然反应过来,2018年快要结束了。可笑的是此刻敲打下这些文字的我还在认为,2017年好似上个月刚刚过去,我离学生时代也仅仅过去一些时日而已……

2018年12月月初,像是突然从梦中惊醒一般,我突然反应过来,2018年快要结束了。可笑的是此刻敲打下这些文字的我还在认为,2017年好似上个月刚刚过去,我离学生时代也仅仅过去一些时日而已……

在每个当下生出感慨,“我还剩下多少时间,在还在年轻的日子里。”被浓浓的鸡汤,被不理智强行收下的“焦虑罐头”弄得终日彷徨。

最近很忙,很忙。每天都像个螺旋桨,不停的转呀转呀,不停歇。要是哪天突然闲下来,还有些不适应。常常会在心里反问自己,我现在在哪里?我在做什么?时间快得就好似梦中场景,只需要一个开头,转头就换了个场景,剧情也可以接下去。

今天是什么日子,也就得亏了那些理性的数字们,还在默默记录。

2018年的此刻,过往时日不再还复,依旧还是个单身狗,孤单、独身。

从个人意义上来说确是如此。

此时的我心里想着,要是有一天所谓的外星人登陆地球,我们会变成什么样?

哇!我猜那一定是两个极端的结果,一是相对和平,二是毁灭,不是地球人,就是所谓的“外星人”。

也许恐龙时代结束的那一天,庞大的恐龙们也没有想到吧~

就连我们自己也想不到,恐龙覆灭的时候,人类在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看过《亿万年的孤独》后,恩,说实话,忘得差不多了。哈哈~

宇宙里的星星很多,但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上来。

银河系只是全宇宙千亿个星系中普普通通的一员。

宇宙诞生到现在已经度过了138亿年,但138亿年到底是多久?

和宇宙的年龄相比,人类所经历过的时间短到只有一瞬。

也许某天早晨你从柔软的床铺上醒来,有外星人一直看着你睡觉都不奇怪。

根据科学的推断,科学家们的主流共识是:外星人存在,但从未来过地球。

然而作者强调,科学是讲证据的,仅仅凭借理论上的推测,永远无法成为科学的论断。因此科学家们自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对外星智慧生命的艰辛探测。

虽然至今还没有得到外星人发送的任何信号,但只要搜寻工作不停止,这件事就随时有可能发生。

在2015年伦敦皇家科学学会寻找外星生命迹象的启动仪式上,霍金就说过:“在无限的茫茫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其它形式的生命。”

霍金离世前留下预言,人类要避免与外星人接触。

霍金认为,在浩瀚的星空中,地球知识沧海一粟,不会成为唯一一个可以孕育生命体的星球。他曾说过,“我们只需要看看自己,就能知道,这些外星生命会如何变得让我们宁愿没碰见过他们。如果外星人拜访人类,我想,结果会变得与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时非常相似,那对美洲土著并不有利。”

“不管最终地外智慧生命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现在该是有人正式投入进来。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弄个明白。”

霍金表示:“人类灭绝是可能发生的,但却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可以带人类冲出太阳系,到达宇宙中更遥远的地方。”

活在当下,我得这样说服自己。

《亿万年的孤独》读后感(五):超时空接触

这半年来,我看了一本古生物学(《生命简史》),看了一本基因组剪辑(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用的就是这项技术),看了一本天体生物学(《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加上这本《亿万年的孤独》,算是把从远古地球生物到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改造,从地外生命探索到外星人防御计划,统统过了一遍。 想着要写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书评,呃,似乎有点想多了。

看过的这四本书均有关生命,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前三本都是翻译引进的国外学术著作,在专业领域拥有无可挑剔的权威度,但从个体的思维方式和国外著作的书写习惯来看,前三本对中国读者的阅读友好度偏低。从亲切感来说,优秀的国内科普著作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亿万年的孤独》的作者汪洁,是国内著名的科普作家,他的畅销作品《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将常人难以理解、科普作者不敢接触的相对论题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一举拿下第八届文津图书奖,成为国内经典的科普著作之一。

在《亿万年的孤独》中,汪洁再次展现了其解读知识点的非凡才华,采用故事、辩论、小说等多种题材形式,将人类地外文明探索这件事讲成了一部动人心魄的科幻小说,读来仿佛有种回到十几岁少年时代的错觉,搜罗着各种有关外星人、UFO、未解之谜的书籍,满足着自己强烈的好奇心。

如果说《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探讨了地外生物存在的机理,那么《亿万年的孤独》中对“地外文明探索”的选题则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这里隐含一个概率上的假设前提:目前我们估计银河系包含的恒星总数介于2000亿到4000亿颗之间,而恒星带有行星并且行星正好在宜居带内的约占百分之一,约3亿颗,目前观测估算宇宙中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总数在1400亿个以上,两者相乘,是一个大到无法想象的数字,在这么大的样本数据中,即使类似地球文明的诞生概率是如此之小,但只要不等于0,对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绝大多数天文学家都深信不疑。

正是基于这样笃定的认识,自160多年前开始,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这里我想选几个非常有意思的探索行为,来聊一聊、八一八。

戴森球,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弗里曼戴森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寻找外星人的理论:如果人类能观察到某一颗恒星的亮度在人类活动的时间尺度内逐渐变暗,或者这颗恒星发射出大量具有某种特征的红外辐射的话,那么就可以被确认为此恒星系有智慧文明的存在。该理论的依据是,行星能源过度开采导致短缺,文明在未掌握星际旅行技术的情况下,转而向恒星获取能源,即发射大量恒星能量采集器,其结果就是恒星亮度在人类活动的时间尺度内逐渐变暗。理论很新颖,但干扰选项太多,意义大于效果。

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和METI(呼叫外星人计划),这两个计划是当前搜寻地外文明的主流,英文缩写一个字母的差异,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天文学界极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也因此分成两派。S派指责M派过于激进,有可能给人类文明造成灭顶之灾;M派则指责S派毫无收获,努力不过是徒劳;之间的孰是孰非,汪洁巧妙地把两大阵营的著名天文学家做为辩手,在书里模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读者也可以在这一小节思考一下,到底是哪一方的科学家说服了你。

“黑暗森林”假说,这是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在《三体》三部曲中提出的非常震撼人心的一个假设,虽然大刘不是原创,但我在看《三体》的时候为此深深着迷,原来星际间的沉默还可能有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解释。汪洁是大刘的头号粉丝,在《亿万年的孤独》中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对大刘的崇敬之情,“黑暗森林”假说是METI(呼叫外星人计划)最大的隐忧,在不清楚地外文明意图的情况下,盲目与地外文明建立联系,是对人类文明极大的不负责任(等等,什么时候我成了S派,开始反对METI的?)。

至于书中花大篇幅讲的“外星人防御计划”,还是更多存在于科幻世界当中,在文明掌握恒星际旅行或时空穿越前,一切无从谈起。还有汪洁致敬大刘的一个中篇小说,我只想说还是大刘的小说写得好啊。

不过瑕不掩瑜,《亿万年的孤独》对160余年人类地外文明搜寻历史的详细梳理,还有非常新颖有趣的讲述方式,都显示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科普著作,倘若能把广大中国青少年从UFO、外星人的科学花边杂志中抽离出来,真正掌握一些靠谱的地外文明探索的知识,那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