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斗京华》读后感摘抄

《北斗京华》读后感摘抄

《北斗京华》是一本由周汝昌 著 / 周伦玲 整理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斗京华》读后感(一):老北京与《红楼梦》

在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中,我最爱的便是《红楼梦》。这部书自小便读,反复的读,爱不释手的读,连带着一些研究红学的书籍以及与之有蛛丝马迹联系的书籍一旦遇见了也忍不住好奇之心要看上一看。

这本《北斗京华》便是因为我对于《红楼梦》的喜爱而与我结缘的。它的作者是著名红学研究家周汝昌先生,书中收录的虽然都是是讲述老北京文物历史的散文,但是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却总是能够找到些与《红楼梦》有关的逸闻趣事。像是曹雪芹故居的重建,《红楼梦》甲戌版本的寻觅,给外国使节讲述《红楼梦的故事》等等种种片段痕迹。这对于我这个伪红学迷来说倒还真的是个大大的惊喜。

周汝昌先生不仅仅是研究红学的大家,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红楼梦》的书迷。似乎无论瞧见什么都能够让他联想到《红楼梦》的研究上去。在书中的“胜记寻痕”这一部分中,第一篇文章记述的便是圆明园。作者在开篇不久就将《红楼梦》中的场景与之联系了起来。原来在当时兴起了一种说法,说是圆明园即是《红楼梦》中记述的大观园。这个说法的提出倒还真的是有些让人吃惊的。坚持这一观点正确的人还拿出了“比附”的方式来证明。即拿圆明园之某一景与《红楼梦》中的某一景寻找出相似的地方。如此寻到若干处后,便认为两者是一致的。不过周汝昌先生是不赞同这一说法的,但也奇怪于此说法由何而来。后来他读了张一民先生的一篇文章便有所顿悟了。这其中还牵扯出诸多的历史人物与典故,经过几百年的辗转流传便有了圆明园是《红楼梦》的“原型”与“素材”的观点。

难怪张爱玲的生平三恨中有一条便是“恨红楼未完”。一部未完结的古典残缺小说闹出出多少文字争论官司,引得无数人一生痴迷于对其的探寻研究。读这本《北斗京华》我们能够根据周汝昌先生记录下来的这些有关于老北京的文字去寻找那些已经渐渐消失的文化痕迹,也能够去发现《红楼梦》与老北京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周汝昌先生对于老北京城的无限眷恋以及对于《红楼梦》的痴迷在这本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北斗京华》读后感(二):字里行间寻草蛇灰线,山水街巷觅往昔旧影

带着红学家的眼光看旧时帝都,风景自然不同。虽不能对书中所写所议作全盘毫无疑问的认同,但也涨了不少知识。

与曹雪芹及红楼梦有关的痕迹自然有趣,与建筑文艺工艺民俗相关的部分读来也十分可亲。书中对恭王府的考据探寻部分让我对这处向来只视为旅游景点的古迹重又有了兴趣,先生提及经景山前街向西过北海公园团城,沿金鳌玉蝀桥(现在的北海大桥)至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查阅古籍,也写得优美又快活。这番景致尽管如今已有变化,东四向西而去的一路,仍然是我心中最爱的一段行程。

可惜的是那些虽然被记叙为文字,但已湮灭在往日尘烟中的碑石雕刻,小小庙宇,令人掩卷叹息。

有人视学问研究为至福,投身其中辛勤拭去明珠之上所覆暗尘;有人视学问为敲门砖,不过是换取地位权势旋即可弃之物而已。学问研究并不只关于学问,就如同这世上的大多数事,从未单纯过。幸有老一辈学人将“读”与“行”都倾尽全力而为之,在字里行间寻草蛇灰线,在山水街巷觅往昔旧影,我们才能一窥文学/历史/人物/城市/社会等多重因素叠加起来的样貌,这不比牵强附会的戏说有意思多了?

《北斗京华》读后感(三):周先生笔下的老北京

看见书的名字是《北斗京华》,就让我想起了一部电视剧《京华烟云》,就是因为都有这个“京华”,所以我翻开书看了一下。结果发现不是故事类的叙述内容,是一本关于北京的简介,涉及了北京的文化、历史、古迹遗址等很多方面。

《北斗京华》这本书的作者是周汝昌先生,我对于周先生的了解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位红学家,而我是非常喜欢《红楼梦》的。看了书才知道,周先生不仅仅是红学家,还是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他生于天津,是燕京大学西语系、中文系研究生院毕业的。真的是博学多才了。

看完了这本书,我有几个不成熟的小看法想说一说。

可能因为我不是北京人,也从没有在北京生活过,北京对于我来说只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大学期间坐火车的一个转车的地方,我连天安门、故宫都没有去过,更别说那些京味十足的小胡同、大宅子老地方了。所以看书的时候我只能感觉到周先生的文笔很好,北京也很美,很有人情味,很有特色。除此之外我看书的时候完全没有代入感,不能融入到作者的文字中,这样的书就都起来有点不够尽兴了。

还有一点就是,书越往后翻,越让我觉得这本书相比较是一本文学作品,更像是一本参考文献,根本不适合平时的基础阅读,应该在研究北京历史的时候当成参考文献来查阅,翻看。书里面有大量的括号来标注意思,解释说明。虽然意思可能是清楚了,但是读者的阅读兴趣也降低了。看到后面,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像是当初写毕业论文在查阅资料一样,就看不下去了。

可能这本《北斗京华》就不是为我这样的人写的吧!我一则不了解北京,二来也不打算去了解北京,读起来就非常枯燥了。

我读着枯燥,不代表这本书不好,可能只是不适合我罢了。

作者周汝昌先生是非常了解北京的,所以他写下了这本书。他笔下的北京是生动有趣的。市井胡同生机勃勃,百姓商贾都自得其乐,人情味儿浓,古道淳朴。

书里介绍了很多北京的文化,北京的古迹遗址,原汁原味的文化,巧夺天工的古迹,都另人心驰神往。

一开始我以为书会像是《京华烟云》一样,会是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老北京的故事,结果发现是一个类似于人物生平传记的参考文献。不过还是感叹于周汝昌先生的文笔和记忆力,那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还记得很清楚,也写的很明白。

《北斗京华》读后感(四):锦绣京华事事新°

——读《北斗京华》

文/蓦烟如雪

我不是第一次看周老的文字,但每每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北斗京华》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比较琐碎,像是记录生活,而后部分,却比较多是《红楼梦》的相关信息,对于红学爱好者而言,后部分会比较喜欢。

北京我也曾去过,但在年岁的阅历上,我没有周老丰富,但周老也不能说全,因为自明清老城墙拆掉以后,市容变化很大,而后随着历史的变迁,从“保护古都风貌”,到周老感叹“我所‘赶上’的老北京,已然是‘尾巴的尾巴’。”于我们而言,更是无法描摹,只能对如今样貌,进行描述。

在“东京——北京”中,我看到了身为北京人的幸福,自金人灭了北宋,他们带来很多外来人口进京,建立了新都城,其实我一直有误导,觉得北京应该是明朝建立,而清朝“入驻”,我记得是明朝朱棣年间搬到北京,不过,可能我最近记性不好。

在“进北京”中,我看到了周老的颠沛流离,从读书时历经的“军阀混乱、土匪猖獗、日寇侵略、水灾困阻……”甚至后面他谈及去外地的几年,都可以看出他的不容易,尤其他经历了批斗和稿件“付之一炬”的结果。

都是让他很狼狈的几年。

不过周老颇有铮铮傲骨,每月被扣钱,当时出版社要还他,他谢而未领,可去无量大人胡同时,看到好多好书时,由于囊中羞涩,他失之交臂,虽然文中没有太多感伤,但是也能在文中看出,他的遗憾。

这也是同为爱书人的癖好。

其实在“学术的浪费”上,看到他的愤慨和惋惜,尤其是“折腾了期年累月,稿无法用,打退——而我的光阴心力,就等于和那书稿一齐‘报废’了。”

在他的笔录中,可以看到许多插科打诨,滥竽充数者,他的努力似乎对上头并不受用。

《北斗京华》里,有周老的时光,周老的拳拳之心。他的每一笔都心系着国家,社会以及对生活的向往。

而文中,对于曹雪芹的细碎他都很认真去挖掘,对于假,他敢言,敢说。而后“给外国使节讲《红楼》”,还有建雪芹旧居纪念馆、雪芹与北京随园……都是围绕着《红楼梦》。

这本书里,都是他心心念念的东西。

细细去读,能感受他的经历,他对北京的了解,甚至他对《红楼》无法割舍的情谊。

他的文字深受古文熏陶,很多诗词可以读读。

可以的。

此篇不是评,就是说说。

《北斗京华》读后感(五):每依北斗望京华,观近代老北京发展

九十四岁的周汝昌老先生虽已离我们远去,可是他的著作却永远留存世间,并继续散发着温润如玉的光华。“紫陌红楼十丈尘,万家烟树瓦销鳞。春愁依约宫墙柳锦绣京华事事新”。生活便如同这首诗一般,虽有许多的坎坷与波折困顿,但精神不灭,灵魂不死,只要满怀希望的活着,总会有烟云消散云开日出之时。

周汝昌老先生将对北京的古建筑,古文化风俗,风貌格局,文化情味的怀念尽诉笔端,消逝的历史实物在周汝昌先生笔下熠熠生辉。“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夔府孤城落日斜》,一种厚重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周汝昌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力在此书中让读者惊叹。每一篇著作之后均有一首古诗,意味隽永,意境悠长。让读者沉源程序其中体味到文学的无穷魅力。

传统与创新,守旧与变革,时代在前进,这些因素不应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正如呱呱幼童要学会走路一般,周汝昌先生的观点在此书诸文中尽现,让读者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周汝昌先生一生可谓颠沛流离,军阀混战,土匪猖獗,日寇侵略,水灾困阻,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周汝昌先生仍保有一颗知识分子求真上进之心,不让人性沉沦在现实的残酷里,战胜心底黑暗的心魔,著书成文,立志以文救国人的灵魂,孜孜不倦地钻研,伏案疾书的身影,写成这样诸多的饱含赤子情怀的好文章。

在周老先生的文字中,无一不昂扬着生命的活力,这以国家、民族、民生为已任的情怀正是当代国人应继续传承并发扬的时代精神与正能量。谁料吉凶难定数,几多甘苦渐知愁。个人的力量纵然微弱事尘埃,但一句话说得很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又能保证野火不能燎原呢?

周汝昌先生著作颇丰,《北斗京华》只是生活随笔感想,但这短小篇幅的随笔感想却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灵。不粉饰太平,敢于说真话,写真言,著真文,周汝昌先生称之为大师确实名副其实。

以丰富的学识立足于巍巍天地间,以赤子之心来睥眤天下事,周汝昌先生的豪情是让读者心心念念不忘的内因。高山仰止,景行行之,数十篇短文将周汝昌先生的生平似珍珠般缀连。读这些文字,读到《北斗京华》,就像是读了一本透彻的北京近现代发展史。

无忘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周汝昌先生在本书中经得起推敲,论述观点也值得读者深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