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原生家庭和解》读后感摘抄

《与原生家庭和解》读后感摘抄

《与原生家庭和解》是一本由[瑞士]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原生家庭和解》精选点评:

●读完发现还是太难和解了。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那个脑子里有黄金的故事。

●做父母的应该看看,所谓的“严爱”,可能只是出于你的“遗憾或者伤痕”的投射和重现。浑然不知,值得深思。

●Alice Miller这么经典的一本关于自恋型人格的书,被出版方改名成《与原生家庭和解》,就是为了蹭“原生家庭”的热点,2008版的《天才儿童的悲剧》才是正确翻译。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最难治疗,或者说“人格”形成之后很难改变。把一切的一切全部归于“原生家庭”的成年人,最终也逃不出病态自恋的陷阱。

●成年后的很多举动是因为幼年期原生家庭的教育和环境导致的。很多时候成年后的思维方式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多说一句,带一个孩子来到世界简单,相处(还没到不是教育)起来真的太难了吧!

●名字有迷惑性 社会现实意义大于实践意义 适合有一定心理学基础的人阅读 但还是 充满人道主义的一本好书

●专业的论文合集,要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才能读得起来。

●感觉是给心理咨询师看的书,主要是讲儿童早期心理创伤及其对成年生活影响,这样看来儿童创伤的模式很多,不尊重不满足承认孩子的欲望都算,看书的意思好像是说所谓的和解就是要接纳承认自己的每一个人格和欲望。为人父母真的是好大的责任,书中强调的也是之前就知道的一个道理:“只有当孩子确实是在一个他觉到自己受到尊重和容忍的气氛中长大的,那么当他面临分离的需要时,就能够舍弃与母亲(或亲密抚养人)共生的感情,完成向个体和自主的过度。”

●一般般…

●书中描述的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对父母一起吃雪糕,然后告诉孩子你还小你不能吃,其实这是对孩子很大的伤害。这不是自己经常做的事吗,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会对孩子是种伤害,让我的内心很震惊,怎样去尊重孩子,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值得父母好好思考下。

●385

《与原生家庭和解》读后感(一):孩子,不是附庸

《与原生家庭和解》阅毕。世界上有一种职业,不要认证不需考试,极具权威感而且无法否定,那就是“父母”。因而很多人认为作为父母的权威,是理所当然……但真是理所当然的吗?

自从当上了父亲这个职业之后,多了更多机会让我回顾自己的过去,面对眼前这个小孩子,只有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体量心中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孩。才能为现在孩子心中种下爱,尊重,独立的种子。

孩子是通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但不是为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附属品与延伸,更不要在他们身上找寻自己人生中缺失的权威感,存在感和控制感。这都是我在书中所学到的,与君共勉。

《与原生家庭和解》读后感(二):心有不悦,尽力化解

每个人小时候,都或多或少的因为父母或者亲人之间有意无意的行为和话语,影响了我们现在的行为以及心理。很多人因为没有安全感,做事不自信,或者因为小时候获得的父母之爱太少,当自己有孩子之后想要改变,确适得其反,孩子溺爱,巨婴。很多思考,我们如果去理解,去解开心里不愉快或者过不去的小疙瘩,有个声音在告诉你,放下过去的这些事情吧,让自己变得更好。 有则加冕,无则改之。自己心里有难过的地方可以帮助你化解,如果有孩子也可以读一下,避免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有不当的做法。 比如,小孩子看到父母吃雪糕,自己也想吃,你如果是父母肯定不让她吃,因为比较凉,对孩子胃不好。可是孩子角度觉得父母抑制了小孩子的正常欲望,应该把一块小雪糕给孩子,或者把雪糕的一半给孩子,把雪糕的支配权给他,让他能够知道,正常的欲望可以满足。 等等~推荐

《与原生家庭和解》读后感(三):内在小孩

五一假期去上了“”原生家庭与内在小孩的工作坊,开始了解这些内容,奇怪地是,老师带着冥想时,初中、小学、儿童、婴儿时期,我都没有什么悲伤的感觉,总是涌现出很美好的画面。

所以,我想问的是:每个人都会在童年不同程度地受过伤害吗?如果现在还没有看到自己的内在小孩,是因为不愿意承认还是因为小孩已经长大了?

我能很明显地找到自己的一些原因:父母过高的期望,给我带来的压力,学习要好,工作要好,赚钱要多,要成为他们的骄傲。

所以,当我问自己:我是谁?我给出的那些外界定义,让我感觉到不安全,很想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定义自己,想知道即使自己丢脸了、失手了、落魄了,仍然有人不嫌弃我,接纳我,尤其是,我要自己能够原谅自己。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

我不确定,自己是哪一个!

《与原生家庭和解》读后感(四):自我疗愈

我觉得还是很有启发,我也努力的回想我的童年,还有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小时候我很会学习,运动也很好,其实我内心是痛苦的,敏感自卑内向都是表面的,我甚至想过sharen,zisha,这么多年,学佛也好,看哲学书籍心理书籍也好,甚至我曾经做过的荒诞事情,我想来其实我都是在自救,努力的救我自己。 把内心藏的最深的需求和似乎忘记但是却藏着记忆最深处的东西挖掘出来,直面痛苦,找到根系,才能真的好起来。 我妈妈不太称职,我这样形容她觉得有内疚,其实她很不称职,只是我一直在美化她,我刻意忘记了她的不称职。可是我没有办法怪她,因为她大概十多岁失去了她爸爸,后来又遇到冷漠的继父,婚姻生活不幸福,她自己又离婚,带着我,异常的辛苦,她本身的经历导致她一定没有办法幸福的成长,但是她很爱我,把我放在比她自己还重要的位置。

我的讨好型性格从妈妈这里来的,被她打时候叫了爸爸,她愈发打的凶了,我从此不敢提。我刻意说她爱听的话,我迟来的叛逆,差不多毁了我自己,可是现在想来这都是宿命,我挣脱了她,用一种异常激烈的方式。

我可以正常的生活的,以后,等我把藏的最深的情感情绪找出来,我会治好我自己的。

《与原生家庭和解》读后感(五):自我疗愈

我觉得还是很有启发,我也努力的回想我的童年,还有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小时候我很会学习,运动也很好,其实我内心是痛苦的,敏感自卑内向都是表面的,我甚至想过sharen,zisha,这么多年,学佛也好,看哲学书籍心理书籍也好,甚至我曾经做过的荒诞事情,我想来其实我都是在自救,努力的救我自己。 把内心藏的最深的需求和似乎忘记但是却藏着记忆最深处的东西挖掘出来,直面痛苦,找到根系,才能真的好起来。 我妈妈不太称职,我这样形容她觉得有内疚,其实她很不称职,只是我一直在美化她,我刻意忘记了她的不称职。可是我没有办法怪她,因为她大概十多岁失去了她爸爸,后来又遇到冷漠的继父,婚姻生活不幸福,她自己又离婚,带着我,异常的辛苦,她本身的经历导致她一定没有办法幸福的成长,但是她很爱我,把我放在比她自己还重要的位置。

我的讨好型性格从妈妈这里来的,被她打时候叫了爸爸,她愈发打的凶了,我从此不敢提。我刻意说她爱听的话,我迟来的叛逆,差不多毁了我自己,可是现在想来这都是宿命,我挣脱了她,用一种异常激烈的方式。

我可以正常的生活的,以后,等我把藏的最深的情感情绪找出来,我会治好我自己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