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玉生烟》读后感精选

《美玉生烟》读后感精选

《美玉生烟》是一本由叶嘉莹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玉生烟》精选点评:

●叶老先生的著作,值得细细品读。心疼她一生经历过那么多坎坷和磨难!

●作为李商隐的金句集锦粉,全书读到最后我陷入了自我怀疑以至于谷歌确认了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和“夕阳无限好”确实也是李商隐的作品。感谢作者的选诗,读过之后李商隐的形象一下子立体了。

●枯燥乏味的不得了,把美感十足的诗说的味同嚼蜡

●千载之下,他的诗篇就像沧海之中留下的一颗颗闪烁着晶莹泪点的珠颗,即泪即珠,即珠即泪;而义山诗中那种深微幽窈的心灵境界只可以相类似的心灵去感触探寻,他是不许人给他作笺注、作解说的。

●之前听过的讲座再看书有点重

●残缺美的极致。

●读诗也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不需要多解释,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以理解诗的意境当然就不同。

●"昨夜西池凉露满,独陪明月看荷花"。叶先生是用生命解诗的。

●用了大概五六个小时读完。一贯的叶嘉莹,能体会她那种因纯粹的文学的美而感发的思古幽情。附录部分有重复,偏重结论西方文学理论讲解李商隐。最后,“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尽在不言。

●叶嘉莹先生讲诗词,深入浅出,耐听。義山的一生啊,倒霉催的,鬱鬱不得志。葉先生的解讀讓我從他詩語的美麗意象中多了不一樣的認識。

《美玉生烟》读后感(一):这是我对叶嘉莹六本讲演集的总结

分别是这本书还有《唐宋词十七讲》(豆瓣评分9.1)、《小词大雅》(豆瓣评分8.1)、《荷花五讲》(豆瓣评分7.9)、《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豆瓣评分8.8)、《人间词话七讲》(豆瓣评分9.0)。

https://mp.weixin.qq.com/s/lRVJLajwmg94M69gIdgp1g

《美玉生烟》读后感(二):古典诗词中的兴发感动

大学选网络公开课选到了大师叶嘉莹的《中华诗词之美》,后来我觉得这是我生命中重要的相遇!

因为叶嘉莹我没有在高中毕业后放弃古诗词,我知道了诗词不仅仅是那种愚蠢的应试分析——什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陶冶情操!

而是诗词中丰富的情感以及兴发感动的生命!

读了叶嘉莹六本讲演集,分别是《美玉生烟》(豆瓣评分8.0)《唐宋词十七讲》(豆瓣评分9.1)、《小词大雅》(豆瓣评分8.1)、《荷花五讲》(豆瓣评分7.9)、《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豆瓣评分8.8)、《人间词话七讲》(豆瓣评分9.0)。

具体的总结和介绍写在这篇文章里了!

https://mp.weixin.qq.com/s/lRVJLajwmg94M69gIdgp1g

《美玉生烟》读后感(三):像在听奶奶坐在树下讲诗说往事

自高三已经两年,很久不读古诗词。上一次产生读诗的冲动还是在甘肃,因故无法登上玉门关,只得在城下窥窃而还,那时是无限怅然,就搜了不少边塞诗来读。 现在是2022年3月,春生萌动,然生活为琐事所累。不想硬啃下去哲学史、易经一类大部头,就生出读诗的念头来。 李白苏轼的诗很多太熟悉,把玩不出新的意思,杜甫的诗太沉重太工整,肃然起敬足以,赏玩品味不够。之前知道李健推荐的书单里有李商隐的诗,又想起高三没看得那本忘了名字的李商隐诗集讲解,想弥补起来昔日遗憾,就随手搜到这本书。 这是叶先生九十几岁写得书,高中读叶先生是为了能看懂高考语文古诗大题,现在读叶先生发觉出她更多可爱之处来:这本书没那么工整的书面言辞,讲一首诗,就要絮絮叨叨得讲起自己许多往事,感觉就像一个九十几岁的老奶奶,在傍晚的树荫下同孙儿聊天讲诗,奶奶怅怅然想起自己许多青春往事来,孙儿就游离在外地听,奶奶讲起李商隐的诗句,再把神思牵扯回现实里。 就是这样的感觉,温馨,和煦,熟悉。诗解得也好,自然而然,且不拘泥于句读,是从生活里解来的,看完就明白。

《美玉生烟》读后感(四):随想书中的李义山

叶先生笔下的李义山,在我感觉是个心思弯弯绕绕,内向的男子。

他经历时代的起起落落,事业不顺,生活不顺。恩公去世后,还被恩公儿子闭门不见。在他的时代,他似乎是平平淡淡,不快乐地度过了一生。

他容易感伤,诗词也总很悲伤。他写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这句话太悲伤了,就像在说,太阳无端要升起。正如他写的 "春烟自碧秋霜白",四季轮转,谁会理解我的心思。

他十七岁时,写自己不被欣赏的委屈,描绘了个女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坐在秋千上,对着春风哭泣,为什么还没有遇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可能从小时候开始,他就是容易感伤的。

他心思细腻如女子,却不风流,妻子过世后不娶。他怀念亡妻,写道:

"三年已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 ——《樊南乙集序》"

还写道: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李商隐《房中曲》"

他的容易感伤,并非矫情,与他与生俱来的悲悯之心是息息相关的。他看到苍生之苦,呼唤救赎,如“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

他讽刺修道救不了苍生,藏在各式各样的典故里,他写道:“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但他少年时期,也是学过道的。

他的梦想,似乎随着现实逐渐破碎。

曾经他也中二,想立下功业,再归隐躺平,"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入了仕途,他的工作是写官样文章,并不快乐。后写锦瑟,是他过世前几年,可见他回首一生时,并不圆满快乐。

从叶先生的书里,他是温暖温柔的,正如叶先生的书名,美玉生烟,他的诗如此,他的人亦如此。

你说,春烟自碧秋霜白。我要说,莫对春风泣,无人不怜君。

《美玉生烟》读后感(五):仿佛更懂义山的诗,对生活也多了些底气和勇敢

读完叶嘉莹谈李商隐的那本《美玉生烟》,感觉自己空荡荡的内心被填满了一些,是那种真实的充盈感,不同于置身喧嚣的人群而短暂地膨胀,是一种阅读的体验过后也能真正沉淀下来一些东西的感觉。

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喜欢李商隐的诗歌,在一个假期小组活动中定了要研读李商隐的课题,为此我还买过一本李商隐全集,结果当然是曲高和寡响应者寥寥。我拉人的时候最后说了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最后一个人读了很多诗,想来也很有意思。

那时候的喜欢更多的是一种朦胧的喜欢,各种形象的堆砌,营造出的忧伤寂静却又唯美至极的意境,大概就是“雨中寥落月中愁、沧海月明珠有泪”那般吧。我了解过他的生平,知道他年少丧父,三年及第又很快陷入牛李党争,一生郁郁不得志辗转各地幕府,明知爱妻病着,也只能远行,见不到最后一面。他一生少有明媚的阳光,风霜雨雪压的他遍体鳞伤,心也晦暗着。“但惜流年暗烛房”,哀叹世人,也哀叹自己。宿命般的坎坷锤炼着他的词句,多少笔椎心泣血,多少笔无可奈何。

叶老书中说,阅读分为三层,美感的感知性阅读,反思的说明性阅读,历史性阅读。第一层我当年入戏最深,二三层也有些浅浅地感知。读完这本书,仿佛真正体会到了些什么。叶老讲义山的诗,完全是从诗歌本身出发,会清楚地讲解每一个典故,每一个词每一个字使用的精妙之处,她不会去猜,也不会去强行灌输给你什么结论,她只会把自己感动兴发告诉你,并且希望你也有自己的感动兴发,你也能为这美丽的诗歌所触动,有所遐想,有所感叹,这大概是打开李商隐的诗歌最好的方式把。“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出自己的“郑笺”。

叶老早年也曾遭难,饱尝时代的颠沛流离,大概这也是她对义山的诗产生共鸣的原因吧,她梦中得句,会用义山的诗歌来凑成整诗。李诗格调向来悲哀彻骨,一层一层剥尽最后的希望,抑或急转直下打破所有美好的幻想,他赞美韩凭妻“万古贞魂”,却又怀疑化作蝴蝶的韩凭是否与之同飞,“一寸相思一寸灰”。他向往月宫,却直说“桂花吹断月中香”,明言月宫已难企及,那桂树的香气亦不可闻,斩断最后一丝牵绊。、可叶嘉莹没有陪他一同悲怆下去,她走出来了,她也曾有过“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的迷惘和惆怅,可是几十年过去,历经风雨,她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坚守,她给义山的诗加上了最后一句,“独陪明月看荷花”表明自己的心志。哪怕没有人在等她,她也要完成自己讲诗、传承诗歌的使命,这就是她已然开阔的境界。

至今,我已然倾心与李诗幽深怅然的绝美诗句,仅是“歌唇一世衔雨看”一句,脑海中便能生出无数古风古色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我对义山、对诗歌、对自己的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已经不止于此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