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100字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100字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是一本由王国维 / (加) 叶嘉莹 讲评著作,万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一):多谢点评

如果不是叶嘉莹讲评本,因为看不懂文言文,还真不知道好在哪里,只知道意境很妹。

首先提出了境界这个观赏角度。得先有自己的感受,然后在作品中做鲜明真切的表现,最后使读者也可同样的鲜明真切之感受,如此才是有境界的作品。

如何让读者体验到作者的感受,又涉及到隔与不隔的概念。读者一看就能体验到作者的感受,叫做不隔。

如何做到不隔呢?又提出的*秀这个概念。 句秀指词句藻饰之美,骨秀是指情义本质之美,神秀是指精神之生动飞扬,足以超越现实而涵盖一切的一种美。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二):跟着叶嘉莹教授,一起品味人生三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出生于海宁。

是的,是金庸先生的老乡。浙江海宁,是一个盛产文人的地方。

跑远了,我们还是说大师。

提起王国维,脑海中总是不由浮现出三境界,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很赞同。

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叶嘉莹教授,用她自己的理解,来为我们进行解说。

第一重境界,是我们在经历了幼稚以后对更宽广的未来的追求和期许。可能会茫然无绪,却无须悲哀与困惑。

第二重境界呢,是为着目标奋斗的执着。尽管困勉艰苦,可依然执着无悔。

第三重境界,是理想实现后的满足与喜悦。是坚持到底的回报带来的快乐。

学问三境界,其实也是我们人生的三境界。为着高远的理想,坚定无悔地付出,待实现时,欢喜不已。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三):读人间词话,我收获了什么

第一次听到《人间词话》这本书,还是在高中的时候,物理老师推荐的,他说他读过蕞好的一本书就是《人间词话》,推荐我们所有人去读。大学期间读过一次,真是读不懂啊,当时就觉得老师是不是骗我。

直到遇见了这版叶嘉莹讲评本,才发现这本书确实值得每个人去读,当年读的原版,没有解释,很多语言也不能理解,读起来晦涩难懂。而这一本通过叶嘉莹先生的讲评,更容易理解,也明白了王国维先生的境界之高。

读完这本书让我收获颇丰

1. 学到狠多优美的句子,补充词汇量

平时写稿,经常写着写着就没词了,总觉得这么好的东西,我却没有美妙的语言去形容它,词穷真的太难~读《人间词话》真是惊喜,有超多唯美的句子可以学习。

2.写文要融入自己真挚的情感

王国维评白石词“格调高,惜不于意境上用力,不能称为第一流作者”,可见,写文章、笔记也应如此,没有真切的情挚,终归是不能打动人心,于我而言这一点一定要时刻谨记,写文不能只写表面,要深究,要思考,才会有所表现。

3.要坚持不悔,耐住寂寞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个有高追求的人,第一阶段必是寂寞的,第二阶段则是要有为理想而殉身不悔的精神,第三阶段则是不能急功近利。在读书这件事上,生活中并没有人与我同行,但即使再寂寞,也要去坚持。

4.感悟王国维先生的人生哲学,升华自己的灵魂

从叶嘉莹品读王国维词中了解了王国维先生的人生哲学,如“柳絮只能受风的摆布,浮萍只能受水的摆布,人生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又有多少?”触动心灵的句子,任谁不会去思考呢!

再如,谈到痛苦,一个是毫无价值的消耗自己的生命,糊里糊涂的混下去,却没有意识到是在浪费生命;另一个是清醒的意识到岁月的蹉跎,却无力改变现状。你目前是哪一种呢?又想存在于哪一种?是不是想用尽全力去改变呢?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四):《人家词话》词摘录

很喜欢下面摘录的词句: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欧阳修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颖亭留别》 元好问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玉楼春·春景》宋祁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彬江幸自绕彬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 秦观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 秦观

“白发戴花君莫笑”——《浣溪沙》 欧阳修

“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上杯行》 冯延巳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点绛唇》 林逋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少年游》 欧阳修

“负你残春泪几行”——《南乡子》冯延巳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二十首(其二十)》 陶渊明

“百草千花寒食路,宝马香车系在谁家树”——《蝶恋花》 冯延巳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欧阳修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鸡鸣》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楚辞·九章·涉江》 屈原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王绩

“看楚女,纤腰一把”,“唯只见,旧情衰谢”——《解花语·上元》 周邦彦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水龙吟》 秦观

“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水龙吟》 秦观

《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读后感(五):试上高峰窥皓月 偶开天眼觑红尘

标题二句摘自王国维所填词《浣溪沙》,深感意境高远,气势雄浑。早知王国维以《人间词话》名世,在第一次读到他所填之词时便觉震撼。

这首词我是在《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一书中读到的,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叶嘉莹对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点评。难能可贵的是,编者很用心,在书中增补了《人间词话》王国维未公开发表的部分,还有他本人所填的词以及他的生平年谱。书中还列举了《人间词话》提到的诗词和相关作者的生平简介。一书窥全貌,可以加深读者对《人间词话》的理解。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曾和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列为“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

叶嘉莹是中国当下著名的文学家,南开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的教授,现年也已九十七岁高龄。

名师评大家,自是有精彩异常的内容,我感悟最深的便在此句:

“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评诗、评世、评人。

王国维在好几处都表达了相近的意思,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西方文明的巅峰在于戏剧,而中华文明的巅峰在于诗词。王国维生在民国那个东西方文明大交融,社会大变局的时代,他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底,也同时对新兴的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哲学有研究,眼界和格局自然不同于传统的诗词评论家。

“在神不在貌”一语即把诗词好坏的根源说透。中国传统哲学讲求意象,所以文言文中每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下都可能有不同的涵义,“神”为本,“貌”为末,有了“神”之后,“貌”的价值才能发挥的好。

我们国人从小就学诗词,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吟诵一些经典的句子。大多数人可能终其一生也不对诗词为什么好,为什么能流传几百几千年做研究,但从流传的广度和时间的维度也能对诗词的好坏加以判别。若以像我这样一个门外汉的视角来看,这些被普通大众喜爱、传颂的诗词,自是因为大家在吟诵时感觉良好。

那为什么感觉良好呢?其根源正是在于“神”或“境界”上。

王国维对于中国历代诗词曲赋的作者和作品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上自屈原,下自龚自珍,寥寥数语,即可使读者知其作品的“神”与“境界”,而背后甚至能看到这些人的生平和时代。《人间词话》虽为一家之言,但诞生在那样一个时代,可称得上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集成总结了。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或是早已看透了生死,王国维在五十一岁的年龄便自绝于世,自沉于“昆明湖”。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世变”是何?“辱”于何?众说纷纭,一代大师以这种方式告别,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叶嘉莹说“每读其遗作,未尝不深慨天才之与痛苦相始终”。“而使我国近代学术界蒙受一绝大之损失,此予撰斯文既竟,所以不得不为之极悲而深惜者也”。

如果仅是“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那么作者是达观的,只可惜后面又紧跟了一句“可怜身是眼中人”。是看破了,还是没有看破,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但他留给世人的财富也可说是无尽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