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读后感1000字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读后感1000字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是一本由池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读后感(一):活着是所有人的主题

作者非常写实地描绘了生活在武汉这座城市的一些人事物,因为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所以读来没有隔离感,可以很自然地融入人物感情。

全书最可爱的人应该是第一个故事(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猫子了,实在但不老实,机灵但不油腻。可以想象后面他跟燕华两人结婚生子,柴米油盐,岁月静好。

最智慧的人是第五个故事(她的城)里的蜜姐的婆婆,中丈夫跳楼自杀,她顺其自然,没有发疯发狂,没有哭天抢地,没有自暴自弃,孤儿寡母不觉凄惶单薄,一个人把儿子养的豪爽潇洒。儿子把房子送给朋友结婚一送就没再归还,她没一个字怨天尤人。儿媳有七年的外遇她可以当个没事人。无论什么样的事她都可以平静面对,内心强大到让你觉得她没有过不去的坎。

最不能理解的是第三个故事(汉口永远的浪漫)里的徐华,说着天太热直接捅出一刀,光天化日这么随意地杀人,让人心寒。而生活照旧。

沉重的人就多了,背负家族和一堆员工生活的陆武桥,同样背负家庭生活的来双扬……

作者似乎很喜欢很擅长写女人,十八般武艺的女人,无所不能的女人。你看吉庆街的传奇来双扬,用尽智慧与生活斗争;你看汉正街上的擦鞋店老板蜜姐,用尽智慧坚守一方水土。

你说大家都是为了什么呢?其实也没别的,就是为了活着而已,更有尊严地活着。可是什么是尊严呢?怎样活就叫有尊严呢?也许过自己想过的一生就是有尊严吧。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读后感(二):这就是生活罢

百度里有讲汉口以前并不叫汉口,叫江夏。只因为江夏是汉水流入长江的出口处,当时在商人中间流传“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开始把江夏叫汉口,汉口就是汉水的出口,久而久之,这种叫法渐渐成了习惯。相比文艺的江夏,汉口这个名字无疑多了人间烟火气息,更接地气,就好比池莉老师笔下的汉口生活。

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收录了五部故事背景发生在汉口的中短篇小说,以平民视角再现汉口的市井生活,其中《她的城》更是为未删节的原本,也是全书中最吸引我的一个篇目。蜜姐、逢春还有通过蜜姐之口清晰丰满起来的婆婆,三个平凡的女人,你我身边可能都存在。但,她们的故事就是有一种魔力,明明就是普通生活的一隅缩影,就是比轰轰烈烈刺激无比的大片还要让人着迷。因为,故事中有生命力的存在,她们的时间不是静止的,一点点向前推进,一点点改变。婆婆失去了儿子,却用自己的包容与关怀感动支撑着蜜姐;蜜姐失去了丈夫,却用风风火火的事业与对爱情的追寻让生活始终不乏精彩;逢春,她的丈夫不喜欢女人,喜欢男人,她没有失魂落魄以泪洗面,而是勇敢地破壳,迎接自己的第二春。就像蜜姐的那句“敞~的”,生活尽管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苦中作乐不放弃自个儿的身影才是最有魅力的。透过这个故事,我也发现了池莉老师的笔下魔法,那就是每个人物的真实,或有泼辣或有隐忍,都是活生生的鲜明。

“是一个鬼魅,是一个感觉,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漂泊码头;是一个大自由,是一个大解放,是一个大杂烩,一个大混乱,一个可以睁着眼睛做梦的长夜,一个大家心照不宣表演的生活秀”,我们读者此刻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日复一日的每一天,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到,也不知道眼前温水一般的生活在某一天会不会突然冷却抑或再次沸腾,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生活秀中尽情表演与享受,这是我们的舞台,怎么描绘,不用管别人的眼光,精彩是活给自己的。池莉老师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照到自己。

因为一本书爱上一座城,有机会的话好想去汉口走走看看~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读后感(三):冷暖自知是对生活最深刻的领悟

池莉老师的作品可能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小说性质的书了,那时候的我,没有选择书的权利,所有的书都来自父母读过的书,我可以从中挑选。池莉老师的作品就在这样的书柜里,被我发现。记得那本书是一本合集,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如果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本书,并命名为某某作品集,这个人一定特别牛。至今还记得池莉老师的笔法是温柔的,是感性,是细腻的。那些书中的生活实则离我很遥远,但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我又觉得好像离我很近,我就这样感受着一种完全不同于我现在生活的生活,一边感叹着,一边比较着,慢慢成长着。 本书的书名《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是非常具有观众缘的,这样一个名字,虽然没有了当时某某作品集的霸气,却有着池莉老师独特的感受。看着书名,不禁想到那个成语,冷暖自知。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走过的路。冷暖也是这样一个意思。这些经历过的事情,总在不经意间,变成你自己,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当然,最后的活着就好的意义就不一样了。人总有一个阶段开始变了,开始惜命,开始在意生活质量,开始关心蔬菜水果。不得不说,这样一种生活不一定就是一种不好的生活,而要看你本人怎么想,如果你有着一派传统思想,你可能的想法和你父母差不多,原生家庭的力量太大了;如果你有着新颖的思想,那么你可能有着自己关于世界的想法,可能不同于大多数人。 其实,每位作者的背后都有着关于一个城市的记忆,可能是故乡,可能是异乡。我们出生在哪个城市无法选择,但是后天的选择权一直都在你的手上。郭敬明的城市记忆是上海,沈从文的城市记忆是湖南的小镇,巴金先生的城市记忆是北京等等。我们后来生活的城市可能对我们的影响更加大,我们前十八年在故乡读书,但是可能后四十年五十年在另一个城市过生活,在垂暮之年,真的不好说哪个城市对你的影响更加深一点。作者的城市记忆是武汉,一个离我很近的城市。 尤记得,长江大桥上的我们走了一遍又一遍的路,在高出看着买不起票的黄鹤楼,看着龟山公园。作者的文章大多数是在汉口,一个武汉的老城区,记得那个轮渡,满载着行人与车辆,依然不急的慢慢行驶着。 书中关于这些人物的故事一定会落幕,但在生活中,你一直是自己的主角,你的生活永远不会落幕。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读后感(四):立高楼,观长江,品人生

在小说界,当代的作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池莉,不仅拥有生动的笔法,而且具有深刻的体会。和一些网络作家相比,她的文字显得更加有地气、能放下架子与读者平心静气地交流,而且是内心深处的互动,她愿意将自己知道的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让你不好意思地一直读下去、听进去,然后在你我共同的经历中寻求共鸣。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书名中出现了三个好,恰到好处说明了境由心转的高明之处,不同于一般的心由境转,前者更能做情感的主人,你不可能是芸芸众生的唯一奇葩,但是你的目标不能是泯然众人也,你要有自己的特点,而中国字“好”,从最初的构字法就是有女有子,也就是有阴有阳的平衡与跃迁,不搞对立只搞统一,因此冷与热、高与低、长与短只不过是事物的不同表现,而不是真实生活所引发交感神经的混乱与不安。 讲好故事的人,才是真正会生活的人。一方面你要讲好故事就要深入到生活中,在与人打交道中调动你的感觉,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可能是新鲜,也可能是陈腐,对于新鲜的你可以化作文字如清泉般崩发,对于陈腐的你可以用心去鞭挞去咒骂;另一方面讲故事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需要与人交流,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只会照本宣科地,或者麻木不仁,是无法让对方识别你的存在,你必须有特点,这个特点需要动态的语言去表达。 既然是收录,那么《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一定是作者的读意之作,当然在得意之前或之后,作者都要经受着心情的起伏,正如冷与热总是相对的,结伴而来的,而不仅仅是让作者被动地感知。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固然能让你认知,但这种认知就如大气中的灰尘,无根可植,所以我们借着小说的外套,将原本简单的文字写成一段段乐章,在天地之际弹奏出动听的乐章,一定是妙不可言的乐事之一。 写实,是最难的,但是池莉却能驾轻就熟,那是因为她已经将自己融入到汉口的每一寸土地中,像一颗向日葵在土壤中汲取养分,感受阳光与雨露,当然故事总有落幕的那一天,生活还要继续,池莉无意于让读者过于牵挂故事里的悲欢离合,只是告诉生活对于每个读者而说都是不同的颜色,殊样的味道,你能够坚定地认知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你永远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读后感(五):小人物的生活秀

读《池莉文集》还是在大学期间。那时候真是读了很多的好书。我们学校分为东区,中区和西区。本来我们东区师范学院的图书馆是最好的,但和工学院合并后,很多好书都挪到中区了,所以那时候经常去中区的大图书馆。读过池莉老师的书籍之后,我对武汉这个城市心生好感,觉得武汉虽然闷热,但是很有人情味,而且美食众多,是个适合居住的比较惬意城市。夏日的傍晚,可以当街睡眠,这是我最羡慕的。我曾经把床搬到自己的院子里,就为了体验一下武汉人那种感觉。可惜我们这里气候凉爽,没有那种闷热的感觉。遗憾的是十几年过去了,还一直没有机会去武汉。

池莉老师笔下的武汉、汉口,都是活生生的。记得故事中忙忙碌碌的小人物,生活的艰辛没有击垮他们了。为了生活不辞劳苦,忙于疲命。虽然大多都是婚姻失败,但一样活得精彩。如今看到池莉老师的再版新书《冷也好热也很活着就好》就毫不犹豫的来读,想看看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对武汉、对汉口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又会有哪些重新的认识。当年池莉笔下的那些小人物,与如今经历了生活风雨洗礼之后的我,会不会更有共鸣。池莉老师笔下的女人都是泼辣前卫的,敢爱敢恨,从不拖泥带水,却经常不能有个安稳的归宿。她们挣扎、争取、放弃。但生活还得继续,日子还得过,爱情还得连番上演。小市民的日子就是这样的无奈,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

仔细读来发现我除了记得书中提过的美食和武汉人傍晚当街吃饭睡觉的场景之外,对于一些故事情节早已忘记。如今读起来仿佛在读一本新书。那篇《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里面人物豪爽,大概属于武汉骂吧,底层小市民的喜怒哀乐。一个爆了体温计,足足成为一条街的奇闻趣谈,可见人们有多么惬意,没有疲于奔命,而且满腔热情的享受着这闷热的生活。咒骂着鬼天气,却如数家珍的数着武汉的美食,作为武汉人的自豪感跃然纸上。里面有一些戏谑笑骂,油嘴滑舌却不招人厌,女孩子也私下里武汉骂挂在嘴上。《你以为你是谁》有些心酸的故事。作为一家的顶梁柱,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在那个年代,纵使再有钱,也无法提高自己的层次,不能让宜欣为他而停留。这个故事人物刻画的很到位,语言生动形象,可见作者下了很多功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