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池莉:和女儿一起长大》读后感摘抄

《池莉:和女儿一起长大》读后感摘抄

《池莉:和女儿一起长大》是一本由池莉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5,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池莉:和女儿一起长大》读后感(一):没必要写成一本书圈钱

这本书没什么思考,总结就是“我女儿真棒”。母爱溢于言表,能够理解,但是真的有必要写成一本书吗?浪费读书人的钱和时间。说实话,看到后面我都有点反胃,但是没办法,谁让自己有强迫症呢,草草读完。但是说真的,如果每个LSE毕业的学生父母都出一本书,得浪费多少纸。第一次读这个作家的作品,真的以后不要再轻易出书,乱圈钱了。不过也吐槽下西西弗书店,这本书能放在突出展示位,就因为定价将尽50块?

《池莉:和女儿一起长大》读后感(二):爱本身就是教育

和女儿一起成长 这本书是我拜托孩子爸爸在图书馆里给我借的,看完以后还是要还回去的,起初只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和女儿一起长大)吸引了我,我也不认识池莉这个作者,也没有关注什么出版社,甚至没有看到任何读书博主的攻略介绍,只是在图书馆书架上随便翻到的,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把整书看完了,因为整本书里作者都是采用简朴流畅的文字写作的,并且是从一个妈妈的视角写给女儿的,所以很多地方我会感同身受,看起书来也并不费力,整书记录了作者从十月怀胎到女儿上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研究生~一路的成长历程,母女情深,每每提及女儿的时候的那种骄傲,让人隔着纸墨都能感受的到,也是我正在学习的,因为孩子爸爸总说我明明是在关心孩子,却忍不住絮叨,让孩子感受不到爱。女儿的独立和懂事让人有点心酸,毕竟我还是个中国妈妈,总会觉得孩子有种超出她年龄的成熟,当然这些也都是女儿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没有哪个妈妈不是竭尽所能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作者也不例外吧。 那回想我的初心给孩子起的名字“晴然“也是希望她健康快乐的长大,凡事不求第一,但是不要成为那个随大流的,能寓教于乐的学习,顺应自己个性的生活,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很庆幸自己能在自己女儿上幼儿园的阶段看到这本书,就好像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希望以后孩子在求学路上甚至人生路上遇到类似的抉择的时候我也可以坚定的站在女儿这边,不在乎学校社会舆论,亲朋邻里的眼光,而是女儿自己喜欢自己选择的,不成为大人也没有关系,但希望她要成为她自己。

《池莉:和女儿一起长大》读后感(三):爱之深,则为之计之远

作为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池莉在当代文学史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代表作《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当初作为文学小白初读时,一方面被小说中如此细微的婚姻生活琐碎所震撼,作家笔下的生活不就是千千万万围城生活的写照吗?忙着生,忙着死。另一方面,作家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怎么会对婚姻生活的琐碎描写的如此细微呢?作家私人的生活又是怎样呢?这只是十年前的阅读中,埋下的小小迷惑。

在书店看书,看看了池莉的这本小书,随手摸起,便看了两个小时多,直到读完。今天,我要谈的是,作为女人的池莉,作为母亲的池莉。池莉的恋爱是轰轰烈烈的,在当时年代,谈恋爱必须经过组织认可,家人认可,她有了未婚夫,却不喜欢,当遇到心爱的男人(有家室),依旧向权威挑战,两个人在单身的情况下结婚。即使后面两个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婚,池莉依旧非常勇敢地对这份感情给予了肯定,这是一个有魄力,敢爱敢恨的女人,不可爱吗?

结婚怀孕后,面对丈夫陪伴的缺席,公婆的缺席,她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位顶天立地,靠自己的独立女性,不值得我们尊重吗?对孩子的照顾与养育亲力亲为,这是我们很多当代女性都无法做到的。精神的独立,经济的独立,这是一位合格的新女性,新母亲。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她对女儿吕亦池的养育,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固执己见,以孩子的第一感受出发,几乎竭尽全力创造所有条件来陪伴孩子,助其成长,包括她作为母亲的自我成长。给予孩子充足的爱与自由,使得孩子天性自由的生长,难道不是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吗?并没有唯成绩是命,不停鼓励孩子,陪孩子观察大自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永远是孩子最大的,最强有力的靠山,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池莉的女儿很优秀,也再次验证了,爱与自由,自由而不逾矩的重要性。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从中学习。

《池莉:和女儿一起长大》读后感(四):一个人带孩子的我,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随着“妈妈,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我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她们的生活,那些过往的日子娓娓道来。初为人母的激动,孕期的担忧,生产时的惊心动魄,仿佛跟着作者我又把我当时的心境重新经历了一次,看到作者的文字,你会觉得,就是那样啊,当时我也是这个样子的。还有从小到大与中国应试教育的斗争,那种坚持己见的韧性,让我深深折服。 当看到作者因为麻药不起作用,为了孩子无麻直接剖的时候,泪水就再也控制不住了。那该是多么恐怖的痛,我连想都不敢想。 做了母亲之后真的太容易多愁善感了。池老师一直是一个人带孩子,“我得承认,孩子给母亲带来的幸福感,并不能减少母亲带孩子的困难。”我又因此想到了自己,想到了那些手忙脚乱的日子,现在回想还是不免心有委屈。但是读此书的收获之一就是我的这个心结似有慢慢打开。 “与孩子朝夕相处,共渡难关,每时每刻都在一起的日子,是不可替代的。孩子是认人的,孩子就是和我们自己亲,我们母子任何时候都可以息息相通心心相印,所有的相视一笑都有故事……我们没有错过孩子的每一步,每一步都是惊喜,每一步都是一个分享者,每一步都是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这就是自己带孩子的好处和幸福。” 池老师一直奉行快乐教育,健康至上的教育理念。这个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我给女儿起名伊童,源自我孕期看到的一段文字“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就是想要她快快乐乐的成长,以后人生有不顺的时候,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快乐时光会是她坚强力量的来源。 我羡慕那样的母子关系,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母亲也尊重孩子的想法,只要不是违法乱纪,基本都会按照孩子的意思来。就像亦池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她说她想去育才幼儿园,因为她喜欢那里的房子,可是她不知道那是市直机关幼儿园,是全市最好的幼儿园之一,只接受干部和官员的孩子。 但是作者没有一口否决,而是奋尽全力让她去上那个幼儿园,就在妈妈各种托人也拿不到名额的时候,亦池给妈妈提了她一直忽略的“就近入园”规定。于是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那才是3岁的小孩呀。而亦池人生的几个转折点几乎都是自己拿的主意,不管多难,认定目标,就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实现。 池老师是比较话少的一个人,她不约束孩子,让孩子尽情的与她的朋友玩,去大自然里玩,在玩中学习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从生活中学习生活。而亦池也正如池老师所愿,走到哪里都可以交到很多朋友,情商很高,很有自己的想法。好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 我一直试图多跟闺女说话。我本身也是一个比较沉闷的人,话不多。我是多想让我闺女成为一个小话痨,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所以我给她读书,给她唱歌,不管做什么都跟她说妈妈要做什么啦。。。“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来学习尊重,爱和得体行为的。

《池莉:和女儿一起长大》读后感(五):你真的会“爱”孩子吗?

看过很多本育儿书,专家们的育儿方面参差不齐,各有千秋,又很模糊笼统。

在看了很多的书以后,才慢慢总结出自己的育儿观念,而时不时还要因为原生家庭以及身边人的碎碎念动摇,时不时还要再自己给自己肯定。

当代作家池莉的《和女儿一起长大》无疑是一本最能安慰我的这种纠结的书了。

一本饶有趣味的故事书,书里没有育儿干货,但是却有一个接一个的故事,传递着她独特的育儿观念,并且让你充满坚定。

因为上了小学、上了初中,甚至高中,别人家的孩子有做不完的题,有补不完的课,而作者允许他的女儿只是玩耍,被别人吐槽管的太松;甚至被学校校长叫去谈话,也不改变自己的育儿方式,用最适合孩子的方式,不求从任何人那里获得认可,获得人们所认为的成功的虚荣心。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总是给予安慰,总是能够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帮他解决。

“溺爱不是给孩子买些好吃的,好玩的,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孩子的背后给予强大的支持”

作者对于自己的育儿观念也是时不时因为身边人的吐槽而动摇。

但是好在最后都坚持了下来。

因为真正了解你孩子的只有你。只有妈妈。

有句话说,其实不是父母养大了孩子,而是孩子给了父母再长大一次的机会。

像作者说的那样,我无比感谢我的孩子给了我再一次成长的机会,让我成为了完整的我。更感谢我有可以独自抚养她的机会。可以在她年幼时候陪伴她,陪伴他一起长大。

你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请坚定我们的心,用适合我们的孩子的方式去教养,因为懂她的人只有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