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叶秋读后感精选

一叶秋读后感精选

《一叶秋》是一本由张大春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叶秋》读后感(一):内容尚可 价格不忍

定价太虚了 十五万字的书 48元 服 内容就是几篇小故事 现在中国真是通胀严重哈 感觉四本能合成一本书出版 春夏秋冬 不如小说稗类那本书 建议购买前三思啊 感觉有点坑了 这种书看看电子版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足以

《一叶秋》读后感(二):2019年无题2

阅读能够超越日常生活,就像在读曾国藩的时候。

总会感觉到,或者说迷惑那些历史瞬间的平常生活,去哪里了?那些庸长的生活细节,去哪里了?真是这样子。

阅读能够浓缩我们生活的精华。把生活的细节最终变成一味浓汤。

这就是阅读使我快乐的原因,就像读张大春的《一叶秋》其实故事本身就很有趣,但其实没有指导自己成长的意义。

不过这就足够了。超越日常生活。这就是阅读。

《一叶秋》读后感(三):一叶秋 一叶知秋

小说家一支笔,说书人一张嘴,讲遍江湖林野、奇人异事、飞贼走盗、神鬼传说。张大春讲尽春夏秋冬,古今传奇。之前读过张大春的《战夏阳》,它说尽知识分子官场怪态,而这本《一叶秋》则是,编织中国传奇笔记材料,溯探正史和传说罅隙之间,那些遭沉埋和隐匿的有趣传说。

很好奇为什么书曰《一叶秋》,“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或许正和张大春写书的方法一样,正如光明大先生所评:我喜欢张大春,因为他不用文字讲故事,他用结构讲故事。他所有的小说都是环形结构的,一环扣一环,读者开篇就进入了故事的中心,沿着他描述的环形楼梯拾阶而上,渐次看到不同的风景,当然,这样做有风险,因为有的时候会绕晕了。所以,他的小说是适合精心品读的,有一种“把玩”的感觉,这也是乐趣所在。

本书十二篇故事,说的是“识时务”的人们在浊浊世道中,处变化之际,识福祸道理。他不用枯燥无味的文字写书,他秉承中国古典笔记小说的血脉,加入现代小说叙事技巧,令读者盎然生趣。

他把那些故事不称之为“小说”,而是不期而遇中发生的事,或许在张大春心里,这十二篇故事是环环相扣的偶然事件罢了。

我搜过张大春,新闻里有说他对两岸语文教育提出质疑。他在《认得几个字》:我们是认得几个字的,就怕盯着字看,一会就不认得了。记得张大春在《聆听父亲》说:“文字是一种生命的承诺,它在我们这个家族里有无比尊贵的地位。”这是一种怎样的承诺?仅仅是一段记忆吗?张大春在书中告诉我们,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样重要。从我们熟之又熟的口头禅,到当红组合“纵贯线”的歌词,张大春悉数收入了《认得几个字》的认字谱系中,从而不断地问孩子、问自己、也问读者:你认得字吗?

张大春是鬼才,有计可炫也学不来的鬼才。张大春的功底深厚,有颇高的内力修为,单是各种雅俗段子,信手拈来。哪怕一个短篇,也是字字句句都埋着彩蛋。

《一叶秋》读后感(四):观微知著

张大春说小说在不期然而然处发生。诗在何处发生?诗也在不期然而然处发生。这是作者在序言中探讨的主题,引经据典的将这两者的关系做了梳理,作者读了历代笔记小说材料,去寻找和古典诗歌可以相互发明印证的掌故。看完序言也不禁叹为观止,原来那些“有些难读”的文言文诗稿竟然有如此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禁要想,文章的背后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有关系也是在所难免。初步品出了一些书名的寓意来。

一叶秋,一叶知秋啊。细读文章之后,发现,其实一叶秋也有自己的故事。作者山东济南懋德堂老张家家传一部故事,题签上写着三个大字:“一叶秋”。取义于观微知著,洞明机先。

除了义务教育的时候学习文言文,之后你还认真读过文言文吗?我没有。最多是跟别人耍嘴皮子的时候背上一段“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更别说,如此翻阅典籍的去找寻古代文人之间的关联,文章之内的故事。真是让人佩服的一位作者啊。这样用心读书用心写文的人出的书一定要看。

全书一共12章,用了大写的壹贰叁来标号,也透露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在每一章的后边还会写一篇文章分析,道出其中道理,同时引出下一篇文章。文章结构非常明晰。我虽记不住文章中的古诗古词,名人名事,但我还是涨了不少知识。原来,在西藏人自己的民族观看来,他们是观世音菩萨和一个女魔所生的六个子女的后代,而王室则是印度阿育王的后裔。同时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 明明很小的一桩事,越是上了年纪的人,偏就越能够从中滋味出一些大道理。诸如此类。

所谓翻书有益,就多半是这样的书。本书为作家张大春的中国传奇笔记材料小说集“春、夏、秋、冬”系列的第三本。读完真是有点期待第四本了。之前拜读过《春灯公子》和《战夏阳》,对作者的文笔和才学已略知一二。此番《一叶秋》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笔记材料小说的魅力。没有一番功底绝写不出这样的书。

其实我也许是被作者的文言文字吓住了,也许作者是个很幽默的作家,很严肃很正经的口气跟你讲极荒诞极搞笑的故事。其实细想一下,这12个故事,虽然都很传奇,但有几个就比较荒诞嘛。

《一叶秋》读后感(五):言有尽而意无穷,故事中尽含讽刺

一本记叙了十二篇故事融入作者个人过去经历的作品,作者写的故事大多充满了某种超出当今人们的认知范围,因为他结合了古代评书的创作特点,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带着欣赏,放松的姿态来能够真正体会书中所讲述的内容。 因为书中记载了大多数故事发生在古代,阅读起来仿佛像是阅读《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一般,或像是其他富含哲理的小说。 但是书中的故事大多是经过艺术创作的结果,书中一些故事疑点颇多。 像吴大刀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偷梁换柱,将原本八个汉子抬都费力的大刀换成了纸做的大刀。 还有的关于鬼神的记叙,虽然不在当今人们的认知范围,但像三娘子成了鬼,竟还和书生成亲,谱写了一段人鬼殊途的爱情故事,还有作为神仙的黄十五却只能假借小神的名号才能够得到一户人家的香火供奉。 一个书生却流连于青楼以致身无分文,还得靠青楼女子的接济,所幸最后不负众望,考取了功名,但女子却没能脱离烟花之地,后来不幸去世,不久,书生也同样因病去世,书生的弟弟带着他兄长生前的嘱托,前来寻找嫂子的妹妹,不料对方陷入了牢狱之灾……最后也成就了一段姻缘佳话。 作者的这些故事大多具有针砭时弊的目的。 像吴大刀,原本就是一个浮浪之人,仅仅是因为弄虚作假,欺瞒了众人,却能够受到皇帝的封赏,未免有点讽刺。 像黄十五,本是为了救人而死才被封神的,封神之后却因为地位底下,没有受到人们的祭祀,还被众神扯坏了封神告身的一角,法力流丧。不得已找到了刘五给他提供香火侍奉,黄十五则给刘五一生梦想拥有的金银珠宝,双方可以说是各得其利,但依旧非常讽刺,神竟会沦落到需要凡人帮助的地步,凡人会相信神会帮助自己,都只不过是因为被贫穷所困,真正的财富不是来源于不劳而获的神的赐予,而是来源于自己的勤劳,自己的努力,在故事最后,作者也的确揭示了相应的道理。 像三娘子成了鬼魂,却还和凡人结下一段奇幻迷离的爱情,后来凡人知道真相,感到伤感却依旧愿意陪伴守护“亡妻”,作者借助于此故事也讽刺了当世人的歪曲的爱情观念。 …… 除了十二则故事,还有作者联系自己的经历和回忆记录下的关于故事的点评和解说,点评和解说叙议结合,言有尽而以无穷,往往在一个地方戛然而止,留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满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