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理想主义者读后感锦集

理想主义者读后感锦集

《理想主义者》是一本由贾斯汀·彼得斯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想主义者》读后感(一):男孩子有房有车,但却老是哭穷

31岁的女孩子,长相一般,月薪1万,刚刚谈了一个对象,身高1米8,事业单位工作。

这个男孩子有房有车,但却老是哭穷。

他在微信聊天里会说:

“医生说我牙齿不好,只能吃软饭,你说怎么办?”

“我不帅也没钱,我只有颗真心啊!”

“你要努力赚钱啊,不行咱们就裸婚吧!”

……

女孩子有点纠结,有些动摇,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继续和他处下去。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心居》,童谣演的女主角,投行高管年薪百万,她就可以找一个收入很低,欠了一屁股外债的初恋情人。

这种有钱有能力的大女主,编剧可以随便编,只存在于电视剧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软饭男,只有一条路,离他远远的,赶紧跑。

因为这种男人绝对不会负责任,绝对没有担当,嫁给他,你这辈子肯定苦死了。

只要你和他结了婚,他就会躺在你身上装死,绝对的躺平。

与其嫁他,不如单身。

不投资,不提携,不拯救,是对付软饭男的最佳策略。

《理想主义者》读后感(二):自由与理想

《理想主义者:亚伦·斯沃茨与自由文化在互联网的崛起》一书中,用互联网天才黑客亚伦•斯沃茨的一生为基础,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的自由和版权保护的问题。在当下,我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网上冲浪,开拓眼界,电子支付,共享经济等,互联网世界俨然是另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精彩空间。自由是在法律下的自由,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受各种法律规则的约束,在规则之下有秩序的活动或生活。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从来都是束缚在一定限制内的,否则必将损害另一些人的自由。如果没有束缚,没有限制,就没有自由。现实中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规则,在互联网这个共同的家园中,也有规则和秩序可言。

理想主义者亚伦•斯沃茨被公认为计算机方面的天才,他与生俱来的互联网思维带给他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反对知识私有化,提倡知识共享,希望互联网能帮助受过教育的公众更容易获得知识,这在很早之前,亚伦•斯沃茨就不仅意识到互联网的强大,也意识到互联网传播知识,普及知识的能力。24岁的亚伦•斯沃茨在一个名叫JSOTR的电子学术期刊网站上用自己编写的程序疯狂下载500万学术文档,之后遭到马萨诸塞州地区检察院的起诉,在审判尚未有结果前自杀身亡。回顾其短暂的一生,斯沃茨在互联网信息共享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提倡知识共享,用自己的手段打破主流的观念,从而触犯了现行的法律制度,面临着控诉和制裁。在他的一生中,他的理想主义是普及知识,共享大众,这在互联网世界中同样实行。

在互联网思维下,在市场规则下,信息也是一种商品。一方面各种利益方竖起了一道道藩篱,将支付不起费用但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隔绝在外。另一方面人们生而平等,都拥有享受知识和信息的权利,不能因为出生或贫穷就限制了共享信息的能力。斯沃茨的遭遇便源于信息流通方式的激烈冲突。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互联网的文化自由、版权保护有其存在的必要,为了保护创新者的权益,知识产权的出现让人们在法律规定的正当行使权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普及,我们希望越来越多有价值的知识通过互联网或现实的渠道,让更多普罗大众共享,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理想主义者》读后感(三):在自定义的世界里叱咤风云

当下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离不开互联网的世界,每天都在不停地使用网络进行搜索资源,查询数据,下载期刊文献电影音乐,拷贝黏贴。很少有人会去考虑我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版权是否得到授权?公共领域的文档下载又是否应当收费?网络信息是否应当对公民完全公开透明?互联网又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是怎样获得如今所拥有的这种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权限的?

那么问题来了,想象下有天你会因为下载几百万份的资料而被起诉,面临最高达35年监禁和100W美元的罚款,会是怎样的滋味?而造成这种行为的动机又是什么?

在贾斯汀的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客观地认识下亚伦这样一位计算机领域的天才,贾斯汀·彼得斯在并没有正面描写亚伦这位黑客天才是什么样的人,而是一步步通过亚伦周边的工作同事、家庭以及他的好友及女友等众多与之生活交叉的人,以信件邮件电话口述等详实记录了亚伦生前所参加的活动,为互联网信息自由奋斗的理想,以及他自己所构想的美好世界。亚伦·斯沃茨勾勒的乌托邦世界里,被定义为公共领域的所有文件书刊等都应该对公众保持开放存取自由的权限,事实上却是下载任何电子期刊电子书都会需要在各个网站上注册登陆甚至有些依付费下载,而亚伦·斯沃茨曾努力为此公共领域的自由而不懈奋斗,以求让更多的人获取公共知识领域上里平等。通过MIT下载高达约200W多万份期刊也只是亚伦为自由所奋斗的部分领域,同时是导致亚伦自杀的导火索。

亚伦自杀也许并不意外,至少从不少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亚伦的性格偏向内向,且不擅于沟通交流,这大概是很多黑客性格的通病,强大如亚伦,他可以运用自己的技术帮助到不少人,为美国人民争取到更多的权利,可是同样亚伦也很脆弱,他有一颗相对敏感的心,不愿为他人造成困扰的独立性格,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大概也是他选择以这种方式告别的一种可能吧。毕竟:活着比死更困难,也或者这可能是亚伦效仿小丑的一次决绝的行动。

伴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崛起,作者也带我们深入了解了美国的版权发展史,从美工独立运动-南北战争-二战-至今,版权意识从萌芽觉醒到知识征税付费,美国的版权法越来越完善,版权领域也从最初的书籍扩展到音乐、影视、创作、设计等各个领域,版权期限从最初的25年到可延续25年,再到如今的身后70年,版权法保护了诸如出版商,作者......权益,以使其从中获取应得利益。

值得思考的是为何至今都没有一部保护公众领域资源的法律颁布,在美国这样高度自由的文化发展中,民众所拥有反对律法颁布的权利,而政府也有选择去不去倾听民众意愿的权利,甚至罔顾群众意愿,制定一系列的法案。

即便很多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但是至少应当了解在某一个角落还有那么一群人为公众的应得权利与自由而为之奋斗。才会有我们现在的互联网文化的崛起。

内容有两处小小的瑕疵:

P28:马里亚特这样的英国作家无法在美国提出任何赔偿有求;(有求-要求)

P250:我总是想法设法学习和成长;(想法设法--想方设法);

最后想说尽管这本书有两处小小的瑕疵,但是并不影响这本书的内容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对当下人文、教育、社会关系、互联网文化等问题深入探讨与思考。

《理想主义者》读后感(四):对现行信息传播方式与版权保护的思考

一一[美]贾斯汀·彼得斯《理想主义者》 这本书属于重庆出版集团的知行书系。知行书系的发行动因是深度阅读。这本书以计算机天才亚伦·斯沃茨之死为切入点,回顾了美国版权法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引发的关于信息存储、流通、利用的前沿问题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版权意识带来的挑战。 黑客亚伦·斯沃茨站在时代最前沿,人类社会在他的后面。 我们问一问自己,有谁没有用过从网上下载的文档?比起付费,人们更乐意在网上寻找免费资源。我们曾经享受着互联网信息流通带来的便利,而互联网最开始的免费时代渐渐过去,很多资源我们要付费才能下载。 美国版权法发展历程比较有趣,美国刚独立时,与英国很不对付,出版商大量盗印英国作家(如狄更斯)的小说,文本粗制滥造质量很差,但极便宜,底层民众因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文化素质得以提高。后来美国本土的正版书商和盗版书商两个利益集团又展开了竞争。“传统出版行业为自保结成了同盟,开始打着国际版权法的幌子,试着利用法律进行亡羊补牢,反对看似不公平的竞争。”(P45)说来说去都是利益集团之间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所作出的磋商或者妥协。原作者本身得到的报酬和利益集团比起来差太多了。 黑客亚伦用程序下载了近500万篇论文,从而被起诉,在即将被判刑之际他自杀了。他认为信息,包括文学作品、影音、论文,都应该被自由分享。他认为“限制公众获得有用的知识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拥有大量信息的人有义务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与信息匮乏者分享。”这样的主张令一些行业的人感到恐惧,“刻意维持信息稀缺是他们的谋生之道”,而亚伦所主张的“激进的自由文化运动”会让他们破产。(P4)亚伦是在以一己之力对抗一些利益集团和现行的版权意识,个人的力量太弱小,失败也是情理之中。 从前在酷玩实验室的公众号里,看过一篇文章,讲有一群黑客也在做着类似的事,这个文章里面所说的网站似乎叫海盗船(?),反正名字跟海盗有联系。说那个网站上分享了很多的作品,当然也不全是盗版,有一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发在这个网站上,免费和公众分享。有一段时间为了躲避检查,还把服务器发送到空中。总之看了就觉得这群黑客真牛,各种炫目高科技。 这本书所探讨的内容我看了以后很震动,在朋友圈里发了几张拍摄的书页,有个做公司法务的朋友回复说: “知识产权保护是推进人类进步的一大制度,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企业是没有动力去进行科研的,因为偷来得更快。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太弱,企业一般都没核心技术。商人正当条件下的逐利并没有错,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拿20年的独占权换取经济利益,企业保持知识产权优势地位能获取利益所以才会有动力前进才能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如果完全共享,是反人性的。” 也有人回复:“未来将有信息完全自由流动与共享的趋势,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革命。至于企业科研动力,主要是为了利益。给为信息增加作出贡献的科研者以高额奖励应该可以解决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不过这样的世界会遇到以下问题:1是信息量过大,难以甄别消化,在信息之海中找到有用的信息会有些难度。2是如你所说,解决一个问题,大家全都借鉴前人的经验,自己开辟新路径的人会变少。比如一个问题本来有十个解,大家为方便,都去借鉴前人信息,现在就只有三个解了,别人就懒得再找解法了。3是如何鉴别新信息的贡献度。” 由此可见,对这本书提出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看法。无论问题何解,“知行书系”引人思考的目的是达到了。 借用书中一段话作结: “世界正立于崭新的信息化时代的边缘,信息化时代一旦真正到来,就意味着旧时代的消亡,包括其中所有依附于旧时代的财富和利益。至少它会使长期以来适用于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分享的交易关系变得更为复杂。”(P77)

一一一一找错字的分割线一一一一一

P28倒数第5行应是“赔偿要求”。

P87第1行应是“《失乐园》”。

《理想主义者》读后感(五):颠覆你的想象

同学,你知道黑客吗?你身边有人是黑客吗?你知道黑客是干什么的吗?……这些问题你都答得上来吗?答得上来,说明你很厉害;答不上来,说明你很普通。其实,我也不知道!那我们都应该来看一看这本书。这是一部真实再现卡夫卡巨著的理想主义黑客故事。

黑客,源自英文hacker,随着灰鸽子的出现,灰鸽子成为了很多假借黑客名义控制他人电脑的黑客技术,于是出现了“骇客”与"黑客"分家。2012年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的电影《骇客(Hacker) 》也已经开始使用骇客一词,显示出中文使用习惯的趋同。实际上,黑客(或骇客)与英文原文Hacker、Cracker等含义不能够达到完全对译,这是中英文语言词汇各自发展中形成的差异。Hacker一词,最初曾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逐渐区分为白帽、灰帽、黑帽等,其中黑帽实际就是cracker。在媒体报道中,黑客一词常指那些软件骇客,而与黑客(黑帽子)相对的则是白帽子。

他是受万人期待的网络天才,还是让政府头疼的网络幽灵?你和我一样,也不知道他是谁吧!

或许很多人对“亚伦•斯沃茨”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看过他豪华的简历,一定会对他钦佩不已:3岁开始接触计算机;13岁,因构架非盈利性网站,荣获ArsDigita奖,该网站被评为年度最佳Web程序之一;14岁,被邀参与制订了RSS 1.0规范;15岁成为制定CC规范的核心成员;19岁自斯坦福辍学联合创建著名社交网站Reddit;24岁被哈佛大学聘用为研究员,此外他还开发了web.py框架、设计了Markdown排版语言,成功推动网络力量阻止《禁止网络盗版法案》(SOPA) 的通过……看着这些简历,你肯定会觉得这是一个大神般存在的人物吧。

《理想主义者》也是一部亚伦•斯沃茨的人生传记。作为一个自幼在互联网世界中长大的孩子,亚伦与生俱来的互联网思维带给他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他反对知识私有化,提倡知识共享,希望互联网能帮助受过教育的公众更容易获得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无视法律规则,用破坏来挑战主流观念,而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行为也导致了他最终的陨落。在他死后,大批的追随者发起了规模巨大的纪念活动,侵入麻省理工的官网抗议这个被视为黑客起源地的地方无所作为。斯沃茨短暂的一生被拍成了纪录片——《互联网之子》。2013年3月,亚伦•斯沃茨被追授“詹姆斯•麦迪逊奖”。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他是“一位难以捉摸的天才,但业内前辈们都会对他满怀敬意”!

斯沃茨天资聪慧,但思想太过超前、自身又太过敏感,终究不为这个社会所容。而世人在对这场悲剧的分析和解读中,更充满了简单化与符号化的误区。他的行为无法用简单的对与错来定义,但不可否认,对这个时代影响巨大,引导世人重新思考互联网前进的方向。

互联网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身在其中的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互联网带给我们许多方便,你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危害。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带动了电商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向前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可是也存在许多缺陷,需要去规范与治理。有许许多多的人就去,找这些缺陷与漏洞,钻空子去伤害别人。

在互联网思维下,信息是明码标价的商品。各种利益方用技术竖起了一道道藩篱,将支付不起费用但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隔绝在外。于是,一大批希望改变这种模式的“理想主义者”向藩篱发起了挑战。斯沃茨的遭遇便源于信息流通方式的激烈冲突。

互联网不仅仅只是工具,他更代表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点燃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生命之火。

这本书带你领略网络世界的技术法律社会问题反应。本书紧随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以一个人的生活为背景。深度剖析大数据背景下各种问题。看这本书时,我常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互联网,黑客,红客,法律的边缘与禁区,在这本书里得到了一些些启发。通过互联网探寻知识获取、技术与法律、社会公平等问题,提倡知识共享,希望互联网能帮助公众更容易获得知识。

他是黑客,是网络世界里悄悄升起的星,他刷新了记录,创造了神话。斯沃茨天资聪慧,但思想太过超前、自身又太过敏感,终究不为这个社会所容。

理想主义的黑客故事,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