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假装好吃经典读后感有感

假装好吃经典读后感有感

《假装好吃》是一本由蔻蔻梁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装好吃》读后感(一):方山:真性情和真豪迈

当下之势,吃货人设崩,说走就走的旅行泛滥,所以蔻蔻梁给自己找了个并不讨喜的书名和主题,但小油条般那么大“炸竹虫”、整棵树做出来的大富翁沙律、鹭梁津的生章鱼下肚,好奇心的饱嗝上来,这个时代“吃货”的flag才真正竖起来。

蔻蔻梁这个吃货的名不但正,“吃观”也很顺,如苏轼在《老饕赋》中说的那样:“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蔻蔻梁将一日三餐吃出了趣味、沧桑流变,吃出温情、嬉笑怒骂,吃出冷热观、道德观、哲学观,这会子腥大吃大嚼,锦心秀口一吐,才是当下的真性情和真豪迈。

《假装好吃》读后感(二):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

近日,有幸读到了一本关于美食方面的书籍,当看到书名是,倍感疑惑,假装好吃,难道美食不都是很精致,很美味的吗?到底什么样的美食是很难吃的?到底又是什么让作者有如此感慨呢?《假装好吃》一书将会我们答案。

《假装好吃》一书的作者是蔻蔻梁,知名的环球旅行者,奢华酒店评鉴人、美食旅行达人;故事收集爱好者,畅销书作家,专栏作者,编剧;原《南方都市报》城市中心首席编辑,《茶道生活》主笔;长期从事东方生活美学、茶文化、高端度假方式等方向的调研及书写。正因为拥有这么多的头衔,加上她本身超强的好奇心,所以才成就了《假装好吃》这本延续了其叙事风格,把旅行中吃到的美食,亦或奇怪的黑暗料理,用极具传神的文字传达出来,惊喜和惊吓都跃然纸上,让我们获得非常有趣的阅读快感,即便我们没有踏出国门,但通过作者的描述,似乎我们也能够身临其境,亲自品尝。作者通过对世界各地的美食的品尝和评价,让我们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美食标准,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从另一个层面体现出各地的饮食文化和习俗。

就如同作者和友人慕名而寻的当地美食,在实际品尝中,感觉并非符合我们东方人的口味,甚至有些夸张,可在当地却是奉给上宾的得意之物,即便再美好的食物,也会有被喜欢和不被喜欢,食物如此,人亦如此,也可以说事事如此,在旅行中品味美食,同时也是在品味人生。

归结起来,美食固然吸引人,但品尝美食和人生一样。好吃的美食值得回忆,不好的美食可以吐掉,人生又何尝不是?美好的回忆值得永久珍藏,不好的回忆经历过就忘掉吧,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去存储它。去旅行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修行,品尝旅途中的美食,体验不同的生活,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也是值得尊敬的。

兜兜转转,历尽色、香、味,最终来说,还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假装好吃》一书,作者用心良苦,亲身去体验,并同期将体验的感受跃然纸上,她的精神是我们所敬佩的,正是她的引领,让我们读者也同样发出想走出去看看的欲望,也让我们的人生更丰满!

《假装好吃》读后感(三):不要攻略向导,就爱这种有才有料有趣

蔻蔻梁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旅行者、美食达人(不是写菜谱的,是会吃那种)……我买了她每一本书,包括很久很久以前,爱屋及乌去网上淘了她编写的一本关于深圳的美食指南,还把她列为微博特别关注,我的特别关注不超过10人,大部分是朋友,两三位是略有名气的“大V”,其中包括她,因为她啊,不仅书写得好,时不时分享在微博中的文字图片,也都很有意思,是少有的仅凭几句话就能令人爱上的写作者。 前面写到大V,顺便去看了下她微博的粉丝数,仅仅才13万!额,现在随便一个三四流明星,或者营销号,都是上百万粉丝的。啧啧啧,这世道有眼光的人真是太少。但转而心里升起一种私藏的快乐,并迫不及待想炫耀,尤其是想嘚瑟买了本她的签名新书《假装好吃》。 书不厚,正常的话三四个小时就能读完,但一向阅读速度超群的我却看了很久。因为看着看着就想到处去搜寻零食,酸奶西瓜烧烤薯片,哪怕一碗咸菜下白饭都可以!看一本关于美食的书,嘴里能不嚼着点什么东西吗。 市面上旅行和美食类的书特别多,能看的没几本。大部分,要么是打着极端的噱头,却像流水账一样在记录,要么就是一堆资料的堆积,缺乏创作者最基本的灵气。而蔻蔻梁的书啊,就是有趣的保证,才华的化身!无数次,捧着她的书哈哈大笑得像个神经病! 《假装好吃》书里讲了世界各地许多莫名其妙或大名鼎鼎的食物,有些是天堂,有些是地狱,但不管是哪里,其实,我并不会被吸引得非去尝一口不可,但就是喜欢她的种种描述。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非去不可的地方,非做不可的事情。抱着攻略按部就班打卡再愚蠢不过。在许久之后能够回忆起来的细节绝非那些亦步亦趋,而是基于自我主动选择与感受的过程。 所以,爱看她的文字,是因她写旅行和美食,并不是在做向导,而是在写她自己。她的幽默、才情,借由那些好山好水好吃好故事来呈现,写给读者一个美妙的新世界。 若要说什么不足,就是这本书太薄太短了,看得出其中有些写得仓促或勉强。看惯了现在碎片化的文字,头昏脑涨批判之余,对纸质书籍总有更高的期待,期待它的下一本新书……

《假装好吃》读后感(四):这世间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最不怕的事情可能就是在吃的问题上,一日三餐,中国人可以变着花样吃,不同地域不同人文有着不同的吃法,东辣西酸,南甜北咸也只是泛泛的说法,归到细致的地方,那便是种类繁多,不可枚举。中国人好吃可能在世界上也是较有知名度的,**国鲤鱼成灾,**国龙虾泛滥,国人们也调侃到若无国界,定能将灾情吃到负数。国人爱吃,出了一档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迅速占领收视率前排。节目中对中国的美食进行了讲解,这其中也包含了国人的文化在里面,美食与文化的相结合让人们对吃有了更吃有了更深层的体会。中国地大物博,万里江山下有太多的美食等待着我们去品尝。古人也早早的对吃有着细致的描述,比如“东坡肉”“东坡肘子”,苏轼爱此食物,流传千百年。

《假装好吃》似乎好像原来还有不好吃的食物,翻开这本书读起来才知道,嗯,我不能吃,我,不会吃。我,不敢吃。我对吃的的程度也只在于大众的东西比如米饭,面包,牛肉,鸡腿,这样的,普遍都会去吃的食物,然而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原来不吃好多东西,比如鸡头,比如蚕蛹,比如动物的肝脏,我都敬而远之。对于吃过我是不合格的。可是,我打开这本书,才知道,即使是蚕蛹这样的东西也只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而真正的,书中的美食我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去尝试。我们总是在说“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是我依旧不敢。

《假装好吃》作者是一个美食家,美食家总要去尝试很多新的东西,当他说吃竹节虫的时候我知道我是从心里佩服他的。无论这是什么样的勇气,他敢尝试。并且他说的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不去尝试,怎么能知道它好不好吃呢。”每一样我们吃着的食物都是有第一个人去尝试,他的尝试告诉我们这种食物是否可吃,是否好吃。假装好吃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我们超越自我的勇气,是我们勇于挑战自己的认知。假装好吃,世间上的每一种生物,都需要我们去尝试,它是否可能作为食物。

读完这本书,你会感慨这世间原来有着这么多美食,是我们未曾尝试过的。我们需要假装好吃的勇气,需要假装好吃的心态。你敢去尝试么。

《假装好吃》读后感(五):美食的旅途就是人生的旅途

“能好怎”,这个关于食物的好奇心,并不是每一次都会通往天堂,有时也可能是地狱。作者篇首的题词一下子把读者的好奇心吸引出来了。作者蔻蔻梁有一些让人很羡慕的身份,譬如:美食品鉴师、环球旅行者、奢华酒店评鉴人、美食旅行达人、美酒美食专栏作者。这些头衔为她本来就很过于旺盛的好奇心提供了助燃和支撑,对于这个世界,都想吃吃看。作者是广东人,广东人向来以能吃会吃闻名,广东人什么都吃,且不管世事变迁,唯有吃最重要。广东有句俗话,“辛苦揾嚟自在食”,白话的意思就是,辛辛苦苦赚钱就是为了舒舒服服吃。可见广东人对吃的看重。

这本《假装好吃》就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广东人的能吃敢吃,追随者作者的脚步,我们仿佛来了一场美食探险猎奇之旅。作者对美食的探索和研究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热情,对很多人来说,食物仅仅只是果腹之物,但对作者而言不只是满足口腹的需要这么简单,它早已变成一种学问,一种了解当地文化的途径,甚至是一种饮食的时尚,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食物是一种独有的媒介,人的思维和记忆会随着时间逐渐变得缓慢直至消失,但是对于某一种食物的味道,却可以铭记一辈子,这是食物神奇的地方。

作者的文字风趣,读起来让人觉得妙趣横生,比如她描写活吃章鱼这一段,章鱼一入口就被章鱼的触须缠绕,她一边与吸盘斗争一边感受章鱼的鲜美,让人看了不禁莞尔。但这又绝不只是一本简单的美食体验书,书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人掩卷沉思。作者在尝试各种美食的同时,对人生也有了很多的思考,比如说豆腐花的咸甜之争,这种小事都没有定论和标准,都如此异彩纷呈,那么人生是不是也如美食一样,循规蹈矩结婚生子并不是唯一正道。作者在不断旅行,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把心中的偏见、标准一再打破,重塑,慢慢成长成为更具包容性、思想更全面的人。

作者最喜欢放在嘴上的口头禅就是:反正,吃到难吃的又不会死。人生就像美食,不勇于尝试你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也得不到意料之外的惊喜,从美食尝试这件事开始,去做更多从来没想过要做的事,甚至你之前抗拒的事,也许,能给你的人生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