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星期天读后感1000字

星期天读后感1000字

《星期天》是一本由〔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 Irène Némirovsky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出版的法式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期天》读后感(一):简评

又想到这个冷峻的,可惜的作家了… 星期天,4,女子的爱情与寂寞在母女之间不断的循环,殊不知此刻正是母亲曾经经历过的… 幸福的堤岸,3,中产阶级的女子的寂寞,对于花天酒地,权欲熏心的男子的卑微的爱,她在祈求她的爱… 阿依诺,4,战争对于世界的改变是巨大的,阿依诺的绝望的往事,曾经辉煌的豪宅毁之一炬,破败不堪… 同胞,5,战争改变了很多人,但是身为相同人的同胞们,怀着悲悯的同情。 醉意,5,对于宏达场面的描述非常具体,其中夹杂着小人物的悲喜,悲哀的爱情与亲情,在这样一个狂乱之夜毁之一炬… 老实人,4,父亲与儿子重复着彼此的破败,依靠父辈的财产度日,可不想儿子却在重蹈覆辙… 火灾、3,为维护面子而隐藏自己亲生儿子的画家,维护着自己艺术家的尊严… 陌生人,5,因为战争的阴云,儿子将失散多年的父亲杀死,多么荒谬…

知己,3,一个寂寞,无助,曾经前途无量的女子,速度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唐璜,5,悲剧的女人,故事里的母亲与父亲似乎都有自己的无助与寂寞。

《星期天》读后感(二):星期天

世界中的一个小女孩,独自面对着天与地。这是住着老灵魂的小女孩,腼腆、狡猾、苍老又无知、缺乏经验,羡慕着伙伴们的游乐但完全不懂如何加入。无奈掉头离开,孤单漫步,发现惊奇,猜测每一处隐藏未知过往的秘密。

星期天

8.5

〔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 Irène Némirovsky / 2017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华老去与风华正茂;嗟叹青春与渴望成熟;心如死灰与痴迷爱欲;嫉妒与不屑;老道与稚嫩;摆脱与陷落......两个女子互不认同。

只是一个鼻子、一套着装、一副口音、一身胆怯与不善辩......就能被打上标签,就可以收获一些刺人的眼神,可以被嫌弃、被轻视......有这些易受人非议的“天份”的他在这一天,火车候车室,交谈中惊奇地发现一个拥有相同特质的“陌生人类”。他慌张地避免着对方的目光。为了平等、为了逃离——所以扯清关系,那就扯清关系吧,何不扯清关系?在陌生人卑贱地送上车后的他终于松了口气。事实又就在那,他们身上有共同的特点可以被嘲笑,而不能大大方方、总被外界刺激到的他今天活像一个否定一切的小丑——不想被否定那就先否定?而今天,拥有共同的远古的祖先的陌生人的自来熟更让他惊慌失措......

以荒诞的形式来展现战争中的个体与群体——冰面上的神经质的老修女追逐着头巾;村庄在火把的穿行中躁动、发狂;车站中的两兄弟揭秘着往事;战火中人群的“大迁移”、欺骗与终结......很有余味,引人入胜。

《星期天》读后感(三):毁了世上的美好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读内米洛夫斯基总让我想起一个人——张爱玲。内米洛夫斯基笔下女性的细腻敏感,俨俨然如张爱玲那一袭华美的袍子。只是相比张爱玲站在高楼阳台上,远观城市的喧嚣,内米洛夫斯基多了一份大时代背景下切身的惊惶与伤痛。毕竟,这个犹太女人三十九岁时就死于纳粹集中营,美丽的灵魂如此脆弱,抵不过时代履带的碾压。

《星期天》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十五部短篇小说,从她创作初期,直到二战爆发后,她创作的最后阶段。

别被书中劳拉·阿德莱尔的序误导,阿德莱尔说内米洛夫斯基的作品“首先是孤独”,但孤独是每个作家必须经历的,阿德莱尔不过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在序言中,阿德莱尔过分强调作者和母亲的对峙,把原本丰富的文本看得过于简单了,变成一种亲情中常有的对峙,像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家庭肥皂剧。正如张爱玲也可以看做一个言情小说家,但如果把她和琼瑶之辈等量齐观,就未免过于小看张爱玲切肤的苍凉了。

尽管内米洛夫斯基和她母亲之间的关系,对其一生影响重大,但她的小说绝非如此简单。也许和母亲的对峙的确早就了她的性格,牵引了她叙述的目光,但她的很多小说都远远跳出了个人经历的影响,走入更多丰富的内心情景。比如《醉意》中,一晚的狂欢,释放出多少人内心的压抑,将悲剧展示得淋漓尽致;即便是最典型描述母女冲突的那篇《星期天》,母亲阿涅丝和女儿娜蒂娜之间思绪流转,也绝非可以简单归结为母女间常见的代沟,嫉妒与怨恨掺杂的感情。小说中的母亲阿涅丝对于女儿娜蒂娜的确有一层嫉恨的心理,但她更多怨恨的是青春流逝。都过去了,不会再回来的青春,让母亲对女儿今日的所作所为洞若观火,却又装作不知不晓,因为女儿今日种种心思正是她曾经历过的。伊莱娜用细腻的心理流转,呈现出一个丰富的景深,母亲的过去,女儿的未来,似乎在这一刻交融为一场星期日的午梦。

和张爱玲相比,伊莱娜的时代景深更加深邃。张爱玲《半生缘》《金锁记》等经典之作中,时代的影响极其稀薄,上海租界如山中,不知世上已千年。《倾城之恋》中香港陷落这样的大事件,也不过是一桩婚姻的诱因。但在内密特罗夫斯基的很多故事中,时代却刻下了深刻印记。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经济萧条,政治变幻,战争阴云笼罩世界:《罗斯先生》是一部法国战败后的流民图,一个上层人物不得不融入众多逃亡的流民,逐渐丢掉自己身份的矜持,为了生存而和普通人一起共同对抗命运,在危难之际感受着人类互助的温暖,也唤醒自己沉睡的善良;《看客》中主人公雨果,坐着中立国的船只,试图离开欧洲,躲避战祸,中途却遭到鱼雷袭击,濒临死亡,才意识到战争中,也许无法只作为看客存在;《陌生人》发生在二战中开始后,法国兵躲在马其诺防线背后和德军对峙的静默阶段,一个负责侦查的法国士兵意外打死了一个德国兵,却发现这个人可能是自己父亲在德国的私生子,命运在历史的拨弄下,残酷而诡异。内米洛夫斯基的小说中,也许没有宏大的历史场景,却可以让时代的恐惧,人类的挣扎,渗透进大时代的小角落,深入到小人物的内心。

相比张爱玲破落贵族后代的身份,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身份背景更为复杂,这是否也造成了她比张爱玲对社会环境更为敏感?内米洛夫斯基来自十月革命后逃离祖国的俄国贵族家庭,她是犹太人,她还是一个女人。在法国,她是一个异国人,犹太人的身份让她成为基督教世界里的异类,女人的视角让她更能洞察这个世界纤微的角落。她坚韧地想要融入身处的环境,却感到阻力重重。

在《同胞》的故事中,一个靠着奋斗,身处上流社会,自认为已经和社会融合无间的犹太人,当在车站他碰到另一个潦倒流亡的犹太人时,他拼命说服自己,要撇清自己和那个犹太人的共通之处。然而,姓名中的暗示就足以让他怔忡难安了。你能够改变身份、地位,但你无法更改自己身体内的血液。

《知己》中的真相是残酷的,男人喜欢的是美丽的外表还是独特的灵魂?就像金庸《飞狐外传》里,作为一个男人,你的本能会让你选择程灵素还是袁紫衣?这样的故事由女性的角度写出来,较之金庸,显出别样的深刻。《幸福的堤岸》中,一个正值妙龄,即将订婚的贵族女子和一个流连酒吧之内,青春早已消逝的风尘女子,在一个特殊的时刻产生交集,从两人不同的心理与对话间,伸展出一段段情感经历。天差地别的地位,却有着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但地位的差异,使二人终成陌路。

内米洛夫斯基能深入人物的心理内部,透过心理的矛盾,揭示出现实生活的另一面。每一个家庭内部的分歧和矛盾,每一个看似离奇的现象,背后都有心理的阴影。内米洛夫斯基不会只给你讲一个故事,她要告诉你,让你体味到事实背后的心灵:《老实人》中那个道德的楷模,其实内心背负着过去的罪愆无法释怀。才会怀疑儿子自己一样的事情,偷窃了父亲的钱财。尽管他冤枉了儿子,但他在偿还的其实是自己的债负,他报复的正是自己的罪孽。没有心理的挖掘,就无法知道父亲行为背后的心灵轨迹。《火灾》中,看似潇洒风流的画家,暗地里拼命隐藏自己有两个侏儒儿子的秘密,带着心灵的重负,人间游戏无论多么放浪,终究难以彻底洒脱吧?《女魔头》中描述的铺陈和现实的反差,展现出一个母亲内心的自我欺骗何其荒谬而可悲。《血缘》中,围绕重病的母亲,兄弟之人展现出不同的心思流转,并不复杂的冲突和转折,让几个人的性格特征、社会地位一一凸显,作者以微知著的功力跃然纸上。

内米洛夫斯基不仅对人物心理描摹精准,把握切当,她同样擅长讲述故事,营造悬念和气氛。《唐璜之妻》通过一个女仆的叙述,为我们讲述一场血腥的相爱相杀,平静的叙述中却令人惊心动魄。《阿依诺》在我看来,完全可以演绎出一部出色的恐怖悬疑电影,而其背后展示的俄国革命中的深刻社会心理与现象,又透出深邃的思辨。如果以这点来衡量,张爱玲那些以家庭、婚姻为焦点,展开风波与冲突的小说,无论从故事的复杂,还是场景的丰富上,都要略逊一筹。尽管我觉得,小说的优劣并不能进仅仅以这两项来评判。

可惜,残酷的世界没有给这个才华横溢的女人更多时间。相对于战争中死去的几千万人,一个犹太女人的死此微不足道,然而,这个微不足道的灵魂却是多么丰富而独特,战争,究竟摧毁了这世上多少美好?!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闲书过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