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季克良(我与茅台五十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季克良(我与茅台五十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季克良(我与茅台五十年)》是一本由季克良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48.0,页数:2017-06-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季克良(我与茅台五十年)》读后感(一):茅台掌门人的布道

《我与茅台五十年》,记录了季老撰写的文字,接受采访以及其他人对季老的评论。

主要有三个收获:1、了解了茅台酒的历史。2、茅台酒的特殊地位。3、茅台的制造工艺。

主要引申疑问有三个:1、酒精有害,微量成分有益,以酒精为主的茅台酒如何做的有益健康乃至护肝?2、茅台酒的酱香型与其他酒的香型有什么本质区别?有没有科学的判断依据?3、对高度白酒的偏好是否随时代发展而降低,随年龄降低而降低?

主要的不足有三个:1、对领导人与茅台有关历史亦真亦假的阐述。2、对茅台酒独特性、保健功能的过度阐释。3、过于感情化有失客观的语言表述。

这本书基本上只看了一天,就看不下去了,个人认为不是一本严肃的著作。

《季克良(我与茅台五十年)》读后感(二):杏花烟雨风骨,乌蒙磅礴气势—季克良对茅台的贡献

季克良是江苏人,在1964年由于茅台酒质量出现波动高层调动外部人士前往茅台镇研究提高的背景下,前往贵州茅台镇,一待就是50年,从基层的踩曲、记录等工作一直做到茅台酒厂厂长、茅台股份公司董事长、书记,成为茅台酒的象征和丰碑。这本书主要是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季克良自己的文章和论文摘录;第二部分是记者的采访对话;第三部分是记者和媒体们对季克良以及茅台的一些新闻稿和报道。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重合度较高。

简而言之,季克良是贵州茅台从传统走向现代、并实现工业化商业化、以及独特性稀缺性文化性的最重要贡献人物,是国酒茅台的丰碑式人物,是一位极具企业家精神、又具备高尚人格的酿酒大师、企业家和全能型人才。总结一下,他对茅台的贡献主要分为以下重要几点:

1:在对茅台传统神秘工艺的熟练掌握基础之上,提炼总结并将工艺流程进行理论化、流程化和现代工业化、融入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将茅台酒的商业化量产成为可能。这一点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为过,茅台酒产量在1964年只有222吨,但是2003年达到1万吨、2013年达到3万吨,数量级的增长背后是有现代工业的工艺、体系的支撑。茅台的工艺在建国后一直保留着传统和神秘特点,只能师傅传徒弟,在勾兑、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只能靠酒师傅的主观感受,没有客观的工业体系是绝对不可能将茅台工业和商业化。其代表成果包括1964年《我们是如何勾酒的》、1974年总结提高茅台酒的9条经验、1975-1980年一系列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等。

2:提出并论证“离开茅台镇、造不出茅台酒”的观点。这个提法太可怕了,这一举奠定了茅台酒的稀缺性、排他性,为茅台酒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了异地造酒的决策失误,同时为茅台镇、为贵州留下来一座永远挖不完的金山宝库。至于具体如何提出这一理论,这里就不赘述,主要是从环境、地理、气候、微生物发酵等方面进行论证。

3:提出并论证“茅台喝出健康来”,认为喝茅台会有利于健康,将茅台和健康连接在一起。这个也影响深远,提出时也争议较大。季克良主要是通过举例论证和一些实验数据来论证茅台有利于健康。这个观点直接导致了后来人们用“少喝酒、喝好酒”来对茅台等高端白酒的投资逻辑进行论证,并将之称为“中国神水”。

4:将茅台与国酒紧紧联系在一起,深刻认识到国酒茅台背后的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做茅台就是做文化,而茅台是一种政治酒。季克良紧紧抓住这一点,论证茅台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与我党当年在贵州四渡赤水的美好记忆、各位国家领导人对茅台的认可紧紧围绕,以此来奠定茅台酒在中国白酒行业的地位。

5:坚守质量第一、树立茅台酒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虽然是茅台镇外人,但季克良却懂得做酒之道做产品之道,在80年代中国白酒酒疯之时能够坚守酒的质量第一,注重品质,不盲目扩张提价,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竞争力,同时在1998年金融危机+山西假酒事件冲击之下,能够主动建立营销队伍和组织经销商队伍,从此走出市场化发展道路,加速了茅台的现代化发展,这也是丰功伟绩。

6:促进茅台股票上市,造就中国的股王。贵州茅台2001年上市,也离不开当时时任董事会主席的季克良大力推进,是他大力主张、借用上市名额顺利上市募集22亿元,从而开启了A股股王神话,使得无数投资者可以投资这一神奇品种,中国最好的股票。

以上六点是我认为季克良对茅台最大的贡献。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的企业家代表,季克良和朱江洪同样,怀揣很朴实的共产主义和家国情怀,克己奉公、人格伟大、毫不为己、战略远大、清贫一生,但却造就了如此伟大的民族企业,实在令人敬仰和崇拜。反观目前的中国第二代第三代企业家,只知道房地产和投机,极少看到以产品质量为第一位的可持续企业,上市圈钱爽一把就跑的人简直不要太多,弥漫着快速致富的恶俗,真应该好好学习季克良50年如一日在茅台扎根的这种精神。

《季克良(我与茅台五十年)》读后感(三):总能让你得到一些东西的五十年:《季克良:我与茅台的五十年》

中美贸易战打下来,网民先是大骂特骂房地产,接着箭头指向中国茅台:咦?相比较美股前几的谷歌微软等高科技公司,中国竟然是茅台?结果茅台又无辜躺枪。。。

公众号“连岳“在他的文章中为茅台房地产辩解,说了买茅台股票是因为酒好喝,且董事长季老先生人品等云云,让我对这个老人产生了兴趣,买了本介绍任茅台董事长五十余年的季克良先生的书《季克良:我与茅台五十年》。这本书前面有人做序,其实内容是季老在过去几十年写的关于茅台的一些文章,以及一些记者采访季老的集锦。

在网上查了一下,78岁的季老出了这本书,好像也没有出其他的书了,有一些遗憾,这个领导了茅台约五十年,可以说是活化石的老人,可能只能通过他关于茅台的一点点文章中领略到他的人物风采了。

从1939年,到2018年,78年的岁月,经历过攘外、安内、文化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风风雨雨这几十年,能够从他身上学到的,不止一星半点。 这本书只看到了三分之一,其中有感悟的可不止一点点。

▋茅台人精神:内练真功,外争宽松,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茅台发展这么大,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柱,一定发展不下去。企业的传承,同样也是精神的传承。中国目前能够撑的这么长时间的企业少之又少,所以现在企业都在拼命谈文化,文化还没有积淀下来,哪里又来得精神?

茅台人的精神这一句话,看起来朴实无华,但是又也句句在理,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企业,对家庭,都是很好的指导:

v 内练真功:没有真功夫,是很难站住脚的,季老就是技术出身,文章中,不说他对于茅台的制造工艺如数家珍,对各种指数滔滔不绝,单文章中所展现的写作功力,就另很多以靠写作为生的人汗颜;

v 外争宽松:茅台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息息相关,茅台通过不断参展拿奖,对国家政策大力响应,不断获得国家的支持,得到越来越宽松的外部环境,支持其发展。那么个人在公司中呢?不是应该积极主动的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公司的支持,来做成一些事情吗?个人在家庭中呢?不是应该尽可能多的得到长辈的支持,朋友的支持,来做成一些事情吗?

v 解放思想:这个就更加重要了,僵化呆板的思想,不与时俱进的恶习,小到制约个人家庭,大到制约企业和国家。不能因为单位小,有些道理就不听不信;

v 开拓进取:即使有了前三样条件,该努力脚踏实地的,还是要努力和脚踏实地。

▋居安思危:季老讲投机和泡沫

“茅台在热销时更应该忧患未来”。这句是季老在接受《中国酒业指导》的时候,这样说。

1990年左右,茅台销量迎来了一次大丰收,在经销商、投资者都十分看好茅台,且茅台的市场大好的时候,季老反而认为这是茅台的挑战。

季老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之前有酒厂依靠促销快速提升产品的销量,一时间销量大好。但依靠促销快速拉升的销量不是真正的销量。但是酒厂因此对市场变得盲目乐观,加大了生产力度,结果之前销售不出去的酒还没有被消化掉,新生产的酒又卖不出去,于是造成酒厂走向破产。”

90年代很多人购买茅台是为了投资,其中存在一定的泡沫,就像许多投机者购买大量房子作为投资一样。所以说茅台的热销到底是真正的热销还是泡沫?这是需要思考的。

大多数人,对于惨淡的市场总是保持着思维敏捷,但是对于大热的局势,就很难保持淡定。就像一个家庭突然有了金钱,把金钱拿去挥霍,完全看不到危机的到来,导致最终惨淡收场。

在工作中,平衡销量和库存的时候,是否也有这样能收能放,时刻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居安思危,不跃进,有成本意识和长远的思想?

现在读书,无论什么书,都会立马联系上自己的工作、做人和家庭。这本书看到现在,不得不佩服老人的智慧与沉稳,希望这本书读完之后,能够让我对于工作和生活有观念上的一些提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