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死亡间歇读后感精选

死亡间歇读后感精选

《死亡间歇》是一本由[葡] 若泽·萨拉马戈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9,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亡间歇》读后感(一):爱战胜死亡吗?

“第二天,没有人死去。”新年的钟声已敲响,死亡就这这片土地上面停止,翻开第一页脑海突然想着这本书好适合跨年看,魔幻故事的开头是新年的第一天没有人死去。

死亡是单数,它也是单数。作者假使人类没有死亡,一开始会欢庆这样的日子到来,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在这个短暂的人生之中,生命的长度变为无限,死亡是可以战胜的;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刚开始的时候,对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财政还可以接受,时间一长会击穿养老保险制度,这些老人没有足够的劳动能力,但是要几百上千年地永远活下去,而且更多数以百万计的人会加入他们的行列。增加的人呈几何倍数增加时,“它意味着动荡、骚乱、政府破产,大家各自逃生,最终无人幸免。”

萨拉马戈假设的死亡,他颠覆了人的传统认知,死亡它是既定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会与它相遇,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在这个故事中其实是是撕碎了人的伪善,意识形态的解体,人类文明的崩塌,死亡突然停止,国家、教会、个人家庭都暴露其恶的一面。在哪里人不会死去,但是动物依然照旧,二者死亡不是唯一的,它们是彼此独立运行。“长生不死”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是幸运的,但是对于垂垂老死的人它是痛苦的,这片土地上面求死无门。

有一位濒死的老人让家人偷偷运到邻国的边境达到“自杀”的目的,这个设定很巧妙,死亡间歇它像一个乌托邦。一切人为制造的事物都在被祛魅,人的道德就此沉沦、殡葬业全体覆没、教会面临信仰崩溃、国家经济无法支撑……永恒才是最恐怖的事情,萨拉马戈他的思想总是出人意外的寓言与反讽。

所幸的是死亡只是间歇了七个月,八月来临的时候,死亡的镰刀又开始这片土地上面重启,以为可以长生不死的美梦就此破灭。与之前不同的是,会收到紫色的死亡信函通知,它会投放信件,预告八天之后就会离开人世。

和《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同一个写作思路,只是作品后边段比起前面少了一点天马行空。没想到是死亡女士去接近退回信件的大提琴家,最后在巴赫的乐曲里相爱,然后“第二天,没有人死去”前后呼应又惊觉这是一个循环。这个作品后期失了一点尖锐度,多了一点戏谑。

死亡是什么,并不是仅有人类的死亡才是死亡,但爱战胜死亡吗?某种程度上爱能对抗死亡。

《死亡间歇》读后感(二):如果死亡具象化

读客居然能让萨拉马戈的作品达到畅销书的地步,这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的还有诺奖得主之中还有这么有趣的作家,完全没有很多作品那种纯粹文学的难懂,反而把思考或批判以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第二本推出的居然不是修道院也不是复明,这书和之前的《失明症漫记》类似,是一种社会性的幻想。好像“如果____,社会将____发展”的半命题作文一样,这么说来动物农场也可归入此类。灵感可能来源于书中那句“没有什么规则是没有例外的。”

现在只希望读客的萨拉马戈系列能够把新经典和作家的合并出全,看来都是采用老版本的翻译,这本的翻译比失明更“文”一些,还能翻译出善刀而藏这样的惊艳的词。刚好在一月一日,读一月一日开始的故事,没有人想在新年第一天死亡,于是在钟声敲响那一刻……梦想成真了,一句话的误读,开始宣传意志力可以战胜死亡。死亡消失引发的问题先是首相与教会,复活不存在导致了信仰崩塌,作者还加了一段主教急性阑尾炎发作的剧情,陷入不知道死还是不死的矛盾之中,哈哈太坏了。接下来就是丧葬行业还有保险公司崩溃,病人堆积,养老院压力大等问题。民众的狂欢中带着激进,大喊着“谁不xx就xx”的口号。智者聚集圆桌讨论将会发生的问题可也无济于事。

国家的金库不足以支持奢侈的开销,黑手黨(原来真有这个字)与政府谈判让第一部分更上一层。最讽刺的是,本来可以悄悄处理掉死人,现在不行了。第六章在探讨一种很通俗易懂的哲学,个体死亡与物种消亡。如果到这里这只是个很普通的故事,书名死亡间歇来了,国王面向世界播报第二天死亡将会恢复,经历了七个月后将有62580人同时死去。饿你十天再一顿饭给你十天的量怎么也是不行的,就像三体中的恒纪元一样。

小说最后一部分很意外,把死亡具象化成一具小骷髅的经典形象,在日本漫画里,有不少面临死亡倒计时的设定,像死亡笔记、世奇中都有。作者还总怕读者不清楚要解释一下的感觉有些好玩。死亡先是史无前例的错过了一个人,前面的间歇是她擅自做了决定,毕竟这关乎尊严,不能承认是自己的失败。这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对神论的否定,是对宗教的讽刺,是对某种爱国主义与家庭伦理的嘲笑,前面的讽刺与第二部分大提琴手和音乐形成强烈的反差。

总的来说力度比失明症弱了一些,在我眼中可能还不够极致,另外设定部分依旧没把重心放在细节上,缺少战争的讨论,没有对间歇的详细说明有无疼痛?为何维持?生理时间有没有流逝?等等。P.S.书后推荐语那本《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也很有趣。

《死亡间歇》读后感(三):当缺席的“死亡”化身为女性,爱又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

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在本部作品中,以戏谑的寓言式写作方式,将阎王在新年元旦那天从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中抽离,让其躲在冰冷的地下室,人类社会秩序因此陷入空前混乱的场面……

作者通过典型的黑色幽默讽刺手法,用以检测人性因自私自利,不可避免地走向堕落的深渊与罪恶!

嗐,又是换汤不换药,仿佛在重读《失明症漫记》!在这部小说中,能鲜明地看到作者在用力地复制其成名作的写作套路和风格……

当阎王离家出走,人类似乎也因此得到了传说中的永生,可处于老、病、残、弱的衰亡群体,却让养老院、医院、公私立单位、殡葬公司、保险等行业陷入了动荡不安的状态……

甚至是悲观派的哲学家和主教也为此忧心忡忡,没有死亡的未来,意味着“没有死亡也就没有复活,没有复活也就没有教会”!

人类社会中原本存在就是合理的“黑白”机构,突然间丧失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成了荒诞的存在,骚动不可避免地蔓延开来……

人们为了让垂死的人摆脱生命苟延残喘的重负,纷纷将垂死之人丢弃给徜徉在边境上的阎王面前…

可当人们对阎王在生命中的缺席而习以为常的时候,阎王又回归了,并以寄送死亡通知书的方式给人类,让当死之人拥有一周的时间用以料理后事,准备通往天堂的事宜。

但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单身大提琴手,却拒收死亡通知书……

震惊不已的阎王选择化身为一名孤独又神秘的女子,为大提琴手演奏巴赫的D大调第六号组曲乐谱而激动、失控,爱情油然而生!

两个孤独的灵魂的灵与肉合二为一,奇迹就发生了,阎王成了恋爱脑,死亡程序再次从人类世界中被按下暂停键!

我觉得这个结局挺无聊的,爱又成了万能的狗皮膏药,也能从中感受到写著该作80多岁的作者的自大与蔑视一切的洋洋自得之情!

悲观主义的萨拉马戈以前从不写爱情,却在这部一部充满冷峻和绝望的作品中,罕见的以浪漫狗血的爱情作为升华救赎主题的结尾,我想这也许是其用以表述与年龄相差34岁的妻子的爱情吧!

诚如作者自己所述:“我以书名中蕴含的某种思想为出发点去写一本书,解决我所面临的问题;换句话说,我的每一本书都是希望能解决我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中面临的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