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由土而生》读后感100字

《由土而生》读后感100字

《由土而生》是一本由小野哲平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由土而生》读后感(一):尘归尘,土归土

小时候跟着父母用泥土做过陶碗、花盆和陶缸,经过一夜的烧制,一个个从窑洞中脱胎而出,天然就会对泥土有着亲近感。打开这本书时就像进入了泥土博物馆,一把尘土和成了泥巴,一朵泥巴捏成了器具,每个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路历程,从这些朴实却充满生命变幻的作品里,找到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有时太过于投身于喧嚣的世界,就时常想回归原始的生活,尘归尘,土归土,将一切烦恼都抛之脑后。

《由土而生》读后感(二):从狂野走向宁静——评《由土而生》

你见过陶器的表情吗?

在“失透釉梳痕五寸碟”的描述中有这样一句话“强有力的线条与‘铁点’达到和谐,露出柴烧特有的深邃表情。”你看,这陶器仿佛“活了”。

《由土而生》读后感(三):由土而生,朴实自然

《小野哲平的器物:由土而生》这本书,是日本当代首屈一指的陶艺家小野哲平的最精美的陶艺作品集。翻阅起来,令人爱不释手,不忍释卷之感。 小野哲平作品给人以自然,亲和的感觉。有一种审慎和谦逊之美,亦是一依循常规的随兴之美。好像是远古的记忆与现代的对话与结合,朴实无华、自然原色的陶瓷。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不规则、不光滑、还有粗细不一的轮圈痕迹、都反映出陶瓷充满自然的美学思维。让人们欣赏到釉的色泽及质感的纯美这种美感与让人一入眼便是炫丽。我们只有放慢步调,耐心地,靠近一些,再慢慢观察,细细品赏它时,将它的美引诱出来,渐渐进入你的心扉。

《由土而生》读后感(四):《由土而生》评论-10分

在“失物招领”里看到了这本书,本月刚刚出版,新鲜的不得了,当当网立即拿下,到手后马上开始,迫切的不可阻挡。在先前的一些日式民艺书籍里看到过小野哲平的作品,有点印象,对于那种普遍性质的介绍,当然远远不及这种独立的作品集,这样可以去更加细致的了解一位陶艺家的细节,了解他如何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这会形成具体的形象,让人记忆深刻。

小野哲平从20岁起萌发学习陶瓷的志向,24岁找到了靠谱的师父,一直钻研至今,在这个领域里,师父是很重要的。小野哲平今年60岁,他一天天的那是相当忙碌啊,每年柴烧3-4次,气窑每周至少一次,每年展览5-6次,还得时常外出旅行,这偶尔还能出本书,太高效了。

小野哲平的作品在网上是可以买到的,小件儿的杯子大概几百块,稍大一些的碗盘就得上千,再大的会更贵一些,这个价位已经非常不错了。当然了,在网上购买的概率毕竟极低,如果是展览的现场,那还是值得购入一两件的,期待他下次在中国的展览,一定得去开开眼。

整本书里作品风格统一,质朴、厚重、粗犷、野性,柴烧比例较大,喜欢用工具刮线,喜欢手涂化妆土,主观性的预留了许多人情的味道,作品只要形成了一定数量的集合,就能形成固定的风格,成为一位陶瓷艺术家的标签。

每个行业都是需要偶像的,小野哲平是个不错的选择,去感受他的风格,去研究他的技术手段,去理解他对待生活和陶瓷的态度。这本书只需花上一个小时就能看完,但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去搜集资料和摘录笔记,还得花上更多更多的时间去反复揣摩。

《由土而生》读后感(五):泥土,是有温度的

泥土,是有温度的。

灵魂,也是有温度的。

向来粗糙,没有那种感悟生活的细腻。“不懂艺术”这四个字大概是对我最完美的概括。

我一向认为搞艺术的人大多神经质,他们固执叛逆、想法奇怪、不懂世俗。一直以为艺术都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寂寞冰冷的,直到看到小野先生的这段话我才知道艺术也是有温度的。

大地之上,万物生长,最原始的生命的力量就来自于土地。在那遥远而又荒芜的年代,人类不仅仅依靠大地生存,还依靠大地生活。不经加工的泥土,从山中砍伐的原木当柴,最原始而低效的手段制造出的器物在土与火中诞生,告诉我们的祖先是生活的多彩。留给我们的是心灵的感动。

泥土的颜色温暖、平凡,就像最最普通的我们。看着、摸着那些泥土制作的器具,心灵就仿佛得到了慰藉,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表,直接将最朴实的心展现在我们面前,没有了那些因为华丽外表而引起的惊叹,你才会看到它们天生的气质,能够带给你平静力量的气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