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因斯坦的预言》的读后感大全

《爱因斯坦的预言》的读后感大全

《爱因斯坦的预言》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马斯洛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因斯坦的预言》读后感(一):核级武器的注定诞生

大概近四五天坐车的时间看了这本小说,确实比网络小说写得要好,虽然故事不是特别玄幻或者离奇,但是读来就懂,人物刻画也特别的真实。更加了解二战,更加感悟到核级武器的恐怖。似乎是注定了,人们终有一天要被自己毁灭。

剧情故事展开的手法很有意思,先抑后扬,引人入胜。前面大半篇幅描写随伤兵船而来的父女两人,更有一口神秘的奇棺。故事逐渐拉开,直至石馆被打开,恶魔被放出,才真的有一丝悬疑开始被说明的感觉,直到恶魔引导爱因斯坦破解原子弹的计算难题,才明白,恶魔想要的是什么。而恶魔从哪里来就不言而喻了,恶魔住在人们的心中,尤其当人身处高位或者某个位置时,恶魔就会更加膨胀困扰人类,甚至有一天人类因自己的恶而毁灭自己。

《爱因斯坦的预言》读后感(二):语言也是一种武器

科学与想象的结合,运用悬疑推理的手法推广给大众的一本书,书名很醒目,最容易吸引人的眼球,真有恶灵传说吗?真有预言的存在吗?就像我们看盗墓系列的书籍,也是通过老一辈传下来的书籍,进行推算而得出一些,懂五行、八卦、拆字、测字之人应该也有预知的能力吗?

要怎么说呢!在那个时期,很多都还是相信异能力存在的,就像中国也有很多相信科学,也迷信的人,稍微落后的村庄都还是认为生病要找“神婆、神棍”先驱邪才能痊愈。国外现在的万圣节就有一种觉得邪恶力量一直存在,根本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而屏蔽这些子虚乌有的力量。

“我在找被偷走的艺术品,”卢卡斯解释道,“仅此而已。”

考古学家拉稀德父女在埃及沙漠腹地发现一尊神秘的石棺。迅速就成了联军和纯粹争多的焦点。在返回的轮船上就能体会这种紧张的气氛,都想知道这尊石棺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真的是预言,可以改变人类的命运吗?

角色的切换,人物的出场顺序到揭露的时候,我都跟着节奏而行走,但也有分不清谁是谁的时刻,迷迷糊糊中看完这本书。紧张的气氛一刻也不能停下来,一次在书中惊心之旅早已开启。

为什么会被多方人士惦记,只因为发现石棺的时期还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人就想通过这类不平凡的能力战胜一切,完成一统的霸业。

善于恶的对决,隐藏中被释放的可怕力量,都在彰显着命运的不同,以及对发现的信息的关联。一场毁灭性的力量和拯救的力量都在同时进行,科学的发展趋势,产生出来的核武器就能代替某些落后许多的物体,而作为人类的我们就要自劈新路畅通无阻的走下去。

科学与邪恶力量的对决,谁输谁赢都已无讨究的存在了,因为完美的想象都是结合得出的结论。

《爱因斯坦的预言》读后感(三):《我预言口碑会两极分化》

这本悬疑故事是我读过的作者最能忍的小说,从一开始第一章出现的神秘石棺开始,一直压着节奏,多角色多线程平行递进,直到故事过半才在第十八章的结尾漏出了冰山一角,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仅这一点就甩同类作品好几条街,讲故事就是要这样既能勾起你强烈的好奇心,又能控制住节奏,不至于半路崩盘,然后直线拔高,瞬间高潮!

还有一个角色写的好,就是爱因斯坦,这个我们熟知的历史上可以被称作伟大二字的科学家其实性格是很随性的,而本书中对于爱因斯坦的描写就抓住了这个特点,无论是对其行为或者心理的描写,都透漏着一些任性。而这点也让整个人物变的立体了很多,再联想到我们脑海中的爱因斯坦,连整个故事的神秘紧张感都被冲淡了不少。

但是,本书的名字其实跟爱因斯坦没有什么关系,虽然我承认这个角色塑造的很出彩,但依然改变不了这个书名有一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没看之前我以为是《达芬奇密码》这种,没想到看完发现根本不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出彩的也仅仅是悬疑的设置与人物的塑造。让人刚刚把一颗心提起来,紧张的忘记呼吸了,但等啊等啊,就是没有下文了,然后一颗心就卡在那里,难受。

还有一点作者处理的不是很好,就是整体故事的把握,前半段就像我之前说的,无论是二战这个背景还是沙漠中的石棺,把未知的神秘描写的很精彩大气,但是当第十八章之后,仿佛瀑布一样突然之间就一泻千里,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盗墓笔记》,就是前面作者写的太高太完美,后面不知道怎么把故事圆回来了,只能发了个祝愿草草了事。当然你要硬是要说这算是主题升华,那也可以。

所以这本书看起来其实有点矛盾的,我估计最后的评价也会是两级分化,认为好和认为一般估计是分庭抗礼的,并且绝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

但本书依旧能学习到不少东西,对于悬疑的设置,对于高潮的压抑,对于人物的树立,都有着可圈可点的地方。故事虽然看完觉得捡漏了一些,甚至有一些私货在里面,但也无伤大雅,依旧是可以一看的不错的小说。毕竟看书本就是追求一个新奇,而这本书已经做到了,也就不必要求更高,毕竟不是每本书都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爱因斯坦的预言》读后感(四):诅咒与预言

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比较喜欢看悬疑惊悚类的书籍和电影,依稀记得当年的的埃及艳后和埃及王子,还有那《木乃伊》的三部曲,给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等故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近在读小说《爱因斯坦的预言》,它的作者罗伯特•马斯洛先生。讲真,第一眼就我被这个书名深深吸引,爱因斯坦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书名的确很讨巧。

故事发生在战火纷飞的1944年,那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考古学家拉希德父女在埃及沙漠腹地发现的一尊神秘的石棺,成了联军和纳粹争夺的焦点。据说这尊石棺隐藏的秘密很有可能颠覆世界的东西。

另一方面,在战争中退伍的军人卢卡斯•安森被指派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石棺的秘密,在那里他碰见了科学家爱因斯坦正在研究制造原子弹。石棺秘密只有在少女西蒙•拉希德的协助下才能解开。为了破解谜团,卢卡斯和西蒙冒险打开石棺。在打开石棺时不心心解封了蕴藏其中的可怕力量,但被拿出来的似乎不仅仅是尸骨和遗物,还有一股神秘力量也被释放了出来。接触过石棺的人相继死去。善与恶的力量被同时释放、全世界的命运不仅掌握于爱因斯坦正在进行的秘密研究之中,更和卢卡斯及西蒙的发现息息相关。男女主角一次次顽强地与其争斗,并一次次的救了爱因斯坦,最终借助力量战胜了它。

纵观此书, 本书的可读性还是很强的,无论从二战的战场转战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故事情节紧张、悬念环环紧扣,让人看了停不下来。其中又穿插了很多史实和人物,其中很多地方的设置与处理不错,尤其是由男女主角将故事发展的必然事件串联起来。

爱因斯坦的预言是什么,从本书的第一章开始我就在一直寻找,或许就是文章最后结尾的那句只有人类坚守自己的人性,呼吁世界忘记差异和争吵,转而追求智慧和幸福。反之,带给我们的只有世界的共同灭亡。故事中圣安东尼和石棺的出现只是个隐喻,它的用意是告诫人们不要无尽的贪婪和自私以及破坏人性放出来,我们要尽可能地封存和远离它。二战中,日本和德国的罪恶行径不就是自私和贪婪的表现么,本书看似描述的是埃及石棺等惊悚事件,但更多地是反应人性的弱点。总之,强力推荐此书。

《爱因斯坦的预言》读后感(五):玄幻,科幻,还是仅仅是祈福

不得不感叹,这本书有点标题党的嫌疑,《爱因斯坦的预言》只到书的最后才点题这预言是什么,当然这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渴望看完这本书。

本书开篇把故事背景定义在了二战末期的1944年,让我一度以为这是讲德国如何战败的真相,或者是作者以此来做文章,就像我刚读过的《干掉太阳旗》一书,也是从1944年写起,主要讲述的是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成功、原子弹在日本的投放及日本投降的诸多史实细节。

然而,男主竟然是个研究艺术与考古的教授,而他服役是被征召去拯救被纳粹从世界各地掠夺去的艺术品、古董的……然后他的这次拯救任务是一个被纳粹和希特勒看重的“石棺”——感觉要出灵异事件了。随后发生的事果然越来越诡异,在悬念迭起的故事发展过程中,这件“石棺”主人的身份也逐渐水落石出……

故事很快转到普林斯顿大学,我以为这是故事快速变换的场景之一,结果我又猜错了,这里才是这个故事的“主战场”……男主因在“战场”执行任务而致残荣归,他得以重新回到服役前任教的普林斯顿继续教授生涯,而实际他还有重要的研究任务——那个纳粹和盟军都如此看重的“石棺”,同时女主也开始登场——埃及的文物专家(同时也是石棺的真正发掘人),当然还有一条线也在推进中——原子弹的研制,奥本海默不断就研制过程中的难题拿来跟爱因斯坦研讨。

为了研究其真相,“石棺”终于还是被打开了,但被拿出来的似乎不仅仅是尸骨和遗物,还有……一同被释放了出来。男主一次次顽强地与其争斗,并一次次的救了爱因斯坦,最终借助力量战胜了它。

估计作者是基督教徒,虔诚地相信上帝的力量与善念,并相信恶魔从未放弃诱惑人类作恶,亦或作者借此隐喻人们无尽的贪婪与破坏。作者还写到圣人对抗过的来自恶魔的“安东尼火”那能够燃烧天空与云的破坏力及它所带来的皮肤病等灾难性的后果——正如研制出来并被扔到广岛和长崎原子弹带来的后果一样(不知道基督教传说中真有此说法还是作者的隐喻)。

客观的说,本书的故事性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后半部,故事情节紧张、悬念跌生,故事主题也值得推崇。其中很多地方的设置与处理不错,尤其是由主角、爱因斯坦等人巧妙地将故事发展的必然事件串联起来。

也许一切都是作者虚拟出来的,为的只是将他想要表达的——爱因斯坦的预言宣诸世间。原子弹被施放的十年之后,就在他去世之前,他与其他十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其中10人都获得过诺贝尔奖)共同发布一份宣言,其中明确指出热核战争未来将会引发的威胁,爱因斯坦呼吁人们坚守自己的人性,呼吁世界忘记差异和争吵,转而追求智慧与幸福。“如果你们能做到,通往新天堂的路将畅通无阻,反之,摆在你们面前的就只有世界的共同灭亡。”也许这也正是作者为世界人民和谐共处的一种祈福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