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明史》读后感1000字

《明史》读后感1000字

《明史》是一本由王天有 / 高寿仙著作,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页数:5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史》读后感(一):一家买卖的成功和倒台

上篇:

最近一段时间,我很喜欢读中国历史。简要的,大概的,轮廓的。但到了明朝,我的耐心越来越小了。

我不是说这书写的有什么问题,而是我对这书呈现的历史失去了兴趣。还是皇帝的那些事占了一大半。我已经对他们不太感兴趣了。这十几个姓朱的越来越没个人样。

明朝像极了一家买卖。朱元璋很实干,脚踏实地,果断凶狠。然后这些董事长兼总经理们就开始腐败。管理集体鱼龙混杂,但毕竟在运转。问题就出在底层员工上,待遇越来越差,环境越来越差,谁还愿意干呢?逃荒的、私联结社的、起义的越来越多。再加上其他买卖的竞争挤兑,内忧外患,终究倒台。可问题是,为何它还能维持一二百年?嘉靖、万历这样的人是如何维持半世纪之久的?满朝文武加上宦官,如何就非以他为老大不可呢?

于是我又想起来那个困扰我好几年的逻辑小问题:四贼分赃。一百枚金币,四个贼分赃,按座次给出自己的分赃方案,如果其他三人多数反对,那么就杀了他,剩下的三个人再提案再定夺。题目是“假如你是第一个提出方案的贼,你为了不死,该如何提案?”

给出的标准答案竟然是,第一个人说:“我98,座次第二、第三的人各1枚,座次第四的0枚。”

这不就是明朝这家买卖的利益分配关系吗?皇帝座次第一,拿99%的权利,官僚集体座次第二,拿1%的权利,底层百姓什么都得不到。

我不是一个天性邪恶的人,我是一个天生选择合作的人。所以我的方案是四人等分。而且我永远也不能推敲出标准答案来,因为我永远不能兴平气和地通感该情景中的心理感受。因为我的脑子里压根就不是这么长的。

中篇:

皇帝和做官的如何如何,江南的经济文化似乎是另一个维度上的存在。人类的历史中,唯有物质进步是最有力的方面。一部智能触屏手机足以摧毁全部明朝人的认知。一盒杜蕾斯可以摧毁他们五遍。

历史,不知道不好,因为会被人说没文化,会遇到不必要的麻烦,会少见多怪。少见多怪的反义词是什么?一个答案是见多识广,还有一个答案是见怪不怪。我觉得后一个答案更高级,因为它里面包含了幽默感。我读历史仅是个人兴趣和需求,为了平衡我自己的认知过程。我以为就目前来看,这个事情阶段性地基本达到了。

下篇: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豆瓣对书的评价现象。豆瓣很有意思。豆瓣展现了最大多数人的行为。这件事我本来是很气愤和厌恶的,但后来也接受了。因为我不能指望大多数人有什么我希望的那种改变。这样想就是我有问题了。昨天还因一件新闻而笑话了低劣女权主义言论,比如“你们男性的这种行为和心理是多么多么原始、野蛮,你们应该改一改,人类应该进化。”这样说的人是多么地无知无识啊,人类的基因怎么是你说改就能改的?所以,在豆瓣书本、电影的评价上,一开始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一厢情愿。我努力不再犯。

《明史》读后感(二):潮起潮落的明朝

公元1368年元月,朱元璋创建了大明朝。八月,北伐明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才真正完成统一大业。明代处于中国二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后期,又在小冰河时代,整个王朝的状况,无论是在政治宫廷还是社会百姓都一直起起伏伏,稳定与动荡之中。《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将呈现一幅潮起潮落、波涛汹涌的宏伟蓝图。

作者王天有、高寿山。王天有,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专研于中国古代史,明清史方面的研究,代表作《晚明东林党议》、《中国古代官制》等。高寿山是王天有的学弟,师出同门,长期致力于明史研究,代表作《中国经济通史(明代卷)》、《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等,本书主要描绘了整个明朝时期的起起伏伏,荣耀与黑暗,从政权的建立与变乱,制度的改革,对外交流,社会经济的变动,文化思想的转变等多方面,表现出“不平凡”的明朝。在写作上,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史料全面论证,与《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结构相似,有释词故事,如关于永宁寺碑,记载着明朝经营和管理奴儿干都司的事实。同时,也有黑白色图片,如《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皇都积胜图》反映着明代中时以后,商业空前繁荣的景象。与《挣扎的帝国:元与明》相比,《元与明》以宏观大角度而讲述,在明朝方面,史学大家卜正民用龙作为开端,增加了神秘的元素。而《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以四个时期系统全面的看明朝的起伏,多个具体事件,多重方面表现着明朝的发展与衰败。与《明朝那些事儿》相比,更加学术,有大量的古籍穿插在书中。

在内容上,作者延续着许师大龄先生的分法,把明朝分为四个时期,更是显示着明朝的起起落落。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大明王朝,朱棣对外交往的辉煌成就,仁宣致治的稳定局面形成了开创期。从明英宗的1442年到明武宗,明朝属于腐化期,宦官王振政治权力独大,英宗发生士木之变被俘,社会矛盾激化。正德年间,农民起事多发期,四川、江西等都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明武宗去世后,明朝终于迎来了整顿期,一系列的改革得以开展。在这时期,虽然内阁混斗持续不断,但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出现繁荣景象,稳定与和平,但同样也出现了社会的奢靡之风,从宫廷到百姓。万历十年六月,内阁首辅张居正溘然长逝,权利再次洗牌,明神宗天性疏懒,腐化奢侈越来越严重。明朝走向了衰敝期。

明朝在对外交流上有着光辉的成就,但也同样起伏不定。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对外推行睦邻政策,洪武朝的三十一年间明政府先后三十次派遣使者对周边的十二个国家进行访问。朱棣即位后,与朝鲜关系密切,与日本亦敌亦友。最大的辉煌是郑和下西洋。郑和远航始于永乐三年,至于宣德八年,七次海外之旅,历时二十八年,到达亚、非三十过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国与亚、非各国相连,文化、贸易、经济往来得以快速发展。中国的手工业品丝绸、瓷器等出现在亚非各地,中国到南洋的人增多,把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了南洋各地。16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荷兰来到东方,将中国稳定的贸易往来打破。万历年间,荷兰人开始侵扰中国澳门、台湾。开启五年始,荷兰人逐步侵占了台湾南部。天启七年,荷兰人开始与明朝直接贸易,在卜正民的《维米尔的帽子》一书中,印证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维米尔的画作中着鲜明的中国元素,如中国陶瓷等。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记载着一个不同时期的明朝,呈现着多种形式的风貌。

《明史》读后感(三):不拘一格话明史——读《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一直以来,关于明史的文学作品很多,诸如吴晗的《朱元璋传》(张宏杰在2016年也出版了一本《朱元璋传》)、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高阳的《明朝的皇帝》、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等,这些或有趣、或生动的作品,在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对明史的喜爱的同时,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大明王朝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历史是有生命的,是活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东西。几本著作怎能道尽几百年的兴衰荣辱、世事沧桑。“明朝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任后人评说。”。这本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天有、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高寿仙共同编著的《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采用宏观的视角,俯瞰明朝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现了多重性格互相交错的大明王朝的恢弘历史。

性格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多指人的性情品格。而王天有和高寿仙二位则把明史概括为“多重性格的时代”。这与作者的历史观是分不开的。虽然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的一种存在,但历史是有生命的,是通过人们的不断发现和研究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一个阶段的历史都是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活动留下的痕迹,人们既要面对各种传统发展的机制,又要适应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变化,所以明史也可以是“多重性格的。”在明朝历史的分期上,作者将明朝历史划分为四期,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到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为明朝的开创期;从明英宗正统七年到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为明朝的腐化期;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至明神宗万历十年,为明朝的整顿期;从明神宗万历十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为明朝的衰弊期。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分期的时候,先通过《导言》对该时期的社会概况进行了总体的阐述,接着分别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那段时期的错综复杂的大明王朝的现状。《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却以大量的史料,言简意赅的向我们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历史。对影响时代潮流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在介绍重大史事的过程中,作者很少掺杂个人的主观评论,而是在客观的讲述历史事实的过程中,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作者不是在通过摆史事讲道理,让他人赞同自己的某种历史论点,而是在于通过著作,向人们尽量真实地呈现那段五彩缤纷的历史。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纵观整部著作,作者对明史的评论性文字很少,几篇评论重点体现在“朱元璋成功的原因”和“明朝灭亡的原因”上。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尤其是明朝灭亡的原因,无论是贫富之间的极度分化,区域之间的巨大差距,还是统治集团的整体腐败,官僚群体的剧烈纷争。这些不单是明朝灭亡的原因,而且还体现了人们了研究史学的真正目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明朝灭亡的原因总结的详细到位,便于后人学习借鉴。

在阅读《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不仅有令我们感兴趣的史学资料,更令我们感动的是编者为我们呈现出的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无论是它的历史分期,还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作者在明史作品如此繁多的情况下,并没有提出新的史学观点哗众取宠,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为我们真实的再现了那段历史,让我们愿意随着作者的文字静下心来,阅读明史,品味明史。“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一本著作,道不尽扑朔迷离的明史,却让我们离明史更近了一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