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林徽因传》读后感100字

《林徽因传》读后感100字

《林徽因传》是一本由吴晨阳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林徽因传》读后感(一):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后人关注的不应该只是她的风花雪月

我看书喜欢现在先看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这直接决定了我以什么眼光去定位这本书。据说作者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写的这本书,事情的可靠性与否就不应该是这个程度。比如说林徽因是否同时给几个人发电邮(此事最原始的记录是林洙),“绿茶婊”的形象跃然纸上,然而本身这个事是否是真的都难考就,就这样直接给林徽盖帽子,很容易误导读者,而这种记录文中出现不只一两处。。关于她的一生和最伟大的建筑事业作者却只有看似极尽夸赞的苍白语言,没有太多事件做支撑,导致最后读完我印象深刻的只有林徽因混乱的感情线。关于人物传记,时间线是个很重要的逻辑线索,本文的时间线很模糊,看完有点不知所云。这样我实在给不出还行的评价。

《林徽因传》读后感(二):评林徽因传

书中提示的信息,初恋情人:徐志摩;青梅竹马:梁思成;最佳男二:金岳霖,文中大量描写了林徽因如何优秀以至于让三位男士倾心爱慕以及她和三位男士之间的关系,对于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史上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她对整个家庭的付出则是轻描淡写,对于一个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新时代成功女性来说,这样的描写未免有失偏颇。

《林徽因传》读后感(三):《林徽因传》?不!《恋与林徽因》

???救命,知道的人知道你在写《林徽因传》,不知道的人以为你写的是《恋与制作人》话说讲林徽因的书总是很容易被不入流作者写成《那个清纯小白莲与三个男人的故事》“她是佛前一朵青莲”云云真的受不了了。 这本是吴晨阳的……初中看过一本白落梅的看得我也是眉头直皱,都是只知道不着边际的瞎夸不讲事实不问逻辑,夸人的语言还都极其贫乏。且不说人金岳霖之后有相好只是没结婚,徐志摩当时也只是作为朋友上了飞机,林徽因在有丈夫的情况下说“我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究竟是不是一件能证明此人纯真坦率的事以及梁思成在林死后不就久就续弦这类成芝麻烂谷子的八卦,作为一本《林徽因传》总要提些林徽因自己的个人的经历和成就吧?名叫林徽因传通篇三个男人真是服气。能不能在写她的时候不要自我带入偶像剧《全天下男人都爱我》啊??? 好书很难评分因为书各有各的好法,以我的水平为它们写评价都“捉襟见肘”。但烂书总是烂得千篇一律,才读了一个序就大概知道了这本书是的什么德行,读不下去了,弃了。

《林徽因传》读后感(四):生命单纯,灵魂高贵的女子

你是人间四月天,原是如此而来。 喜欢林徽因诗情画意的感性,但更爱在婚姻上选择梁思成的理性。 从现实角度说,最难得是林与梁一生相伴共同追求同一份事业,给彼此精神的空间和信任,生活中不离不弃的包容和共进退。 果然不负“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特别喜欢金岳霖对林徽因感情,直到林去世,再到金自己离世,也没能说出那份爱意,只为了成全。 金岳霖一生,爱她的话含在嘴里,一辈子不曾说,到死也不愿意说,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爱,是多么崇高的修养。 爱往往因为成全而伟大,因为无果而美好。 反倒是徐志摩的爱,虽浪漫又轰轰烈烈,但终归理想主义,像极了烟花,绚丽确无法拥怀。 感动于林徽因晚年对祖国的壮志豪情,对建筑事业的热忱。 是为“生命单纯,灵魂高贵”的女子。用活着的生命为建筑事业,报效祖国,保护古建筑;用不灭的灵魂留下诗,著作,设计,精神力量。 不喜欢作者的笔风,用词过于追求美言,且犯了过于歌颂的忌讳。我想笔者在写的时候是自我感动的吧。 但读者更希望看到一个客观陈述历史人物的态度,而非掺杂过多笔者自己的抒情。 更希望看到林徽因是个活生生的人,而非笔者描绘出来的童话般美好。

《林徽因传》读后感(五):《林徽因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今天读完了吴晨阳的《林徽因传》,在短短的几百字里翻阅完了她的一生。

感触很多,想写的也很多。

吴晨阳老师的《林徽因传》这本书,从林徽因的个人境遇落笔,以爱情为基点,向读者展现了林徽因51年的人生经历。

作为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作者吴晨阳,我们可以在《林徽因传》这本书里看出,她对文学的痴迷,对民国知名女子林徽因、陆小曼的深入研究。

是的,只有真心喜爱林徽因的读者才能写出关于她的人生传奇,也只有真心喜欢文字和文学的女子才能写出“你是我人间的四月天”这样的优美诗句。

从小到大,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关于林徽因的情感八卦,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这三位才子之间的感情故事,引得后人啧啧称奇。

仿佛林徽因除了爱情,其他的都不值得称道。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类一旦没有了偏见,获得的是何止一个世界。

是的,当我们不再以猎奇八卦为目的,而是深入她的内心,我们会发现,她是一代才女,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家。

她,是一个可以让我们仰望一生的人。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之一,林徽因有着出众的才能,倾城的面貌,她学贯古今、中西、文理,将满腹的热情投向建筑及文学领域,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达到了令人仰视的高度。

她为了事业,拖着病弱的身躯,不惧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奔走于大江南北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遍访年久失修的名胜古迹,和梁思成一起写下划时代的巨著。

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虽然重病在身,但毅然拒绝美国友人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的邀请,而是为处于苦难中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在和学生谈话时曾说过:“我深信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祖国的”。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她做了三件大事: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工作,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座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挽救了濒临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品。

梁思成说过:“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测量平面爬梁上柱,做精确的分析比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或我国新诗创作。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她的感情,甚至不在于她的才华,而在于她把她的一生奉献到了伟大的事业中。

而林徽因,无疑就是这样伟大的人,她是值得我们仰慕和敬佩的。

在同肺病抗争了15年后,在一个四月春日的清晨,林徽因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51岁。

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人间最美好的四月天里。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