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的读后感大全

《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的读后感大全

《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是一本由阿尔贝特•史怀哲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38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01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读后感(一):相信真理,追求精神性

这是一本自传,机缘巧合之下翻开此书。读前对史怀哲其人、十八九世纪的欧洲、世界宗教文化知之甚少,翻开前八章,即丛林医生之前关于青少年时期作者的经历和年轻时候的一些社会活动,一边读一边记笔记、查阅,没想到短短几十页就花了几小时功夫。此时还是相当茫然,不明白史怀哲何以影响欧洲及整个世界史,从作者略显杂乱的记叙方式中仅仅咂摸出一点模糊印象,这是一个通才,这个人不同凡响。

直至作者历尽艰难远赴欧洲,开始阐述自己的著作内容和关于宗教、起源与发展、社会伦理、文明的衰落与重塑等等问题,越讲越开阔,通篇都是思想的闪光与精华,才禁不住感叹,世上竟有精神力如此强大之人,这些文字的感召力跨越百年依旧澎湃有力。

在21世纪的世俗社会里,在机器时代创造的生存环境中,我们已经很难对当初宗教社会饱含伦理性的世界观和精神感同身受,然而,若懂得敬畏生命,发现万丈荣耀中蕴含的恐惧,无限欢乐中蕴含的悲伤,与世界建立起精神性的联系,这种对精神性和真理的追求受到必然性的驱使,必将引领我们登上光明之巅。并且,此种联系与我们的宇宙、科学了解与否并无多大关联。若单单拘泥于基于历史和自然科学的世界观,此类毫无生命力的观点根本不足以支撑起强大的文明。反之,只有肯定这个世界,在精神和知识领域不断探索,才能推动、甚至创造文明。

《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读后感(二):如何过好这一生

开始打错卡了,我读的是这版…………

本周读了史怀哲自传,看了流浪地球,读了一篇关于流浪地球的影评。神奇的是,看完三者之后,给我的感受和思考很相似。

原本想读史怀哲自传,是因为去非洲之前读了一本史怀哲的《行走在非洲丛林》。从而认识到这位伟大的诺奖得主,原本是位出色的神学家和管风琴家,在三十岁时候开始学医,为了帮助非洲人民。在施善上,他并没有选择自己擅长的传教,或者用演奏会的收入捐款,而是选择更加身体力行,更加务实的方法,并把治病救人视为上天莫大的恩赐。

本书中有几处特别让我感动或者思考;

一是并没有把自己的天赋当成理所当然,而是思考如何回报和回馈。

二是成为战俘之后,没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对待生活,利用战俘不同的职业和身份,学习和思考更多的东西。

三是结束战俘生活返回祖国之后,曾接受一位残疾人的帮助,为了铭记他,在其他人遇到类似情况时同样施以援手。

令人思考的是对精神文化方面的研究,现今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思想文化达不到物质发展的高度。比如作者经历的一战,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精神却没有跟上,这也是现金中国存在的巨大问题,城市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确还停留在宫斗、鬼神,社会上难免充斥着种种戾气。儒家思想确应是中国的宗教和信仰,但没有像基督教一样紧随时代不断的发展进步,当然这只是历史偶然性造成的,我们这些渺小的个体都无能为力。大事似乎影响不了,史怀哲行医时也未必想到自己会得奖出名有这么大影响力,单从小处说,如何才能有意义的过好一生,再次引发我个人的思考。

当然,从文字上说,确实平淡,之前那本《行走在非洲丛林》也是一样,还有大段关于神学的研究因为不感兴趣就飞快的掠过了,然而平淡和质朴中,那股精神的力量不容忽视,就好像一块璞玉,未经雕琢,确价值连城,这是我对本书的评价。

《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读后感(三):史怀哲为什么去非洲从医

一直很好奇史怀哲为什么要在那个时代去非洲?更奇怪的是他是神学博士,哲学博士,为什么不是去传教,却是从医?

看完这本书就有了答案。

未完待续,等有空补上。

一、新教海外传教的时代背景

美国独立后新基督教发展迅猛,尤其是伴随着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海外传教开始流行。1840年鸦片战争后,美国传教士就陆续在广州上海等贸易口岸城市开始活动,后来到1860年前后随着更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宁波,烟台等口岸也逐步开启了传教。(这点知识源于绝地深耕和司徒雷登的自传)

史怀哲所去的非洲传教驻地是美国传教士1876年建立的,后来因为加蓬变成法属殖民地就逐渐被法国传教协会接管。——那时候史怀哲刚好在法国教会做传教工作。

海外传教士早期是非常非常非常艰辛的开拓者,他们在传教地艰辛开拓更需要得到自己国内各种资源支持,所以会通过演讲和发各种宣传文来呼吁。——史怀哲恰好就是阅读了这样一篇海外传教士写的文章受到启发的。参见本书第85页第二段。

二、个人成长和家庭背景

史怀哲家境非常优渥,因为不熟悉欧洲地理位置,所以对他的出生地无感。但是从他接触的人来看,完全是所谓的上流社会各类精英,都有深入交往。

其中一个能反映出他的朋友圈厉害的信息是在1912年出发前,他坚持带金币而不是纸币,因为有朋友说战争就要开始了。1914年一站爆发,所以他的信息绝对是高层次的信息源啊!

成长的家庭是牧师家庭,耳濡目染,对于传教和基督的精神信仰更虔诚。——不过这里想说其实他有很多学术上的对于圣经中的质疑,然后又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自圆其说了。因为不太懂圣经,就不评论了。

史怀哲个人素质能力非常非常优秀,本书大量内容谈他的宗教和哲学研究思想,谈他的管风琴和巴赫研究。他就是传说中的学霸,学神,三十岁前拿下两个博士,有优渥的工作,各种什么都不缺的感觉。

三、当时的社会环境

当时社会上除了教会或者官方协会想通过个人方式参与社会救助之类的渠道极少,书中有说明。

他属于老派基督教和新派基督教有一定的差异吧,当时海外传教主要是新派基督教协会掌控,他去传教被拒绝的概率非常高,这一点他在书里说了。

从医是因为医生是真正匮乏的,而且也和他个人注重实行的思想也有关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