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国全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国全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国全史》是一本由南门太守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7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全史》读后感(一):值得一读的书!

这本书写得很扎实,处处以史实为依据,不妄说、不胡说。

三国的历史很乱,头绪很多,能逐一理清,不容易。看得出来,作者为此下过很多功夫,史料运用自如,历史事件前后关照,读起来一点都不嫌零乱。

作者时不时有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读来令人受益不浅,作者不人云亦云,这一点难能可贵。

本书语言通俗、轻松,不枯燥,值得一读!

《三国全史》读后感(二):通俗三国读物

作者虽非历史专业,但是对三国这段历史的研究颇深,细节把握和理解也比较准确。这本书对于读不懂三国志原文的普通读者来说,可以作为入门的科普读物。

此书为现代出版社出版,编辑显然并不称职,许多明显的笔误或者错愕没能校对出来。另外,此书编为上下两策略微太厚重,拿在手上并不利于阅读。

作为天涯社区的优秀作者,南门太守无疑是业余历史作者中的佼佼者之一,此书值得一读。

《三国全史》读后感(三):了解三国正史的一部不错的书籍(全白话)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这本书是完全根据正史“翻译”过来的。大家都知道最后统一了三国的是曹魏。所以,这本书里唱主角的,就是曹操。三国里头的很多大事,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以曹操的视角来描述的。也许很多三国爱好者并不习惯看曹操唱主角。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关羽张飞赵云一出场,就把敌人杀得片甲不留,死伤无数。这本书注定将让带着这种期待的读者失望。 其次,本书有非常多的细节,是我之前从未了解过的。这与作者在后记中提到的,他对于三国这段历史的热爱,所以愿意在故纸堆中刨根问底,是分不开的。 例如,曹操去打袁谭,曹丕以及智囊吴质跟随。吴质是谁?甚至连曹操打下南皮后,颁布的一系列命令及其名字,作者都给列出来了。 光列出来还不算,作者显然挖掘得更深。例如,《抑兼并令》是曹操颁布的一道命令。他为什么要草拟这道命令?背后的思路是怎么样的?考虑了哪些主要因素?作者给出了完整的答案。 再比如曹操去打马超韩遂,行军路线是怎么样的呢?根据随行的曹植作的两首诗《送应氏》,就能知道。所以,这个作者不是乱写或臆测,而是确实有理有据。 还有,曹操西征凉州,邺县有人发动叛乱。具体是个怎么样的过程,不同的原始文献里,对于曹操投入的兵力记载有所不同。作者也并不是一笔略过,凭想象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是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不同的地方。 横向比较一下也是写三国的另一本书《三国不演义》。《全史》的深挖力度很大,但《不演义》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显然比前者要高。

《三国全史》读后感(四):不错

对于我这种文言文白痴,又舔个大脸喜欢研究三国的家伙,这本书实在是太友好了。尽管作者在创作前参考了大量的史料,例如《三国志》《后汉书》《三国志注》等等等等……但他几乎没有在作品中引经据典,放入史料原文,故对比易中天,本作的显著优势是读起来要流畅的多,很像一部小说。而易佬的《品三国》就比较学术了,读起来冗长,时而把人物原话放出,时而还不翻译,看得我似懂非懂。注:这是我个人水平问题,这里只谈主观感受。

有一利,就有一弊。由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没有在文中明晰出处。所以你也不知道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是他的私货,还是从裴松之的多重记载中挑选的。文中关于某些历史事件的起因承果我个人认为还是存在一定的逻辑硬伤。

举个例子,作者认为孙权之所以会把南郡交(借)给刘备,主要是考虑其时在东线合肥,孙军正与曹军处于战争的相持阶段,为了分担压力,避免两线作战,于是答应了刘备的借荆州请求(借南郡)。但作为鹰派的周瑜大力反对,认为刘备这种人不甘久居人下,不能养虎为患,并声称江东可通过荆州攻取益州,再夺取汉中,最后平定天下,孙权听后大喜,批准了周瑜的作战行动。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前一秒还谨慎入微的孙权,这一秒突然就放飞自我了。结合当时江东的状况,若冒然攻打益州的后果:第一,对刘备食言,树敌一枚。第二,刘璋有10万军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前还担心东线压力大而让地给刘备的孙权,转过头就去开辟第三战场了(在南郡和合肥对抗曹操) ????

另外,因为作者是尊曹派,对阿瞒的屠城史不予承认,所以在刘备的携民渡江的事件中,推论大耳贼的动机是拿徐州百姓作挡箭牌,在混乱中利于逃命。因为曹军不会见人就杀…………

哎,能日行百里,却日行十里,我只能说,这段把人想的太恶意了。

不过,虽然我是挺刘派,不妨碍对这本书的喜爱。作者的写作是建立在熟读➕反复考据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对与错,读着赞不赞同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话说这也是三国史的魅力所在,每一个人的年龄阶段不同,对社会结构的认知程度都会影响到对三国人物形象的评判,没准日后我也会喜欢曹操呢。目前我只是站队派,萌新一枚。

除了流畅的故事文风,作者对人物心理分析非常出彩,比如赤壁之战前,诸葛亮随同鲁肃出使江东,刘备在江夏等待消息,那时间简直是度日如年,不知道谈判前景如何,一旦江东投降或者拒绝合作,刘皇叔想到了吕布的下场,心下惴惴不安。这一段描写带入感极强,合理又传神。

闲暇的时候,我都会重复看几段《三国全史》,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可以在日常聊天中增加谈资,感谢作者的创作,辛苦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