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择天记 第一卷的读后感大全

择天记 第一卷的读后感大全

《择天记 第一卷》是一本由猫腻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493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择天记 第一卷》读后感(一):顺心意

构思是蛮好的,就是语言太啰嗦了,翻来覆去的重复上一两张的情节,导致我看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一目十行的。建议语言真的要精简一些,这个不是繁琐的问题了,是啰嗦,是灌水,是骗字数啊!不过几条线还是比较清晰的,主要人物的个性也很鲜明,虽然很啰嗦,但是没有会让人误解的或者写着写着写串了的人物,可见作者的大纲还是清晰的。很喜欢陈长生的顺心意,真的很喜欢。

《择天记 第一卷》读后感(二):择天记

14年将夜完本,略有失望,五月择天记开始连载,周一看到完结,花了几天时间读完。比之将夜,猫腻又退步了。

从写作顺序上排名先后是,庆余年,间客,将夜和择天记,我的喜爱程度排名也是如此。猫腻读了很多书,所以他的书一是喜欢代入历史背景,二是喜欢拽文,就像择天记最后魔族出现了巨大固埃这个种族,他来自法国民间对巨人的传说,也是拉伯雷巨人传中的人物。择天记这种东西放的太多。

庆余年讲的是复仇的故事,将夜也是,不同于将夜,庆余年的主题一以贯之,很多年前,一个小姑娘扛着大狙带着机器人五竹来到人间,而后被丑陋的暗杀,他的儿子范闲接过大狙继续跟这个不友好的世界为敌。故事背景我猜是用了北宋和辽国的设定。这部书最出彩的是陈瞎子和叶轻眉,整本书一气呵成,是这些年猫腻的巅峰之作。

间客的故事并不好,但是主角很惊艳,许乐的性格塑造很成功,东林的石头,又臭又硬。到了将夜就是灾难,用了大唐的背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被代入,整本书很拖沓,主题也不明确,越来越像网络小说。

择天记以大周武则天君临天下开篇,又回溯了李世民故事,把李元霸,凌烟阁二十四臣史书和演义故事糅合在了一起。北有魔,西有妖,最后隔壁大陆有基督。最后结尾用了路易十四太阳王和铁面人的故事,有点无趣。

庆余年讲的是复仇,间客讲的是原则,将夜的主题是对未知的恐惧,择天记猫腻希望讲命运和选择,可能主题过于宏大,没有讲好。

《择天记 第一卷》读后感(三):我看见野草一样的力量

1

最近把《择天记》追完了。我看的是小说,不是电视剧。小说看了几分钟,吸引我看了下去;电视剧看了几分钟,就不想再看。

网络作家猫腻的写作和众多公号作家类似,都要日更。日更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他的作品里展露无疑,日更的缺点是有太多粗制滥造的地方,日更的优点是日复一日的训练磨砺了作家的天赋与才华。所以小说高潮迭起,有那么多让人喜欢的情节,即使那些粗制滥造的地方都不会阻碍你追下去。

2

这也是一个让我着迷的问题。我关注的那些公号,我为什么要日复一日的看他们的文章呢?比如连岳的,和菜头的,另外几个作家的。明知道会有那么多重复的废话,那么多他们已经讲过八百遍的观点。还有那么多粗制滥造的你不喜欢的地方。

——持续的关注并不只是因为认同对方的三观,那只是一个小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你期待新颖与惊喜。并且知道他们会一次次的带给你。他们写下多少废话,就会有多少杰作。他们有多少无聊的重复,就有多少创新。

3

有几年我每天都要去打乒乓球。如果有个观众每天都跟着我去看我打球。会觉得每场球都有意思吗?不会的,会有很多他觉得枯燥的无聊的重复的乏味的东西。但那就是我打的最好的时候,打了很多好球。

在读《择天记》的时候我忍不住拿它和《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龙族》相对比。这当然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后者都属于“精心的写作”,这种写作精雕细磨,文笔精准,这种写作的反义词,就是“日更”。少见那些疲惫的时候无聊的时候写下的大量粗制滥造的情节,以及为了日更而日更的滥情与糊弄。并不是后一类作家不会这样写,不会写这些,只是很少会让我们看到。不用日更,一年出一本书,当然可以反复斟酌,从容删改。

4

猫腻是起点中文网的作者。

起点这种网络写作是一种高强度的工作,每天动辄几千字。还出现了作者累死的新闻。这种工作和我们辛苦打工并无不同,不是提供最成熟完美的作品,而是进行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猫腻的作品即使成书后也像是充满瑕疵的半成品。即使他写得最好的《庆余年》和《择天记》。

有一刻我忍不住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庆余年》和《择天记》这样的作品,如果能在完成后认真修改,删掉大量的垃圾内容,好好重写,反复斟酌,也许会成为《冰与火之歌》、《哈利·波特》一样的经典。

但是经典的意义是什么?能让这些网络作家赚更多的钱吗?或者这只是我作为读者的一种思维束缚,他们干嘛要写“经典”?

5

多少年后学者写文学史,会提到《庆余年》和《择天记》吗?会提到连岳、和菜头这些我喜欢的公号作家吗?(我没有用作者这个词。)知识分子向来蔑视庸俗。但这些属于大众的作家真的庸俗吗?《择天记》据说有上亿的点击量。

这些作者不会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这些读者不会为自己喜欢的故事写一篇篇学术论文。有人日复一日的写,有人日复一日的追。那常常不是最好的作品,可是最好的作品该是什么样子?必须要成熟完美吗?还是也可以充满瑕疵?

这样的写作与阅读,都像是野草在风中默默生长,你可以鄙视它的存在,却会一次次感觉到野草的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