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听说桐岛要退部读后感1000字

听说桐岛要退部读后感1000字

《听说桐岛要退部》是一本由[日] 朝井辽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听说桐岛要退部》读后感(一):虚伪却又真心的活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17岁的时代,而这本书从桐岛退部为引子,描写了与之相关的17岁学生们的关系变化和内心的蜕变。

第一篇中描写过这样一段话:“十七岁的我们,总是畅所欲言,百无禁忌。我们就那样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喊出来,跳跃起来仿佛鹰击长空,奔跑起来似要撕裂街区。载着两个人的自行车就像被击出的棒球,风驰电掣,像要去超越飞机尾云一样。我们毫无顾忌,率性而为,不觉得害羞,反而会愉快地笑出来,总觉得只有趁着年少活出真我才是快乐的事情。”

这是宏树的描述,年轻的他们正是风华正茂之时,正是能够畅所欲言之时,毫无顾忌,才可以释放出青春的火花。但是宏树真的是这样生活着的吗?之后作者再次描写了宏树的心理活动,不正是与之前有所不同吗?每个人都在维持着表面上的形象不是吗?谁有关注你内心究竟做何看法。

在初中、高中很明显的便是一个个圈子的划分,一个圈子与另一个圈子之间有着明显的隔阂。实果的圈子拒绝了亚矢,“上层”的圈子拒绝了“下层”的圈子。但是当宏树选择捡起盖子时,或许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吧。

“武文抱着摄像机对着天空感叹道。我被这话吸引,也抬头向天上看去。只见天空光线交织,一片橙色。云朵慢慢地变化着,时而是白色,时而是淡淡的橘黄色,时而一片通红。在这个小城生活 的所有人,一整天的快乐、辛酸、优愁……云朵吸收了所有的这一切才会变成这个颜色吧。我心里想。”

文中有过这段很美的描述,武文听到了别人的嘲讽、鄙视与不屑,但当自己的梦想盖过了这些,剩下的便是美丽的天空。

《听说桐岛要退部》读后感(二):边看边记的笔记,还有发的朋友圈,汇总起来

原著跟电影有些差别,桐岛被排球部排挤,桐岛的“核心”地位并没有电影那么夸张。泽岛亚矢喜欢的是烫头的龙汰,泽岛在教室里还有个从“上层女生团体”掉落到边缘的闺蜜志乃。电影部第一部参赛作品获了特别奖,而电影改成了入围(难道是因为要和结尾前田凉也说“成不了电影导演”呼应?)。小霞像苍井优,是长发马尾。小霞和前田初中时曾是好友,而电影对“小霞也喜欢电影”这个点着墨不多,电影院的不期而遇只是偶然性质的邂逅,前田自作多情了。写剧本和画分镜的是武文,电影移到前田身上了。实果的部分最丰富,实果参加的是垒球社,社团里还有个短发平胸性格直率的小伙伴绘里香,绘里香的一部分剧情移植到小霞身上了,“令实果憧憬”这点是一样的。实果的部分独立出来也是不错的短篇啊。 电影删掉了志乃这个人物,让教室里的“阶级冲突”主要集中在了男生那边,电影部活动空间的被压缩,构成了电影主线,清晰明了。而女生这边,删掉志乃,也就删掉了从上层小团体掉落到边缘的这一过程,电影里的萨克斯妹子泽岛显得更孤独(没有志乃这一闺蜜了),女生上下层之间井水不犯河水,女生之间的冲突高潮主要通过“暗恋被终结”来完成,女生之间的冲突是一种爱情领地意识的体现。而书的内容显然更繁芜,小心思也更多。 实果的部分意外地很动人,不过电影里的实果也确实演出了那种受创后的神经质。电影也删掉了绘里香,绘里香和姐姐阿薰一样都是让实果憧憬的角色,绘里香短发平胸大大咧咧,如果也拍到电影里倒是很不错。电影把实果羡慕绘里香肌肉的情节移到小霞身上了。小霞在小说和电影里都带有点成熟、疏离感,就是说她善解人意,会照顾别人感受,懂得适时转移话题化解尴尬,是更成熟的角色,但有时难免口是心非,也是会让人受伤的角色。 另外,妈妈把活着的女儿当成另一个已经死掉的女儿,这个情节怎么这么眼熟,好像是哪部动画有类似情节,好像是《air》。 补:嗯,看了最后一章,算是前传,十四岁的小霞视角,这时的小霞还是很孩子气的。十四岁的小霞视角,补全了初二小霞和前田成为朋友的背景——契机来自于一个常常给小霞推荐电影的女孩,在另一所中学被霸凌,也因此被昔日好友无视,而小霞踏出了充满勇气的一步,并从此处获得力量——原本她因为现在的朋友敌视男生,而不敢和男生走得太近的。(为什么敌视?因为青春期的到来,初二开始一个班的男生女生就不怎么说话了,有人谈恋爱,然后飞速分手,因此互相怨恨。男女关系变成成人那样,不再像小孩子那样单纯了。好朋友敌视男生,那么自己也要划清界限。) 最后,不得不说,电影的改编还是很成功,结构更精巧紧凑了,电影部和泽岛的两次冲突,高潮部分和排球部以及上层男生女生的冲突,化为汹涌的管乐合奏背景下的僵尸食人意淫,这种高潮感是原著没有的。戏剧毕竟是戏剧啊。电影像麻辣烫(所有人都紧张桐岛看起来过于夸张了,汗),小说要平淡一些。 另外,泽岛暗恋宏树也比暗恋神经大条的龙汰更有说服力,哈哈哈哈哈。

《听说桐岛要退部》读后感(三):青春:因为孤独,所以多彩

(本人所写的书序,出版时没有加上,在此发现,仅供交流)

青春:因为孤独,所以多彩

——写在《听说桐岛要退部》译稿付梓之际

当《听说桐岛要退部》这一别出心裁的书名映入眼帘,我想多数读者都会在脑海中开始想象小说是如何描述主人公“桐岛”的吧:他为什么要退出社团?他退出社团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故事?那些“听说桐岛要退部”的人,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但事实是,读完小说,你会惊讶地发现,书中对桐岛的着墨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桐岛好像电影布景,只是为了衬托真正的主角而存在,桐岛与其说是主角,倒不如说是绿叶更为恰当。小说没有正面描写桐岛,而是对其所在高中的六个学生(有些甚至完全和桐岛没有关系)为主线展开,通过退部的桐岛给其他学生带来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小说巧妙地描述了日本高中生纤细敏感而又坚强执着的内心世界。至于名义上的主角——桐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透过对其他人物的刻画,让读者自己去想像、揣测、勾勒。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拥有不同心境的读者,心中的桐岛形象恐怕也会不同吧。对于主角桐岛的描写,小说可以说是完全“开放式”的,这应该是本书区别于其他小说的最大亮点吧。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著名日本文学专家唐纳德·金的一个观点不断我脑海中回荡。他认为:“暗示及余情”是日本文学区别于他国文学的重要特色。把这一观点放进本书,可以说正好套牢。在本书里,作者不仅借桐岛之名描述高中生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更是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对同一个场景、事件进行描写,借此来表现不同学生团体成员各自微妙、纤细的情感世界:小泉风助对排球的复杂情感,泽岛亚失对龙汰的苦涩暗恋,前田凉也的自卑和自信,宫部实果对母爱的纠结与苦闷,菊池宏树表面的风光与内心的空虚……除此之外,作者亦对这些人物的同伴进行了细腻生动、余韵悠长的刻画。可以说,认真读完这本书,你会惊喜地发现,本书对日本传统文学“暗示及余情”的特色进行了忠实的发扬,这不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本了解当代日本少男少女精神世界的“心理学教材”。

因为本身是大学教师的缘故,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常常下意识把身边的学生与书中人物进行对比,虽然我的学生不是高中生,但我所在的大学有各种种样的“部活”(社团),我遇到好多执着于自身理想,认真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也遇到很多有着自己的爱好并为此狂热的学生。至于本书中提到的高中生中的“上层团体”“下层团体”等圈子,本人更是感同身受,虽然并没有人给出明确的定位,但清楚地记得,自己上学时,身边很多人就属于类似“下层团体”那样的圈子。现在自己工作之余,也会遇到有相似处境的学生来倾诉心中的苦闷和自卑,而我总是尝试去鼓励他们自信、坚持、忍耐、乐观地在学校生活、学习、奋斗。16岁的花季,17岁的雨季,谁的青春没有经历过孤独、迷惘、不安、踌躇,只有坚韧并满怀期待,才可以在不远的将来,笑看沧海桑田,潮涨云消,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最美的生命之花。

最后,问题来了:日本姓氏有十几万之多,为什么作者唯独选择“桐岛”作为主角的姓氏呢?其实小说在“小泉风助”部分有这样的描述:“日本是从一整块大陆上分离出来而形成的岛国,从国境形成之时,便明白自己离开大陆了。桐岛的情况和这有些类似吧。”在这里,恕我联想一下:日文中,桐岛的读音为“きりしま”,而“きりしま”在日文中亦可以用汉字表记为“切り島”(可以理解为“分离开的岛屿”)。在此,我越俎代庖,姑且将小说主人公的姓氏“桐岛”作此理解,不知读者朋友们是否赞同?虽然有牵强附会之嫌,但我想或许作者取此名或真有此寓意暗示也未可知。从幼年的懵懂无知,到少年离家,对未来的憧憬与困惑,青春之于人生,也许就像日本这个小岛之于大陆架,离开了大陆的怀抱,难免会有无助、迷惘之感。但尚若鼓足勇气绝地反弹,经历过探索与彷徨之后,便必定迎来自己独特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别致的风景。

青春,因为孤独,所以多彩。

最后,希望《听说桐岛要退社》一书,能够给各位读者一个静心思考青春物语的世界。

陈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