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片叶子下生活》读后感1000字

《一片叶子下生活》读后感1000字

《一片叶子下生活》是一本由刘亮程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片叶子下生活》读后感(一):我们都是在时光中老的

“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

读了刘亮程的这一段文字,深以为然,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时光中老去的吗?可是有多人能活得像文中所透漏出来的那种潇洒与豁达呢?

书中的内容,焦点多在生活中的事物上,一片叶子、一截土墙、村中的人和牛以及非物化的东西如风、阳光。

我也在农村生活过,农村生活不比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农村的一切都是安静的,农人就在那片安静中,一代代生活、一代代繁衍,然而我没有注意到任何一处静物的整个抑或是一部分生命的过程。

多少年后,我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村子,看到眼前的一切,却发现,时间改变了我,却没有改变村里的一切,那些人家的房子依然如我在孩童时所看到的那样卧在那片土地上,谁家挨着谁家,我还能如数家珍般道出;依然有一群老头倚在小卖部的台阶上,或闲聊,或静静无语、望天,以此打发悠悠岁月——他们的脸是一样的神情,一代一代不曾改变,他们的脸上沟壑纵横,经过烈日与风吹的化学反应而成的那种黝黑的肤色是不可能像城里人出去玩被晒黑但经过一个冬天的捂后便恢复嫩白的,岁月流逝、沧桑巨变,他们依旧未变。

他们是在时光中老去的,然后依旧有一批后生像他们那样老去。

时光经过村庄的时候,我感受不到,他们也感受不到,直到时光远去,才恍然大悟:啊,时光来过。

《一片叶子下生活》读后感(二):远去的乡村和诗意

久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呼吸沉沦的我们,渐渐忘记了自己曾走过一条开满不知名的繁花的小径,忘记了曾感受过清晨第一缕投进窗户的阳光,忘记了家的各个角落里沉淀下的烟火气,忘记了那一整村的都是熟人的地方,那个地方是乡村,随我们的记忆消失的还有诗意。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上”,他所说的诗意栖居绝不是在拥挤嘈杂的城市,在他眼里农人用脚丈量土地,在大地上留下自己的痕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才是最诗意的生活。刘亮程的这本《一片叶子下生活》就为了描绘了那种快要消逝的乡村的诗意生活。

这本书的最动人之处是作者的情怀。他像一个怀有赤子之心的小孩子一样敬畏着一棵树,一片叶子,一只半夜惊叫的鸟,一条终日奔忙的小虫,一缕偶然刮过的风,在他眼里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的天地,心胸,亦有喜怒怨痴种种情绪,它们的存在也在影响涤荡着人们的性情,以不知不觉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生活,所以他们是这天地间最让人感怀的温柔而持久的力量。这让我想起著名的文学理论家钟嵘讲诗之来源时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这天地间的日常才催生了作者这样自然而为的至纯至简的诗意。

另一个动人之处便是作者的文字,看似随意而为,初读时觉得稚拙,细品却发现其背后的深意,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概就是此种境界吧,聪明机巧的文字已太多,简而又醇的文字才是读者希望看到的。质朴的文字背后是作者一颗无拘无束的天马行空的赤子之心,画竹者必须能达到与竹共舞言方为成矣,而作者就仿佛是自然界里的一缕风,一棵树,甚至卑微如一只蚂蚁,一只老鼠。一个作家必要写旁人不能写之文字,这一点刘亮程做到了。他笔下的乡村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萧乾的城墙根,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一样,是他人进不去也写不出的世界。在这里有他童年的苦难,与独自啜饮的诗意,有成年的辗转、思索与回归,他用一本书构建了自己的“乡村哲学”,如果能有一本书来唤醒我们心中久违的乡村记忆与诗意,那一定是这本《一片叶子下生活》。

《一片叶子下生活》读后感(三):《一片叶子下生活》:今天我只想安安静静读会书

1

知道刘亮程是我上初二的时候,当时我还是个文艺青年,喜欢看郭敬明的散文和小说。他推荐刘亮程、安妮宝贝、杜拉斯、苏童••••••我一一看过,但是从未写作。

很惭愧,到研究生才开始分享。

很开心,2017年终于有勇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本书收录了刘亮程36篇散文,包括《一片叶子下生活》。

相对于一本书来说,书评真的只是冰山一角。

书是作者的价值观。阅读时,它们或多或少从字里行间生长起来,与你的思维融合,渐渐变成钢筋,支撑起三观大厦。

2

刘亮程是一个与大自然很亲近的人。

他面对孤独特别从容,像金庸笔下的老顽童,万物都是一幅画、一个游戏。

比如他笔下那个街边老人。

这个老人的生活与我的忙碌相去甚远,但是我知道,他在不久的将来等着我,等着我们。

社会发展会越来越快,人却日渐衰老。有一天,我也会坐在街角,回忆似水流年,跟逃课的年轻人聊两句人生哲理。

3

在我印象当中,农村比城市闲暇,夏天一大群人搬着凉床到门口乘凉,说说笑笑。而刘亮程眼中却看到人的冷漠。

《一片叶子下生活》读后感(四):你有多久不看蓝天

我在花草中度过,在虫鸟水土中度过。

——刘亮程《一片叶子下生活》

知道刘亮程,从现在开始,从《一片叶子下生活》开始。书中配了八幅老树所画的插画,田园乡村的悠然自得跃然纸上。我不知道你们在阅读他的文字时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我只知道当我坐在这幢由钢筋铁骨构筑的水泥楼房内阅读着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字时,感觉到自我囚禁的孤独,现代文明下自我囚禁的那种无力与躁狂。

看他扛着一把铁锨在乡野地里闲逛,这里铲铲,那里挖挖,在时光中悠闲老去;看他随意地睡躺在田野里,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催眠,就这样一年年感到小虫子的永恒;看他独自一人看守着麦垛,闲闲地望天。

时光仿佛倒流回三十年前的乡村阡陌,在刘亮程的文字里我看见了自己稚嫩的双脚踩在湿滑的田泥上,看到了幼时的自己手握镰刀挥汗在长着累累稻穗的田间,亦看到了自己躺卧在几个稻垛搭建的低矮帐篷内,还有田间陌头的野莓上留下我半缕衣线。

而今的自己,整日里枯坐一室之内,与外界的沟通只剩下科技所发明的网络一途。聊天、购物、阅读,极尽喧闹,极致孤独。那些鸟语,那些花香,那些蓝天和碧草,虽然近在咫尺,却又远隔天涯。

在刘亮程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乡村里的物事极为细致的描写,整本书36篇散文皆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去观察写就,从“我”出发,去观察身边的人、物、事,细致得仿佛我们就陪在他身边,伴着他一块观察见证了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一切,这感觉是这么清晰,清晰到我们能在这些文字里看到他无处不在的怡然与逍遥。

一棵玉米的生长、一根木头的摆放、一些小虫的巢穴、一棵枯死的老树重新生根发芽、一匹野狼的凝视、一条野兔的道路……

“我”之外的人、物、事纤毫毕现于全文,无处不在的“我”便既悠然自得又乐趣无限。与山川对话,与小鸟对话,与拂过身边的一缕风,与停在头顶的一片云对话。每一段故事里都有“我”,每一段故事中亦没有我。真想就这样躺在这些文字所搭建的世界里,看蓝天上缓缓飘过的白天,听田间蛙虫共鸣,就这么一辈子,也挺好。

《一片叶子下生活》读后感(五):《一片叶子下生活》:还记得小时候和你玩过的那只蚂蚁吗?

总被朋友圈中的文章侵占自己的阅读时间,每天忙于阅读那些如何成长得更快、如何生活得更好的文章。我们追求更大的房子、更高的阶层。我们在生活中享受汽车、空调等现代化设备带来的方便。我们追求通过运动、购物、旅游等形式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但是一天夜里偶然读到刘亮程先生的散文精选集《一片叶子下生活》,一下子被带回到了童年时代的那与蚂蚁、虫子、小鸟、黑狗、大树相处的时光里,带到那可以与蚂蚁聊天玩游戏的天真心境中。

“我的一锹改变了一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锹,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了改变,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一个小小的改变,让主人公内心激动无比,主人公有意无意地改变了身边很多的事情,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额东西去了西边,面对这一切只有主人公自己一个人清楚。

刘亮程的描写一下子唤起我小时候的回忆,小时候看见一只蚂蚁在地上爬行,我有时候会在它的前方用树枝画一长长的横,然后看着蚂蚁在这条本没有的“沟”前徘徊,它好不容易翻越过去了,我会再画一道,我想会不会因为我的这个小小的举动,让蚂蚁的家人因为它的晚归而担心。在夏日,小草因为干旱打蔫了,我将手里面的水浇到一小片的小草中,我想因为我的这点水,会不会让这小草长得更好。童年中这些小举动小心思没有想到也出现在刘亮程先生的《我改变的事物》这一篇中,刘亮程先生的散文就这样把我拉回到我的童年时光。

散文中的那个翻个的甲虫、那群“呱呱”叫的乌鸦、那只不受主人喜爱的黑狗……每一处描写都充满生活,细致、真实的描写直接触动读者那自己都忘记了的最原始的快乐。《一片叶子下生活》让我一读再读的原因更是因为在这描写中不断地传达给我一种朴素的哲学观。

“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麻烦。”主人公被虫子咬了,反而很高兴,因为因此被虫子认识,被虫子喜欢。每一处描写都蕴含了深层的意思,让我们不禁去思考,什么是我们的追寻?什么使我们快乐?什么使我们满足?

误打误撞读到刘亮程先生的,这才知道作者刘亮程先生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被称为 “乡村哲学家”。缘分就是这么神奇,偶然的时间读到了一本偶然的书,却带给我如此的享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