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上来透口气》读后感1000字

《上来透口气》读后感1000字

《上来透口气》是一本由乔治·奥威尔著作,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6.80,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来透口气》读后感(一):上来透口气

对乔治•奥威尔的熟悉程度仅仅是听过这个名字,外加乍一听想到了Cromwell(也不知道为啥),在图书馆被这个书名吸引后翻了翻觉得还行就借回来了,三天翻完,之所以说翻完,是因为最近看书老是静不下心,看这本书也是,哎。无意冒犯,但翻译中“是”、“的”这种字眼太多感觉有点硬,当然也有一些细节翻得不错

《上来透口气》读后感(二):我们都是坐着时光机来到当下的旅人,而时光机坏了,我们就都停留在当下

揣着赛马赢得的17英镑。一个普通的保险推销员戴着新的假牙瞒着自己的妻子想去家乡喘口气。试图寻找当初的感觉。钓鱼、踩小鸟、翘课这些调皮的童年趣事。然而时光荏苒,他回到原地,原地缺并非原地。他再也回不去。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改变了。连当初喜欢的小姑娘也已经变成了杂货铺的大婶。老师也认不出他来。渴望去钓鱼的池塘也挤满了小孩子。然后不得不重新回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接受目前的生活状态。

《上来透口气》读后感(三):上来透口气?没那样容易

首先很不齿该社为此书所加的副标题“我的前半生”。

这是奥威尔的一本长篇小说,并非非虚构类作品,所以,何谈“我的前半生”?显然是出版社编辑自以为是(这一系列奥威尔作品都加了副标题之类)!

有评论说,这是英语世界最令人愉悦的小说。

这句话似乎也没有错。

奥威尔这本作品以轻松愉悦的笔调讲述了胖子保龄的故事。其中以大量篇幅叙写了他的童年时光,那一段战前的美好时光。有一天,45岁的胖子保龄突然想透口气,一个人悄悄回到故乡,然而,时过境迁,故乡已不复昔日模样,一切都再也寻找不回来了。

回到家中,等待他的是妻子的质问,是难以应付的问题。

看完全书,虽然文字令人愉悦,但并没有透气的感觉,反而是生活的沉重,让人无可逃避的沉重。正如我们现时的生活,忙碌而无为,沉重到令人窒息,但你别无选择,透气?是不可能的。

奥威尔的《上来透口气》恰是一部现代人的相册,照出了我们的困境与平庸。

《上来透口气》读后感(四):可见的中年焦虑

这篇类自传体小说是乔治·奥威尔在1939年完成的,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作者多次报名参军却都因为体检不合格而遭到拒绝,后来参加了国内警卫队。战前他完成了这部小说《上来透口气》。而此时,他最富盛名的《动物庄园》和《1984》两部小说都还没开始动笔。 如果翻看奥威尔的传记,会发现其实作者早年许多精彩的经历和游荡,并没有记录在这本书中,书中这名叫做乔治·保龄的中年男子,并没有过太多波折的经历,似乎要比乔治奥威尔本人真实的生活简单得多。 书中最可见的,就是主人公乔治的中年焦虑,从他观察自己泡在水中的假牙开始,就不断陷入了回忆,几乎从他记事后开始,小时候和小伙伴儿的玩耍,学生时代的生活,参军时的经历,与妻子结婚、生子…… 现实中我们也很容易观察到,不再年轻的那些人,经常会回忆自己曾经的生活。回忆过去,是会让人变老的。 甚至书中的乔治因为太过强烈的中年焦虑感,经常会感觉被人不停追赶,他下定决心偷偷逃离到自己童年的小镇,好像只有回到童年熟悉的环境,心里才能获得抚慰,就像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或者在母亲羊水中的胎儿那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 然而因为物是人非,童年小镇上所有的旧东西和故人几乎都不见了,甚至在童年时发现的一个秘密的大池塘,也被开发殆尽,尤其是当他看到曾经的女友的老态和落魄后,焦虑感反而更加强烈了。 书中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可以从书中作者描写的 诸多片段,了解到彼时英国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上的细节。作者描绘的1906年前后时,英国的女性很多还是在家做家务,她们很少关心政治,也轻易不出门,和今日的男女平等观念差别巨大,不过对比起来,此时的中国还是在清朝,相比起来,英国明显要更进步一些… 书中关于童年的记忆里,钓鱼的情景是出现最多的,而本书的封面设计成一条鱼跃出水面呼吸,确是和《上来透口气》的标题相得益彰,只不过编辑画蛇添足地加了一个原本不存在的副标题《我的前半生》后,就莫名其妙了。

《上来透口气》读后感(五):只想上来透口气,可已没有透口气的地方

情节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无趣。45岁的胖保龄在某一天突然决定独自一人回乡度假,可回去了才发现家乡已被工业化蚕食得面目全非,昔日记忆中的游玩之地已不复存在。在逃避了几天后只能再回到原有的生活。但细细品味又能让人陷入沉思,心底发出一丝苦笑。

期间穿插有对童年生活的细致回忆,初看有些无聊。但真是这些回忆及偶尔蹦出的幽默语言,更让保龄的形象丰满起来,人到中年,身材发福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喋喋不休的,被平凡生活压抑着的胖子。

整本书最精髓的还是那口上宾菲尔德庄园的池塘,那口保龄无意中发现的游满了大鲤鱼的池塘。

虽然在刚提到这口池塘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保龄从来就没有机会在这里钓鱼,但情节进展到保龄回乡度假,寻找这口池塘时,还是不禁让人期待:即使保龄没法在这钓鱼,至少池塘还是能保持原样,而不是像宾菲尔德其他地方一样已面目全非。

可惜,现实就是要狠狠抽你一个耳光,这口池塘不仅变了样,甚至被人抽干了水,变成了一个垃圾场,一个填了半坑废铁罐的垃圾坑。至于里面的鱼?除了保龄谁在乎呢。读到这,简直想和保龄一起对这帮称周边森林为仙谷的傻逼骂一句“去的”。

最终保龄在逃离了几天后,只能又一头栽回到他无趣压抑的生活中,回去面对他的板着一张焦虑的脸的希尔达,回去面对煤气账单、学费、雨衣的味道和周一的办公室。

奥威尔对婚姻的见解也很有意思。

“一个人的妻子被杀死了,丈夫就成了警方首先怀疑的对象——人们对婚姻究竟是怎么看的,从这件事上,你就可以略窥一斑。”简直在让人捧腹大笑的时候又不禁感到一丝悲哀。

另外,当保龄急急忙忙回到家中,并未可能生病的妻子担心的时候,“你会说,我还是喜欢希尔达的。我不知道你说的喜欢是什么意思。你喜欢你的脸吗?也许不喜欢,可没它行吗?简直无法想象。它是你的一部分。这就是我对希尔达的感觉。日子过得顺当的时候,我都不想看见她,可如今一想到她死了或者正在承受痛苦,我的心里就打了一个寒战。”结婚多年的人更能感同身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