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紫禁城到故宫》读后感100字

《从紫禁城到故宫》读后感100字

《从紫禁城到故宫》是一本由单士元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紫禁城到故宫》读后感(一):图书编排可以重新整理

单老在故宫一干就是几十年,这本书是他对于紫禁城烂熟于心的所得。但是实话实说,编辑在推荐的时候说这本书读起来不累,那是有点夸大。写跟历史相关的书籍,最大的忌讳就是直接大段的引用原文,这样对于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情,虽然我基本能看懂原文,但真心不是很建议这么去写。另外,整本书的副标题是营建、艺术和史事,然而这三点都没有完全讲透,很多时候明明想说的东西非常多,却如同蜻蜓点水一般只是点了那么一下,缺乏透彻的点,看到最后,只能说,“大家小书”这个点本身就存在问题,既然是如此弘大而磅礴的内容,怎么能够用如此小的一本书就表达清楚呢?尤其是史事部分,很多都是一笔带过,倒不如直接写某个殿,彻底从这个殿怎么来的,发生过什么事情,里面的建筑风格,里面的配饰有什么讲究,这么慢慢的去讲透,当然大的完整的宏观的也需要有那么一两个篇章。

《从紫禁城到故宫》读后感(二):故宫一“书”游

1925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随后,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官方组织进驻以清算清朝皇宫遗留下的文物。在这个组织中,有一个年轻的北大研究生因为导师的原因,也在清算项目中承担基层的记录工作。这位年轻人叫单士元,后来,他成为新中国故宫博物院的创建人,将一辈子都奉献于故宫文物和历史的研究,并将毕生的成果和心得,凝聚到《从紫禁城到故宫》这本小书当中。 这是一本小书,32开大小,也不过250页。然而,它却十分全面的介绍了故宫的建造历史、建造过程、建筑艺术以及故宫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最后,作者还以当事人的身份讲述了故宫博物院的创建历程。不止如此,这本书通过讲述故宫的故事,还提及到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官场腐败、印刷出版等各方面情况。可以说,这本书涉及了明清帝国的方方面面。 我读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9月份刚从故宫参观回来。当时走马观花所看到的种种景观和事物,竟然在这本书中都有进一步的阐发。阅读的同时,我不断暗暗惊讶,“原来其背后还有这么多讲究”。例如,我一进故宫就注意到偌大的紫禁城内只有光秃秃的石阶和宫殿,竟然没有一株花草树木。直到我读完这本书中有关故宫起火的论述,我才恍然大明白,原来是为了防火。 可能是因为作者是老一辈学者的缘故,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散发出一种严谨、冷静的“老学究”气息。然而,当我深入读下去才发现,在冷冰冰的数据史料之中,其实包含了作者的情绪和态度,例如在第二章中讲述建造皇宫的所费劳力时对于劳动者的同情,在第三章结尾记述清朝最后一位皇子时所表现出的唏嘘,在最后一章回顾建国后故宫博物院发展历程时对于自己一生的感叹。这些作者个人的感受都浓缩在这本小书当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仅是站着一位艺术家的角度去评价欣赏故宫的建造,而且始终表现出历史遗迹是封建时期劳动者智慧和血汗的结晶这一政治立场。虽然很突兀,但是我认为这是没有错误的。

《从紫禁城到故宫》读后感(三):一本书讲透故宫——读《从紫禁城到故宫——营造、艺术、史事》

文/岸晓风

毛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大凡到北京去的人,都是要去一下长城的,不然算不上“好汉”。当然到了北京,另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去过,也算不上到了真正的北京——那就是故宫(古时称紫禁城)。试想,在古时候,紫禁城才是真正的皇城,才是“首都”。

当然,虽然我们都对故宫的大名如雷贯耳(古时的老百姓也是),但是要说对它有多深刻的了解,却也不尽然。毕竟,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顶级结晶”,不是一般的下里巴人能够了解并熟悉的。

但是,时代在进步。当代的人们,早就应该也有能力解开关于故宫的所有神秘面纱了。当然,这就不得不说一本书。著名文物专家、古建筑保护专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单士元先生的《从紫禁城到故宫——营造、艺术、史事》,这应该是关于故宫的专著里面具有“空前绝后”意义的一本书。

一方面,是这本书是关于故宫的传世之作,也是集大成之作。无论是关于故宫的前世今生,还是文化、掌故,作者都了如指掌。比如书中告诉读者,紫禁城始建于15世纪初期,准确地说,是永乐四年(1406年)下诏书开始筹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建造完成。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高达10米的城墙围绕,南北长九百六十米,东西长七百六十米。故宫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独特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个最符合《周礼·考工记》王城规划的宫殿建筑设计的实物典型。同时,作者对于明清两朝对于紫禁城的营建、修缮、布局,以及有紫禁城有关的制度设计,甚至引起的文字狱,都熟捻于心,真正做到了权威、厚重、大气。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单士元先生91年的人生岁月中,在故宫学习、工作长达73年,1925年初,十八岁的他以青年学子的身份参加清室善后委员会,亲历自末帝溥仪被驱逐出宫至清宫被筹办为故宫博物院这一历史变革之业,之后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直至仙逝。可以说,作者一辈子都贡献给了故宫,也带给了我们丰硕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沉甸甸的“精神财富”都随着时光的洗礼而愈加伟大。

《从紫禁城到故宫》读后感(四):来自建筑本身的故宫历史解读

几年前曾经去过故宫,不谙其具体建筑历史意义的我,自然是走马观花,惊叹一番,照几张照片了事。看了单士元先生的《从紫禁城到故宫》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是辜负了故宫一行。因为我只是看到了故宫的表象,却没有寻丝觅迹探究其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从紫禁城到故宫,简单的几个字,却高度浓缩了这片建筑的历史。那么它为何能够成为明清两朝的皇宫呢?一是与其所处地理位置有关,二是与它本身的特色有关。后者也正是单士元先生在书中着力阐释的内容。

历代王朝选择哪个地方建造皇宫,自然是经过综合考虑之后的结果。一旦确定地方,它的建筑就要与所在地的建筑风格一致,否则就显得不伦不类了。所以,紫禁城在北京,其风格自然是与北京的古代建筑风格是一致的。毫无疑问,无论皇家多么有权有势,皇宫的建筑总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其草图是随随便便画画就能了事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单士元先生重点讲了明清两代的营建制度,在他轻松诙谐的语调下,枯燥无味的建筑知识以及隐含在其内的文化等,都变得生动起来。《从紫禁城到故宫》这本书是单士元先生对故宫建筑历史及其文化历史、甚至在其间所发生的历史故事的科普之作。这座建筑物里有的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房屋、以及各种各样的建筑文化内涵,还有很多的历史人物皇帝、妃子、大臣们,他们在这里演出了自己的人生悲欢,也决定了当时社会的悲欢。所以,紫禁城就绝不仅是皇宫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旧时代我国命运的决定场所。

《从紫禁城到故宫》具有严明的体系,反映了单士元先生具有谨慎的学术观念。这种学术观念让他能把自己70年间对紫禁城和故宫的所见所感,用一种不是学术语言却富含学术因素、不是学术著作体系却丝毫不逊于学术著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稍微具备一点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

这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也是一个书籍如海的时代,只是阅读什么样的书,如何去阅读,却不是人人都能知道的。游故宫,是简单地买一本游览指南,还是事先认真找相关的书籍做做功课,这就值得人深思了,总而言之,如果再去故宫,我会带着这本书,循着书中的指引,一一走过那些承载了无数历史的地方,从中感悟每一砖每一瓦的故事与情绪。

1��IU;�

《从紫禁城到故宫》读后感(五):一砖一瓦故宫情

在我国的古代,紫微星被认为是帝星,因为紫微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便是由此而来,意为紫薇正中,人间正中。禁则代指宫禁森严,严禁侵扰等意,也因此皇家的宫殿居所也就被称为紫禁城。到了民国溥仪退位,帝制终结,紫禁城也终于从皇家宫苑成了我们如今所知的故宫。

故宫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是现金所存的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建筑群,但故宫只是曾经的紫禁城的一部分。北京从十二世纪起作为一国之都,曾几次兴建皇城,如今的故宫虽在明清两代一直在不断的重建、改建、扩建,但它的基本规模仍然是明永乐时期朱棣所确定的紫禁城。可以说北京故宫是历史最悠久、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封建王朝皇宫。

如今紫禁城已不再为一家一姓独享,成了供人观赏怀古学习的地方。进入故宫,我们必定参观的地方肯定有外朝三大殿,也就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是三大殿之首,也是我们俗称的金銮殿。太和殿主要用来举行大朝会,例如登基、朝贺、颁布诏令等,使用虽少,但地位重要,是皇权的重要象征。

太和、中和、保和三殿最初名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朝中期改为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清朝又改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虽说三大殿十分重要,但在故宫中三大殿的历史却不是最悠久的,原因就在于,三大殿数次失火,数次重建,如今的模样已非永乐时的原貌。

从紫禁城的布局来讲,乾清门广场阴暗的三大殿以及文华、英武等殿为外朝,广场一杯的后三宫等建筑为内廷,内廷也就是皇帝及其家人生活的地方。内廷的宫殿名称常常在影视剧中出现,如皇帝的宫室乾清宫,皇后的居所坤宁宫。晚明历史上有三大疑案,其中的红丸案和移宫案就发生在乾清宫中。

发生在皇室的迷案还有很多,比如游览故宫必去的珍妃井就潜藏着一桩秘闻,据传珍妃被慈禧太后命人推入井中,冤死于此。与慈禧相关的疑案还有西宫谋害东宫之说,慈安太后病死亦是谜团重重。

单士元先生在书写紫禁城建筑格局、历史变迁的同时,也书写了皇城之中的秘闻故事,考证了期间流传的诸如香妃的传说,可以说,《从紫禁城到故宫》不仅从严肃的考证层面介绍了故宫建筑的特点及变迁,也从人文层面讲述了故宫的人物事。

作为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一本,《从紫禁城到故宫》从营建、艺术、史事三个层面上做了讲解,并且遵循了大家写给大家的原则,既通俗易懂,又科学严谨,是一本了解故宫必不可少的书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