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1000字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1000字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是一本由黄河清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2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一):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二):远行,梦想的色彩,成长的起航。

高中三年的早晨,看的最多的就是动物世界,每天都是在赵忠祥配音的《动物世界》中醒来。每一次我都在幻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去到那片土地,看看每一个奔跑在路上的动物,身边偶尔走过一只森林之王,看着它们,享受一下那里的阳光,未尝不是一种新鲜而又刺激的体验。可是,这只能是想象,如果,我选择不要命的话。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三):世界不大,非洲不远

这本小册子拿在手上,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可能因为过于熟悉,可能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

看这本书,心中有更多的默契。很多地方,不需要去细细的读。如同一本学过的教科书,不仅了解书的主要内容,甚至只要说一句,我就已经知道知识点在哪里。

非洲这片土地,对于中国人而言,可称为神奇,也可称为恐惧,那是远在天边的一片神奇的土地。出现在中国人视野中的非洲,多半时候不是一个美满的形象:饥荒、战乱、疾疫。因此,去非洲成为历险之旅;生活在非洲、工作在非洲的人,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

其实,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不大。小小寰球,非洲又能有多远!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四):三毛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千言万语别老梁》一节中,讲述了老梁认识的一个人的故事,此故事让我潜藏内心深处已久的西藏之行的想法再次强烈地浮现出来,当然,有时候人就是那么不够潇洒,放不下家人的挂念,放不下对路途上不可预见之事的害怕与担忧。就像我的一个大学室友,为骑行去西藏之旅,和朋友计划并准备了好久,却在最后关头依旧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好可惜!当时我们一直很艳羡,很期待。但是身边亦有几个去过西藏的朋友。一个是我朋友的朋友,大学暑假期间,向同学借了三千后便独自出发,坐车到成都后,买个二手山地车,一路骑一路走,返程后,这个二手车虽然报废,但是,有但是,不用我说,即可体会他的经历;一个是我曾两番去长沙看望过的女孩,今后还会常去找她玩;一个如天然,我想对于天然,无论是西藏,亦或是其他各国各地,都有所体悟。

当然,读过这个故事,全书也就结束。前面那一段涉及到神灵的故事让我读后觉得伤心,但却是此处,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改观,看到了亮点。随机,抑制不住激动之情,立即跑去和小珊、阿姣分享,并讨论了好多关于旅行、穷游等等话题,亦有那在火车站附近看似朝气蓬勃的青年随身摆着一辆超级棒的山地车却蹲在地上写着寻求资助的行骗行为,让人气愤伤心无奈。我们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也有相同的观点。而我的想法是:

不提倡穷游,却一直向往着……

换做任何一个地点的游历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西藏之行,早已升格为一个信仰,不是为了去西藏而去西藏,哪怕我只是抱着一个简单的信念,去看西藏的天。

西藏的天,天天天蓝。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五):换个视角看非洲

非洲,是一个对于我们很陌生的大陆。那个来自远古的大陆,透着几许神秘,相较于其他的文化,无限接近于原始。作者笔下的非洲之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不在饮食起居上的差异,更是一场灵魂的放逐。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游记不局限于吃喝玩乐景点推荐,更是在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现本写在非洲文化、习俗等。亲身经历为主的记述,让我们看到了发生在来非洲工作的中国人中的世间百态,更是深度挖掘远走他乡只身来非洲的故事。

非洲一年,走过许多地方,见过很多人和事,作者说:我的心灵似乎在那短短的一年里流浪了几十年,我不知道应该快乐还是悲伤,见过许多的结果往往是冷漠与苍老。不知道为什么,人很容易在遥远的他乡找到心灵皈依的寓居之所。

作者黄河清,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系,并没有按部就班选择职业,而是执意前往非洲。这样的人常常会有比较奇特的想法,比如“清华北大“在作者戏谑的调侃下摇身一变成了蓝旗营男子职业技术学园和中关村女子文艺学校。

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在生活得并不容易的地方,我们更加看得见生命的热烈。这是一片的遥远的国度,书中的男女来自全国的不同地方,但在非洲情同兄弟姐妹,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作者力图让我们看清非洲生活的真实样子。某些非洲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困苦中不懈挣扎,直击灵魂深处。

作者亲历中西非地区,在非洲混乱的地方生活,体验不一样的世界。草原、沙漠,自然景观已经赋予了非洲太多的标签,还有巫术和原始部落,为非洲又增神秘感。但在现代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实在太快,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压迫和企业对员工的压榨,资本社会在僻远的非洲只会更加面目可憎。

当新旧时代不断进行交替和冲击,争端发生就此发生。进步是需要代价的,会有无数的流血和牺牲,时代的车轮隆隆碾过,留下了无数人的残骸。这本书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也渗透着作者的三观,毕竟故事的叙述在不同的人眼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面貌,本书作者的见解带给了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