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曾国藩》的读后感大全

《曾国藩》的读后感大全

《曾国藩》是一本由唐浩明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98.00,页数:10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国藩》读后感(一):读书交友自省的一生

曾的一生的成就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三点,读书、交友、自省。

读书方面, 曾的才智一般,治学有恒心有毅力,一个“挺”字可以看出曾的内心的强大。

交友方面,曾有明晰的人格魅力,为人真诚,脱离了他遇到的良师益友,我想他的成就依然会很大,但会大打折扣。

自省方面,在书中提到曾是说出“吾日三省吾身”曾参的后代,家族传承跨越了2000年之久在曾国藩身上爆发了。

《曾国藩》读后感(二):曾国藩演绎

白岩松荐书。把三本短评凑成了书评,总体感觉是内容过于演绎,浓浓的故事会风格。

《曾国藩1 血祭》 一句话书评:本书写了曾国藩最凄苦的五年:始于母丧丁忧返乡,终于父丧以退为进。如果历史就此嘎然而止,大清就不会有这个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2 野焚》 一句话书评:本书写了曾国藩收放自如的7年,始于咸丰八年审时度势再出山,终于同治三年取得攻克天京的不世功勋。歧黄医身,黄老医心,涤生用兵,重在放手。

《曾国藩3 黑雨》 一句话书评:本书写了曾国藩的烈士暮年,始于功成身退裁撤湘军,终于一世功名复归尘土。纵观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一生,虽有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虽能位极人臣、力挽狂澜,但终归是不快乐的一生。

《曾国藩》读后感(三):成事、立身

整本书读起来酣畅淋漓,将曾国藩拉下神坛,以平常人之视角去阐述“一个半圣人的一生”获益良多,里面内容精华实在太多,从高维度的安身立命,从中维度的修身养性,从低纬度的为人处世。处处有通达之感,又处处有共鸣之音。 曾国藩的最大两个特点,我觉得一个是“持”,一个是“识”;

“持”在于不放弃,无论内心如何挣扎,无论生逢绝境几次,在后期行动中,依然奋进和努力,“打脱了牙齿和血吞”。

“识”在于两个层面,一个是观自在,对自己经常进行深入的剖析,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所处环境,知道自己的懦弱,也知道自己的坚强。是时代选择了他曾国藩,还是曾国藩改变的当时的“势”,都在于曾国藩对于自身“识”的应用。虽然常常出错,但处处自咎。

另一个层面是“识人用人”,不讲出身与德行,以目标为导向,用"鲍超",用“曾国荃”,也用“李鸿章”...后期成就看他们自身造化,但搭平台给机会,这个活,曾国藩做的非常到位。让人钦佩不已。

《曾国藩》读后感(四):阅读有感:切莫管中窥豹

曾国藩,前半生在平定太平军动乱时有些许心胸狭窄,惧怕死亡,以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利益为重,又对权利有着极度的渴望,希望自己和家族都位极人臣,光宗耀祖,其中不乏牺牲子女的婚姻大事来换取政治资源,但是又极度忠诚,不忍再起刀兵使百姓流离失所。在军事才能上略欠一筹,为将稍有欠缺,为帅则更为不足。 他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好官,想着为民办实事,以圣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家国两不误,后期未给四个女儿好好择婿深深自责。但这一切都与当时的官场风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人自危,人人只想为自己谋利,男权社会,政治资源靠联姻维系,国家又乏明主。学识却十分渊博,对驭人之术,为官之术有着深刻钻研,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是时代,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可以说他和他的门生扶着大清朝这座将倾大厦在风雨中走了好远,为中国近代乃至后来的革命起到了过渡性的基础作用。总的来说,是一个功略大于过的人。 在考取公职不得志正郁郁寡欢之际,拜读了此书,老夫子的学识,人生和为人引起了我的反思。 1,功名不就是否就这一条出路 2,如何为官、做人,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使得家族长盛不衰。 3,如何看人识人(我自认为看人很准,但有一人我看走了眼,乃至我现在依旧为此事此人深深自责) 十年可见春去秋来,百年可证生老病死,千年可叹王朝更替,万年可见斗转星移。要励志长远,学习不可停,贯彻好内法外儒,虽念过几年书,但不可有书生气,要时刻牢记难事才难造就人才。只可为圣,不可为兽,以此自勉。

《曾国藩》读后感(五):二分之一的圣人

有人说,圣人有三立,立功、立德、立言。又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的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还有半个是曾国藩。为何这么说?曾国藩为什么算是圣人,又为什么只能算半个。带着这个疑问,读了唐浩明的著作《曾国藩》。

第一部读完历时大概一个月。只能算是历史小说,谈不上有历史的严肃性和考证的严谨性。但是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样,可以对人物的一生有宏观了解,特别是贯穿其中的人生信念信条,引发探究人物的乐趣;对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事有宏观了解,引发探究历史的乐趣等等。首先了解是什么,才能深入了解为什么、是好是坏、放在现在怎么做、放在个人生活工作上怎么做等深层次的东西。这可算是历史小说类读物的正面影响。而如何看待小说中的评判性描述和价值观,这是读者自己的分辨力和功课。

血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